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女性免疫不孕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杨红 鱼瑛 +4 位作者 顾惠芳 陆维娜 杨嫣红 俞莉雯 奚秋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与免疫不孕症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及30名正常生育者(正常...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与免疫不孕症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30例免疫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及30名正常生育者(正常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tPA及PAI-1表达,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不孕组子宫内膜uPA (1.33±2.18)明显低于正常组(2.8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子宫内膜PAI-1(2.68±1.72)明显高于正常组(1.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孕组子宫内膜tPA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1.64、1.60±2.08,P>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uPA/PAI-1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与免疫不孕症的发病机制具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不孕 着床窗子宫内膜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软骨破坏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何斌 史晨辉 +3 位作者 王永明 蒋新忠 孙建华 石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5-1008,J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6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2mg/L尿激酶型... 目的: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6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2mg/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在4,8,12周分批取兔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电镜检查及葡糖氨基聚糖测定。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采用组织-组化评分标准评定。结果:42只新西兰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关节软骨大体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程度加重;对照组兔关节软骨外观无裂纹及软化。②两组兔关节软骨光镜组织学检查及评分:实验组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缺损及结构破坏,软骨细胞数目减少、纤维增生及异染性降低,潮线的完整性破坏;对照组关节软骨4层结构清晰可辨,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潮线完整。③两组兔关节软骨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透射电镜下实验组软骨细胞明显固缩且外形不规则,胞膜上突起消失,核膜不完整,内质网扩张明显,细胞器数目减少,可见脂滴存在,细胞坏死、溶解多见;对照组可见软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及胞膜完整,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微绒毛突起,胞浆内可见丰富细胞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④两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结果:实验组4,8,12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⑤两组样品中葡糖氨基聚糖测定结果:对照组蛋白多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在不同时期的葡糖氨基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8周时低于4周(P<0.01),12周虽低于8周,但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在不同时期,葡糖氨基聚糖的总含量均减少,这些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渐不明显。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能降解关节软骨蛋白多糖,进而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的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酶原激活物 软骨 关节 葡糖氨基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磊 卢兴国 +3 位作者 陈怀红 傅海涯 林小莉 金启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6例正常对照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1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4例)的血浆MMP-3和uPAR...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6例正常对照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1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4例)的血浆MMP-3和uPAR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uPAR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MMP-3无显著差异;合并大血管病变组MMP-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单纯糖尿病组(P<0.01,P<0.01),而uPAR亦高于正常对照及单纯病变组(P<0.01,P<0.05)。2型糖尿病血浆MMP-3水平和uPAR水平呈正相关,LDL-C与uPAR呈正相关且是uPAR主要影响因素。结论:MMP-3和uPAR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密切相关,MMP-3可作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循环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受体 尿酶原激活物 尿 非胰岛素依赖型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康志强 姜斌 +1 位作者 李平 王雅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S004-S005,共2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组织中 u PA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5 4 .0 5 % (2 0 /37) ,其中肿块大于 3cm组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组织中 u PA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5 4 .0 5 % (2 0 /37) ,其中肿块大于 3cm组阳性表达率为 6 6 .6 7% (18/2 7) ,显著高于肿块小于 3cm组的阳性表达率 2 0 .0 0 % (2 /10 ,P<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8.89% (8/9)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4 2 .86 % (12 /2 8,P<0 .0 5 ) ,认为 u P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免疫组织化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静 董晨明 +1 位作者 李俊艳 贾效元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属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该系统通过蛋白水解、信号转导、趋化因子活化参与细胞外周作用、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组织重建等。炎症等因素刺激时,suPAR从细胞表面裂解,释放到体液中,在细胞活...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属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该系统通过蛋白水解、信号转导、趋化因子活化参与细胞外周作用、细胞迁移、血管生成、组织重建等。炎症等因素刺激时,suPAR从细胞表面裂解,释放到体液中,在细胞活化、迁移、黏附、渗出中起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suPAR水平与各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及预后评估密切相关,如特定的肿瘤、感染性疾病、亚临床器官损害、慢性疾病等。本研究就suPAR水平检测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酶原激活物 肿瘤 感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珺明 王磊 +3 位作者 柳涛 邢练军 郑培永 季光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42-650,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途经的调控作用,探讨清肝活血方及其拆... 目的:通过观察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途经的调控作用,探讨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56度二锅头酒、玉米油、吡唑混合物灌胃联合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CCl4∶橄榄油=1∶3)的方法造模。8周后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活血方组、清肝方组及活血方组。各治疗组分别加用相应药物(4.75、1.5、3.25g/kg)灌胃,其他各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功能变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uPA、PAI-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Cl4组肝纤维化程度未见明显加重;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则明显加重(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基氨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明显升高,肝组织uPA和PAI-1表达明显升高,并且PAI-1升高幅度高于uPA。与模型组比较,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1),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AI-1表达,提高uPA表达。全方对上述环节的调控优于拆方。结论:清肝活血方及其拆方均能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且全方作用优于拆方,其机制可能与调控uPA/PAI-1纤溶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清肝活血方 拆方 尿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壮 李宁毅 +1 位作者 陈万涛 尚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生成 口腔鳞癌 PLASMINOGEN activator 免疫组化法检测 抑癌基因 微血管密度 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肾儿童血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变化及干预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宏 李晓惠 +2 位作者 李钊 李卫卫 王翠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患儿外周血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的活性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性 (PAs)的变化特点及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2 3例...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患儿外周血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的活性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性 (PAs)的变化特点及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2 3例紫癜肾儿童为研究对象 ,11名正常对照。分别于ACEI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前、治疗后 1周、治疗后 2周取血、尿标本 ,用纤维平板法测定尿PAs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血tPA和PAI 1活性 ,以 x±s报道数据。 结果 紫癜肾患儿于治疗前血tPA水平和尿PAs总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PAI 1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ACEI和肝素联合治疗后 ,随着治疗的持续可明显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的趋势 (P <0 0 1)。结论 紫癜肾儿童血、尿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 ,表现为凝血亢进和纤溶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酶原激活物 儿童 过敏性紫癜肾 组织型酶原激活物 1型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毛囊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志鸿 杨恬 +1 位作者 连小华 余瑾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原位表达及在体外培养的毛囊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和原位杂交 (insituhybridization ,ISH)...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在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原位表达及在体外培养的毛囊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和原位杂交 (insituhybridization ,ISH)技术研究了人及小鼠在毛囊生长周期的不同时期uPA的表达 ;体外培养小鼠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并用ICC方法研究了ORS细胞uPA的表达。结果 在毛囊生长期的早期 (即毛囊形成期 ) ,毛囊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Kc)表达uPA ,而其它时期均不表达 ;体外培养的ORS有uPA表达。结论 uPA与Kc的快速增殖和迁移相关 ,在毛囊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毛囊 外根鞘 原位表达 免疫细胞化 原位杂交技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华 孙岷丹 +5 位作者 罗萍 孙广东 苗里宁 刘树军 韩洪波 刘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 (C- BSA)诱导成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LMWH治疗组以 1 2 5u日 1次皮下注射 ,共治疗 8w。结果  L 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 ,肾组织中 PAI- 1、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 .0 5)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有显著改变 ,但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 .0 5)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L MWH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中PAI的表达 ,通过干扰 PAI- 1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而且出血危险性小 ,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PAI-1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蛋白尿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为涛 陈国桢 +2 位作者 蔡若蔚 吴立春 郑伯仁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9-41,F0004,共4页
目的:研究犬急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快速心房起搏(RAP)组(6只):建立犬急性房颤动物模型;正常... 目的:研究犬急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快速心房起搏(RAP)组(6只):建立犬急性房颤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6只):仅给予开胸,不进行起搏。分别取两组犬的左心耳、右心耳部位心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心耳内皮细胞u-PA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RAP组所有犬均可诱发出阵发性房颤;(2)RAP组犬心耳内皮细胞均未见u-PA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u-P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5.0%,RAP组u-PA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P<0.001)。结论:急性房颤时心耳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下降,提示在房颤早期内皮细胞纤溶储备功能降低,这可能与房颤时附壁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尿酶原激活物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Ⅰ型抑制剂mRNA在实验性肌炎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枫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Ⅰ型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1)mRNA在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EAM)肌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Ⅰ型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1)mRNA在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sitis,EAM)肌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兔骨骼肌肌球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同时联合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制成EAM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血CK、肌肉病理的改变;用RT-PCR方法检测11例EAM组模型成功豚鼠肌肉uPA和PAI-1基因mRNA的表达,以10例正常豚鼠的肌肉作为对照组。结果 (1)EAM组肌肉中uPA、PAI-1基因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2)肌肉中uPA与PAI-1基因mRNA表达的比例在正常组和EAM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uPA、PAI-1可能参与了EAM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
13
作者 席鹏程 时开网 +4 位作者 朱响 杨坤兴 刘子君 卞建民 赵有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科行胰头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筛选出经病理证实为导管腺癌的3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科行胰头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筛选出经病理证实为导管腺癌的3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胰腺癌组织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 mRNA、uPA mRNA定量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 mRNA、uPA mRNA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有关。VEGF mRNA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定量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7,P=0.000);uPA mRNA在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中定量水平小于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9,P=0.000)。uPA mRNA在伴有十二指肠侵犯组中的定量表达高于无十二指肠侵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P=0.037)。uPA mRNA在Ⅲ期肿瘤组织中的定量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织中的定量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0,P=0.000)。VEGF mRNA与uPA mRN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34,P=0.000)。结论 VEGF mRNA、uPA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为肿瘤细胞的侵润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尿酶原激活物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
14
作者 刘彬 皇甫超申 +1 位作者 葛振英 康玉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9-310,共2页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4 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 ...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及其特异性受体 (u 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4 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结果 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 PA、u PAR和PAI 1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肿瘤组中 ,中、晚期组u PA显著高于早期组 (P <0 .0 5 ) ,已转移组u PA、u PAR和PAI 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 PA、u PAR和PAI 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3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徐若冰 文剑明 +4 位作者 张萌 吕长海 肖刚 张文敏 梁惠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82-1988,共7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3(TIMP - 3)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用...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3(TIMP - 3)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uPA对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用uPA和uPAR抗体处理后瘤细胞MMP - 2和TIMP - 3蛋白表达。结果 :(1)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 ;(2 )MMP - 2主要表达在瘤细胞的胞浆 ,在多核巨细胞 ,其表达有明显的极向性 ;(3)在骨巨细胞瘤组织TIMP - 3表达量低于MMP - 2 ,在多核巨细胞也显示极向性表达 ;(4 )将uPA -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 ,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 ,细胞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 -ATF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而且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 ;(5 )uPA -ATF信号通路上调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 ,而uPAR抗体则下调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首次直接证明uPA -ATF通过信号转导能调节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尿酶原激活物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鹿庆华 董兆强 +4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郝林 王树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d。分别于...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d。分别于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统计心绞痛(AP)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5天,观察组AP缓解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vs62.5%,P<0.05),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4±0.6vs2.7±0.6,P<0.05);治疗第10天,两组间AP缓解显效率及CCS分级仍有差异(93.0%vs78.8%;2.1±0.4vs2.5±0.6,P均<0.05)。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长疗程u-PA联合常规抗AP药物治疗UAP,可以有效地缓解AP症状,稳定急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尿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影响
17
作者 钱赓 陈未 +2 位作者 陈光辉 易军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单核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提取并纯化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核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mg/L浓度...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单核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提取并纯化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核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mg/L浓度的oxLDL,分别培养12,24,48h,测定单核细胞的uPAR蛋白表达量及uPAR mRNA的水平变化。药物干预组加入含阿托伐他汀(终浓度为5.0μmo/L)和50mg/L的ox-LDL的培养液培养12,24,48h,同样方法测定单核细胞的uPAR蛋白表达量及uPAR 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xLDL刺激组单核细胞uPAR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oxLDL刺激组单核细胞uPAR mRNA的合成量被显著上调。阿托伐他汀干预组uPAR蛋白的表达水平及uPAR mRNA合成量的刺激效果均被显著抑制。结论 oxLDL刺激单核细胞高表达uPAR是通过转录水平的上调来刺激蛋白质合成增加的;阿托伐他汀对uPAR表达的抑制是通过下调uPAR转录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尿酶原激活物 受体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上皮钙黏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罗莹 黄爱民 +1 位作者 黄培生 高凌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S1期63-66,共4页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蛋白 (E- C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及其受体 (u 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在 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 CD和u PA、u PAR m RNA在 5 2例 HCC、4 2...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蛋白 (E- C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及其受体 (u 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在 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 CD和u PA、u PAR m RNA在 5 2例 HCC、4 2例肝硬化组织和 2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在 HCC中 ,E- CD的表达明显减低 ,u PA、u PAR表达明显增高。在 HCC中 ,E- CD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E- CD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关 ,分化程度越高 ,E- CD水平越低 ;u PA、u PAR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且其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包膜侵犯有关。相关分析显示 E- CD与 u PA、u PAR呈负相关。 结论  E- CD和 u PA、u PAR在 HCC中的表达明显异常 ,E- CD表达减低和 u PA、u PAR表达增高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钙黏着糖蛋白类 尿酶原激活物 受体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9
作者 李萍 宋光耀 +1 位作者 叶蔚 刘敬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3,共2页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a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1,PAI-1)活性,分析它们与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02-01/12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查体者5...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a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1,PAI-1)活性,分析它们与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02-01/12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查体者54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28例。选择同期在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92例为子女组,男44例,女48例。测定两组对象血脂、血糖,采用发色底物法测PAI-1活性,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子女组血浆PAI-1活性犤(0.73±0.30)kAU/L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0.51±0.19)kAU/L犦(P<0.05)。子女组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I-1活性与Ln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38,0.46,P<0.01);PAI-1活性与InHOMA-IR呈正相关(r=0.14,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血浆PAI-1活性升高,且PAI-1活性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PAI-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因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血液 尿 非胰岛素依赖型/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其受体结合关键氨基酸的鉴定
20
作者 郁婷婷 刘宏景 傅启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6期259-263,共5页
目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细胞表面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目的是解析小鼠uPA蛋白结构中与其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方法包含小鼠uPA全长cDNA的质粒购于ATCC公司,小鼠cDNA序列进一步克隆至Puro-pMT表达载体。... 目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细胞表面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目的是解析小鼠uPA蛋白结构中与其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方法包含小鼠uPA全长cDNA的质粒购于ATCC公司,小鼠cDNA序列进一步克隆至Puro-pMT表达载体。用定点突变法构建各类uPA突变体表达质粒。表达质粒用磷酸钙转染至S2细胞中,用10μg/ml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别用CM sephadex柱和sephadex G75柱纯化。纯化后的蛋白分别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检测重组uPA与uPAR的结合常数。结果用定点突变法成功构建小鼠uPA S22、Y23、K24、Y25、F26、S27、I29、R31、E41、S358分别突变为丙氨酸的突变体及R28、30、31突变为N28、H30、W31的突变体M3。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纯化,重组蛋白的纯度均大于95%并能被小鼠uPA抗体所识别。结合试验表明野生型uPA和M3型uPA的KD值分别为0.467 nM和1.64 nM,10种点突变uPA的KD值范围为0.388 nM至36.5 nM。结论小鼠uPA中至少有7个氨基酸(Y23、K24、Y25、F26、S27、I29、R31)涉及小鼠uPA-uPAR的结合;Y23、Y25和F26是其中的关键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尿激酶型酶原激活物 受体结合 关键氨基酸 鉴定 Recep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R 突变体 表达质粒 点突变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重组蛋白 SEPHADEX 阳离子交换层析 细胞表面 分子筛纯化 生物效应 免疫印迹法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