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发展水平研究——以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燕 《艺术科技》 2015年第2期118-118,共1页
作为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已知最早的山水是作为人物背景存在的一种形象符号。这个时期的山水并不是主要描绘对象,而是为了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到了魏晋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和皇帝的参... 作为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已知最早的山水是作为人物背景存在的一种形象符号。这个时期的山水并不是主要描绘对象,而是为了丰富画面,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到了魏晋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和皇帝的参与引导,山水画有了进一步长足的发展,朝着严谨工整的趋势发展。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画家对整幅山水的设想描述与传统的山水画有所不同,他的想法更加的富有创造精神与写实精神,很多想法类似于西方的写实油画。因此,这篇文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窥探出六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云台山记》 山水画发展 写实精神 传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发展史读后感
2
作者 张娟 《当代艺术》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山水画脉络的分析,以及对各个朝代代表性的画家和突出贡献简要阐述,主要以宋代山水画发展为例,分析得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前景(思想、实践、创新、传承)。
关键词 山水画发展 脉络 宋代山水 前景
原文传递
“物”与“形”:当代山水画对景写生中的物形关联
3
作者 徐小清 《艺术家》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物象“形”的提炼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物形关联与传统山水画有着传承与拓展的关系。山水画发展至今已逾千年,不同时代山水画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有着更... 对物象“形”的提炼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物形关联与传统山水画有着传承与拓展的关系。山水画发展至今已逾千年,不同时代山水画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有着更大的差异性。其中,在山水画的“物”与“形”认识方面,当代山水画有了一些新的拓展。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山水画创作中从自然物象到画面形象的转换,更能揭示当代山水画中的物形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景写生 传统山水画 山水画创作 自然物象 当代山水画 艺术创作 画面形象 山水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对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鸣鸣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通常认为水墨比色彩更高雅,水墨山水画受到历代画家的重视。“重水墨、轻色彩”的格局就此形成,这种局面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晚清时期都没有很大的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通常认为水墨比色彩更高雅,水墨山水画受到历代画家的重视。“重水墨、轻色彩”的格局就此形成,这种局面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晚清时期都没有很大的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的涌入国内,很多受过西方绘画理念影响的画家为中国山水画带来了新的气息,画家们开始通过色彩创新来传达个人的审美情绪,追求艺术个性。在这个过程中,色彩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山水画 历代画家 绘画理念 西方文化思潮 山水画发展 中国山水画 西方绘画 审美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逸与奇趣——高登舟的山水世界
5
作者 杨宁 《中国书画》 2020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董其昌云:“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笔墨与造化,是山水画发展的两翼,亦是当代山水画家求新求变的双桨。近年来,高登舟在师法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更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先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写... 董其昌云:“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笔墨与造化,是山水画发展的两翼,亦是当代山水画家求新求变的双桨。近年来,高登舟在师法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更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先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写生活动,入川藏、游西北、下江南吊古寻幽,感悟自然造化之神奇,甚至“重走长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山水画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野逸 董其昌 山水画发展 传统笔墨 感悟自然 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山水画色彩的道教意涵
6
作者 温玉鹏 王小松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山水画的类型与功能日趋丰富,图式上的变化亦一言难以穷尽,“有超绝唐代者,人才蔚起,遂成古今独步,最足代表中国昌盛时代之艺术”。道教思想对宋代山水画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石守...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山水画的类型与功能日趋丰富,图式上的变化亦一言难以穷尽,“有超绝唐代者,人才蔚起,遂成古今独步,最足代表中国昌盛时代之艺术”。道教思想对宋代山水画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石守谦已关注到14至16世纪宋、元代道士画家及明代浙派画家的一系列水墨画,总结出以龙虎山道教势力为中心、由福建及江西东部向外散播的独特水墨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山水画 水墨画 山水画发展 道教思想 龙虎山 类型与功能 16世纪 道士画家
原文传递
新时期山水画论建立的两个步骤
7
作者 华天雪 《荣宝斋》 2021年第9期158-195,共38页
中国画论经千余年发展,丰富且自成体系,反映着中国绘画的审美变迁以及所达到的文化水准。其中的山水画论尤为发达,形成了从学习到创作,从评价到鉴藏的完整而自为的系统。山水画论自成熟后,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制约因素.
关键词 山水画 审美变迁 鉴藏 中国画论 制约因素 文化水准 山水画发展 推动力
原文传递
Semiotics for Art History: Re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38,共1页
出版社: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符号学艺术史》是英语学术界和中文学术界第一部从符号学角度全程阐释中国山水画之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本书从山水画的界定和起源,到其发展的每一重要的历史拐点,都以专章进行探讨,其符号... 出版社: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符号学艺术史》是英语学术界和中文学术界第一部从符号学角度全程阐释中国山水画之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本书从山水画的界定和起源,到其发展的每一重要的历史拐点,都以专章进行探讨,其符号学视角和方法,颠覆了西方和中国学术界对古代山水画发展进程之人云亦云的通常观点,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提出了全新的历史阐释,指出从六世纪至今一千五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是一个寻道、载道、失道的历程,是为本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 历史阐释 符号学 中国山水画 发展和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藕汀先生绘画艺术初论
9
作者 许宏泉 《书画艺术》 2023年第3期71-82,F0003,共13页
山水画发展到今天,虽然并非我们所想象的“穷途末路”,但确已处于一个危机的状态。吴藕汀先生的存在无疑是黄宾虹之后又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传统山水画朝着当下发展的新的轨迹,我们不能认为吴藕汀先生是一位“传... 山水画发展到今天,虽然并非我们所想象的“穷途末路”,但确已处于一个危机的状态。吴藕汀先生的存在无疑是黄宾虹之后又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传统山水画朝着当下发展的新的轨迹,我们不能认为吴藕汀先生是一位“传统山水画家”,同样,也不可以以当下人们对待山水画的认知或所追求的创新的模式来分析吴藕汀的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黄宾虹 绘画艺术 山水画发展 穷途末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
10
作者 隋晓霖 《中华书画家》 2022年第4期84-89,共6页
山水画自五代以来,画面中出现更多的点景人物,其形象也不再像唐代山水画那样凸显,而是在幽深葱郁的山林间不经意地出现。这些人物在山水画中的比例小、数量少,但在淡墨轻岚的画面中起到了点睛作用。依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写的《中国... 山水画自五代以来,画面中出现更多的点景人物,其形象也不再像唐代山水画那样凸显,而是在幽深葱郁的山林间不经意地出现。这些人物在山水画中的比例小、数量少,但在淡墨轻岚的画面中起到了点睛作用。依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写的《中国绘画全集》中收录的山水画统计: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共2255幅,其中涉及点景人物布局的有1648幅。数量之多可谓惊人。从数据上显示:自山水画发展以来,点景人物在画面中出现的比例占据各代山水画的一半以上,是画面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意匠经营、多样化的表现技巧赋予山水画巧妙的构思、深远的意境,反映出画家的情感寄托及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书画 点景人物 淡墨 情感寄托 山水画发展 意匠 鉴定组
原文传递
城市山水画探究
11
作者 陈昌源 《艺术品鉴》 2022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城市乡村文化,生态为视点作为题材切入口,用山水画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当今社会发展面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此涌现了一批生活于城市的山水画家。他们用独特的手...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城市乡村文化,生态为视点作为题材切入口,用山水画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当今社会发展面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此涌现了一批生活于城市的山水画家。他们用独特的手法来表达日常生活题材,使山水画范畴得到了拓展。山水画进入了当代,作为景观题材的画科,“城市山水”是不容回避的命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科发展潜力,因此研究城市山水画显得尤为必要。城市山水画的出现,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方向。对传统文化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和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对当代城市山水画创作,我们又该如何思考与探究,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山水 山水画继承 山水画发展
原文传递
《千里江山图》诞生的规律寻踪
12
作者 乔国强 《雨露风》 2022年第1期92-94,共3页
《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一样,都是宋徽宗所设画学——皇家画院,进行专业绘画艺术培养教育的重要成果。而18岁少年王希孟惊世骇俗地完成了《千里江山图》这一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其笔墨精致、设色清丽、布局... 《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一样,都是宋徽宗所设画学——皇家画院,进行专业绘画艺术培养教育的重要成果。而18岁少年王希孟惊世骇俗地完成了《千里江山图》这一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其笔墨精致、设色清丽、布局宏大、视野旷远、刻画细微、气势恢宏、意境优美,直到今日仍然蕴含和散发着江山秀丽和我爱江山的双重美学价值。从绘画文化学角度来分析,该图的诞生既是王希孟这位以一画传世而又英年早逝的画坛天才心血之结晶;又是山水画创作发展内部规律和外部作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山水画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祥云青绿金笺山水
13
作者 周兵 冯祥云(图) 《检察风云》 2020年第4期94-95,共2页
中国山水画自20世纪末式微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入一个迷惑期。翻阅传媒资料,就连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盛期,也各有各的说法,有一说指明代是中国山水画鼎盛时期,也有一说是在北宋崛起为盛,五代滥觞为纯,不胜枚举。当然,没有分歧的,就数当下不... 中国山水画自20世纪末式微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入一个迷惑期。翻阅传媒资料,就连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盛期,也各有各的说法,有一说指明代是中国山水画鼎盛时期,也有一说是在北宋崛起为盛,五代滥觞为纯,不胜枚举。当然,没有分歧的,就数当下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最佳时期的结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祥云 山水画发展 最佳时期 青绿 鼎盛时期
原文传递
王原祁和石涛选择不同艺术道路的原因研究
14
作者 邓宇 曹铁娃 《国画家》 2020年第6期55-56,共2页
一、引言王原祁和石涛虽生于同年,但他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这集中反映在二人对传统的态度上:在王原祁看来,古人已经将山水画发展到了完美的境界,作为后辈理应继承传统的程式,当下绘画的创新也应当在传统的范式下进行。而石... 一、引言王原祁和石涛虽生于同年,但他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这集中反映在二人对传统的态度上:在王原祁看来,古人已经将山水画发展到了完美的境界,作为后辈理应继承传统的程式,当下绘画的创新也应当在传统的范式下进行。而石涛虽然也奉古人的作品为经典,但并不认为它能代表当下的艺术,一个优秀的画家理应在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用自己独特的笔墨书写时代审美。本文从王原祁和石涛二人的人生境遇、师承关系和创作目的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原祁 师承关系 人生境遇 石涛 山水画发展 创作目的 时代审美 差异的原因
原文传递
赵孟顺为什么提倡“以书人画”?
15
《艺术品鉴》 2023年第11期172-172,共1页
A:“以书入画”是元代山水画变革的重要原因,形成了山水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使元代山水画成为与宋代山水画并峙于山水画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它影响巨大而广泛,使元代山水画在技法、理法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得以全面的革新。
关键词 元代山水画 以书入画 宋代山水画 赵孟 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 美学思想 转折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