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幅大小及髋关节外展角度对坏死股骨头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田丰德 赵德伟 +2 位作者 郭林 杨磊 陈秉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052-3055,共4页
背景:目前对于日常生活中步幅及髋关节外展角度大小是否会对坏死股骨头影响认识不多,也缺乏相关的实验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步幅大小及髋关节外展角度对坏死股骨头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男性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患... 背景:目前对于日常生活中步幅及髋关节外展角度大小是否会对坏死股骨头影响认识不多,也缺乏相关的实验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步幅大小及髋关节外展角度对坏死股骨头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男性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股骨近段螺旋CT扫描,应用专业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及HYPERMESH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执行计算。结果与结论:随着步幅的加大(0~60°),外展角度增加(0~10°),股骨近段应力分布改变最大应力值逐渐增大,提示步幅及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大小能够影响股骨头应力分布,股骨头坏死患者日常治疗生活及功能练习时应减小步幅及外展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幅 股骨头坏死 三维 有限元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髋臼杯外展角预防偏瘫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脱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志刚 陈经勇 +2 位作者 陈如见 李钟 鲁丽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30-633,共4页
背景:目前关于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报道差别很大。目的:通过减小外展角降低老年偏瘫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19例患者资料。结果与结论:患者... 背景:目前关于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报道差别很大。目的:通过减小外展角降低老年偏瘫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19例患者资料。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期为3个月~7年,平均4年3个月。除2例置换后2年内因其他疾病死亡外,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髋关节脱位,置换后3个月参照Harris评分标准,其中优5例,良12例,优良率达89%。说明通过减小髋臼外展角是预防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较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外展角 股骨颈骨折 脑卒中后遗症 髋关节置换 HAR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中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军 伏鹏 +4 位作者 王旭刚 张军 高明 黄河 王守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781-5787,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对髋臼假体进行准确的置入,以保证假体的生存率,提高预后效果。为保证髋臼的准确置入,需要对其外展角和前倾角进行准确测量。目的:探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对髋臼假体进行准确的置入,以保证假体的生存率,提高预后效果。为保证髋臼的准确置入,需要对其外展角和前倾角进行准确测量。目的:探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传统髋臼假体定位器置入,观察组33例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后置入髋臼假体。置换前、置换术中、置换后分别对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骨盆倾斜度进行测量;置换后测量2组患者的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展角,并记录2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1)置换前、置换术中、置换后,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骨盆倾斜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2)置换后2组的髋臼外展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置换后7 d,观察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与置换前比较,2组置换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置换后3,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5)结果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C臂X射线机进行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移位测量可以对骨盆前后倾斜、内外旋转以及外展内收等予以有效纠正,提高髋臼杯安放的精确性和置换手术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髋关节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前倾角 展角 全髋关节置换 C臂X射线机 移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方法解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永涛 张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6973-6975,共3页
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和髋臼出口平面中心连线为X轴,身体纵轴为Y轴,身体矢状轴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骨盆倾斜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计算公式,绘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均... 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和髋臼出口平面中心连线为X轴,身体纵轴为Y轴,身体矢状轴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骨盆倾斜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计算公式,绘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均成同样的正弦曲线,外展角的正弦曲线落后于前倾角正弦曲线90°。结果提示,骨盆倾斜时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的动态变化趋势由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决定,而外展角在屈髋活动时减小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展角 前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极角和展角表述极坐标法测得的齿形误差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兆龙 傅瑛 曾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给出了极坐标法测量齿形误差时极角与展角的转换公式和计算步骤 ,并对以极角和展角表示的齿形误差曲线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齿形误差 极坐标测量法 极角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在不同展角裂缝中的水平流动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磊 李操 +1 位作者 周思怡 周芳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5-617,共3页
在缝宽7 mm、缝展198 mm、缝长3000 mm的裂缝中,选择缝展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和90°展角布置,研究了裂缝展角对油水两相流水平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圆管中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展角对油水两相流的流型有... 在缝宽7 mm、缝展198 mm、缝长3000 mm的裂缝中,选择缝展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和90°展角布置,研究了裂缝展角对油水两相流水平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圆管中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展角对油水两相流的流型有一定影响,对混合度系数与有效黏度则影响不大,对'水包油'和'油包水'相态逆转的发生影响不大。对应于相同的流速和含油率,不同展角裂缝以及圆管中的油水两相流,其有效黏度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裂缝 展角 有效黏度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歪斜对髋臼外展角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唐金山 沈海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骨盆标本在骨盆歪斜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进行测量,得出髋臼外展角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旋转时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方法:手动测量21具骨盆标本共42髋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向头侧和尾侧歪斜的9个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 目的:通过对正常骨盆标本在骨盆歪斜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进行测量,得出髋臼外展角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旋转时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方法:手动测量21具骨盆标本共42髋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向头侧和尾侧歪斜的9个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的度数。结果:骨盆歪斜角度同相应的外展角之间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P=0.000,通过对歪斜角度和外展角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47.21773+0.9397977X.P=0.000。结论:骨盆歪斜0°位的外展角平均值为46.5°,变化范围为43.8°~49.2°;骨盆的外展角的大小敏感地受骨盆歪斜角度的影响,骨盆歪斜10°时外展角变化达9.4°,这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判断髋臼位相、术中精确置臼提供一解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歪斜 髋臼外展角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柳剑 王达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包括55例患者(72髋),后入路组包括60例患者(79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 d内摄双髋正位X线并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使用生物固定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手术切口长度前入路组(9.3±0.8)cm,后入路组(8.9±1.0)cm。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入路组(39.1±4.2)°(30.1°~47.8°),后入路组(44.2±6.3)°(31.8°~62.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全部在30°~50°内,后入路组中11髋(13.9%)的髋臼假体外展角>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误差为(3.3±2.5)°,小于后入路组的(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22.2±3.5)个月,未见人工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THA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THA髋臼假体外展角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对比研究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臼外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精确体位调整均值法测量髋臼外展角度的实验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新成 马振波 +6 位作者 于春丽 朱海涛 赵伟 彭国庆 张伟 魏开斌 刘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度的新方法,为指导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个体化准确置入及术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具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平面,分别应用数显角度仪及MSCT三维重建精... 目的探讨应用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度的新方法,为指导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个体化准确置入及术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具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平面,分别应用数显角度仪及MSCT三维重建精确体位调整均值法对髋臼外展角度数值进行测量,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数显角度仪及MSCT三维重建精确体位调整均值法测量髋臼外展角度分别为(48.73±3.19)°和(48.65±2.4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MSCT三维重建精确体位调整均值法测量髋臼外展角度数值结果准确,与实际测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平面,MSCT三维重建精确体位调整均值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一种术前准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度数值的新方法,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实现髋臼外展角度数值的标准化测量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三维重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展角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彬 周雪明 +3 位作者 谢荏棠 吴润柏 陈志坚 陈庆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前倾角,髋臼杯的外展角是以髋臼外展角顶区和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外展角完成髋臼杯植入。术后测... 目的观察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前倾角,髋臼杯的外展角是以髋臼外展角顶区和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外展角完成髋臼杯植入。术后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观察关节脱位及其它并发症,其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 35例均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3.0±3.2)个月。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为(40.11±5.02)°,前倾角为(29.51±7.94)°。1例术后第1天出现髋关节脱位。无深部感染、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髋臼和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3%。结论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可作为髋臼杯植入的可靠参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韧带 全髋置换 髋臼假体 前倾角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在成人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测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松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 ,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 ,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总外展角(49.87±4.10)°,男性(51.36±3.99)°,女性(48.83±3.87)°;总前倾角(18.62±5.37)°,男性(17.85±5.80)°,女性(19.16±5.00)°。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性别间及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人体重力线为参照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准确客观,能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髋臼 前倾角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后脱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东 胡爱心 +2 位作者 罗朝松 雷平 陈剑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7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后脱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77例(419髋),术后发生脱位20例。根据术后X线片检查髋臼唇外展角分为四组:髋臼唇外展角<...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后脱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77例(419髋),术后发生脱位20例。根据术后X线片检查髋臼唇外展角分为四组:髋臼唇外展角<40°组、髋臼唇外展角≥40°~50°组、髋臼唇外展角>50°~60°组、髋臼唇外展角>60°组。结果髋臼唇外展角<40°131例,发生脱位7例,脱位率5.3%;髋臼唇外展角≥40°~50°174例,发生脱位3例,脱位率1.7%;髋臼唇外展角>50°~60°75例,发生脱位8例,脱位率10.7%;髋臼唇外展角>60°19例,发生脱位2例,脱位率10.5%,脱位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082,P=0.028,R=-0.074)。结论为了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髋臼外展角的角度多应该选择在≥40°~50°,尽可能避免在其他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外展角 后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 耿左军 赵秀娟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外展角数值,探讨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选择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外展角数值,探讨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选择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冠状位图像,进而分别测得两侧髋臼外展角。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找到规律。结果 MSCT法检测髋臼外展角结果如下: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至90°时,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说明此状态下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的稳定性也最佳。性别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的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不同性别之间的髋臼外展角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不大,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髋臼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展角圆弧样板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知新 王建华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年第3期65-67,共3页
从分析传统的以半径误差作评定标准来评定圆弧样板的方法在应用于小展角大圆弧时出现的问题入手,认为此类方法对小展角圆弧的评定效果不理想。并提出一种精确可行的在小展角条件下标定圆弧样板的方法。
关键词 大圆弧 展角 形状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的前倾角及外展角
15
作者 李颖 耿左军 赵秀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21-1522,共2页
目的通过MSCT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最大平面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数值,探讨其与骨盆倾度的相关性,以便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的置入角度.方法: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作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MSCT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最大平面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数值,探讨其与骨盆倾度的相关性,以便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的置入角度.方法: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作为研究对象,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组重建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改变骨盆倾度,模拟非生理状态,把骨盆依次进行10°-90°的倾斜(以100为间隔),分别测得两侧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结果:当骨盆倾度从10°-90°时,前倾角随之减小,呈线性相关,R2=0.997,P〈0.05.当骨盆倾度从10°-70°变化时,外展角逐渐增大,当骨盆倾度从70°-90°变化时,外展角又逐渐减小,变化呈抛物线样改变.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稳定性最佳.结论: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准确测量髋臼两角的数值,找出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随骨盆倾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临床THA手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髋臼 前倾角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云周 熊昌军 +2 位作者 甘学文 严小康 陈岩召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单侧THA的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单侧THA的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直接前入路组(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1.8±7.2)岁;后路入路组(posterior approach, PA)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3.4±8.3)岁。使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评价术中和术后1周髋臼假体位置情况,术后1周和6个月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再次骨折,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对PA入路和DAA入路的THA手术疗效进行评价,二者手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倾角 展角 校验系统 全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陈顺兴 王广辉 +1 位作者 莫梓荣 罗伟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2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在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A组(n=30)与B组(n=30)。B组使用传统方...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在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A组(n=30)与B组(n=30)。B组使用传统方法设定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A组使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92.34±5.48)min较B组(104.51±5.87)min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1,P<0.05);A组术中出血量(185.42±6.96)mL较B组(219.31±7.34)mL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1,P<0.05);两组术后前倾角、外展角明显改善,A组较B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RS评分明显降低,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明显提高,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FPP导向器指导安放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能够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FPP导向器 前倾角 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与标准后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外展角与脱位比较——一项回顾性配对队列研究
18
作者 Tripuraneni KR Munson NR +2 位作者 Archibeck MJ 胡玮 柯晋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63-63,共1页
近年来直接前侧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业内学者也主观认为该入路手术具有稳定性高、假体位置良好、功能改善明显、恢复快且... 近年来直接前侧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业内学者也主观认为该入路手术具有稳定性高、假体位置良好、功能改善明显、恢复快且术后髋关节限制少等优点,但仅有几个客观性研究证实,DAA入路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30天内再入院率,促进早期弃拐行走,提高假体定位准确性,增强髋关节稳定性。髋臼假体位置是影响假体磨损率及THA术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文献中关于髋关节入路对臼杯外展角的影响以及脱位发生率的相关数据均不相同。本研究为回顾性配对对照研究(Ⅲ级证据),旨在比较DAA与标准后侧入路THA髋臼假体位置及脱位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外展角 配对对照研究 后侧入路 全髋置换术 队列研究 脱位 标准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在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熊昌军 左云周 +3 位作者 严小康 王冠 付豪 姜学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辅助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放置的准确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45例因骨关节炎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均接受腰椎...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辅助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放置的准确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45例因骨关节炎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均接受腰椎融合术。THA术中26例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观察组),19例未采用该系统(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量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位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髋臼杯均在安全区(前倾角25°~30°),术后1例(3.85%)位于安全区外;对照组术后9例(47.37%)位于安全区外;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髋臼外展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感染。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关节脱位、1例股骨撞击综合征;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患者THA术中可应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获得理想髋臼杯植入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假体 前倾角 展角 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和磨损的关系 被引量:33
20
作者 戴雪松 严世贵 +2 位作者 何荣新 王祥华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与磨损的关系,及其对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30例32髋进行平均4.2年的随访。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并通过测量在随访期间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确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与磨损的关系,及其对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30例32髋进行平均4.2年的随访。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并通过测量在随访期间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确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近随访时,30例患者的32个髋关节假体均未发现临床松动和失败征象,假体柄轴线与股骨纵轴成角均在3°以内。聚乙烯平均线性磨损量为0.81mm,磨损速度为0.18mm/年,髋臼外展角平均54.5°。磨损方向平均为?6.93°,指向上方稍偏外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损方向与髋臼假体外展角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外展角度的增加,磨损方向由内上方转为外上方,外展角55°以上的假体磨损方向基本指向外上方。未发现线性磨损速度与外展角及磨损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过大的外展角使股骨头中心向外上方迁移,可能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增加,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髋臼假体植入的外展角超过55°,以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外展角 磨损 髋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