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幼虫的室内致死能力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宝珠 吕朝军 +3 位作者 李朝绪 阎伟 黄山春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92-2296,共5页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防治红棕象甲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了该线虫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效果和毒力水平。采用微量点滴法测试线虫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对红棕象甲3龄幼虫的致病效果,并观察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防治红棕象甲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了该线虫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效果和毒力水平。采用微量点滴法测试线虫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对红棕象甲3龄幼虫的致病效果,并观察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随着线虫接种剂量的增加,红棕象甲死亡率增加;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红棕象甲幼虫的LD50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线虫接种剂量的提高,LT50逐渐缩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感染后,虫体呈现出僵硬皱缩、体色变褐、身体肿胀直至最后虫体腐烂、线虫游离而出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 嗜菌异小杆线H06品系 红棕象甲 致病力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小杆线虫摩尔多瓦品系近亲自交系的遗传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丛斌 陈松笔 杨长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利用异小杆线虫的生殖特性,逐代进行自我交配,连续15代,通过测定后代各自交系在9℃低温和20℃常温下对黄粉虫幼虫的侵染力、对冷冻低温的抵抗力和寄主搜寻能力,选出1个具有与原亲本显著差异的新品系,该新品系在低温和常温下均具有... 利用异小杆线虫的生殖特性,逐代进行自我交配,连续15代,通过测定后代各自交系在9℃低温和20℃常温下对黄粉虫幼虫的侵染力、对冷冻低温的抵抗力和寄主搜寻能力,选出1个具有与原亲本显著差异的新品系,该新品系在低温和常温下均具有对寄主较高的侵染力、对冷冻抗性增强以及较高的寄主搜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 小杆线 遗传选择 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致病力的时间效应及对血淋巴的影响
3
作者 吕朝军 张楚毓 +2 位作者 钟宝珠 赵建超 陈拓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阐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处理对红棕象甲血淋巴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对血淋巴各项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嗜菌异小杆线虫H0... 【目的】阐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处理对红棕象甲血淋巴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对血淋巴各项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不同虫态的致病力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呈正相关性,经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处理后,红棕象甲血淋巴总量和血淋巴酯酶均呈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处理后72 h的血淋巴总量和酯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39.73%和53.36%;血淋巴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的趋势,虽在60 h时有一个短暂的回升,之后又迅速下降,其中在处理后72 h,血淋巴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74.96%。【结论】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的侵入破坏了红棕象的血淋巴免疫系统,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昆虫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H06品系 红棕象甲 血淋巴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3个优良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谷黎娜 钱秀娟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109,共6页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质量的大蜡螟幼虫体内,0627 M品系线虫繁殖量最高,侵染周期最长;0627 M品系和0619 HT品系侵染大蜡螟所用剂量小,但相同剂量下0619 HT品系的侵染速度较高;0627 M、0619 HT、0657L 3种线虫品系的侵染活性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15-30℃、20-30℃;在25℃恒温下,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0%时,3种线虫品系均丧失侵染活性.研究表明3种线虫品系在田间害虫防治上均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 优良品系 斯氏线 小杆线 生物学特性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品系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施用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小康 刘奇志 +3 位作者 张丽娟 梁林琳 谢娜 张胜英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0,388,共3页
为证实BPS线虫田间防治害虫的潜能和花生安全生产的可能性,进行了长尾斯氏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品系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效果及其施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8个处理剂量中,以5000IJs/穴的剂量田间效果最好,花生荚果受害率(3.1%)... 为证实BPS线虫田间防治害虫的潜能和花生安全生产的可能性,进行了长尾斯氏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品系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效果及其施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8个处理剂量中,以5000IJs/穴的剂量田间效果最好,花生荚果受害率(3.1%)显著低于40%甲基异柳磷对照的(9.0%)和清水对照的荚果受害率(53.2%),蛴螬减退率(95.7%)和平均产量(5941.5kg/hm2)也与40%甲基异柳磷对照的(82.7%,303.8kg)有显著差异(P<0.05);灌施效果显著好于喷施;在5000IJs/穴的剂量下,混合喷施BPS线虫和小杆线虫(4500∶500),未表现出相克、协同或加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BPS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制剂防治花生田蛴螬具有防虫、增产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斯氏BPS品系线 花生蛴螬 剂量 施用技术 小杆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黄草坪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及其调节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林琳 刘奇志 +4 位作者 谢娜 李星月 杨端 边勇 谢德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8-954,共7页
以北京永丰地区绿化带枯黄草坪为案例,分析了土壤中线虫营养类群结构比例,田间验证了供试调节因子对其结构调整的作用,筛选出了对环境安全友好的有效调节制剂。研究结果显示,枯黄草坪土壤中,有害的植物线虫类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为总线虫... 以北京永丰地区绿化带枯黄草坪为案例,分析了土壤中线虫营养类群结构比例,田间验证了供试调节因子对其结构调整的作用,筛选出了对环境安全友好的有效调节制剂。研究结果显示,枯黄草坪土壤中,有害的植物线虫类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为总线虫数量的88.6%,而有益的非植物线虫类群的数量百分比总和却只有11.4%。土壤修复剂和小杆线虫(Tum ian品系)能有效地调节线虫营养类群结构,二者分别使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降至48.9%和50.5%,使非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增加约4.5倍,土壤的瓦斯乐斯卡指数等于1,健康程度提高10倍。稀释3 000倍和2 000倍的1.8%爱福丁溶液仅能使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降低3.5%,因为它在使植物线虫数量减半的同时也使非植物线虫数量减少约50%。由此认为,植物线虫是导致草坪枯黄的主要类群,土壤修复剂和Tum ian品系的小杆线虫为有效的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调节剂。二者能使土壤中有害线虫类群数量降低,有益线虫类群数量上升,土壤健康程度得到一定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福丁 土壤修复剂 小杆线虫tumian品系 草坪土壤健康 营养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测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晶津 钱海涛 +1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病原线 夜蛾斯氏线Otio品系 嗜菌异小杆线 稻水象甲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光肩星天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任晓亚 李宁 +1 位作者 王志刚 阎爱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涿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sp.ZH)侵染后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 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涿州品系(Heterorhabditis sp.ZH)侵染后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侵染12h和24h后达到高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分别在侵染后12h和48h出现2个高峰,说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被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后,不同的保护酶变化趋势不同,作用的时间段也不相同,相互之间协同作用共同抵御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涿州品系 光肩星天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昆虫病原线虫一新纪录 被引量:1
9
作者 房媛媛 周勇 +2 位作者 颜珣 庞义 邱礼鸿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2-696,共5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翁源县的编号为GDa71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该线虫各虫期的主要形态特征、测量值以及基于ITS1和部分 2 8SrDNA两段序列 ,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它与印度异小杆线虫Heterorha...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翁源县的编号为GDa71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该线虫各虫期的主要形态特征、测量值以及基于ITS1和部分 2 8SrDNA两段序列 ,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它与印度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indica相似 ,是后者的一个品系 ,为中国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 品系 形态特征 建系 小杆线 系统进化 分类鉴定 新纪录 DNA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解毒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宝珠 吕朝军 +1 位作者 李朝绪 覃伟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15,共5页
为阐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线虫接种红棕象甲幼虫后,对红棕象甲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嗜菌... 为阐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线虫接种红棕象甲幼虫后,对红棕象甲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侵染后,红棕象甲幼虫体内3种酶的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处理后36 h,CarE活性比对照组升高43.15%,之后酶活力缓慢下降,至72 h时处理组酶活力比对照组降低29.55%;处理后36 h,AChE的酶活力比对照组增加79.42%,之后活力出现下降,至处理后72 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7.51%;对GST活力影响中,处理后12、24、36、48、60 h和72 h,红棕象甲GST酶活力水平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99.96%、62.28%、142.61%、145.81%、103.10%和38.39%。由此可知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可通过干扰红棕象甲幼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对该虫致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H06品系 红棕象甲幼 解毒酶 酶活性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