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罗替尼联合不同ALK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麦嘉怡 陈嘉瑶 +3 位作者 李晓珠 黄红兵 刘韬 周捷 《广州医药》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ALK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服用ALK抑制剂疗效不佳再加用安罗替尼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阿来替尼+安罗替尼,塞瑞替尼... 目的评价不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ALK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服用ALK抑制剂疗效不佳再加用安罗替尼的病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阿来替尼+安罗替尼,塞瑞替尼+安罗替尼和克唑替尼+安罗替尼三个组别。记录患者联合用药前最近一次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以此为基线按Recist1.1评价疗效,以病情进展、患者死亡、停药、改变治疗方案为终点计算各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收集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和肝功、心功能、肾功能生化检测等指标数据,统计分析患者联合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筛选,共纳入49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阿来替尼+安罗替尼组有2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6.96%;平均EFS为(10.8±3.6)个月,中位EFS为8.3个月;塞瑞替尼+安罗替尼组有14例,DCR为71.43%;平均EFS为(6.5±2.9)个月,中位EFS为5.6个月;克唑替尼+安罗替尼组有12列,DCR为66.67%;平均EFS为(7.7±3.2)个月,中位EFS为7.2个月。阿来替尼+安罗替尼组的平均EFS长于另外两组(P<0.05)。各研究组肿瘤标志物仅有CyFra21-1在克唑替尼+安罗替尼组在联合用药后升高(P<0.05),生化检测和血常规指标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K抑制剂与安罗替尼联用,疗效最好为阿来替尼,其次为塞瑞替尼,最后为克唑替尼。三种ALK抑制剂与安罗替尼联用后,均未导致心、肝、肾功能和血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阿来替 塞瑞替 克唑替 安罗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利佳 张如 +1 位作者 李瑞涛 陈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和B组男女比分别为33∶27、34∶26;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和B组男女比分别为33∶27、34∶26;年龄分别为(47.25±4.39)、(47.36±4.42)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07±2.03)、(21.11±2.06)分。A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泵入给药,起始剂量为0.5μg/(kg·h),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0.7~1.5μg/kg负荷剂量;B组采用瑞芬太尼,起始剂量为0.05μg/(kg·min)。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FPS)、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两组疼痛程度、镇静状态,每20 min一次。对镇静镇痛效果不达标者,单次增加0.25μg(/kg·h)芬太尼或0.025μg(/kg·min)瑞芬太尼,直至镇痛镇静效果满意。对于芬太尼剂量增加至1μg(/kg·h)或瑞芬太尼剂量增加至0.1μg(/kg·min)但镇静镇痛效果仍不达标者,给予丙泊酚静脉泵入,起始剂量0.5μg(/kg·h),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比较两组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前及用药后90 min,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FP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0 min和30 min,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用药前升高,B组更高;FPS评分均较用药前降低,B组更低;MAP、HR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但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63.13±3.63)h比(89.26±3.41)h、(93.86±6.33)h比(126.35±13.41)h、(12.05±3.27)d比(16.52±5.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不仅可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FPS评分,也能提高Ramsay镇静评分,还能保持MAP、HR相对稳定,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瑞芬太 芬太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联合应用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祉剑 王文思 +3 位作者 马鸿滢 贾钧凯 张天彪 赵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GIST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形态表征;给予药物作用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GIST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形态表征;给予药物作用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用AFM检测相关分子结合力的变化;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变化。结果AFM成像提示伪足平铺在GIST细胞周围,GIST细胞具有易于转移的特征;单独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苹果酸舒尼替尼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降低,GIST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密度下降,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子结合力下降,联合用药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单独用药时,GIST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而联合用药对GIST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更为显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单独用药均能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降低GIST细胞表面EGFR密度,并减弱其与EGF的分子结合力,减弱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 苹果酸舒 联合用药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救治性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鳞癌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魏景健 牛倩倩 +4 位作者 张爱侠 韩琨 李晓东 郑浩 孟箭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74-177,I0006,共5页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救治性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鳞癌(HNS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例复发或晚期HNSCC病人,予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行2周期治疗后,待瘤体缩小...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救治性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鳞癌(HNS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例复发或晚期HNSCC病人,予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行2周期治疗后,待瘤体缩小,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维持性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8例复发/晚期HNSCC病人中,ORR为62.5%(5/8),DCR为87.5%(7/8)。随访时间为1~32个月,中位OS为18个月,中位PFS未达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但程度较轻。结论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或晚期HNSCC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卡瑞利珠单抗 阿帕替 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治疗复发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例病例系列报告
5
作者 郑方圆 丁明明 +3 位作者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发Ph+ALL患儿应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转归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结果8例复发Ph+ALL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9岁,应用奥雷巴替尼前血液学复发3例、分子学复发5例。所有患儿在应用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均为CR,血液学复发的3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100%、MMR获得率66%。分子学复发的5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MMR获得率和CMR获得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8例患儿均持续为CR,MRD阴性获得率和MMR获得率均为100%,其中CMR获得率7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1例患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经过奥雷巴替尼单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1次后,脑脊液MRD阴性并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单药奥雷巴替尼治疗未出现明显不适,1例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奥雷巴替尼。结论对于复发Ph+ALL患儿,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雷巴替 复发 费城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埃克替尼真实世界研究
6
作者 韩森 米岚 +1 位作者 方健 马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背景与目的真实世界中,埃克替尼(Icotinib)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血浆药物浓度范围尚不明确,药物浓度与其疗效及不良事件之间... 背景与目的真实世界中,埃克替尼(Icotinib)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血浆药物浓度范围尚不明确,药物浓度与其疗效及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本研究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分析NSCLC靶向治疗中埃克替尼的药物暴露情况,研究埃克替尼的血浆药物浓度与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埃克替尼的血浆谷浓度,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一步探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其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22例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接受了TDM,但其中1例因停药时间过长药物浓度未检测出。其余21例患者,每人抽血1-7次,共获得32份血浆药物浓度数据。埃克替尼药物浓度为126.9-2317.1 ng/mL。21例患者中女性18例(85.7%),男性3例(14.3%),年龄44-85岁。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癌。除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外,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16例疗效可评价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8%(7/16),疾病控制率为100.0%(16/16)。21例患者埃克替尼的中位药物浓度为805.5 ng/mL。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的患者和病情稳定者相比,其中位药物浓度分别为497.2和1195.5 ng/mL(P=0.017)。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和发生过不良反应者,中位药物浓度分别为997.0和828.6 ng/mL(P=0.538)。结论埃克替尼在治疗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NSCLC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可耐受的毒性。埃克替尼的血浆药物浓度与其治疗效果之间具有一定的负性相关,而与安全性无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克替 肺肿瘤 EGFR突变 不良反应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药物代谢转运相关基因多态性与CML患者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相关性
7
作者 周汶静 王念 +2 位作者 林立 巫丽娟 叶远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1,共8页
目的:寻找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AEs)的遗传相关危险因素,评价伊马替尼药物代谢与转运途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严重血液学AEs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2例中国汉族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目的:寻找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AEs)的遗传相关危险因素,评价伊马替尼药物代谢与转运途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严重血液学AEs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72例中国汉族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且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严重血液学AEs组和非严重血液学AEs组,并随访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NaPshot对纳入对象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其与严重血液学AEs的相关性。结果:严重血液学AEs组较非严重血液学AEs组具有更高的白细胞数及EOS%(均P<0.05)和更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P<0.01)。ABCB1基因rs104564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严重血液学AEs组及非严重血液学AEs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1045642突变等位基因A携带者严重血液学AEs的发生风险增高(OR=2.09,95%CI:1.24-3.55,P=0.005)。NR1I2基因rs3814055基因型在严重血液学AEs组和非严重血液学AEs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B1基因rs1045642的加性模型与隐性模型,以及NR1I2基因rs3814055的隐性模型都与严重血液学AEs发生风险增高相关(OR=2.14、3.28、5.54,均P<0.05)。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诊断时的白细胞数、EOS%、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与严重血液学AEs发生相关。伊马替尼药物代谢与转运途径相关ABCB1基因rs1045642及NR1I2基因rs3814055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严重血液学AEs相关,可能是潜在的预测严重血液学AEs发生风险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侯士于 樊涛 徐瑞凤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本项研究着重于分析安罗替尼联用盐酸埃克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脑转移过程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 目的本项研究着重于分析安罗替尼联用盐酸埃克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脑转移过程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照患者所采用的治疗策略差异,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仅使用盐酸埃克替尼单一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安罗替尼胶囊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病情总体反应、脑部转移灶近期疗效、长期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整体病情近期疗效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0个月,95%CI为(8.522~11.478)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6.0个月,95%CI为(5.072~6.928)个月。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485,P<0.05)。两组受试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所遭遇的所有不良症状均属于轻度至中度,未观察到重度反应。在观察组中,有四位受试者因出现不良症状而对安罗替尼的用药剂量进行了调整。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停止用药的情况,亦无与用药直接相关的死亡案例。观察组受试者出现咯血、口腔黏膜损伤及高血压的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其余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罗替尼搭配盐酸埃克替尼作为治疗方案,对于EGFR变异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且同时伴有脑部转移情况的患者,展现出积极的治疗成效。该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及对疾病的控制能力,有效延长了患者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期限,同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安全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 埃克替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及尼罗替尼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沈晨凌 陈佳瑞 +3 位作者 王颖 叶斌 向明亮 李晓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施万细胞瘤病3种类型,其中NF1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所致,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96%,发病率为1/3000~1/2600,多...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施万细胞瘤病3种类型,其中NF1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所致,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96%,发病率为1/3000~1/2600,多在儿童期发病,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畸形,甚至毁容和运动障碍,可能造成终身认知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交功能受损,有些瘤灶还可出现恶变,有并发其他多种肿瘤的风险。尼罗替尼作为一种二代靶向药,也被称为第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是目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作用原理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靶点,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由于儿童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其诊断、治疗、随访较成人更为复杂,因此,研究者通过以上治疗经验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对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团队的努力,包括医学专家和患儿,鉴于这种疾病的复杂性,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样需要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然在研究NF1方面取得进展,但这种疾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临床一大挑战。本研究在了解NF1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基础上,针对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及尼罗替尼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基因突变 儿童 头颈部 丛状神经纤维瘤 罗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0
作者 庞培杰 贾映东 +1 位作者 刘天宇 周海萍 《中国药业》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9月10日以瑞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以及2014年5月1日至2023年9月10日以舒尼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9月10日以瑞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以及2014年5月1日至2023年9月10日以舒尼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ROR)法进行联合检验;筛选后获得ADE报告发生频次及信号强度排名前20的ADE信号。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25.1中的首选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E信号进行编码和分类,分析ADE信号发生特点。结果 初步获得ADE报告7 154份,18 062份。信息齐全患者中,两药ADE信号涉及患者均以男性(51.89%,61.69%)、老年人(14.91%,55.87%)多见,且均主要为北美洲(95.97%,35.90%)上报,严重ADE结局均以住院(含住院时间延长)报告数最多(22.20%,23.93%)。筛选后共纳入瑞派替尼ADE报告2 567份,获得108个PT,涉及19个SOC,ADE信号主要集中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25.09%);舒尼替尼ADE报告9 228份,获得287个PT,涉及21个SOC,ADE信号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5.42%)。两药均检出药品说明书中收载的常见不良反应信号,但部分ADE信号(如瑞派替尼的疾病进展、肌痉挛、皮肤角化症等7个及舒尼替尼的死亡、疾病进展、脱水)未见于药品说明书;两药ADE报告频次排名前20位的PT有8个相同,信号强度排名前20的仅2个。结论 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ADE信号具有差异性,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个体化给药,提高用药安全性;临床医师在用药期间还应关注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派替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11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 缺氧诱导因子-Α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调节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2
作者 王豆豆 张明明 周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RF)调节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分为低(RF-L)、中(RF-M)、高浓度RF(RF-H)组(10、20、40 nmol/L RF)...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RF)调节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分为低(RF-L)、中(RF-M)、高浓度RF(RF-H)组(10、20、40 nmol/L RF)、高浓度RF+AKT激活剂SC79(RF-H+SC79)组(40 nmol/L RF+4μg/mL SC79)和对照组(Contro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AKT、GSK-3β、Snail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结果 相较于Control组,RF-M、RF-H组48和72 h的OD450、细胞侵袭数目、划痕愈合率、AKT、GSK-3β、Snail mRNA和蛋白表达、Bcl-2蛋白、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Bax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C79减弱了RF对肺癌细胞增殖和EMT进程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凋亡。结论 RF可阻碍肺癌细胞EMT和增殖,诱导凋亡,这可能与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 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Snail信号通路 肺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黄芳 高卫星 +1 位作者 陈美玲 丁春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被确诊为IIP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保肺组(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和对照组(吡非尼酮治疗),各30例... 目的:观察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被确诊为IIP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保肺组(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和对照组(吡非尼酮治疗),各30例,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两组IIP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比较肺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保肺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保肺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质-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保肺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保肺膏联合吡非尼酮治疗IIP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中医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吡非 自拟保肺膏 中医证候积分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奥希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4
作者 黄艳辉 冯晶 +2 位作者 戴晓雁 许颖 陈二林 《甘肃医药》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奥希替尼的不良事件(ADE)信息,深入评估其安全性,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和查询FAERS数据库2015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原始数据,筛选出以奥希...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奥希替尼的不良事件(ADE)信息,深入评估其安全性,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和查询FAERS数据库2015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原始数据,筛选出以奥希替尼为首要怀疑对象的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以奥希替尼为主要怀疑对象的ADE报告经查重后共收集到15957份,挖掘到184个有效信号,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在报告的患者中,年龄主要分布在65岁及以上的患者,女性患者比例较男性高(1.83∶1)。结论:挖掘到的奥希替尼ADE信号和涉及的SOC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提示到一些新的、潜在的ADE,如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肝功能异常、心包积液等,提示临床在使用奥希替尼时,需关注ADE高发的人群,及早评估风险,及时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 FAERS数据库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张丽 郝建红 +2 位作者 刘瑶 张亮 申新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结果在T1-3的时间点,观察组MAP、HR均更稳定,保持较合理水平(P<0.05);观察组所需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剂量较少,术后1h、3h、6h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一些(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麻醉诱导前采用FNB相较于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增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麻醉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瑞戈非尼对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增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贾宇娇 李金龙 王媛 《癌症进展》 2025年第6期643-647,668,共6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瑞戈非尼对结直肠癌(CRC)患者血管增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CR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戈非尼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罗替尼治疗。...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瑞戈非尼对结直肠癌(CRC)患者血管增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CR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戈非尼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大肠特异性抗原-2(CCSA-2)、癌胚抗原(CEA)]水平、血管增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生活质量[结直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R38)]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TGF-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VEGF、TGF-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D-1、PD-L1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D-1、PD-L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社会功能、自身形象及肠道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心理情绪、社会功能、自身形象及肠道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瑞戈非尼治疗CRC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抑制血管增生,且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 瑞戈非 结直肠癌 血管增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木对小芒森和维欧尼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郝燕 朱燕芳 +1 位作者 王元元 白耀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127,共9页
【目的】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探究不同砧木对小芒森和维欧尼酿酒葡萄的影响,为葡萄品种嫁接的适宜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种砧木(1103P、SO4、5BB、3309M、110R)嫁接小芒森(PM)和维欧尼(VG)为试材,以其自根苗为对照,分析其... 【目的】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探究不同砧木对小芒森和维欧尼酿酒葡萄的影响,为葡萄品种嫁接的适宜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种砧木(1103P、SO4、5BB、3309M、110R)嫁接小芒森(PM)和维欧尼(VG)为试材,以其自根苗为对照,分析其树体枝条的生长,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果】SO4、1103P和3309M为砧木的小芒森和维欧尼枝条的年生长量和节间长度均增加,其中SO4对小芒森、110R对维欧尼影响较为明显。5种砧木对小芒森和维欧尼的物候期与自根苗无明显差异。5种砧木提高了小芒森果实的还原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110R提高了小芒森果实的固酸比。SO4、110R、3309M和5BB为砧木的维欧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升高,5BB、SO4、3309M和110R显著降低了维欧尼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SO4和3309M显著提高了维欧尼果实的固酸比。5BB、110R、SO4为砧木的小芒森、维欧尼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自根苗。【结论】针对河西走廊产区,本试验初步建议砧木SO4、3309M和110R适宜做小芒森葡萄的砧木,SO4、5BB和110R适宜做‘维欧尼’葡萄的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芒森 维欧 砧木 生长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麦角林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18
作者 陈兰英 张旭 +5 位作者 肖志娟 闫昆 刘敏肖 唐进松 赵鹏 李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纳入104例P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纳入104例P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联合taVNS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维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均升高(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taVNS治疗PSCI疗效确切,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林 迷走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递质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可替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陈园园 张永晓 王冬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就诊并接受正规治疗的骨髓纤维化患者36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采用芦可替尼治疗)19例、观察组(采用芦可替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17例。观...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就诊并接受正规治疗的骨髓纤维化患者36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采用芦可替尼治疗)19例、观察组(采用芦可替尼联合西罗莫司治疗)17例。观察西罗莫司对骨髓纤维化患者细胞因子、纤维化情况、疗效和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纤维化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总效率为88.24%(15/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赖氨酰氧化酶(LOX)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10/17),与对照组(57.89%,11/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32个月,较对照组(29个月)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罗莫司能显著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骨髓纤维化情况,降低LOX、Cath-D水平,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西罗莫司 芦可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在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玉凤 冯乐霞 +4 位作者 党会芬 王千千 罗旭 吴淑潇 田迎霞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94-500,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安罗替尼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中的一类,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该文对安罗替尼在HER-2阴性晚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安罗替尼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中的一类,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该文对安罗替尼在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 安罗替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