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娴华 钱键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22-24,9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分析对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单支小血管(≤2.7 mm)病变患者共80例,术前均接受常规...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分析对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单支小血管(≤2.7 mm)病变患者共80例,术前均接受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IVUS检查,根据结果开展介入治疗后再次行IVUS术,依据IVUS成功标准决定支架后是否扩张,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接受介入治疗,依据CAG成功标准决定支架后是否扩张。于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病率,评估介入支架内发生再狭窄情况。结果 比较围术期冠脉夹层、慢血流、冠脉穿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比较患者术后心绞痛、再发心梗、心衰、再入院、死亡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病率和支架内发生再狭窄比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VUS指导下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小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CAG 围术期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仇庆华 黄兰薰 +1 位作者 常青 郭艾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研究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和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两组MLD均大于术前,狭窄程度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MLD均小于术后即刻,狭窄程度均高于术后即刻,但研究组MLD大于对照组,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近期疗效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相当,但远期疗效更好,术后1年时MLD更大、狭窄程度更低,可减少晚期管腔丢失,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再狭窄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变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蒋春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分析,探讨脑小血管病变(CSVD)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2年6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PD患者87例,采用CSVD总负担评分方法对PD患者C...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分析,探讨脑小血管病变(CSVD)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2年6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PD患者87例,采用CSVD总负担评分方法对PD患者CSVD神经影像学进行总体评估,按分值分为轻度组(0分)27例、中度组(1~2分)29例、重度组(3~4分)31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和简易状态量表(MMSE)进行相关分析,探讨CSVD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影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CSVD总负担评分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37、0.041<0.05),表明CSVD总负担评分越高,MMSE、MoCA分值越低(提示认知功能障碍越重)。结论:PD患者中CSVD总负担评分较高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明显,CSVD与PD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影像学总负担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杨亚兵 孙绪志 黄江燕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 分析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 目的 分析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介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药物涂层球囊(DCB)组(49例,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药物洗脱支架(DES)组(39例,给予雷帕霉素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造影结果、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 DCB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DES组,且总有效率高于DES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最小血管直径大于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小于术前,且DCB组最小血管直径大于DES组、血管狭窄程度小于DES组(P<0.05);术后8个月,D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LLL)水平低于DES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患者出血总发生率低于DES组(P<0.05)。结论 PCI中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可有效预防患者二次狭窄,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 老年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下脑小血管病变总负担评分与患者认知损害评估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杨花 张磊 张志国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小血管病变(CSVD)影像学表现与患者认知损害等临床相关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CSV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并进行简易智力状...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脑小血管病变(CSVD)影像学表现与患者认知损害等临床相关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CSV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析患者的CSVD总负担评分(基于脑MRI的综合性评分,囊括了CSVD不同影像学标志物,对反映总体脑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价值,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CSVD总体负担越高)和脑灰质体积,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SVD负担总评分与MMSE评分、一般临床特征、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VD总负担评分与患者年龄和收缩压均呈正相关关系(r=0.514、0.432,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舒张压、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SVD总负担评分(2.02±0.36)分与患者MMES评分(20.11±3.31)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72,P<0.001);CSVD总负担评分与双侧岛叶和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2、-0.571,P<0.01)。Pearson分析脑灰质体积与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和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显示,CSVD患者病程与患者双侧岛叶和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81、-0.334,P<0.05);双侧岛叶、小脑左侧距状皮层以及小脑蚓部灰质体积与MMES评分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447、0.392、0.416,P<0.05)。结论:多模态MRI下CSVD总负担评分与患者的认知损害、脑灰质体积、年龄和收缩压等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CSVD患者病情和认知损害的有效手段,进而为CSVD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小血管病变总负担评分 认知损伤 脑灰质体积 多模态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6
作者 花赟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4-0068,共5页
探讨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SV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 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 探讨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SV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 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顺应性球囊对靶病变行预扩张,预处理成功后使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球囊预扩张靶病变后对药物球囊处理冠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病变特点、术中首次通过率、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预扩张次数及预扩张后血管出现C型及以上夹层概率小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治疗即刻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术后残余狭窄小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的预处理中,双导丝球囊较普通球囊,成功率更高,远期预后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 双导丝球囊 预扩张 冠心病 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海军 晋辉 +5 位作者 崔红玲 朱亚坤 曾辉 韩风杰 邱翠婷 刘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73-4579,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可减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药物洗脱支架相似,但其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疗效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 背景: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可减少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药物洗脱支架相似,但其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疗效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12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62)和药物涂层球囊组(n=60)。两组均先用半顺应性球囊进行预扩张,随后植入对应的支架材料。术前及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选择性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残余狭窄程度、管腔增加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研究经焦作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201503)。结果与结论:①药物涂层球囊组手术成功率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②术后即刻,药物涂层球囊组最小管腔直径及管腔增加均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均<0.001),残余狭窄程度大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01);③术后6个月,药物涂层球囊组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0.010);④术后12个月,药物涂层球囊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33),残余狭窄程度及晚期管腔丢失小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28,P<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0.008,0.002,0.019);⑤结果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操作相对简单易行,手术成功率高,可减少残余狭窄程度及晚期管腔丢失,降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洗脱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小血管病变 老年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的DTI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闻彩云 王溯源 +2 位作者 王美豪 李建策 曹国全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4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行认知量表评分后,完成常规颅脑MR和DTI检查。勾画出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颞叶、顶叶...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4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行认知量表评分后,完成常规颅脑MR和DTI检查。勾画出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半卵圆区,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量表各项得分均低。脑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额叶、颞叶、顶叶和半卵圆区FA值降低,ADC值升高(P<0.05)。FA值的降低以额叶、半卵圆区最明显。ADC值升高以颞叶最明显。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额叶、半卵圆区的FA值明显降低,DTI可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翟志永 高岩 +1 位作者 韩冬 冯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小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部MR血管... 目的:探讨小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部MR血管成像将其分为小血管病变(CSVD)组(72例)和大血管病变(CLVD)组(6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小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SVD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22±13)mg/L]明显低于CLVD组[(29±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组与CLVD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SVD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10~<30 mg/L(轻度增高)患者的比例[56.9%(41/72)]较CLVD组[26.6%(17/64)]有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轻度增高与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相关(OR=3.130,95%CI:1.481~6.618,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轻度增高是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蛋白尿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尿微量白蛋白 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宁 顾伟 +2 位作者 阴赪茜 孙涛 李志忠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DCB治疗的患者共42例为DCB组,其中ISR 18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2...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DCB治疗的患者共42例为DCB组,其中ISR 18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24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性别、年龄、病变血管相匹配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DES组。随访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复查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2组患者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心绞痛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DCB组随访中获得了19例(17例冠状动脉造影,2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复查结果,平均复查时间为术后(8±5)个月,其中ISR 6例,全部通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13例,其中2例出现严重狭窄(狭窄程度> 70%)。DES组中2例(ISR 1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1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现严重狭窄,复查时间为术后6个月,狭窄程度均为90%。结论 DCB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和ISR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琳琳 周玉杰 +5 位作者 赵迎新 刘宇扬 史冬梅 梁静 杨丽霞 王建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的150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 目的:比较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的150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对照组:普通球囊单纯扩张。观察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9个月时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观察12个月内小血管病变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对小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手术试验组成功率97.3%,对照组86.7%(P=0.01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3%与6.7%(P=0.032)。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2.7%与31.8%(P<0.05),12个月与小血管病变相关的MACE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4%及18.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相比,可降低小血管病变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1年内靶病变再狭窄及MACE发生率。是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又一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聚力球囊 介入治疗 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冠心病患者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小血管病变8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琳琳 周玉杰 +2 位作者 梁静 杨丽霞 王建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其中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方案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并且包括小血管病变在内的全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同时,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且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统计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随访8年,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6~9个月时复查的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不足70%的再狭窄,因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相关导联动态ST-T改变的心肌缺血证据,未行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介入治疗术后5年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EQ-5D评分接近100分,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介入治疗的5年后,18例患者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缺血症状,8例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入院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无死亡、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EQ-5D评分虽低于5年内评分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策略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5年内预后良好,无MACE事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MACE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在5年后。主要不良事件为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血管成形术 双导丝聚力球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近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军 王勇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于我院进行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114例(Firebird支架56例,Gypher支架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1...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于我院进行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114例(Firebird支架56例,Gypher支架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10个月,并重复造影评价再狭窄及血管重建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中无急性血栓形成、急性血管闭塞及死亡。临床随访及复查造影显示,Firebird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5例(8.9%),3例(5.4%)再次血管重建治疗,其中1例(1.8%)患者进行了外科血管重建治疗。Cypher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5例(8.6%),2例(3.4%)再次血管重建治疗。结论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小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小血管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美蓉 李莉 +3 位作者 赵碧琼 耿学斌 刘小坤 闫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小血管病变 切割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 再狭窄率 普通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小血管病变MR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经国 卓丽华 +2 位作者 龙拥军 张婕 张润峰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变MR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变MR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出院后6个月MMSE和MoCA评分分为VCI组(MMSE<27分,MoCA≤27分)44例和非VCI组(MMSE≥27分,MoCA>27分)56例,对其临床资料和MR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VCI组额叶、基底节梗死发生率高于非V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34、2.770,P<0.05);VCI组海马沟回间距及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显著高于非V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6、2.257,P<0.05);VCI组LI分级、LA分级2级+3级占比高于非V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4.268,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CSVD的VCI发生与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LI分级,LA分级呈正相关(r=0.412,0.560,0.550,P=0.025,0.011,0.010);CSVD的VCI发生与脑萎缩线性指标不相关(r=0.315,P>0.05)。结论CSVD患者额叶、基底节梗死,梗死灶≥4个,2、3级LA可作为VCI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缺血性 磁共振检查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洗脱球囊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林 王志胜 +6 位作者 何东方 迟云鹏 方东平 郝蓬 卢春山 戴文龙 郭成军 《中国医药》 2018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洗脱球囊(PEB)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治疗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1例小血管病变(直径≤2.5 mm)患... 目的比较紫杉醇洗脱球囊(PEB)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治疗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1例小血管病变(直径≤2.5 mm)患者。根据实际介入操作情况分为PEB组(67例)和EES组(194例);根据病变长度分为局灶型病变(≤10 mm)和非局灶型病变(>10 mm)。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2个月时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次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TLR、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结果 PEB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明显短于EES组[(4.6±1.1)个月比(11.7±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时,PEB组和EES组TLR和MACE发生率比较[9.0%(6/67)比10.8%(21/194)、10.4%(7/67)比12.3%(24/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局灶型病变患者中,PEB组TLR和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EES组[4.2%(1/24)比14.3%(8/56)、4.2%(1/24)比16.1%(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局灶型病变患者中,PEB组TLR和MACE发生率略高于EES组[11.6%(5/43)比9.4%(13/138)、14.0%(6/43)比10.9%(15/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B治疗局灶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EES,并且能明显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紫杉醇洗脱球囊 依维莫司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震坤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大东 张建盛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切割球囊成形术 小血管病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变脑白质疏松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经馨 张峰 +4 位作者 招远祺 李小燕 张莹 罗娅莎 莫秀云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变(SV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纳入126例SVD患者,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采用Wohlon分级标准。结果:SVD中医体质以痰湿质、瘀血质...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变(SV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纳入126例SVD患者,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采用Wohlon分级标准。结果:SVD中医体质以痰湿质、瘀血质和气虚质最多,分别占42.9%、40.5%和15.9%;其中,痰湿质和瘀血质在脑白质疏松分级中,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及瘀血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白质疏松与年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SVD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和瘀血质为主;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和瘀血质;年龄和高血压与脑白质疏松密切相关。调控血压、改善病理体质类型,或许对降低SVD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中医体质 脑白质疏松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明锴 刘小军 +6 位作者 张丹丹 杜航 潘鹏宇 王睿 宋豆豆 程倚萌 汤建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球囊(DE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入选98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DES组(n=48)与DEB组(n=50)。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球囊(DE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前瞻性入选98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DES组(n=48)与DEB组(n=50)。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非计划性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小血管参数。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DEB组小血管非计划性TLR(15.2%vs.2.2%,P=0.026)显著低于DES组;DEB组小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1.66±0.31)vs.(1.78±0.20)mm,P=0.040]、晚期管腔丢失[0.32(0.16,0.52)vs.0.14(0.1,0.35)mm,P=0.003]和管腔直径净增加[(0.85±0.37)vs.(1.09±0.40)mm,P=0.006]优于DES组。结论:DEB治疗2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效果优于DES,显著降低术后1年小血管非计划性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球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振芳 司秋霞 +1 位作者 黄静 赵娜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脑病科住院的80例经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脑病科住院的80例经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7 d,14 d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CD结果比较,治疗前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82.5%(33/40),对照组异常率为85.0%(34/40);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22.5%(9/40),对照组异常率为42.5%(17/40)。提示高压氧治疗和经典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但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小血管病变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