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上湖旧石器遗址沉积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化及古人类行为适应研究
1
作者 贾雅娜 李三灵 +5 位作者 赵文杰 朱艳 刘翀昊 涂华 李浩 张玉柱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探究遗址沉积过程与古环境背景对于全面了解古人类生存行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江西上湖遗址是中国南方地区新近发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遗址均质红土B层中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表现出小型化特点,年代始于距今约2.6万年前。本研究... 探究遗址沉积过程与古环境背景对于全面了解古人类生存行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江西上湖遗址是中国南方地区新近发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遗址均质红土B层中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表现出小型化特点,年代始于距今约2.6万年前。本研究对上湖旧石器遗址沉积地层开展了野外考察和室内土壤微形态、磁化率、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同时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考古埋藏学分析。地学和考古学方法二者相互印证,明确揭示出该遗址区均质红土B层仅受到了低能坡面流水作用,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人类技术行为信息。推测古人类在MIS2阶段频繁占据和使用上湖遗址等区域,可能与拥有小型石片石器技术的华北地区人群难以忍受该时段北方极端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被迫向南迁徙、从而到达了气候相对干凉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生产活动有关。并且上湖遗址古人类采取了偏后勤式流动策略,以应对异常极端气候带来的资源分布不均和可预测性降低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湖旧石器遗址 地质考古 人类行为适应 小型石片石器 MIS2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和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房迎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共3页
1987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国县河沥溪镇首次发现了三处旧石器地点,它们是:河沥溪镇英雄岭,宁国县轮窑厂和宁国县纺织品联合仓库,采集了九件石制品。随后省考古所又派人对整个水阳江流域进行了调查,分别在宣州市和宁国县的其... 1987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国县河沥溪镇首次发现了三处旧石器地点,它们是:河沥溪镇英雄岭,宁国县轮窑厂和宁国县纺织品联合仓库,采集了九件石制品。随后省考古所又派人对整个水阳江流域进行了调查,分别在宣州市和宁国县的其它一些地方发现了旧石器。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旧石器地点十五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时代考古 水阳江 长江下游 首次发现 文物考古 中更新世 石制品 点群 小型石器 晚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商都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3
作者 崔利明 秦有云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7年第2期55-64,共10页
关键词 石器时代遗址 内蒙古 商都县 文化遗址 石器 文化遗存 刮削器 夹砂 小型石器 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蒲城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趋势
4
作者 周春茂 《文博》 1996年第4期32-37,43,共7页
举世闻名的大荔人遗址位于大荔县西北解放村甜水沟内,地理座标为34°52′N、109°44′E.1978年春,这个遗址首先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的大荔人头骨化石。
关键词 石器文化 大荔人遗址 文化发展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文化 锤击法 更新世早期 动物群 小型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高安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三灵 赵文杰 +1 位作者 高玉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7-814,共8页
近年来,通过对江西高安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在锦江第二、三级阶地发现旧石器遗址23处,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石制品96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原料均为脉石英,尺寸以小型为主,微型和中型次之。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 近年来,通过对江西高安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在锦江第二、三级阶地发现旧石器遗址23处,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石制品96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原料均为脉石英,尺寸以小型为主,微型和中型次之。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辅以砸击法。石器修理均为锤击法,石片毛坯占比高,修理程度有限,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少量锯齿刃器和钻。不同遗址石器技术特征相近,都具有小型石片石器工业特点。从埋藏地层、石器技术面貌等来看,调查发现遗址的年代与盆地内已经发掘的上湖遗址年代相近,处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高安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为探讨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交流,以及古人类在面对MIS 2阶段,尤其末次盛冰期极端气候事件时的适应策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安盆地 脉石英 小型石片石器 MIS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县望家湾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权喜 曾令斌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共11页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形器、刮削器、圆形刃和半圆形刃石器、盘状器、砺石等。商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喇叭形器、瓮、盆、豆、盘、杯、缸、纺轮等。在盆、盘、罐等器皿中出现一些新器形。商周陶器的基本特征属早期巴文化。望家湾遗址的发掘为早期巴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望家湾遗址 商周时期 文化源流 小型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南召县小余坪西山地点新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卫东 乔保同 +1 位作者 陈全家 曾庆硕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共7页
2021年2月25日至3月8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河南博物院、南召县文管所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南召县的灌河、松河、白河及黄鸭河进行考古调查。在松河流域发现了小余坪西山地点,共发现4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 2021年2月25日至3月8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河南博物院、南召县文管所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南召县的灌河、松河、白河及黄鸭河进行考古调查。在松河流域发现了小余坪西山地点,共发现4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一类和三类工具等,其中,刮削器最多。石器以小型为主,多数工具存在修形或修理把手,存在左手执握工具。经对比分析,综合判断小余坪西山旧石器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召县 小型石器 石器时代早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利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6,共8页
乌兰察布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其北部旗(县)正处于由低丘陵向草原地带过渡的地区。历年来,这里进行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甚少,遗址的分布情况也不甚清楚。1987一1988年。
关键词 石器时代遗址 北部地区 乌兰察布盟 内蒙古中部 石器 刮削器 考古调查 玛瑙 小型石器 不规则多边形
原文传递
江西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与认识
9
作者 赵文杰 李三灵 李浩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新世纪以来,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江西旧石器考古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进而影响了学界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自2019年开始,新一轮的江西旧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启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潦河流域、萧江... 新世纪以来,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江西旧石器考古研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进而影响了学界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自2019年开始,新一轮的江西旧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启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潦河流域、萧江流域、锦江下游地区和袁水下游地区开展了详细的洞穴和旷野遗址调查,发现旧石器遗址百余处;同时,对锦江下游的上湖遗址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本文对这些新发现和新材料进行简要报道,并浅谈我们的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长江中下游 石器 手斧工业 小型石片石器工业 石英原料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 被引量:26
10
作者 汪宇平 《考古学报》 1957年第1期9-20,196-197,共14页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昭耀下,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作为文化工作之一的考古工作,也调查和清理了一些古代的遗址和墓葬,得到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内蒙古 小型石器 石器 陶片 刮削器 黄土台地 文化遗址 石斧 民族政策 磨光石
原文传递
内蒙古海拉尔市附近发现细石器文化遗址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宇平 《考古》 1956年第3期54-54,共1页
海拉尔市西沙岗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在海拉尔市西郊沙岗上。遗址所占地面很广,往西可至沙岗的西坡下,北面可至铁路沿线,南至松林南方的南坡下,南北长约1公里,都散布着细石器文化遗物。
关键词 海拉尔市 石器 文化遗址 沙岗 小型石器 内蒙古 西坡 西郊 松林 文化遗物
原文传递
湖北清江香炉石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善才 张典维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4-28,1,共26页
湖北清江隔河岩考古队1987年春至1989年发掘的香炉石遗址,出土先商、商、周时期的遗物近万件,尤以第4~6层的卜骨最为珍贵。这些卜骨大多以鱼的腮骨为原料,凿孔呈椭圆形或长方形,经烧灼,有的有兆纹,第4层出土的两枚陶“印章”也很有特... 湖北清江隔河岩考古队1987年春至1989年发掘的香炉石遗址,出土先商、商、周时期的遗物近万件,尤以第4~6层的卜骨最为珍贵。这些卜骨大多以鱼的腮骨为原料,凿孔呈椭圆形或长方形,经烧灼,有的有兆纹,第4层出土的两枚陶“印章”也很有特色。发掘者认为,以此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可定名为“香炉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炉石遗址 长方形 口径 钻孔 香炉石文化 出土 发掘 小型石器 泥质 鼓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