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含量对多元合金系堆焊焊条堆焊层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勇 韩培德 《山西科技》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文章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碳含量C—Cr—Mo—W—V—Nb合金系堆焊焊条堆焊层焊态下和时效后的硬度影响规律。
关键词 碳含量 多元合金系 堆焊焊条 堆焊层硬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镀铬层硬度和耐磨性不是平行关系?
2
《表面工程资讯》 2012年第1期58-58,共1页
答:必须首先指出,镀铬层硬度和耐磨性不可以相提并论,但这两种性能有一定的关系。硬度和耐磨性是镀铬层最重要的技术条件。硬度能保持良好的光泽以及不会因擦刮而受损,而耐磨性是决定镀铬层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例如,内燃机的气缸... 答:必须首先指出,镀铬层硬度和耐磨性不可以相提并论,但这两种性能有一定的关系。硬度和耐磨性是镀铬层最重要的技术条件。硬度能保持良好的光泽以及不会因擦刮而受损,而耐磨性是决定镀铬层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例如,内燃机的气缸套、活塞环和其他轧辊等镀铬都是为提高这些机件滑动部位的耐磨性。检验镀铬层的耐磨性,还没有一个普通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硬度 耐磨性 平行关系 镀铬 技术条件 使用寿命 气缸套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轴承橡胶层厚度和硬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秦红玲 周新聪 +2 位作者 闫志敏 刘正林 赵新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3,共6页
舰船水润滑橡胶尾轴承的橡胶层在受载时极易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与轴颈间水楔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响摩擦副的摩擦性能。橡胶层变形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橡胶层的硬度及厚度。针对这两个因素,在尾管轴承实验台架SSB-100上进行了试块实验,测... 舰船水润滑橡胶尾轴承的橡胶层在受载时极易产生弹性变形,使轴承与轴颈间水楔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响摩擦副的摩擦性能。橡胶层变形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橡胶层的硬度及厚度。针对这两个因素,在尾管轴承实验台架SSB-100上进行了试块实验,测定了各种工况下的摩擦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双因素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橡胶层的厚度、硬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试块摩擦性能的影响中,以橡胶层的厚度最为显著,硬度次之,厚度和硬度的交互作用再次之。设计时应优先保证橡胶层厚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舰船尾轴承 橡胶层硬度 橡胶厚度 摩擦性能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硬度比对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
4
作者 柳春林 唐延川 +3 位作者 张庆祝 秦新宝 郎鹏江 张欣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 通过真空热压复合、冷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硬度比(R_(Cu-Be/Cu)分别为3.0、5.0、7.0)的Cu-Be/Cu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层间硬度比R_(Cu-Be/Cu)对复合材料强度-塑性匹配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不同R_(Cu-Be/Cu)下异质变形诱导强化对复合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_(Cu-Be/Cu)升高,层状异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升高、均匀伸长率降低,但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均高于依据混合定律计算值,且均匀伸长率均高于相应Cu-Be组元,其中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强度-塑性匹配。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作用可使层状异构复合材料中产生额外应变硬化,但R_(Cu-Be/Cu)为3.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强化产生的应变硬化作用较弱,而R_(Cu-Be/Cu)为7.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作用在塑性变形初期就达到饱和状态并迅速降低,R_(Cu-Be/Cu)为5.0的复合材料中异质变形诱导硬化在材料应变硬化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且可在较大应变范围内为材料提供额外应变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异构复合材料 硬度 力学性能 应变硬化 异质变形诱导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钢稀土渗氮层的硬度增强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谷吉海 吕军成 +4 位作者 刘成友 张安宁 林晶 张国良 王新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研究合金钢稀土渗氮层硬度增强机理,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对3种常用合金钢的常规渗氮和稀土渗氮的显微组织和渗层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原子的渗入导致钢表层晶粒缺陷密度增加,在缺陷处生成气团,使晶... 为研究合金钢稀土渗氮层硬度增强机理,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对3种常用合金钢的常规渗氮和稀土渗氮的显微组织和渗层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原子的渗入导致钢表层晶粒缺陷密度增加,在缺陷处生成气团,使晶粒内氮原子偏聚区增多,晶粒亚结构细化,导致硬度提高;同时稀土原子沿晶界渗入和扩散,会诱导晶界迁移,使晶界表面突壁和扭折密度发生变化,可以使常规渗氮中容易析出的网状ε氮化物减少,降低了沿晶界断裂的可能性,强化了晶界。这些作用的叠加,提高了渗氮层的硬度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稀土渗氮 层硬度 线缺陷密度增殖 亚结构细化
原文传递
不同等离子渗氮工艺对渗层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岳超华 郭光剑 +2 位作者 姜黎明 李洪 李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7期0193-0198,共6页
对两种高温合金钢25Cr2Ni2MoCoVMA 钢和25Cr3Mo2NiWVNb 钢进行了研究,以探究不同等离子渗氮工艺对渗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影响渗氮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温度主要影响氮原子的扩散速率,高的扩散速率有利于氮原子向内扩散,但不... 对两种高温合金钢25Cr2Ni2MoCoVMA 钢和25Cr3Mo2NiWVNb 钢进行了研究,以探究不同等离子渗氮工艺对渗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影响渗氮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温度主要影响氮原子的扩散速率,高的扩散速率有利于氮原子向内扩散,但不利于在表面形成高硬度氮化物;渗氮时间增加,随距表面的距离增加,渗氮层的硬度值下降趋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氮氢比例对渗氮层的硬度梯度和深度硬度影响不大,在低温情况下,氮气含量更高一些对渗氮有利;渗氮电压和压强对渗层的硬度无明显影响效果,适当的电压和压强可以保证等离子放电正常;等离子渗氮后的试样沿轴向和横截面方向渗层的均匀性较好,厚度最大偏差≤±0.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渗氮 工艺参数 层硬度 深度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颗粒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及膜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瑞珠 贾新杰 +2 位作者 唐明奇 任洋洋 蔡会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6,共6页
目的分析Ti N颗粒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膜层中对镁合金硬度、耐磨和耐蚀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添加2.7μm Ti N颗粒,并使其充分分散于电解液中,使电解液中Ti N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 g... 目的分析Ti N颗粒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膜层中对镁合金硬度、耐磨和耐蚀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添加2.7μm Ti N颗粒,并使其充分分散于电解液中,使电解液中Ti N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 g/L,并控制其他实验参数(如电流密度、频率、占空比和氧化时间)一样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电子显微镜、涂层厚度测厚仪、显微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从膜层的表面形貌、厚度、硬度、相组成及耐蚀性等方面,研究了Ti N颗粒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添加Ti N颗粒后,相同电化学参数下制得的微弧氧化膜层变得致密,厚度、硬度有所增加,氧化膜层主要由Mg、MgO、Mg2Zr5O12、Ti N组成。极化曲线显示,加入Ti N颗粒,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比未加入Ti N颗粒制得的膜层的腐蚀电流下降了2个数量级。阻抗图谱表明,电阻值增加了1个数量级。结论 Ti N颗粒能够随镁合金的微弧氧化过程进入制得的氧化膜层中,并且能够增加膜层厚度和硬度,使膜层的耐磨、耐蚀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微弧氧化 TiN颗粒 层硬度 物相组成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3不锈钢电火花表面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洪祥 张旭 +1 位作者 高石 刘占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9,65,共5页
针对我国水轮机过流部件磨蚀严重这一问题,选用WC电极对水轮机叶片用1Cr13不锈钢材料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处理,对生成的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强化层的金相组织、元素分布以及相结构进... 针对我国水轮机过流部件磨蚀严重这一问题,选用WC电极对水轮机叶片用1Cr13不锈钢材料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处理,对生成的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强化层的金相组织、元素分布以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明显高于工件基体,强化层的硬度在白亮层最高,而在强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区硬度逐渐降低,并在热影响区达到最低.选择高硬度、高合金化的WC电极生成的电火花表面强化层,其硬度可比工件基体提高2~3倍,耐磨性能亦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表面强化 强化层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高硬度热喷涂层超声振动车削工艺通过技术鉴定
9
作者 黄问沂 《表面工程》 CSCD 1989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硬度热喷涂超声振动车削工艺 技术鉴定 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 精加工工艺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C-VC耐磨堆焊的硬度与合金过渡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杨尚磊 吕学勤 +1 位作者 邹增大 楼松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29-1332,共4页
基于TiC、VC的高显微硬度 ,利用药皮中钛铁、钒铁、石墨等组分的高温电弧冶金反应在堆焊层中生成碳化物硬质相。系统研究了药皮组分对堆焊层硬度和合金元素过渡系数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镜 (SEM )、电子探针(EMPA)观察和分析了堆焊层中碳... 基于TiC、VC的高显微硬度 ,利用药皮中钛铁、钒铁、石墨等组分的高温电弧冶金反应在堆焊层中生成碳化物硬质相。系统研究了药皮组分对堆焊层硬度和合金元素过渡系数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镜 (SEM )、电子探针(EMPA)观察和分析了堆焊层中碳化物的分布、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 :随着药皮中钛铁、钒铁、石墨组分的增加 ,堆焊层硬度提高 ,但当石墨组分超过1 2 %时 ,堆焊层硬度下降。随着药皮中钛铁、钒铁、石墨组分增加 ,熔敷金属中Ti、V、C元素含量不断提高 ,Ti、V、C元素过渡系数提高 ,但V、C元素过渡系数分别在钒铁 1 2 %、石墨 1 4%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层硬度 过渡系数 碳化物 电弧冶金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质量分数对Q235钢渗硅层耐磨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孙治国 杨芳 徐健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为提高Q235钢的耐磨性,采用固体粉末法对Q235钢进行Al-Si共渗处理.改变渗剂中Al粉质量分数,以研究Al对渗硅层耐磨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磨粒磨损试验等手段对渗后试样的金相组织、硬度、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粉... 为提高Q235钢的耐磨性,采用固体粉末法对Q235钢进行Al-Si共渗处理.改变渗剂中Al粉质量分数,以研究Al对渗硅层耐磨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磨粒磨损试验等手段对渗后试样的金相组织、硬度、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粉质量分数为35%时,渗层厚度最大,渗层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渗硅 厚度 层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中间层对铝/钢激光-MIG搭接焊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聪 高向东 +4 位作者 刘桂谦 刘秀航 张艳喜 孙友松 肖小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6-49,共4页
针对铝/钢激光-MIG搭接焊接头存在硬度高而脆性过高的问题,采用激光-MIG搭接焊方法,对不锈钢304和铝合金5052进行焊接,研究铜/镍中间层对焊接接头界面的作用。分别利用SEM/EDS方法和显微硬度计得到焊接接头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和硬... 针对铝/钢激光-MIG搭接焊接头存在硬度高而脆性过高的问题,采用激光-MIG搭接焊方法,对不锈钢304和铝合金5052进行焊接,研究铜/镍中间层对焊接接头界面的作用。分别利用SEM/EDS方法和显微硬度计得到焊接接头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和硬度分布情况,分析添加铜/镍中间层后焊接接头界面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l-Cu金属间化合物和Al-Ni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减少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铝/钢接头界面处存在较厚的硬化层。添加铜/镍后,接头界面的硬化层厚度分别降低75.00%和87.50%,平均显微硬度分别降低9.60%和4.60%。最后,添加铜/镍中间层,有利于降低接头的脆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焊接 激光-MIG复合焊 界面层硬度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轴表面不同硬铬镀层质量时的盐雾腐蚀性能
13
作者 张新蕾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9-59,62,共2页
电镀硬铬层硬度高、耐磨性好,已成为工程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常用镀层,但只有当硬铬镀层厚度及表面微裂纹数在一定范围内时,才具有较好的耐蚀性。为此,本工作探讨了45钢表面硬铬镀层表面质量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镀层粗糙度... 电镀硬铬层硬度高、耐磨性好,已成为工程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常用镀层,但只有当硬铬镀层厚度及表面微裂纹数在一定范围内时,才具有较好的耐蚀性。为此,本工作探讨了45钢表面硬铬镀层表面质量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镀层粗糙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裂纹 质量 硬铬镀 腐蚀性能 盐雾 钢轴 工程机械设备 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型活化剂对氮碳共渗渗层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镜斌 马中伟 +1 位作者 王佐平 王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4,47,共2页
研究了RE 型活化剂对45#、40Cr钢氮碳共渗的渗层硬度及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E 型活化剂使渗层硬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 氮碳共渗 层硬度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和Si对激冷球铁凸轮轴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15
作者 陈礼年 喻平 +1 位作者 许克池 魏海云 《现代铸铁》 CAS 2015年第6期23-29,共7页
介绍了激冷球铁凸轮轴的生产及检验工艺流程。为了在保证轴颈心部碳化物体积分数≤15%的条件下,提高凸轮激冷层硬度和深度,研究了C、Si对凸轮轴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比较了孕育剂量相同条件下C和Si的影响,铁液激冷倾向相同条件下C和Si的影... 介绍了激冷球铁凸轮轴的生产及检验工艺流程。为了在保证轴颈心部碳化物体积分数≤15%的条件下,提高凸轮激冷层硬度和深度,研究了C、Si对凸轮轴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比较了孕育剂量相同条件下C和Si的影响,铁液激冷倾向相同条件下C和Si的影响,以及w(C)量相同条件下Si和孕育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C提高凸轮激冷层的硬度,但降低激冷层深度,w(C)量在3.6%~3.9%为宜;(2)Si降低凸轮激冷层的硬度,也降低激冷层深度,w(Si)量在1.6%~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 激冷球铁凸轮轴 激冷层硬度 激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甲酸镍含量对制备Zn-Ni合金渗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鹏辉 王胜民 +2 位作者 乐林江 肖敏 赵晓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5-212,共8页
为改善渗锌层的防腐性能,通过在渗锌过程添加甲酸镍制备了Zn-Ni合金渗层,分析了不同温度(400℃、450℃、500℃、550℃、600℃)和不同甲酸镍含量(0 g、15 g、44 g、75 g、103 g)对渗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配备有EDS能谱)、... 为改善渗锌层的防腐性能,通过在渗锌过程添加甲酸镍制备了Zn-Ni合金渗层,分析了不同温度(400℃、450℃、500℃、550℃、600℃)和不同甲酸镍含量(0 g、15 g、44 g、75 g、103 g)对渗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配备有EDS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试样渗层截面形貌和物相组成;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EIS)表征了不同试样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中性盐雾实验测试了渗层的耐蚀性能;利用显微维氏硬计测试渗层表面至基体不同相层硬度。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渗层显著增厚,渗层表面硬度降低;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加渗层明显减薄,渗层中ZnO、Fe_(3)ZnC_(0.5)相衍射峰明显增强,渗层中间相层硬度值增大;温度和甲酸镍含量对渗层自腐蚀电位无明显影响,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试样阻抗弧半径和渗层电阻均随甲酸镍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甲酸镍含量越高,对盐雾实验白锈的出现抑制越明显,出现红锈的时间显著延长。综上所述,添加甲酸镍显著改善了渗锌层的组织结构,明显提高了渗层的耐腐蚀性能,这对促进锌-镍合金共渗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渗 电化学行为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甲酸镍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测定涂膜硬度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玉灵 沈建龙 《中国涂料》 CAS 2020年第6期68-71,共4页
用科尼格摆(Persoz)和珀萨兹摆(König)两种摆杆式阻尼运动原理,测试过程进行智能全自动测量,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关键词 涂膜硬度 涂膜硬度 涂膜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工艺对TC18钛合金零件镀铬结合力的影响
18
作者 刘荣新 李涛 冯抗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82-0086,共5页
TC18钛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无磁性等优良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兵器、船舶、汽车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被广发应用,但是由于这种材料本身的硬度较低,耐磨损性能较差,对黏着磨损和微动磨损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制约其... TC18钛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无磁性等优良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兵器、船舶、汽车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被广发应用,但是由于这种材料本身的硬度较低,耐磨损性能较差,对黏着磨损和微动磨损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制约其应用范围的瓶颈问题。为了提高TC18钛合金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可以通过镀铬将其硬度提高到700HV以上,但这种材料在镀铬过程中的结合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镀铬一次性合格率仅为30%。本文主要通过对TC18钛合金电镀过程中影响结合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步对重点环节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提高结合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 乳白铬 吹砂 结合力 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气体渗氮工艺对TC4钛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一龙 俞伟元 +4 位作者 路文江 刘新亚 王海龙 朱海旭 张宏伟 《电焊机》 2016年第11期45-49,共5页
钛合金属于粘性材料,易发生粘着磨损,为提高钛合金件作为摩擦副使用时的寿命,需提高钛合金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利用连续激光器在TC4合金表面进行激光气体渗氮,生成金黄色的氮化层。用SEM、EDS、XRD分析试样渗氮层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以... 钛合金属于粘性材料,易发生粘着磨损,为提高钛合金件作为摩擦副使用时的寿命,需提高钛合金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利用连续激光器在TC4合金表面进行激光气体渗氮,生成金黄色的氮化层。用SEM、EDS、XRD分析试样渗氮层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以及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经激光气体渗氮后在TC4表面生成了以Ti N为增强相的改性层,并且在未渗氮区有黑色粉末状Ti N生成。表层由氮化层、热影响区及母材组成。渗氮层与基材发生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不易剥落。随着激光功率的提升,渗氮层厚度及硬度都有所增加。当功率为1 200 W时,钛合金表面渗氮层最高硬度超过1 800 HV0.3,渗氮层厚度也最大。在氮气流量为10 L/min时整个渗氮层中氮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经过激光气体表面渗氮后渗氮层的摩擦系数较基体材料摩擦系数有明显降低,耐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激光渗氮 激光渗氮组织结构 渗氮层硬度及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基合金的辉光离子碳氮共渗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利捷 陈宏 郝建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0,42,共2页
对TiAl基合金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层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经过碳氮共渗后可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的复合相结构,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灰暗色。随着共渗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表层硬度逐渐提高。因此,TiAl基合金经... 对TiAl基合金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层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经过碳氮共渗后可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的复合相结构,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灰暗色。随着共渗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表层硬度逐渐提高。因此,TiAl基合金经过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可达到既提高抗高温氧化性,又提高耐磨性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离子碳氮共渗 组织 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