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促进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积累的研究
1
作者 陈星 张瑞豪 +2 位作者 潘克厚 李赟 朱葆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59,共8页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自然界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为提高微藻中岩藻黄素的含量,本实验主要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探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对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能力及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自然界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为提高微藻中岩藻黄素的含量,本实验主要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探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对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能力及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50μmol/L UDPG显著提高了三角褐指藻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了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素积累,其含量达到(9.57±0.81)mg/g,比对照组提高了161.76%。此外,硅甲藻黄素、硅藻黄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c 2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4.31%、79.73%、164.74%、123.04%、358.35%和2260.09%。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添加150μmol/L UDPG可显著促进三角褐指藻积累岩藻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岩藻黄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栋 庞良芳 周宏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葡萄糖醛酸化活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UGT1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尿苷二磷酸半乳糖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军 关惠琴 +2 位作者 陈尚卫 堵国成 陈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0-583,共4页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尿苷二磷酸(UDP)葡萄糖与UDP半乳糖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色谱柱、不同分离模式及不同流动相组成对UDP葡萄糖和UDP半乳糖的保留特性及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orbaxNH2柱(250mm×...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尿苷二磷酸(UDP)葡萄糖与UDP半乳糖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色谱柱、不同分离模式及不同流动相组成对UDP葡萄糖和UDP半乳糖的保留特性及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orbaxNH2柱(250mm×4 6mmi d ,5μm)上以0 125mol/LKH2PO4缓冲液(pH3 6) 乙腈(体积比为40∶60)溶液为流动相,可使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的两种中间代谢产物UDP葡萄糖与UDP半乳糖在22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对UDP葡萄糖和UDP半乳糖的检测限分别为3 2和3 5ng。UDP葡萄糖和UDP半乳糖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 26%和99 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71%和3 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谷氨酸棒杆菌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尿苷二磷酸半乳糖 半乳糖缺乏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虹 钟丹妮 +2 位作者 高宗燕 吴晓静 韦露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第1外显子A1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突变与广西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152例广西籍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病例组)1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两组UGT1A1第1外显子及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型,比较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观察病例组UGT1A1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不同基因型患儿出生后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UGT1A1 G71R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检出G71R错义突变40例,启动子A(TA)7突变2例,715C→T杂合无义突变1例。病例组G71R纯合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野生型及杂合子患儿(P均<0.05)。结论 UGT1A1基因G71R突变是广西新生儿黄疸主要突变类型,该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新发现的715C→T无义突变可能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参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代谢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阿荣 刘若轩 +4 位作者 邓志军 郭洁文 李丽明 刘夏雯 徐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考察参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Ⅱ相代谢的主要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分别与大鼠肝微粒体(RLMs)、人肝微粒体(HLMs)和12种主要人重组UGTs亚酶进行孵... 目的考察参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Ⅱ相代谢的主要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分别与大鼠肝微粒体(RLMs)、人肝微粒体(HLMs)和12种主要人重组UGTs亚酶进行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葡糖醛酸代谢产物,考察参与其体外Ⅱ相代谢UGTs亚酶类型。结果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均在HLMs里生成1个单葡糖醛酸代谢产物,而在RLMs中未产生,单酶试验中二者均只在UGT1A4重组酶中发生代谢。结论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人鼠代谢中存在种属差异,UGT1A4为其主要代谢亚酶。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预防马钱子因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宁 马钱子碱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 Ⅱ相代谢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A1基因多态性在Gilbert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宋金云 孙梅 +2 位作者 李嘉妍 王建芳 吴旭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609-612,共4页
Gilbert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缺乏或活性降低是Gilbert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原因。UGT1A1是UGT的同工酶,也是肝脏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 Gilbert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缺乏或活性降低是Gilbert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原因。UGT1A1是UGT的同工酶,也是肝脏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T结构异常,从而导致胆红素结合功能减弱或丧失。介绍了UGT1A1及其基因多态性在Gilbert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断价值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伯特病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多态现象 遗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类型对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丹妮 刘义 林伟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840,共3页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PCR-ASO)检测总共60例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基因突变。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与生理性黄疸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21%及5.56%,高胆红素血症组G71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 2,P<0.02),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生理性黄疸组共60例样本均未发现P229Q突变型。结论:G71R突变型与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229Q突变型可能与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贺望兴 杨普香 +5 位作者 李延升 石旭平 黎小萍 张贱根 蔡海兰 蔡翔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6-94,共9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是灵芝多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灵芝UGPase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UG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结构域、蛋白高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树的...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是灵芝多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灵芝UGPase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UG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结构域、蛋白高级结构以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UGPase基因全长1691 bp,包含一个151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4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它是定位于细胞质内的一种亲水性稳定蛋白酶;它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所组成;同源比对分析显示,该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动植物的UGPase酶相比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光榆 吴建新 +1 位作者 李定国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及UGT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等。UGT基因突变研究,将有助于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基因 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金咏 栾连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 目的 :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的最近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 ;结果 :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 ,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释它的作用机理 ;结论 :人们对UGT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研究进展 功能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产前发育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丹妮 刘义 +2 位作者 黎汉忠 龙盛京 刘悠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的产前发育规律。方法:取不同孕周胎肝及成人肝脏,用Black方法,测定肝脏B-UGT活性。结果:成人肝脏该酶活性均值为1768.63μg/h·g-1肝... 目的:探讨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的产前发育规律。方法:取不同孕周胎肝及成人肝脏,用Black方法,测定肝脏B-UGT活性。结果:成人肝脏该酶活性均值为1768.63μg/h·g-1肝脏,13~28孕周和~38孕周胎肝该酶活性均值分别是14.37和25.15μg/h·g-1肝脏,分别是成人酶活性的0.84%和1.42%,三组酶活性经秩和检验统计,P<0.005。结论:肝脏B-UGT宫内发育特征非常缓慢。本研究是国内首次报告,为新生儿黄疸中肝酶发育不成熟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对指导酶诱导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丽雪 许茜 +3 位作者 邸晓辉 许景峰 江琳 马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北京市3所医院347例健康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组)和97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1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北京市3所医院347例健康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组)和97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1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血标本的DNA,确定UGT1A1和UGT1A3基因型,研究UGT1A1和UGT1A3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新生儿组的UGT1A突变基因频率分别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进行比较,UGT1A1*6、UGT1A1*28、UGT1A3*2突变基因频率(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上述各型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UGT1A3其他基因型突变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1*6、UGT1A1*28和UGT1A3*2基因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是高胆红素血症的易感基因,但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 基因表达调控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代谢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水莲 李新 曾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5 0还比较落后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葡醛酸结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蕾 杨丽杰 +1 位作者 陈岩 马满玲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 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途径,它与毒性或活性物质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苷,将内源性、外源性化合物通过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UGT是一个超家族酶,因主要利用UDP-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为糖基供体而得名。人类UCT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包括肾、脑、皮肤、肠、脾、胸腺、心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中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筛选和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发军 李妍清 +1 位作者 杨瑞霜 孟艳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重楼皂苷是重楼(Paridis rhizoma)中最重要的药用成分,但其生物合成途径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UGT)是重楼皂苷生物合成下游步骤的关键酶.为此,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及qR... 重楼皂苷是重楼(Paridis rhizoma)中最重要的药用成分,但其生物合成途径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UGT)是重楼皂苷生物合成下游步骤的关键酶.为此,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及qRT-PCR技术,对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转录组数据库中UGTs的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基因表达特征及其蛋白质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共得到45个UGTs基因,其主要分布在9个组及家族中;同时还获得了与重楼皂苷合成密切相关的UGT73和UGT80亚家族中的5个候选UGTs.表达量分析表明,5个候选UGTs多在叶或花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UGT家族的基因功能,以及深入解析重楼皂苷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基因 QRT-PCR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大鼠肝脏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丽 田红翠 +1 位作者 翟文婷 许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考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大鼠肝脏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SAA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连续给药1周后断头处死动物,分离制备肝组织亚细胞组分,以对硝基酚(4-NP... 目的考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大鼠肝脏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SAA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连续给药1周后断头处死动物,分离制备肝组织亚细胞组分,以对硝基酚(4-NP)为探针药物,HPLC法测定各亚细胞组分UGTs活性。结果在不同肝组织亚细胞组分中,以肝微粒体的UGTs酶活性最高,且雄鼠显著高于雌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AA组大鼠的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和UGTs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经静脉途径连续给药1周对SD大鼠肝脏的UGTs酶活性无显著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临床应用时发生经UGTs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酶活性 肝微粒体 大鼠
原文传递
酶法大量合成^(13)C标记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被引量:3
18
作者 祁超 刘立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4-629,共6页
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一步酶法 ,大量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在酶法合成中 ,用UTP代替ATP ,并建立了UTP的再生系统 ;建立了反复补加法和酶回收法 ,使酶的利用率达到 85% .在 0 .5g规模上用该法合成UDP [4 13 C] 葡萄糖 ,总产率... 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一步酶法 ,大量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在酶法合成中 ,用UTP代替ATP ,并建立了UTP的再生系统 ;建立了反复补加法和酶回收法 ,使酶的利用率达到 85% .在 0 .5g规模上用该法合成UDP [4 13 C] 葡萄糖 ,总产率为 6 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酶法合成 一步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BmUGT004965)的克隆和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飞飞 刘增虎 +2 位作者 陈颜虹 马艳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7,共8页
糖基化作用在抑制和排除生物体一系列内生和外生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参与了这一过程。在分析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的UGT基因时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分子克隆和... 糖基化作用在抑制和排除生物体一系列内生和外生有毒化合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参与了这一过程。在分析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的UGT基因时选取其中的一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经分子克隆和表达谱分析,将该基因命名为BmUGT004965,其开放读码框(ORF)长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60.3 kD,等电点9.13。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具有一段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而且N端和C端各有一段疏水的跨膜区。将该基因cDNA与家蚕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具有4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将家蚕BmUGT004965基因与人类、果蝇、昆虫杆状病毒、植物及已报道的家蚕UGT基因进行氨基酸水平的比对,显示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0%~30%;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端序列的保守性高于N端区域,可能与UGT具有2个主要的功能域有关。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在5龄第3天家蚕幼虫的9种组织中,BmUGT004965基因只在丝腺和脂肪体中有表达,且丝腺中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脂肪体,这与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推测这种特异的表达方式可能与其特异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作用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家蚕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尚恒 杜宏波 +1 位作者 孟培培 江宇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于34μmol/L;黄疸型肝炎组(C组)41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34μmol/L。在入组基线时即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 A1酶水平,并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B组和C组患者在恢复期再次抽取外周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A1酶水平,同时再次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分别比较A、B、C组受试者在基线时的UGT1A1酶的水平,比较B、C组治疗前后UGT1A1酶的水平;分析UGT1A1酶的水平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B、C组受试者的UGT1A1酶的水平较比A组受试者,其水平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02);B、C组两者酶的水平在基线、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UGT1A1酶在恢复期与基线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7)。C组UGT1A1酶的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223,P=0.044;r=0.241,P=0.029)。结论肝脏的炎症反应和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诱导UGT1A1酶的水平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时,UGT1A1酶的水平可能是胆红素代谢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