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及著录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国赋 蔡亚平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50,共10页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共5卷,著录小说319部。关于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和著录特色,学术界鲜有论及。从其著录来看,蕴涵明确的著录标准,具体体现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推崇"善本"、"不以人废言"、"...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共5卷,著录小说319部。关于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和著录特色,学术界鲜有论及。从其著录来看,蕴涵明确的著录标准,具体体现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推崇"善本"、"不以人废言"、"不以词害意"。同时,《总目》小说家类著录特色亦相当明显,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由此并可探寻《总目》编撰者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小说家类 著录标准 著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书目对“小说家类”的认知衍变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温庆新 刘菊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98-106,共9页
历代书目对“小说(家)类”的知识建构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汉书·艺文志》试图解决“小说家类”在书目中的身份定位,《隋书·经籍志》尝试确立“小说类”的存在本质及其知识特征。宋明书目试图对“小说家类”的知识特征进... 历代书目对“小说(家)类”的知识建构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汉书·艺文志》试图解决“小说家类”在书目中的身份定位,《隋书·经籍志》尝试确立“小说类”的存在本质及其知识特征。宋明书目试图对“小说家类”的知识特征进行体系化归纳,重点关注时代知识趣味转移对其知识扩容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进一步强化《汉志》以来所确定的“小说家类”的政教意义。历代书目中“小说家类”本质特征的扩容与知识特征的适调,不仅深受“书之多寡及性质既变”的影响,更是不同时期文教环境提出新要求的体现,应予以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小说家类 知识特征 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序文发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进德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序文虽然只有200余字,但涉及小说多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追溯了小说的起源,表达了他们对小说虚构性质的认知理念,对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序文虽然只有200余字,但涉及小说多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追溯了小说的起源,表达了他们对小说虚构性质的认知理念,对小说流派的辨析,对小说价值功用的阐述,从中也可见出《四库全书》不收唐传奇与通俗小说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 序文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以小说家类提要为中心
4
作者 温庆新 王艳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2期54-60,共7页
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可知,四库馆臣往往对采进文献进行书名寓意与知识考辨的评判,由此形成政教意义先行的文献信息观。较之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四库全书总目》更注重基于“稽古右文、聿资治理... 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可知,四库馆臣往往对采进文献进行书名寓意与知识考辨的评判,由此形成政教意义先行的文献信息观。较之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四库全书总目》更注重基于“稽古右文、聿资治理”等政教思想进行文献知识信息的表现形式、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之规范化表述,最终从文献的思想内容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体例来限定、规范及挖掘采进文献的知识信息,从而呈现出体系化品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提要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16年中国大陆《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研究述评
5
作者 何青 《黑龙江史志》 2017年第7期26-34,共9页
大陆学者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研究以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何谓‘小说’"、"何谓‘小说家’"此基础性概念的探讨,研究者着重从其起源、概念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界定;其次对《四库... 大陆学者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研究以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何谓‘小说’"、"何谓‘小说家’"此基础性概念的探讨,研究者着重从其起源、概念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界定;其次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大陆学者较侧重于从其著录标准和著录特点、其内部分类问题、其小说观方面来进行解读。以探讨目前《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 小说概念 小说家类概念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小说家类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51,共18页
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作为第一次成书进呈的《总目》全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从这部残稿小说家类来看,上图稿本继承了此前《总目》的纂修成果,而在之后《总目》小说家类的修订中,并未进行大幅度的... 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作为第一次成书进呈的《总目》全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从这部残稿小说家类来看,上图稿本继承了此前《总目》的纂修成果,而在之后《总目》小说家类的修订中,并未进行大幅度的删改。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上图稿本在《总目》的纂修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承启作用。此外,上图稿本中保存了四库纂修官的修订意见,通过纂修官对提要内容、分类、排序等诸多方面的修订,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总目》小说家类的纂修过程以及四库小说观念、分类的生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图稿本 《四库全书总目》修订稿 小说家类
原文传递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批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学术批评研究》
7
作者 唐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历代书目“小说家类”的部类设置、作品归并及蘸含其间的小说观念、批评思想,已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衍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是古代小说被纳人历代政教视域及其知识体系中加以形式限定、内规范容及价值定性的重要体现。作为“目录学集大... 历代书目“小说家类”的部类设置、作品归并及蘸含其间的小说观念、批评思想,已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衍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是古代小说被纳人历代政教视域及其知识体系中加以形式限定、内规范容及价值定性的重要体现。作为“目录学集大成之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小说家类”所展开的各类学术批评,对探讨历代书目与小说街变的互动关系、分析古代小说观念及批评理念乃至中西小说观念的异同均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扬州大学温庆新教授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学术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一书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大成之作 小说家类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批评 中国古代小说 批评思想 学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的虚构特征
8
作者 余芳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小说家类的官方定位与作品的实际情况来看,前者以史的标准要求作品“寓劝诫,广见闻,资考证”,而后者却常表现出内容不实、繁杂琐碎等为史家所不容的特征。这种错位使小说家类作品的虚构特征得以凸显。《四库全...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小说家类的官方定位与作品的实际情况来看,前者以史的标准要求作品“寓劝诫,广见闻,资考证”,而后者却常表现出内容不实、繁杂琐碎等为史家所不容的特征。这种错位使小说家类作品的虚构特征得以凸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虚构有了尝试性的让步和理解;但又仅承认这种虚构在与教化功能相结合时才具有的有限合理性。在以诗、以史为尊的文学语境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在文体方面依旧具有积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说家类 错位 虚构 文体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价值发微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进德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9-211,共13页
《四书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性工具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小说家类"的序文及提要文字,在小说文本、文献乃至于理论方面多有发明。其文献考证价值体现在对作品性质的考订,对作者、卷数、版本、书名、... 《四书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性工具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小说家类"的序文及提要文字,在小说文本、文献乃至于理论方面多有发明。其文献考证价值体现在对作品性质的考订,对作者、卷数、版本、书名、时代及背景等的甄辨,对作品故事来源、影响及地位的梳理与论断。提要阐发了小说创作的动机,揭橥影响小说创作的各种因素,论述了小说与时代的关系。在理论方面,对何为小说、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小说的功能及小说的文辞特点等都给予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 价值
原文传递
论“国学小说”——以《四库全书》所收“小说家类”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国学小说"指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它们是传统学术体系固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在以西律中的新学术体系中消失了。以"国学小说"命名的原因有二:当前通行的"笔记"、"古小说"、&q... "国学小说"指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它们是传统学术体系固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在以西律中的新学术体系中消失了。以"国学小说"命名的原因有二:当前通行的"笔记"、"古小说"、"史料随笔"等名称,各有不周延之处,难以涵盖此类作品的全部;在中西学的格局中,"国学小说"强调"小说家类"作为传统学术固有的属性,与文学的小说划清疆域。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国学小说"的特征、内涵和价值可以概括为:首先,庞杂广泛的内容和编排方式,反映了传统学术的初级面目;其次,国学小说的学术性主要指通识性和实录精神;第三,国学小说保存了丰富的史料,为文学创作提供资源与摹本,体现传统学术的人文情怀与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小说 小说家类 学术性
原文传递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匡误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进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总序、小序以及每部书之下提要的文字多出于纪昀等名儒硕彦之手,价值一直为学界所公认,但也存在不少瑕疵。其中"小说家类"的理论表述与作品提要就存在扞格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序文对小说虚妄性质的认知...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总序、小序以及每部书之下提要的文字多出于纪昀等名儒硕彦之手,价值一直为学界所公认,但也存在不少瑕疵。其中"小说家类"的理论表述与作品提要就存在扞格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序文对小说虚妄性质的认知与提要对具体作品虚妄内容的指责,撰写提要时所持史家标准与序文阐述的小说标准的错位,以及收录、提要作品时概念含混及标准不一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 匡误
原文传递
试论《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的提要纂修思想——基于与《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庆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6-240,共5页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 小说家类
原文传递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小说家类”研究
13
作者 张玄 《四库学》 2023年第1期17-32,184,共17页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篇目众多,不便查阅。清高宗下令编纂简明目录,学者可以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实际上该书具有目录索引的性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没有部类前的总序和小序,也不载存目。对其提要的编撰力求要言不烦,一语...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篇目众多,不便查阅。清高宗下令编纂简明目录,学者可以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实际上该书具有目录索引的性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没有部类前的总序和小序,也不载存目。对其提要的编撰力求要言不烦,一语破的。本文通过与刻本、现存稿本《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提要的仔细比对,发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非对《四库全书总目》的删繁就简,在提要内容、排列顺序、类目名称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尤其是在提要内容方面往往直接揭示出小说的文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小说家类 《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
原文传递
传统目录学视域下《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小说之体”的文类涵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温庆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在清代政统需求与传统目录学知识体系的双重制约下,《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小说之体”以政教思想为内核,以是否包含“琐屑猥杂”的内容、“杂陈神怪”的言说方式及“旁及谈谐杂事,皆并列简编”的分类特征等“稗官之习”作为界定“小说... 在清代政统需求与传统目录学知识体系的双重制约下,《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小说之体”以政教思想为内核,以是否包含“琐屑猥杂”的内容、“杂陈神怪”的言说方式及“旁及谈谐杂事,皆并列简编”的分类特征等“稗官之习”作为界定“小说之体”内涵的标准,并以传统书目“先道后器”的类名分类原则对“小说家类”与其他类别进行了本质区分及类别规范。此类做法是一种确定性表述或概述性表述,而非限定性表述,最终导致后世学者偏离《四库全书总目》的言说语境而对“小说之体”展开了过度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目录学视域 小说之体 小说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教视域下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观念 被引量:10
15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74,83,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将小说当作一种以政教作用为核心内涵的学术,所言"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及"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等语,均围绕政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将小说当作一种以政教作用为核心内涵的学术,所言"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及"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等语,均围绕政教作用展开。《四库提要》以"正人心"、"厚风俗"等为具体指导重新挑选小说家类作品,以期给统治阶级提供对当时缙绅士子、市井愚民进行思想引导的典范作品。此举形成于乾隆朝为维护统治利益、钳制异端思想的语境中,是统治者试图通过政治权力的干预建立以政教为核心的文化机制与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探讨《四库提要》小说观念应以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历史的方法去研究,"以古还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子部小说家类 小说观念 政教 历史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官意志与焦竑的小说观念及意义--以《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庆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 焦竑因强调"史之职"与"史之权",以史官意志与职责要求作为著书指导,希冀实现"阐明公道,昭示来兹"的目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国史·经籍志》从史官学养与职责要求出发,对部类的源流、内涵及文教意义重新诠解,强调书目编纂对于引导"风尚""世道"以利于统治的重要性。这对焦竑的小说观及《国史·经籍志》的小说著录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致其以"史之职"为小说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学养,以"史之权"为小说作品内容应该体现的内涵。因此,焦竑认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应承担起考订征信与政教启示等功用。且以此作为子部小说家类作品全部且唯一的内涵,较少关注其间的文体形态、审美内涵、娱乐消遣等其他方面。这种认识有别于今人的见解,有助于深入探讨明人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国史·经籍志》 史官意志 子部小说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小说观探析
17
作者 李爽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的重视文言小说补史性的观念,另一方面又认可通俗小说可以虚构不实的观念,呈现出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观与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观并行不悖的状态,体现出20世纪初处于新旧小说观转折点的时代特...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的重视文言小说补史性的观念,另一方面又认可通俗小说可以虚构不实的观念,呈现出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观与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观并行不悖的状态,体现出20世纪初处于新旧小说观转折点的时代特点。从《续提要》对小说的收录、分类、功用等方面的评价,可知它对新旧小说观的融合所做出的努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的更新,是小说价值观的进步,为以后的小说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小说 小说批评 小说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学谱系中的“说部”建构
18
作者 吴文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80,共10页
“说部”是明清时期常见的目录学术语,文献内容主要归属于子部说、杂二家,与史部杂传乃至集部杂文也不无交叠。在目录学归类和辨体层面,“说部”与“子杂”“杂书”“杂著”“杂部”“小说”等门目关联,勾勒出“说部”在传统学术语境下... “说部”是明清时期常见的目录学术语,文献内容主要归属于子部说、杂二家,与史部杂传乃至集部杂文也不无交叠。在目录学归类和辨体层面,“说部”与“子杂”“杂书”“杂著”“杂部”“小说”等门目关联,勾勒出“说部”在传统学术语境下的基本轮廓,包含子学发展的潜在空间。然而,因近代以来学术转型、文学学科兴起,造成“小说”文学化,“说部”轮廓被逐渐地弱化乃至遮蔽。以书目分类与辨体为切口,还原“说部”理论边界的变动性,发现客观存在的辨体不自洽,揭示其于子学谱系中多元博杂的属性特征和传统文体秩序中的边缘位置,有助于厘清新旧学术语境下“说部”概念的错位。在目录学的基础上完成子学谱系的“说部”建构,将传统说部和说部传统引回小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谱系 “说部” 小说家类 杂家 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gion and Feminism in the Short Story of Alifa Rifaat-- The Voice of the "Voiceless"
19
作者 Nayera El Miniaw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7期402-414,共13页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bring to the foregrou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nd impact of an Arab Muslim woman writer whose work, characters, thoughts, settings, and words sink very sensiti...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bring to the foregrou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nd impact of an Arab Muslim woman writer whose work, characters, thoughts, settings, and words sink very sensitively into the depth of being of her oriental women characters. They are very local and they reflect a typical oriental and distinct religious sentiment, along with an underlying predicament or suffering because of some lack in their love life, both emotional and sexual. This paper will attempt to analyze how the short story written by Alifa Rifaat (1987) deal with the thorny issues Of religiosity and sexuality that might appear as two opposing poles, yet they mix and blend within same characters expos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human being living within dilemmas of personal needs and social dictates of tradition, taboo, and culture. For a non Arab reader, this should be an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cross-cultural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feminism voiceless women OPPRESSION body and soul RELIG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思想探源
20
作者 赵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的思想观点,与它所处的时代及提要纂者的思想倾向密切相关。《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籍提要目录的集大成者,其在开展文学批评时,对古代小说也展开了最大规模的评论,从而形成系统的小说理论架构,科学论证了小说的史学价值论、文学本... 的思想观点,与它所处的时代及提要纂者的思想倾向密切相关。《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籍提要目录的集大成者,其在开展文学批评时,对古代小说也展开了最大规模的评论,从而形成系统的小说理论架构,科学论证了小说的史学价值论、文学本体论、特质功用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视小说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无疑是传统文学观念的一种更新、小说价值观的一种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分纂稿 小说家类提要 小说思想 小说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