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向东 刘学贞 +2 位作者 仰红慧 胡水清 卢德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进行等长和等速测试。结果发现 :在等长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跖屈峰力矩随测试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测试均表明 ,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背屈肌群峰力矩 (P <0 0 5)。男性与女性相比 ,绝对力矩较大(P <0 0 5) ;但去除体重因素后 ,男、女相对力矩间差距缩小。结果表明 ,用相对峰力矩比较男、女肌力的差别更为合理。通过对踝关节背屈 /跖屈肌群峰力矩比值的研究 ,发现我国健康青年普遍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踝关节跖 屈肌群 力量 运动训练 损伤 康复 等速向心测试 等长测试 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膝损伤患者伸、屈肌群力矩值及修正值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煜 凌蜀琪 +2 位作者 何春江 解勇 MouHongSeak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短、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短、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而屈肌群的下降并不明显。伸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屈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为20度左右。患者正常侧膝关节H/Q平均值在80%左右,伤侧H/Q平均值高达90%以上。实验所得平均力矩修正值和峰力矩修正值相对于一般人群膝关节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伤膝关节伸肌群的平均力矩和峰力矩,与对侧正常膝关节相比,低于10%以上,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力矩值 峰力矩 等速测试 伤患者 屈肌群 康复 平均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磊 徐芳增 +1 位作者 梁宇 程为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患者50例,以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 目的:观察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患者50例,以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四缝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屈肌群痉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缝穴 中风后 手指屈肌群痉挛 点刺放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翠 赵丽 顾博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0名13-15岁健康学生为受试者,采用单脚站立提踵方法评价跖屈肌群力量耐力,以提踵时间的中位数54s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跖屈肌群肌力小组(A组)和跖屈肌群肌力大组(B组)... 目的:分析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0名13-15岁健康学生为受试者,采用单脚站立提踵方法评价跖屈肌群力量耐力,以提踵时间的中位数54s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跖屈肌群肌力小组(A组)和跖屈肌群肌力大组(B组),进行睁眼、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结果:①睁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平衡能力稍弱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闭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LNG/A显著小于B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②稳定极限测试A组各方向的身体最大倾斜角度均小于B组,FLo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小者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矢状面上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群 单脚站立提踵 力量耐力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屈肌群电刺激训练前后的力量变化及对伸肌群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19,共7页
采用电刺激训练前后力量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前臂屈肌群的最大等长力量、一般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和探讨了电刺激训练前臂屈肌群对其伸肌力量的作用,为科学地应用电刺激训练法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电刺激 前臂 屈肌群 力量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小腿屈肌群中肌肉变异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志强 李新志 李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4-864,共1页
在对成年男性下肢的解剖中发现一变异肌,此肌位于右小腿后区小腿三头肌的浅层,其与股二头肌为明显的肌膜所分隔,可见明显不属于腓肠肌或股二头肌的额外肌柬。该肌形态属于长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为膨大部分,具有大量纵... 在对成年男性下肢的解剖中发现一变异肌,此肌位于右小腿后区小腿三头肌的浅层,其与股二头肌为明显的肌膜所分隔,可见明显不属于腓肠肌或股二头肌的额外肌柬。该肌形态属于长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为膨大部分,具有大量纵行的肌纤维,在固定标本上具有一定柔软性和弹性,其表面明显可见完整的结缔组织被膜。测量显示,该肌腹长79.mm,宽15.9mm,厚3.2mm。肌腹两端为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肌腱,其长120.1mm,宽3.0iTlrn,厚0.9mm。进一步观察显示,该肌上端附着于股二头肌内侧缘中、下1/3交界处的肌外膜,向下延伸至腓肠肌内侧头的深面,并由外上斜向内下跨过胴窝,终止于腓肠肌内侧头中部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变异 小腿三头 腓肠内侧头 屈肌群 成人 股二头 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7
作者 陈秋生 余斌 +3 位作者 杨建成 陈霞 江浩 张雪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I001-I001,共1页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骼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骼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屈肌群 髂胫束 桥接 腹损伤口 修复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屈肌群痉挛和僵硬速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3年第2期57-59,69,共4页
量化分析痉挛和僵硬肘屈肌群肌张力增加的速率依赖性和位置依赖性。对偏瘫痉挛组 (HP组 ,12例 )、帕金森病僵硬组 (PS组 ,16例 )和正常对照组 (NS组 ,12例 )的肘屈肌群进行 4种不同速率垂直牵张。记录反应转力矩 ,并计算、分析平均速度... 量化分析痉挛和僵硬肘屈肌群肌张力增加的速率依赖性和位置依赖性。对偏瘫痉挛组 (HP组 ,12例 )、帕金森病僵硬组 (PS组 ,16例 )和正常对照组 (NS组 ,12例 )的肘屈肌群进行 4种不同速率垂直牵张。记录反应转力矩 ,并计算、分析平均速度依赖反应转力矩 (ASRT)、ASRT的速率敏感性指数 (VASRT)和位置敏感性指数 (SASRT)。HP组和PS组的ASRT和VASRT均明显高于NS组。SASRT分析显示 3组位置相关模式 :HP组反应转力矩呈与位置相关的阶梯样增高 ;PS组反应转力矩较NS组高且恒定 ;NS组反应转力矩较低且恒定。提示僵硬和痉挛有相似的速率依赖性和不同的位置依赖性 ,后者可区分痉挛和僵硬的肌张力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僵硬 屈肌群 定量分析 速率敏感性 位置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对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张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海燕 褚涛 +1 位作者 高政 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9-1301,共3页
脑卒中在全球是高致死率的疾病。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痉挛[1]。长期痉挛可引起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及疼痛等,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并限制其日常生活[2—3]。目前,痉挛的治疗主要通过... 脑卒中在全球是高致死率的疾病。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痉挛[1]。长期痉挛可引起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及疼痛等,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并限制其日常生活[2—3]。目前,痉挛的治疗主要通过肉毒毒素注射、牵伸、热敷及电刺激。近年来,振动治疗被证实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4—5]。尽管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cores,MAS)是目前最常用的痉挛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姿势异常 张力 全身振动 电刺激 肉痉挛 功能障碍 屈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对跖屈肌群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明华 《中医正骨》 2004年第7期18-18,共1页
为研究小腿提供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后跖屈肌群的耐力。将 2 1例提供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患者设为手术组 ,2 1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 ,年龄、性别、职业均与手术组相匹配。分别测定两组的跖屈肌群的间歇耐力和持续耐力。结果显示 ,手... 为研究小腿提供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后跖屈肌群的耐力。将 2 1例提供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患者设为手术组 ,2 1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 ,年龄、性别、职业均与手术组相匹配。分别测定两组的跖屈肌群的间歇耐力和持续耐力。结果显示 ,手术组最先出现明显酸痛的下肢均为供瓣肢 ,并且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头皮瓣 屈肌群耐力 皮瓣移植 间歇耐力 持续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indler肘屈肌群成形术在产瘫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友清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62-62,共1页
产瘫上干型(C_(5-6)或C_(5-7))损伤后屈肘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关键。如早期神经修复后效果不佳,肌肉移位是唯一的替代方法。Steindler屈肌群移位术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最早报道于1919年,1954年由Mayer作过修改。本文作者描述了自1990年至1997... 产瘫上干型(C_(5-6)或C_(5-7))损伤后屈肘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关键。如早期神经修复后效果不佳,肌肉移位是唯一的替代方法。Steindler屈肌群移位术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最早报道于1919年,1954年由Mayer作过修改。本文作者描述了自1990年至1997年26例手术结果,其中男18例,女8例,右侧15例,左侧11例,平均年龄8岁(3~16岁)。手术适应证:肱骨内上髁屈肌群Lovett分级肌力4级以上,肘关节被动活动好,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因肘关节恢复不平衡而导致的伸肘或前臂旋转受限不是手术禁忌证。手术方法:全麻下作肘关节尺侧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瘫 手术适应症 Steindler肘屈肌群成形术 肘功能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表面肌电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87
12
作者 燕铁斌 Hui-Chan WYC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岁。测试时下肢固定在支架上 ,压力传感器放在足底 ,肌电图的表面电极放在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体表上 ,记录踝背伸或踝跖屈时最大等长收缩、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活动 ,并计算力矩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健康老人左、右侧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脑卒中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协方差分析 (年龄作为协变量 )发现 ,脑卒中组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 ,踝背伸和踝跖屈力矩、积分肌电图以及协同收缩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脑卒中组健侧与对照组的踝背伸协同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增强这些肌群的收缩功能 ,特别是增强主动肌的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老年人 表面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踝背伸 踝跖屈肌群
原文传递
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屈肌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志辉 陈倩婧 +4 位作者 陈彦 张坤木 肖慧芳 朱宇 李长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屈肌群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 目的:探讨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屈肌群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26〈0.05):治疗后治疗组JOA量表及前屈最大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导引操结合手法治疗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前屈肌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导引操 推拿手法 屈肌群 康复期 疗效
原文传递
以屈膝肌群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民 王强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膝关节屈肌群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KOA患者97例,分为屈膝组33例、伸膝组33例和药物组31例。屈膝组、伸膝组均给予肌力训练、针刺、中频等综合康复治疗,屈膝组治疗以屈膝肌群部位为... 目的:探讨针对膝关节屈肌群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KOA患者97例,分为屈膝组33例、伸膝组33例和药物组31例。屈膝组、伸膝组均给予肌力训练、针刺、中频等综合康复治疗,屈膝组治疗以屈膝肌群部位为主,伸膝组治疗以伸膝肌群部位为主;药物组给予双氯酚钠缓释片口服及双氯酚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组患者西部安大略湖与麦克马斯特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中3项评分、体征检查及综合评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屈膝组与伸膝组评分均更低于药物组(P<0.01,0.05),屈膝组WOMAC中的疼痛、身体功能评分较伸膝组降低更显著(P<0.05)。屈膝组、伸膝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屈膝组与伸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屈肌群在膝关节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在治疗时可给予一定程度重视,加强膝关节功能的整体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屈肌群 力训练 中频电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收缩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屈肘肌群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巧娥 张勇 +1 位作者 董婵 卢甜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离心收缩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屈肘肌群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9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4)给予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离心收缩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屈肘肌群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9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4)给予常规康复运动疗法,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离心收缩训练,对比两组屈肘肌群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以及表面肌电图指标。结果训练12周后,观察组屈肘肌群痉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组块测试(BBT)、改良Barthel指数(MBI)、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MS)及肌电积分值(iEMG)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离心收缩训练用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中,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被动运动状态表面肌电图指标,显著改善其屈肘肌群痉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收缩训练 痉挛型偏瘫脑瘫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腰前屈肌群的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彦 李长辉 +1 位作者 陈倩婧 林斌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腰椎导引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者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运动疗法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腰椎导引操,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1个观察周期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腰椎导引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者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运动疗法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腰椎导引操,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1个观察周期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在量表评分及复发率方面,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组即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腰椎导引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前屈肌群 悬吊运动疗法 腰椎导引操 VAS评分 JOA评分
原文传递
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及收缩效应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刚 宋吉锐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6-67,81,共3页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度与肌肉力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小腿长、腓肠肌长、比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有着明显的相关;比目鱼肌长只与提踵肌力有关;③跟腱长、比跟腱长和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之间不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群 肉形态 肉力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伸比值在运动医学中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威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33期246-248,共3页
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地应用等速肌力测试仪器评定不同人群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均衡性。通过文献资料法就等速肌力测试仪器在评定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平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展相似研究作以参考。
关键词 等速测试 膝关节 屈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短跑运动员髋、膝关节等速肌力的特征及其与竞技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娜 王泽峰 +2 位作者 杨贤罡 何文捷 李建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4-81,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髋、膝关节力矩的特点及其与竞技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名男子短跑运动员(6名一级运动员和7名二级运动员),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系统测试运动员髋、膝关节屈、伸肌的向心等速肌力。结果:①全体... 目的:揭示不同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髋、膝关节力矩的特点及其与竞技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名男子短跑运动员(6名一级运动员和7名二级运动员),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系统测试运动员髋、膝关节屈、伸肌的向心等速肌力。结果:①全体运动员右侧髋关节屈肌在60°/s时的相对峰力矩与个人最好成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5,P<0.05);②一级运动员双侧髋关节屈肌在60°/s和180°/s时的相对峰力矩均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P<0.05);③一级运动员左侧髋关节屈肌在60°/s和180°/s时的峰力矩对应角度显著小于二级运动员(P<0.05);④全体运动员髋关节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60°/s和180°/s时分别为0.50-0.52和0.48-0.51,低于膝关节相对应的0.60-0.61和0.67-0.70。结论:快速有力的屈髋前摆可能是区分短跑运动员水平的关键因素;相比膝关节,髋关节更应作为短跑运动员力量发展的重点;加强屈髋肌群的力量训练,可能是短跑运动员提高100米成绩和预防损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运动员 相对峰力矩 峰力矩对应角度 峰力矩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42例
20
作者 翁国盛 翁千雅 +3 位作者 郑良朴 张建礼 唐劲松 邵岩峰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 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观察组予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评估2组下肢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PT),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提高(P<0.05),患侧屈肌群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肌力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疗效优于电针联合TDP理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胫束综合征 屈肌群 皮肤针 放血疗法 极超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