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1 位作者 李平 何福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2,共6页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同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线粒体发育异常,能量代谢减弱,导致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一系列生理活动紊乱及其原生质体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不育侏 雄性可育株 小孢子囊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小孢子囊壁绒毡层和中层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玉芳 辛华 +2 位作者 初庆刚 吕瑞云 陶世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46-550,T001,共6页
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 (L.) Franco]小孢子囊壁包括 3层细胞 :表皮、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为 1层扁平的细胞。绒毡层细胞属于分泌型。成熟的绒毡层细胞除了有单核和双核细胞外 ,还有三核和四核等多核细胞。细胞核有圆形和长椭... 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 (L.) Franco]小孢子囊壁包括 3层细胞 :表皮、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为 1层扁平的细胞。绒毡层细胞属于分泌型。成熟的绒毡层细胞除了有单核和双核细胞外 ,还有三核和四核等多核细胞。细胞核有圆形和长椭圆形 2种形态。绒毡层细胞的染色质伴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有一个浓缩和伸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影响营养物质向小孢子囊内部转运。绒毡层细胞发育的初期就为造孢细胞提供营养 ,后期解体时 ,分泌的乌氏体不是散乱地而是有组织地向花粉粒的表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小孢子囊 绒毡层 细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小孢子囊表皮细胞的发育及其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曹玉芳 王奎先 +2 位作者 辛华 初庆刚 王奎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9-13,T002,共6页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侧柏〔Plan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小孢子囊表皮细胞的发育过程。侧柏的小孢子囊产生于小孢子叶远轴面的基部。小孢子囊的表皮细胞由孢原细胞外面的小孢子叶的表皮细...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侧柏〔Plan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小孢子囊表皮细胞的发育过程。侧柏的小孢子囊产生于小孢子叶远轴面的基部。小孢子囊的表皮细胞由孢原细胞外面的小孢子叶的表皮细胞垂周分裂产生。小孢子囊发育的前期,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及大部分的细胞质位于外切向壁一侧,内切向壁一侧被许多大液泡所占据,形成外部的原生质区和内部的液泡区。中层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紧密结合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与贮存;小孢子囊发育的后期,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由外侧转移到内侧退化。细胞的内切向壁及径向壁均加厚,而外切向壁保持薄壁状态。同时,首次在裸子植物中发现表皮细胞内产生很多连接内切向壁与外切向壁的柱状体结构——纤维柱(fibrousstyloid)。这种结构特点赋予了侧柏小孢子囊表皮细胞以新的功能——如同被子植物花药的纤维层,有助于小孢子囊的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小孢子囊 表皮细胞 发育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小孢子囊败育过程中的胼胝质壁和孢粉素的消长 被引量:7
4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小孢子囊内各种细胞的胼胝质和孢粉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囊发育迟缓,其败育可分为:无小孢子囊型、减数分裂Ⅰ前中层细胞增生型和减数分裂Ⅰ后中层...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小孢子囊内各种细胞的胼胝质和孢粉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囊发育迟缓,其败育可分为:无小孢子囊型、减数分裂Ⅰ前中层细胞增生型和减数分裂Ⅰ后中层细胞增生型等3种;其细胞壁厚薄不均,在其小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淀粉粒缺乏或异常;在早期,其胼胝质壁较可育株的薄,发出的荧光较弱;发育后期,则具有胼胝质壁,直至细胞解体。不育株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异常和小孢子缺乏孢粉素是引起小孢子囊败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不育株 小孢子囊 败育 孢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梨小孢子囊和雄配子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琦 何天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3,共4页
以香梨为试材 ,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 :香梨花药的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 ;花芽休眠程度较低 ,2月下旬休眠即可解除 ,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 ;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 以香梨为试材 ,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 :香梨花药的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 ;花芽休眠程度较低 ,2月下旬休眠即可解除 ,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 ;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花前 15~ 2 5 d,即 3月中旬 ;4月上旬 ,香梨雄配子发育即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 小孢子囊 雄配子 发生 发育 细胞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明桐小孢子败育及与小孢子囊壁发育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蒙祥 王灶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16-20,共5页
作者研究了山明桐(Paulownia sp.)小孢子败育及小孢子囊壁异常发育的过程,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至单核小孢子期间。在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小孢子已全部敗育拚辈惴⒂斐V饕硐衷诒3只疚唇到饣... 作者研究了山明桐(Paulownia sp.)小孢子败育及小孢子囊壁异常发育的过程,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至单核小孢子期间。在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小孢子已全部敗育拚辈惴⒂斐V饕硐衷诒3只疚唇到饣虬虢到庾刺敝脸墒旎ㄒ┦逼凇R┦夷诒谙赴┓只鎏踝丛龊裣赴凇P℃咦幽冶诜⒂械恼庑┮斐O窒蟮氖抵适瞧湔7⒂瘫恢型就V?而以幼态保持至花药最后干缩。观察表明小孢子囊壁发育异常不是小孢子败育的原因,而可能是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明桐 孢子 败育 小孢子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小孢子囊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7
作者 吴军 杨铁钊 丁永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5-49,共5页
烟草小孢子囊的发育经历了孢原细胞、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等阶段;其雄配子体由1个生殖细胞和1个营养细胞组成,外有2层细胞壁和3个萌发孔。小孢子囊壁中的纤维层由2~3层细胞组成,此与一般被子植物不同。花药成熟时,纤维层... 烟草小孢子囊的发育经历了孢原细胞、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等阶段;其雄配子体由1个生殖细胞和1个营养细胞组成,外有2层细胞壁和3个萌发孔。小孢子囊壁中的纤维层由2~3层细胞组成,此与一般被子植物不同。花药成熟时,纤维层细胞的径向壁和内切向壁上有径向条纹状加厚,并木质化。最后还讨论了小孢子囊的内部发育与花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小孢子囊 雄配子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山矾的小孢子囊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8
作者 刘幼琪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nensis Brand)的孢原细胞由1~2列细胞组成,花药壁层的发育为双子叶植物型,初生造孢细胞分裂2~3次形成次生造孢细胞,同一花药室内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同步的,绒毡层属腺质绒毡层,直到花粉粒成熟时还可... 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nensis Brand)的孢原细胞由1~2列细胞组成,花药壁层的发育为双子叶植物型,初生造孢细胞分裂2~3次形成次生造孢细胞,同一花药室内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同步的,绒毡层属腺质绒毡层,直到花粉粒成熟时还可见到残留的绒毡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矾 花药 小孢子囊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现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
9
作者 邢世岩 李士美 李保进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小孢子囊 叶籽银杏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 雌雄异株 发芽能力 课题组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小孢子囊壁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彦 郝敬超 +3 位作者 陈义芳 周卫东 程芳梅 王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半薄切片等技术,对银杏小孢子囊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银杏小孢子囊壁分为表皮、内壁、中层和绒毡层。(1)对小孢子囊壁的表皮、内壁和中层细胞的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这些细胞均处于活跃的代谢和合成阶段...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半薄切片等技术,对银杏小孢子囊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银杏小孢子囊壁分为表皮、内壁、中层和绒毡层。(1)对小孢子囊壁的表皮、内壁和中层细胞的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这些细胞均处于活跃的代谢和合成阶段,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等;减数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内分布有大液泡,其中表皮细胞的液泡膜上形成大量贮藏蛋白,内壁细胞的细胞壁逐渐皱缩,中层细胞纵向拉伸;有丝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逐渐降解,内壁细胞切向壁和径向壁均出现大量乳突状纤维加厚,中层细胞解体,最后仅剩残余。(2)绒毡层细胞属于分泌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内的细胞器丰富,其中质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游离小孢子时期,粗糙内质网达到最大,绒毡层开始形成乌氏体,最终结合到花粉外壁,参与花粉外壁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绒毡层通过自溶的形式解体。以上结果显示,银杏的小孢子囊壁在为花粉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小孢子囊 绒毡层 超微结构 GINKGO biloba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小孢子囊、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天庆 曹慧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30-34,W001,T001-T003,共9页
详细报导了金花茶小孢子囊、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幼嫩花药的横切显示花药的外侧由一层表良、一层药室内壁、 1—2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细胞组成;内为5—8个由孢原细胞转化成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的发育具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 详细报导了金花茶小孢子囊、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幼嫩花药的横切显示花药的外侧由一层表良、一层药室内壁、 1—2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细胞组成;内为5—8个由孢原细胞转化成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的发育具双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绒毡层腺质;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形;花粉粒在成熟时具二细胞。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为拟三孔沟的;小孢子壁形成时开始在绒毡层内切线壁出现的球状体到花粉粒成熟时仍有一部分附着于花粉粒表面。 由小孢子母细胞到小孢子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的花药,同一花药的不同花粉囊,甚至在同一个花粉囊内都显示不同步现象。 在偏光显微镜下证实小孢子形成后细胞内开始有淀粉累积,生殖细胞形成时累积最多。到生殖细胞向营养细胞内移动时逐渐消失而转化为其它的贮藏物。 染色体数目为n=x=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小孢子囊 雄配子体 发育 花药 孢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小孢子囊发育及雄配子体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树贤 陆新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9-82,共4页
西瓜(Citrullus lanatus)小孢子囊的孢原细胞出现在雄花原基出现后4—6天,孢原细胞数目推测只有一列;初生造孢细胞经过2—3次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开花前7—8天,小孢子囊发育健全,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同一花药不同花粉囊相... 西瓜(Citrullus lanatus)小孢子囊的孢原细胞出现在雄花原基出现后4—6天,孢原细胞数目推测只有一列;初生造孢细胞经过2—3次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开花前7—8天,小孢子囊发育健全,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同一花药不同花粉囊相同一药室,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的发育,并不是高度同步的。绒毡层为异型细胞,腺质绒毡层。雄配子体的发育开始于开花前6—7天,充分成熟的西瓜花粉已分裂为三细胞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花药 小孢子囊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萍大孢子果和小孢子囊的分离纯化
13
作者 章贵金 利卓燊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A11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绿萍 孢子 小孢子囊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杂一号泡桐孢子囊和配子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苏金乐 舒寿兰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3期19-23,共5页
豫杂一号泡桐为优良人工杂交种,在研究大小孢子囊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发现,其小抱子囊壁的细胞组成和发育过程与其它双子叶植物不同。
关键词 泡桐—杂种—小孢子囊—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7
15
作者 何天明 张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游离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粉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败育。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初步认为该品种败育属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梨7与品种 雄性不育 解剖 小孢子囊 雄配子 花粉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李奎 唐亮 +2 位作者 赵贝贝 路兆庚 王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以扬州地区生长的成年杉木为实验材料,通过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视镜、扫描电镜以及半薄切片等方法,对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小孢子囊发育及其散粉规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发现,10月中旬,杉木小孢子叶球形成并着生于新枝顶端。翌年3月中下... 以扬州地区生长的成年杉木为实验材料,通过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视镜、扫描电镜以及半薄切片等方法,对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小孢子囊发育及其散粉规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发现,10月中旬,杉木小孢子叶球形成并着生于新枝顶端。翌年3月中下旬,小孢子叶球成熟,进入散粉期,散粉首先从小孢子叶球基部开始依次向上部扩散。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球主轴上螺旋排列,单个小孢子叶通常由3个小孢子囊组成,构成三角形。小孢子囊壁由1层表皮细胞、1~2层中间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首先形成,并向内分化出2~3层细胞,分别分化形成中层和绒毡层,最后中层和绒毡层消失。杉木的小孢子囊通过开裂口控制其开裂,20℃室温下整个小孢子叶球散粉时间持续约18 h,单个小孢子叶的散粉时间为8~10 h。以上结果显示,杉木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体积增大、鳞片开张及散粉等阶段,这些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利于提高散粉效率,这说明杉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孢子叶球 小孢子囊 散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孢布拉氏霉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涛 卫文仲 +7 位作者 陈宗胜 童骁 马国华 朱湘民 姜文侯 单志萍 孟妤 孙冬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三孢布拉氏霉的形态发生。该菌正株和负株在无性繁殖中都形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正株的小孢子囊有单孢和多孢之分,而负株的仅见多孢。本文对接合孢子的观察与Mistry[5]的基本一致,并发现成熟的接合孢... 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三孢布拉氏霉的形态发生。该菌正株和负株在无性繁殖中都形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正株的小孢子囊有单孢和多孢之分,而负株的仅见多孢。本文对接合孢子的观察与Mistry[5]的基本一致,并发现成熟的接合孢子的配囊柄在其两端或并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囊 孢子囊 小孢子囊 孢囊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雄花序生长发育规律及雄花结构解剖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娟 聂玉婷 +2 位作者 刘津 姚红艳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090-3093,共4页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 通过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雄花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雄花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同一枝条上基部雄花序首先形成,依次向上进行,同一枝条上从基部雄花序开始生长至最顶部一个雄花序发育完全需要50d左右;同一个雄花序上,基部雄花簇首先开放,依次向上进行,而从基部雄花序开始开花至顶部雄花序完全开花需要20 d左右;一个雄花簇有雄花5~7朵,一般为单数,顶部一朵,下方四朵为两朵并列排列,同一雄花簇中最顶部一朵雄花最先开放,依次向下进行,并列排列的两朵同时开花;板栗雄花小孢子囊数量多,且发育进程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无限分化的趋势,小孢子囊两室,偶而有四室出现,内含大量花粉粒.总之,板栗雄花多,花粉数量大,开花散粉时间长,对于相对数量较少的雌花而言,是否为适应风媒传粉所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雄花序 雄花 解剖结构 小孢子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洪飞 余象煜 +1 位作者 李平 何福基 《华东森林经理》 1996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雄性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花粉型。不育株叶色较正常可育株深绿,有曲枝现象,小孢子叶球“簇”苞片较早松开,小跑子囊...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雄性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花粉型。不育株叶色较正常可育株深绿,有曲枝现象,小孢子叶球“簇”苞片较早松开,小跑子囊也较早露出。雄性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同一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发生和发育不一致。不育株输导组织结构的异常、小孢子囊壁中层细胞的增生和绒毡层过早解体及囊外的包被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雄性不育 孢子叶球 小孢子囊 中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and Anatomic Observation of Male Chestnut Flower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娟 聂玉婷 +2 位作者 刘津 姚红艳 程水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and anatomic structure of male chestnut flower were observed. Results showed that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base of branch formed first, then upward successi...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and anatomic structure of male chestnut flower were observed. Results showed that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base of branch formed first, then upward successively. About 50 days were need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base of branch to ful y develop the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top of the branch. On the same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male flower clusters of the base formed first, then upward successively. About 20 days were need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base of the male flower cluster to ful y develop the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on the top of the branch. 5-7 male flowers forming a cluster, the flower number in a cluster was odd number usual y, and there was one on the top and each two paral el y arranged downward. The flower on the top came into bloom first, and then downward successively. The flowers paral el y arranged came into bloom at the same time. Sporangium of male flower of chestnut was monolocular.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pol en grains in the sporangium.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fferent sporangium in one male flower. Chestnut had larger quantity of male flowers and pol en and long period of pol ination compared with female flower. It is remain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whether it was necessary for anemophilous pol 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minate inflorescence Male flower Anatomic structure Microsporang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