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双干颈外静脉及右侧颈外静脉属支变异一例
1
作者 李政然 赵思涵 +1 位作者 郑晓琳 许凤燕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619-619,共1页
在解剖教学中发现一具中年男性尸体在头颈部颈外静脉出现变异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有学者发现颈外静脉存在走行、属支和注入部位等变异情况[1-2],而此次发现存有不同。为累积国人血管解剖学变异的数据,现报道如下。正常情况下,颈外静脉由... 在解剖教学中发现一具中年男性尸体在头颈部颈外静脉出现变异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有学者发现颈外静脉存在走行、属支和注入部位等变异情况[1-2],而此次发现存有不同。为累积国人血管解剖学变异的数据,现报道如下。正常情况下,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而成;面静脉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为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该标本左侧呈双干颈外静脉(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属支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结扎内翻剥脱结合属支经皮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雨莘 易巍 +1 位作者 吴丹明 李占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123-7125,共3页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单侧下肢静脉曲张病例患178例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单侧下肢静脉曲张病例患17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组(A组,90例)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组(B组,88例),对两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3、6、12个月随访的并发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总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前、术后6 d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明显大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及VCS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VCSS评分、12个月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个月随访总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属支经皮缝扎、电凝闭合术,临床效果安全有效,达到改善外观的美容效果,术后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内翻剥脱 属支静脉缝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属支及注入颈内静脉变异1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国运 梁成青 +2 位作者 黄大元 熊键 朱耀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07,共1页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见1例成年女性尸体标本左颈外静脉属支及注入颈内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颈外静脉由外侧干和内侧干汇合而成。外侧干由颞浅静脉延续而成,长约6.0cm,外径约3mm。
关键词 颈外静脉 静脉变异 颈内 属支 尸体标本 制作过程 成年女性 颞浅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ICU患者家属支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丽 沈乐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ICU患者 国内外 属支 重症监护室 持系统 心理康复 CARE C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大隐静脉5条属支都发生变异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孟镔 朱传军 +3 位作者 杨志欣 蔡明志 崔英健 陶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707,共1页
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大隐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静脉变异 属支 男性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属支超声影像预测血吸虫肝硬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凯华 葛士骝 +4 位作者 路晓荔 刘玉琦 周元 李刚 杜联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Dpv)与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smv)增宽率在预测血吸虫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血吸虫肝硬化患者102例(血吸虫肝硬化组)、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乙型肝硬化组)及体检健康成人15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Dpv)与肠系膜上静脉内径(Dsmv)增宽率在预测血吸虫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血吸虫肝硬化患者102例(血吸虫肝硬化组)、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乙型肝硬化组)及体检健康成人15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Dpv及其属支的内径和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比例。结果血吸虫肝硬化组Dpv增宽率、Dsmv增宽率分别为39.2%、92.15%;乙型肝硬化组Dpv增宽率、Dsmv增宽率分别均为95.0%;各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Dpv增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吸虫肝硬化组门静脉流速低于乙肝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的属支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变化可预测血吸虫肝硬化,而且对其他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也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门静脉属支 血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秀军 戴益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门静脉损伤 肝中静脉 胆囊床 出血并发症 预防 属支 术中 胆囊良性疾病 标准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及其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晓雨 黄理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3,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助于CVST的诊断,尽量避免因变异、先天性发良不良等造成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 解剖学 缺血性脑血管病 属支 硬脑膜窦 CVST 解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向飞 曾少波 江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肝中静脉最靠近胆...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床,且多数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72例肝中静脉均延伸至胆囊床附近,17例肝中静脉属支与胆囊床不在同一扫描平面,14例肝中静脉属支直接粘贴于附近胆囊床,静脉直径最大3.8mm,7例肝中静脉属支距离胆囊床1mm,静脉直径最大3.1mm。结论粘附于胆囊床的粗大肝中静脉属支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肝中静脉与胆囊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肝中静脉属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景玉萍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上有关大隐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的大隐静脉长度和特别点外径,以及大隐静脉各属支的类型、外径、各属支汇入大隐静脉处与隐股点的距离进行了观... 目的:通过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上有关大隐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的大隐静脉长度和特别点外径,以及大隐静脉各属支的类型、外径、各属支汇入大隐静脉处与隐股点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大隐静脉的长度为(76.52±4.87)cm;大隐静脉起点、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终点外径分别为(0.42±0.12)cm,(0.44±0.14)cm,(0.62±0.22)cm;大隐静脉属支以三、四支型居多;大隐静脉各属支注入处外径(平均)最大者为股外侧浅静脉,至隐股点距离(平均)最长者为股内侧浅静脉。结论:以上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大隐静脉的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属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属支静脉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平 孟明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联合血管成像对门静脉属支静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形成原因,以提高认识。方法选取14例行CT增强检查诊断为门静脉属支静脉瘤患者的资料,利用MPR、VR等观察静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有无合并症等,分析部位... 目的探讨CT增强联合血管成像对门静脉属支静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形成原因,以提高认识。方法选取14例行CT增强检查诊断为门静脉属支静脉瘤患者的资料,利用MPR、VR等观察静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有无合并症等,分析部位和合并症的关系。结果14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脾静脉瘤9例、肠系膜上静脉瘤3例、胃左静脉瘤2例,CT表现为囊状或梭形瘤样扩张。其中合并门静脉高压7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闭塞6例,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术后1例,脾切除术后1例。静脉瘤发生部位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狭窄或闭塞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属支静脉瘤CT表现典型,为囊状或梭形瘤样扩张,门静脉属支血液回流受阻或不畅可引起静脉瘤,但其部位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狭窄或闭塞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属支 静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属支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学洪 刘仰斌 盛瑶环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为血管外科和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2具尸体的大隐静脉主要属支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主要属支注入类型分五大类型;最上属支以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为主,最下属支以股内侧浅静脉为主;注入处外径(平均)最... 目的:为血管外科和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2具尸体的大隐静脉主要属支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主要属支注入类型分五大类型;最上属支以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为主,最下属支以股内侧浅静脉为主;注入处外径(平均)最大者为股外侧浅静脉,至隐股点距离(平均)最长者为股内侧浅静脉。结论:在大隐静脉相关手术时,应至少寻找并结扎三支或以上属支;寻找属支时,应在隐股点下方50m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属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手术病人家属支持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昌芳 王桂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6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手术病人 属支 病人家 直系亲 问卷调查 文化程度 普外科 脑外科 妇产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大隐静脉及属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欣宇 孙大中 李一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21,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大隐静脉及属支数目、注入位置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修洁大隐静脉,近侧段发现6条属支。其中腹壁浅静脉有2条,位于外侧的1条腹壁浅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5mm处与旋髂浅静脉...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大隐静脉及属支数目、注入位置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修洁大隐静脉,近侧段发现6条属支。其中腹壁浅静脉有2条,位于外侧的1条腹壁浅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5mm处与旋髂浅静脉汇合,向内下方斜行9mm后,与位于内侧的1条腹壁浅静脉汇合成,继续向内下方斜行6mm后,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合成1短粗干,直接注入股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变异 属支 腹壁浅静脉 腹股沟韧带 尸体标本 股外侧 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大隐静脉属支之一的旋髂浅静脉变异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诗韵 李飞迪 +1 位作者 张珊珊 刘文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2,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大隐静脉属支之一的旋髂浅静脉绕过股动脉后方汇入股静脉的变异,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隐静脉属支 浅静脉变异 尸体标本 股静脉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
16
作者 王湘军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特征. 方法对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直径夹角等情况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总长度为(60.84±12.14)mm,心包外段长度为(42.29±8...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特征. 方法对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直径夹角等情况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总长度为(60.84±12.14)mm,心包外段长度为(42.29±8.76)mm,外径为(17.51±2.99)mm;心包内段长度为(18.43±6.22)mm。外径为(19.21±3.15)mm。左、右头臂静脉长度为(66.89±10.01)mm,和(40.15±8.45)mm,外径分别为(12.61±2.56)mm和(12.17±2.56)mm和(12.17±2.82)mm。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夹角为128°25′13″±24°25′13″。 结论通过对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认为心脏插管时,经右侧头臂静脉人右心较为短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心脏插管术 主要属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治疗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申 温静 +4 位作者 张丽红 崔锐 侯西彬 郭姗姗 王玉柱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法(UGLVB)在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9-30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行静脉属支结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等。将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法(UGLVB)在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9-30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行静脉属支结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等。将患者分为传统切开结扎术式组(切开结扎组)和UGLVB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内瘘通畅情况、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入选共44例患者,UGLVB组19例、传统切开结扎术式组25例。静脉属支结扎最常见的原因是主干流量不足(84.09%),结扎的静脉属支最多见的是头静脉背侧属支(54.55%)。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共患疾病、透析龄、内瘘龄、内瘘启用时间、静脉属支结扎原因和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获成功,UGLVB组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切开结扎组(2.42±0.51 d vs 12.72±1.49 d,t=-32.256,P=0.000)。并发症方面,切开结扎组有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UGLVB组2例、切开结扎组1例出现伤口局部少量渗血,切开结扎组有1例出现神经损伤。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UGLVB与传统切开结扎术式在静脉属支结扎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手术创伤和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静脉属支 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椎动脉双起源及其静脉多属支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兆霞 贾方华 宋育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1,共1页
椎动脉起源的变异文献报道并不少见㈣。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左侧椎动脉双起源,且其伴行同名静脉属支多(图1),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左椎动脉 属支 静脉 左侧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凤立 马文领 +1 位作者 张兴和 徐秀平 《河北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36-338,共3页
在成人32例肝标本上,解剖观察和测量了肝静脉属支类型、长度和直径及与肝静脉形成的夹角,并观察了与肝门静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右静脉96.9%由左、右两根合成,左根长27.9±8.1mm,34.4%的汇入口横径... 在成人32例肝标本上,解剖观察和测量了肝静脉属支类型、长度和直径及与肝静脉形成的夹角,并观察了与肝门静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肝右静脉96.9%由左、右两根合成,左根长27.9±8.1mm,34.4%的汇入口横径大于5.5mm,对应右后叶门静脉,9.3%适宜穿刺,当需选用肝静脉属支进行门腔分流术时,应首选肝右静脉左根与相应肝门静脉之间进行穿刺,肝静脉其它属支皆不宜进行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属支 肝门静脉 经颈内静脉门腔 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及属支变异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晓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颈外静脉变异 静脉属支变异 双干型 局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