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治疗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陈雪 郎海波 张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经胶囊内镜筛查有小肠黏膜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分为干...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经胶囊内镜筛查有小肠黏膜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不采取其他针对阿司匹林损伤的干预治疗,治疗2个月后再次行胶囊内镜检查。采用小肠内镜5级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小肠黏膜损伤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组患者小肠黏膜损伤评分的变化。结果成功入组并完成全部临床试验的共有43例患者,其中干预组22例,对照组21例。干预组治疗后小肠黏膜损伤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1.0(0.0,1.3)分比2.0(2.0,3.0)分,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2.0)分比2.0(2.0,2.0)分,P=0.317]。干预组较对照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减低更多[1.0(1.0,2.0)分比0.0(0.0,0.0)分,P<0.001]。结论谷氨酰胺可以用于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以减轻相关小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 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上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小肠黏膜损伤
2
作者 张丽君 袁俊婕 +1 位作者 赵经文 陈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上清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造模组(INDO组)、干预组(INDO+AKK组),... 目的:探究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上清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造模组(INDO组)、干预组(INDO+AKK组),每组6只。INDO组使用吲哚美辛构建NSAIDs小肠损伤模型,INDO+AKK组使用AKK上清灌胃。采集各组肠道标本,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黏膜屏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观察黏膜屏障指标咬合蛋白(Occuldin)、闭锁小带蛋白(ZO1)、黏蛋白2(MUC2)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从mRNA水平验证MUC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X盒结合蛋白1(XBP1s)、C/EBP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HOP)、激活转录因子4(ATF4)、激活转录因子6(ATF6)、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3(PERK)等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发现,与CON组相比,INDO组出现小肠黏膜结构破坏、绒毛明显减少等特征。INDO+AKK组小肠黏膜损伤减轻、绒毛丧失现象减少、黏膜及其下层的炎症细胞浸润区域也显著减小。IHC分析显示,与INDO组相比,INDO+AKK组Occuldin(F=11.48,P<0.05)、ZO1(F=68.10,P<0.001)、MUC2(F=19.93,P<0.01)表达水平增加。PAS结果显示,INDO+AKK组杯状细胞数量相对于INDO组明显增加(F=205.9,P<0.001)。qRTPCR结果发现,与INDO组相比,INDO+AKK组MUC2的基因(F=23.67,P<0.01)表达水平升高,GRP78(F=7.869,P<0.01)、CHOP(F=11.45,P<0.05)、XBP1s(F=8.344,P<0.05)、ATF4(F=16.37,P<0.001)、ATF6(F=12.99,P<0.001)、PERK(F=11.58,P<0.0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AKK上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NSAIDs诱导的小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K上清 内质网应激 NSAIDS 小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秦黄雯 陈朝宇 +2 位作者 杨燕玲 朱金水 张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索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magnetic control robot capsule endoscopy,MCRCE)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119例于我院接受MCRCE检查的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及服用治疗心血管疾患药物史,根... 目的探索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magnetic control robot capsule endoscopy,MCRCE)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119例于我院接受MCRCE检查的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及服用治疗心血管疾患药物史,根据患者服用药物状况分为未服药组和服药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肠道黏膜病变检出率及病变数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但性别、BMI、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凝药及降压药会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且更易发生多处损伤,MCRCE对肠黏膜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 药物 小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峰 张杰 +4 位作者 郎海波 石进 陈雪 闫真 孙玥 《中国医药》 2018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9—11月招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月且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5例)以及健康志愿者(20例),行...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9—11月招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月且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5例)以及健康志愿者(20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比观察2组间胃和小肠黏膜损伤Lanza评分、相关时间指标,观察磁控胶囊内镜排出率和耐受性。结果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小肠黏膜损伤Lanza评分高于健康志愿者[4(3,4)分比1(0,2)分、1(1,2)分比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检查时间、小肠通过时间、胶囊内镜排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均顺利排出,排出率为100%。大多数受试者20~48 h排出胶囊,1例受试者120 h排出胶囊。完全耐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33例(94.3%),出现轻度不适2例(5.7%),不良反应均在24 h内自行缓解。结论无消化道症状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较健康志愿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无创且不用停用阿司匹林,可用于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实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 磁控胶囊内镜 阿司匹林肠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与小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雪 高峰 张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与小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小肠黏膜损伤情况,根据小...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与小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小肠黏膜损伤情况,根据小肠病变内镜5级评分系统,将小肠黏膜正常者分入无损伤组、小肠黏膜红斑或1~4处小糜烂者分入轻度损伤组、大于4处小糜烂或发现大糜烂/溃疡者分入重度损伤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D-乳酸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D-乳酸浓度预测重度小肠损伤的有效性。结果106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无小肠损伤组14例、轻度小肠损伤组74例、重度小肠损伤组18例,3组患者血浆中D-乳酸浓度分别为106.59(70.17,278.11)、167.19(31.81,439.57)和349.88(182.23,1442.5)nmol/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ROC曲线下面积是0.704(95%CI:0.572~0.836,P=0.006)。以约登指数最大点对应的D-乳酸浓度(754.15 nmol/mL)为临界值,当D-乳酸浓度≥754.15 nmol/mL时预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严重小肠黏膜损伤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0.9%,Kappa=0.370,预测效果不理想。结论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程度不同,血浆中D-乳酸表达浓度也不同,但血浆D-乳酸浓度预测阿司匹林相关严重小肠损伤的效果尚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 小肠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控胶囊内镜观察肠溶阿司匹林对中老年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雪 高峰 张杰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2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采用磁控胶囊内镜观察肠溶阿司匹林对中老年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中老年患者6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45~<60岁),每... 目的采用磁控胶囊内镜观察肠溶阿司匹林对中老年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中老年患者6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45~<60岁),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观察胃和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消化性溃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疾病种类、胃黏膜损伤Lanza评分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患者小肠黏膜糜烂和/或溃疡的比例为87.5%(28例),高于中年组的40.6%(1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老年组患者小肠黏膜有较大的糜烂和/或溃疡的比例为28.1%(9例),低于中年组的6.2%(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43)。老年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时间为24.0(12.0~120.0)个月,长于中年组的8.5(2.0~4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结论服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小肠黏膜损伤比例明显高于中年患者,可能与老年患者服药时间长有关,可通过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来监测胃和小肠黏膜损伤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 肠溶阿司匹林 中老年 小肠黏膜损伤 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预治疗阿司匹林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雪 张炜康 +2 位作者 高峰 孙亚梅 张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6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治疗对阿司匹林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益生菌组在服用原...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治疗对阿司匹林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益生菌组在服用原有药物基础上予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对照组继续服用原有药物,均连续治疗2个月。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入组时、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及小肠磁控胶囊检查结果。结果共5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益生菌组25例、对照组28例。益生菌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36(1,66)个月比24(1,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慢性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入组时胃肠道症状评分、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均低于治疗前[(2.1±1.1)分比(3.2±1.9)分、1.00(0,2.00)分比2.00(2.00,3.00)分],且小肠黏膜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2.00(1.00,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组患者在2个月的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干预治疗可以减轻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 益生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峰 张杰 陈雪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例,均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小... 目的初步探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例,均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小肠黏膜的损伤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小肠黏膜损伤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损伤组(23例)和损伤组(37例)。分析阿司匹林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中37例(61.7%)存在至少1处小肠黏膜损伤(糜烂或溃疡),其中大的糜烂和/或溃疡9例(15.0%)。损伤组患者年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时间较无损伤组明显增加[(60±9)岁比(55±9)岁、24.0(6.0,84.0)个月比8.0(2.0,12.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时间>12个月为患者出现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比值比=7.500、5.914,95%置信区间:2.244~25.062、1.794~19.498,P=0.001、0.003)。结论61.7%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小肠黏膜损伤,年龄≥60岁和服药时间>12个月是患者出现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损伤 肠溶阿司匹林 胶囊内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与非甾体抗感染药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二娜 高琛茂 +1 位作者 张小禹 张永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81-1783,共3页
非甾体抗感药(NSAID)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药物,NSAIDs的应用伴随着相关的不良反应,PPIs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也受到挑战。PPIs对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或者PPIs是否为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 非甾体抗感药(NSAID)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药物,NSAIDs的应用伴随着相关的不良反应,PPIs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也受到挑战。PPIs对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或者PPIs是否为NSAID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未明确,存在很大的争议,其具体作用机制并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感染药 小肠黏膜损伤 质子泵抑制剂 血红素氧合酶-1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严重小肠黏膜损伤与乳果糖氢呼气试验的关系初探
10
作者 陈雪 高峰 张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严重小肠黏膜损伤与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10... 目的初步探索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严重小肠黏膜损伤与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均行磁控胶囊内镜和LHBT,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定义严重小肠损伤为磁控胶囊内镜发现小肠内有4处以上小糜烂或有大糜烂、溃疡,比较发生严重小肠损伤与未发生严重小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服用阿司匹林且LHBT阳性患者发生小肠严重损伤的风险,再将所有患者根据LHBT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及严重小肠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中,18例(17.0%)存在严重小肠黏膜损伤,其中LHBT阳性者8例(44.4%),非严重小肠黏膜损伤的88例患者中LHBT阳性者18例(20.5%)。两组比较,年龄、胃肠道症状评分、胃黏膜损伤评分、LHB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P=0.006,P=0.03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HBT阳性者发生小肠严重损伤的风险增加(比值比:5.915,95%CI:1.525~22.945,P=0.010)。LHBT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小肠损伤程度及小肠严重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31)。结论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严重小肠损伤与LHBT阳性有关,LHBT阳性者小肠损伤程度重,发生严重小肠损伤的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小肠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小肠细菌过度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AIDs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成 崔梅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47-351,共5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ammatory drugs,NSAIDs)广泛应用于临床,胃黏膜损伤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近年发现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远比以往估计的严重.阐明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机制对临床防治具有...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ammatory drugs,NSAIDs)广泛应用于临床,胃黏膜损伤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近年发现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远比以往估计的严重.阐明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机制对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小肠黏膜损伤 机制研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必应对小肠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欣仪 李茹柳 +3 位作者 刘乙婷 陈婉霞 曾信平 胡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7-1303,共7页
目的探讨岭南中药救必应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10只)和救必应小、大剂量组(8,16 g·kg^(-1),各10只);造模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纯水,... 目的探讨岭南中药救必应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10只)和救必应小、大剂量组(8,16 g·kg^(-1),各10只);造模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纯水,受试药组灌胃小、大剂量救必应,1 h后,模型对照组和受试药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吲哚美辛5 mg·kg^(-1),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注射及灌胃给药均为每天1次,共4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 h,第5天处死动物,计算各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大体评分,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小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Amplite荧光法检测血浆D-乳酸(肠通透性指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和粘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及肠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大体和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救必应小、大剂量组小肠黏膜损伤大体和病理评分降低(P<0.05或P<0.01);小肠黏膜ZO-1、Occludin、Claudin-1、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CDX-2表达升高(P<0.05或P<0.01);血浆D-乳酸降低(P<0.05或P<0.01)。结论救必应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粘附连接蛋白和肠转录因子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而改善肠屏障结构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 小肠黏膜损伤 肠道屏障 细胞连接蛋白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海宁 张杰 +1 位作者 高峰 孙亚梅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24例(DAPT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阿司匹林组),体检...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24例(DAPT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阿司匹林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4例(健康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比较2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患病情况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比例,3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胃肠道症状评分以及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胃溃疡、小肠溃疡、小肠黏膜糜烂、胃黏膜损伤Lanza评分、胃检查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和腹部不适发生情况。结果3组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PT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高脂血症比例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比例高于阿司匹林组[100.0%(24/24)比29.2%(14/48),95.8%(23/24)比14.6%(7/48)](均P<0.001)。DAPT组和阿司匹林组胃溃疡、小肠溃疡、小肠黏膜糜烂比例和胃黏膜损伤Lanza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0%(6/24)、12.5%(6/48)比0,25.0%(6/24)、14.6%(7/48)比0,70.8%(17/24)、68.8%(17/48)比8.3%(2/24),2.0(2.0,4.0)、2.0(1.0,3.0)分比1.0(0,2.0)分],且DAPT组胃溃疡比例高于阿司匹林组(均P<0.05),3组研究对象胃检查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和腹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囊分别在检查后1~5 d顺利排出体外。结论接受DAPT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患者的胃和小肠黏膜损伤均较体检健康志愿者明显增加,且接受DAPT患者胃溃疡发病率较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患者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黏膜损伤 小肠黏膜损伤 磁控胶囊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文慧 赵艳 和水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85-587,共3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的损伤。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日益普及,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的损伤。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日益普及,NSAIDs对小肠黏膜的损伤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因对上消化黏膜有保护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对NSAIDs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存在争议。本文系统回顾分析了PPI对服用NSAIDs的实验动物、健康志愿者及服用NSAIDs的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发现PPI对服用NSAIDs的实验动物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与对健康志愿者或患者小肠黏膜损伤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损伤 质子泵抑制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司匹林致小肠黏膜损伤治疗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文杰 林荣芳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9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特殊类型消化道黏膜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运用Naranjo score和ALDEN score等分析患者疾病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间的关系,利用药学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患者"NSAIDs引起小肠黏膜损伤"特殊性,...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特殊类型消化道黏膜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运用Naranjo score和ALDEN score等分析患者疾病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间的关系,利用药学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患者"NSAIDs引起小肠黏膜损伤"特殊性,调整患者可能引起该疾病的伴随用药以及小肠黏膜损伤治疗方案。结果:患者肠道损伤很可能由NSAIDs药物阿司匹林引起,在药师建议下,不再恢复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减量继续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抑酸药埃索美拉唑及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在NSAIDs相关小肠黏膜损伤中可能无治疗意义,在药师建议下,予以停用埃索美拉唑,换用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作用的瑞巴派特。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团队合作,可发挥药学专长,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阿司匹林 小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相关小肠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阚安琪 孙亚梅 张杰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诱导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模型4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灌胃,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诱导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模型4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灌胃,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模型4组大鼠分别给予50、100、200、300 mg/kg阿司匹林灌胃。连续灌胃14 d。比较5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小肠黏膜大体形态变化、病理学评分,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结果对照组大鼠活动和进食均正常,各模型组大鼠活动和进食均减少。模型3组和模型4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均低于对照组[(84±13)、(78±14)g比(123±6)g](均P<0.001)。模型4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可见糜烂,绒毛出现大量脱落。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和模型4组大鼠的空肠、回肠病理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空肠绒毛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3组和模型4组空肠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和回肠绒毛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组大鼠回肠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300 mg/kg阿司匹林连续灌胃14 d可构建阿司匹林相关小肠损伤大鼠模型,该模型主要以小肠绒毛脱落、高度变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小肠黏膜损伤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小肠黏膜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金莹 黄小豪 +1 位作者 赖仕勋 黄卫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NKI、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 目的 系统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NKI、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截至2018年5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小肠黏膜损伤阳性265例,对照组小肠黏膜损伤阴性3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应用[OR=1.59,95%CI(1.07,2.35),P=0.02]是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有骨关节炎[OR=2.44,95%CI(1.11,5.36),P=0.03]或类风湿性关节炎[OR=3.04,95%CI(1.31,7.03),P=0.01]患者应用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风险更高;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H_2RA及瑞巴派特用药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与小肠黏膜损伤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I使用是NSAIDs致小肠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证实PPI对小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质子泵抑制剂 小肠黏膜损伤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患者小肠黏膜损伤影响因素的临床检测及其意义
18
作者 袁权利 白净 +1 位作者 刘建辉 于柏龙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严重创伤患者3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APACHEⅡ评分客观地将<20分患者归为轻中组,将≥20分患者归为重危组,同时选取门...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严重创伤患者3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APACHEⅡ评分客观地将<20分患者归为轻中组,将≥20分患者归为重危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符舍入选标准的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第1、7、14、21天晨留取空腹静脉血6 ml,分别检测血清DAO、TNF-α和内毒素浓度。结果2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DAO、TNF-α和内毒素浓度水平在第1、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并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第21天DAO、内毒素水平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DAO、TNF-α及内毒素的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出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常规检测此3种指标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小肠黏膜损伤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柳 夏忠胜 +5 位作者 赖宇 王思仪 毕文婷 刘雨 于涛 陈其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能否通过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小肠黏膜损伤。方法: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使用阿司匹林(200 mg·kg^(-1)·d^(-1))连续5 d灌胃的方法制作小肠损伤模型,并根据是否诱导小肠损伤及接受瑞巴派特(320 mg·kg^(-1)·d^(-1))的处理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巴派特对照组及瑞巴派特治疗组。通过透射电镜、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在不同时点系统地观察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中小肠黏膜结构及屏障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小鼠,经瑞巴派特(320 mg·kg^(-1)·d^(-1))连续5 d处理后,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损害明显减轻,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及occludin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相关信号分子β-catenin、c-Myc的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E_2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COX-1的表达在治疗组中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组血清中的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能够通过上调COX-2的表达,促进阿司匹林所致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改善肠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阿司匹林 小肠黏膜损伤 Β-CATENIN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总皂苷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梅颖 肖朝朝 +4 位作者 冯进武 王婷 张长城 袁丁 刘朝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导致肠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5 mg/kg双氯芬酸钠连续2 d灌胃处理,建立NSAID肠黏膜损伤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前4 d,竹节参总皂苷组小鼠给予竹节参皂苷灌胃,连续灌胃6 d。异硫氰酸荧光素...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导致肠黏膜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5 mg/kg双氯芬酸钠连续2 d灌胃处理,建立NSAID肠黏膜损伤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前4 d,竹节参总皂苷组小鼠给予竹节参皂苷灌胃,连续灌胃6 d。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T)及Evans蓝染色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变,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78(GRP7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Evans蓝染色及FITC-DT测定法检测发现模型组小肠黏膜损伤严重,小肠黏膜蓝色斑点密集,通透性显著升高;HE染色观察到模型组小鼠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同时观察到黏膜下炎细胞浸润,说明成功建立了肠黏膜损伤模型。不同剂量的竹节参总皂苷处理后能减轻肠黏膜损伤,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小肠上皮细胞GRP78和TNF-α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减轻NSAID所致的小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小肠黏膜损伤 竹节参总皂苷 内质网应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