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的结合——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段向宇 陈传明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3-64,34,共3页
探究学习与旅行结合的研学旅行为当前地理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但目前各中小学组织的研学旅行处于试行阶段,质量较低,出现了"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探究如何更好地将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 探究学习与旅行结合的研学旅行为当前地理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但目前各中小学组织的研学旅行处于试行阶段,质量较低,出现了"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探究如何更好地将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例,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将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为教学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地理教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
作者 邓士木 《地理教学》 2011年第20期40-41,共2页
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产生原因 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出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关键词 地域规律 山地 垂直 水热状况 自然景观 自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泽 《地理教育》 2009年第6期76-76,共1页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在不知其位置的情况下,只能从上到下进行判断,如某山很高,则由上向下为: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在不知其位置的情况下,只能从上到下进行判断,如某山很高,则由上向下为: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如知道其中的一个,则可推出其上下,如带谱中某一个为阔叶林带,则其上为针阔混交林带,其下就是常绿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自然带 地域规律 山地 性问题 更替规律 阔叶林 混交林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4
作者 赵丽欣 《地理教学》 2014年第23期33-35,共3页
一、微课基本信息 1.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时间长度:20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 一、微课基本信息 1.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时间长度:20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⑵思维方式:分析⑶达成方式:运用地图3.学生学习目标⑴运用图表数据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⑵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规律 学生学习目标 教材版本 课标要求 图表数据 时间长度 自主学习 人教版 垂直地带性 课件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探究
5
作者 高占军 《地理教育》 2020年第S01期145-146,共2页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高中地理除了地球运动之外较难理解的部分。涉及内容较综合,例如,全球气候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理解,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理解,阴坡阳坡的理解,南坡北坡的理解,雪线的理解,冬夏季节的理解,南北半球的理解,全球气压带...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高中地理除了地球运动之外较难理解的部分。涉及内容较综合,例如,全球气候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理解,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理解,阴坡阳坡的理解,南坡北坡的理解,雪线的理解,冬夏季节的理解,南北半球的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认知等。学好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理解能力,空间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时空转化能力。这一内容对教师也是挑战,只有教师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这部分内容并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域规律 综合理解能力 南北半球 全球气候 空间思维 规律 时空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闫卫坡 王青 +2 位作者 郭亚琳 石敏球 蒋勇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 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 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地域边界 垂直 山区聚落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分异规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郎南军 郭立群 +5 位作者 孟广涛 方向京 温绍龙 郑科 袁春明 李贵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8,共8页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 ,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 ,支流和干流落差大 ,搬运能力强 ;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植被恢复难度大 ;经济发展普遍滞后 ,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 .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 ,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 ,支流和干流落差大 ,搬运能力强 ;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植被恢复难度大 ;经济发展普遍滞后 ,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 .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有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这一基本原理 ,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该流域内云南 4 7个县、市、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高原山地空间层次结构的多样性 ,对构成金沙江流域这一极为复杂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社会经济、土壤侵蚀等多级子系统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以求得实现系统恢复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高原山地系统 规律 森林植被 恢复重建 生态环境 空间层次 景观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董锁成 王传胜 +1 位作者 尤飞 薛东前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9-406,T001,T002,共10页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 :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决定了社会经济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 ;农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 ;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 ;重要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沿主要河流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 轴式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地域组合 ,决定着经济地域类型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分异上较高的相关性 ,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矛盾十分尖锐 ,生态环境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经济社会 地域规律 自然环境 农业资源 能矿资源 政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分异规律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耕还林还草 被引量:16
9
作者 伍光和 王文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 ,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 ,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 简要论述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评述了农牧交错带历史时期以来北移西进造成与自然地带的错位 ,过度垦殖不仅导致交错带本身的生态破坏 ,还对黄河流域下游及华北平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交错带及毗邻地区还林还草进行了分区 ,并在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 ,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做了评价 ,指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山地造林完全正确 ,而内蒙古和西北广大地域不宜造林 ,当务之急应该是制止植被破坏 ,保护沙生植被、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植被。并建议有关决策部门对“三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规律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汇海 李德厚 +2 位作者 张业海 杨林涛 白雄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000m...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000m~1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300m~2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 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 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垂直特征 干热河谷山地 元江 自然资源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95
11
作者 方创琳 Yehua Dennis Wei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1-569,共9页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求算出河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认为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但其地域分异呈现出某种规律性 :流域上游地区的可...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求算出河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认为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但其地域分异呈现出某种规律性 :流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流域中下游地区 ,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递减的规律 ;工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矿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牧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城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汉族地区 ,呈现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汉族地区逐步递减的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可为河西地区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测度 地域规律 河西地区 层次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红国 李娟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60-363,共4页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也如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尽管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受各地重视,甚至作为支柱产业予以发展,但目前对旅游业综合实力的测度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以2001年旅游业的发展为基础,选取了8个与旅游发展密切相...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也如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尽管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受各地重视,甚至作为支柱产业予以发展,但目前对旅游业综合实力的测度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以2001年旅游业的发展为基础,选取了8个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中国旅游业综合实力作出较为恰当的评价,得出旅游综合实力呈现"东高西低中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政府政策倾斜、居民文化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业 综合实力评价 地域规律 经济发展 中国 旅游业发展 新兴产业 文化素养 中国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农业资源分异规律与优化利用模式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彦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31,共5页
山地自然环境的带层性差异奠定了孕育农业资源的异质性基础 ,从而决定了山地农业资源利用的地域特殊性及其开发利用的模式多样性。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 ,从分析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异规律入手 ,揭示了山地农业资源生成、演化及其分异的... 山地自然环境的带层性差异奠定了孕育农业资源的异质性基础 ,从而决定了山地农业资源利用的地域特殊性及其开发利用的模式多样性。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 ,从分析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异规律入手 ,揭示了山地农业资源生成、演化及其分异的时空规律 ,据此并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 ,提出陕西秦巴山地农业资源优化利用的空间层次模式和产业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规律 优化利用模式 陕西秦巴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垃圾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创琳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4年第8期42-45,共4页
世界垃圾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研究AStudyofRegionalDistributionLawoftheWorldGarbageResources¥//方创琳(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垃圾与垃圾资源垃圾是人... 世界垃圾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研究AStudyofRegionalDistributionLawoftheWorldGarbageResources¥//方创琳(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垃圾与垃圾资源垃圾是人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遗留废物和人类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垃圾资源 地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地域分异过程与补偿阈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9-1298,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也是人地关系具象化的表征物。针对岷江上游低阈值生态安全、高风险生态退化、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区域特征,初步探索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地域过程与补偿阈值的研究方...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是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也是人地关系具象化的表征物。针对岷江上游低阈值生态安全、高风险生态退化、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区域特征,初步探索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地域过程与补偿阈值的研究方法,为该区域的生态文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域分异特征显著,生态补偿额度的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2010年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3.70×10^9和0.62×10^9元,而2010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5年减少13.17×10^9元,造成研究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和草地对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较大,空间上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人口修正的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的区域集中在岷江上游的西北地区和正东部,负值区域集中在黑水、松潘和理县附近;乡镇面积修正的生态补偿额度为正值的区域集中在松潘和黑水县,而负值区域集中在茂县和汶川县附近;综合修正生态补偿额度为负值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北地区,而正值区域集中在黑水、松潘和理县。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的耦合关系以及藏羌民族生态补偿的科学分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态系统服务 地域 生态补偿阈值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开发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永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5-48,60,共5页
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开发研究李永文河南大学地理系OntheDistributionoftheRegionalDiversityinChina'sTourismResourcesanditsStudyforDe... 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开发研究李永文河南大学地理系OntheDistributionoftheRegionalDiversityinChina'sTourismResourcesanditsStudyforDevelopment¥byLiY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旅游资源 地域规律 旅游资源开发 人文旅游资源 东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中部地区 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分异规律初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中桥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空间地理规律是自然地理学极为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自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问世后 ,人们对空间地理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 .然而 ,迄今为止 ,人们对空间地理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 ,人们对它的认识很不统一甚至是矛盾的 .本文首先简要叙... 空间地理规律是自然地理学极为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自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问世后 ,人们对空间地理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 .然而 ,迄今为止 ,人们对空间地理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 ,人们对它的认识很不统一甚至是矛盾的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地域分异因素及其类型 ;接着 ,重点就两类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规律 初探 基本理论问题 空间 类型 统一 矛盾 地域规律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高考中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问题
18
作者 王明 《新高考(文科版)》 2006年第7期91-93,共3页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作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近年来倍受各地高考地理命题的关注点之一。但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对此类试题感到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失分率较高。为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有效突破山地垂直分异...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作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近年来倍受各地高考地理命题的关注点之一。但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对此类试题感到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失分率较高。为帮助广大考生能够有效突破山地垂直分异的学习难点,轻松应对有关山地垂直分异的各种考题,下面就有关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础知识以及答题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进一步的整合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规律 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 垂直 山地 学习难点 基础知识 关注点 命题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关民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的密切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的密切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区划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 区划 旅游环境 地域规律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相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2-44,共3页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地域规律 滨海城市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