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节日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云南小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1
作者 马佳佳 《文教资料》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火把节是小凉山彝族特有的节日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传承火把节文化对增强德育价值、推动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价值。彝族火把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 火把节是小凉山彝族特有的节日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传承火把节文化对增强德育价值、推动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价值。彝族火把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实现导向、凝聚与激励功能。新时代,要实现小凉山火把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深入挖掘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创新火把节的传承方式和手段,加强火把节的文化教育,提升火把节文化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节 小凉山彝族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小凉山彝族族际通婚与民族互嵌的实践路径
2
作者 杨铭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在传统时代,小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为等级内婚、家支外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凉山彝族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表现为地域性扩大和各民族间族际通婚。虽然等级内婚仍会被小凉山彝族作为首选,但跨地域、跨民族的通婚从不被允许到被接纳... 在传统时代,小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为等级内婚、家支外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凉山彝族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表现为地域性扩大和各民族间族际通婚。虽然等级内婚仍会被小凉山彝族作为首选,但跨地域、跨民族的通婚从不被允许到被接纳,成为小凉山彝族婚姻选择的一种可能。本文基于小凉山彝族婚姻制度变迁,探讨族际通婚在空间、心理、文化等因素对为小凉山多民族互嵌融合的影响。各民族在生活中互帮互助,实现社会互嵌、情感互助、血脉互融,进一步促进了小凉山社会多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民族互嵌 族际通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凉山彝族传统丧葬仪式及音乐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路菊芳 《艺术评鉴》 2017年第9期30-32,共3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历史厚重,音乐文化丰富。据传,小凉山彝族是从大凉山经椅子垭口迁徙至此,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马边、峨边、金口河等一带。本文即以四川省乐山市管辖范围内的小凉山彝族为研究区域,根据笔者多年考察...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历史厚重,音乐文化丰富。据传,小凉山彝族是从大凉山经椅子垭口迁徙至此,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马边、峨边、金口河等一带。本文即以四川省乐山市管辖范围内的小凉山彝族为研究区域,根据笔者多年考察的口述史资料,从彝族历史文化出发,研究彝族丧葬仪式及其仪式音乐特征;并与祭祖仪式中亲人哭丧调比较得出:小凉山彝族的亲人哭丧调歌唱音域比较窄,大致在七度或八度之内,即在四度框架上再上扬一个四度。调式特征多限于商、羽或两者调式混合,"角"音和"羽"两音占据要位等形成伤感的音调,与彝族人"怕羞不怕死"的乐观生死观形成明显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丧葬仪式 丧葬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傣族、藏族、白族和小凉山彝族地区的回族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维良 《宁夏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26-32,共7页
云南回族,据一九八四年统计,共四十四万七千九百四十七人,分散在全省内地和边疆地区,与汉族、各少数民族杂居。云南回族,据可考的历史,从元朝由金沙江进入云南开始,其先民就随着元军,以及明朝军队驻军、屯田、经商、开矿,与各族人民友... 云南回族,据一九八四年统计,共四十四万七千九百四十七人,分散在全省内地和边疆地区,与汉族、各少数民族杂居。云南回族,据可考的历史,从元朝由金沙江进入云南开始,其先民就随着元军,以及明朝军队驻军、屯田、经商、开矿,与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共同开发和创造了云南的历史和文化。一部分回族先民也先后进入了傣、藏、白族和小凉山彝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先民 小凉山彝族 帕西傣 云南回族 白族 云南傣族 边疆地区 藏族 当地民族 杜文秀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云南小凉山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调查及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阿苏大岭 马立山 +1 位作者 金古五斤 彭强兴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1982年,刘尧汉、陈久金、卢央发表《论彝族太阳历》和《世界天文历上具有特色的彝族太阳历》等文章,介绍了彝族古代曾经使用过一年为十个月的历法,并论述了它在历法史上的科学价值。目前,这种历法在大凉山地区还有许多人知道。
关键词 彝族太阳历 小凉山彝族 初步分析 凉山地区 彝族自治县 天文历法 云南 调查资料 大年 小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小凉山彝族家支等级观念复活现象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征祥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3期121-122,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对小凉山彝区的政治与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对该地区彝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沉静了近40多年的彝族家支等级观念在社会管理的缝隙中也钻了出来。家支等级观念作为我国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对小凉山彝区的政治与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对该地区彝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沉静了近40多年的彝族家支等级观念在社会管理的缝隙中也钻了出来。家支等级观念作为我国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小凉山彝族 家支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姻现状及冲突研究——以宁蒗王家村彝族聚居区为例
7
作者 全海燕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37-41,共5页
近年来,小凉山彝族的传统婚姻文化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婚姻冲突等问题也越发突显。对宁蒗彝族自治县传统彝族村落王家村的实地调查显示,小凉山彝族的婚姻矛盾与冲突是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过程,也是其婚姻文化的重塑动力。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婚姻冲突 婚姻现状 发展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小凉山彝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杨士杰 《经济问题探索》 1987年第4期26-29,共4页
如何从实际出发,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其发展商品经济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在我省大多数山地民族中都有着基本的共同点,为此企图通过对它的解剖,力... 如何从实际出发,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其发展商品经济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在我省大多数山地民族中都有着基本的共同点,为此企图通过对它的解剖,力求对全省山地民族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宁蒗县的彝族有95.322人,主要居住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寒山区——小凉山。解放前小凉山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社会发展极其缓慢,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状态。解放后,社会制度的飞跃为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小凉山彝族 凉山彝区 少数民族地区 高寒山区 山地民族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消费习俗 地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凉山彝族葬礼的社会特征
9
作者 杨士杰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75-80,共6页
葬礼作为一种民族的习俗,包含着极其丰富多采的社会内容。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实地调查,发现小凉山彝族葬礼就是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为此,本文试图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小凉山彝族葬礼所体现的社会特征进行剖析... 葬礼作为一种民族的习俗,包含着极其丰富多采的社会内容。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实地调查,发现小凉山彝族葬礼就是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为此,本文试图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小凉山彝族葬礼所体现的社会特征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对待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问题。这是通过葬礼分析民族社会的一个初步的尝试,其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 小凉山彝族 家支 死者 社会特征 奴隶主 指路经 祖先 毕摩 粑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凉山彝族民间器乐
10
作者 赵元孙 和华 《民族音乐》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彝族是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小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更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过去,按照奴隶制的习惯法。除了在仪式性的合唱的风俗歌外,许多生活歌、山歌、情歌不能在大堂之内唱的,民歌又是语... 彝族是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小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更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过去,按照奴隶制的习惯法。除了在仪式性的合唱的风俗歌外,许多生活歌、山歌、情歌不能在大堂之内唱的,民歌又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体,它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奴隶主阶级不允许有碍于他们统治的民歌在公开场合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民间器乐 口弦 葫芦笙 民间音乐 演奏者 乐器 弹奏 竖笛 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凉山彝族奴隶制时代婚姻浅析
11
作者 曲木尔布 《民族工作》 1995年第S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凉山彝族奴隶制 小凉山彝族 婚姻形态 婚姻观念 婚姻行为 习惯法规 家支 等级社会 解放前 奴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凉山彝族姓氏文化——以乐山市峨边县、马边县为例
12
作者 黄兰 《神州》 2018年第27期8-9,11,共3页
姓氏是人类文化进程中标志的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四川省乐山市的马边县和峨边县是彝族聚居地区之一,这一聚居地的彝族,多是从大凉山搬迁过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部分彝族姓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马边县、峨边县... 姓氏是人类文化进程中标志的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四川省乐山市的马边县和峨边县是彝族聚居地区之一,这一聚居地的彝族,多是从大凉山搬迁过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部分彝族姓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马边县、峨边县的彝族姓氏概况,当地部分彝族姓氏的来源以及部分姓氏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姓氏概况 来源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等级制度的起源
13
作者 何耀华 《思想战线》 1978年第3期44-51,共8页
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存在一种体现人身占有的严酷等级制度,社会的全体成员被分成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占有绝大部份的生产资料和程度不同地占有生产工作者——曲诺、阿加、呷西... 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存在一种体现人身占有的严酷等级制度,社会的全体成员被分成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占有绝大部份的生产资料和程度不同地占有生产工作者——曲诺、阿加、呷西三个等级的人身,居于世袭特权统治者的地位,极端贱视劳动,是彝族社会中的奴隶主阶级。曲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他们的人身世代隶属于黑彝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制度 小凉山彝族 奴隶制度 等级划分 统治者 阶级分化 彝族社会 奴隶主 白彝 氏族贵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凉山沙村彝族城镇化过程中生猪消费的文化转换研究
14
作者 杨铭君 杨浩杰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小凉山易地搬迁政策改变了彝族搬迁户的生计模式、生活方式与消费饮食习惯。小凉山彝族对猪肉的消费从“黑猪”逐渐转变为“白猪”,而在神圣仪式生活中,他们依然坚守传统,通过“黑猪”维系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秩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正... 小凉山易地搬迁政策改变了彝族搬迁户的生计模式、生活方式与消费饮食习惯。小凉山彝族对猪肉的消费从“黑猪”逐渐转变为“白猪”,而在神圣仪式生活中,他们依然坚守传统,通过“黑猪”维系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秩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正是因为小凉山彝族生活的“圣俗分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调适,在仪式生活中坚守传统。小凉山彝族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节奏的有机调适,让文化在变迁中得以延续。社会的变迁并未导致小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的断裂,其传统文化依然起到了维持社会结构与秩序的作用,这与格尔茨在讨论爪哇社会遭遇社会变迁后导致文化延续断裂的现代性转换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小凉山彝族 生猪消费 圣俗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云南小凉山彝族迁徙传说中的族际关系与区域政治——一项走出“费孝通困惑”的尝试 被引量:4
15
作者 嘉日姆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72,共11页
本文将民族史书写中以"民族"为主线和以"区域"为主线的张力称为"费孝通困惑"。清末云南小凉山彝族的迁徙传说因涉及地域性历史事件而具有超越族群、地方的公共性,我们将这些具有公共性的传说理解为接近... 本文将民族史书写中以"民族"为主线和以"区域"为主线的张力称为"费孝通困惑"。清末云南小凉山彝族的迁徙传说因涉及地域性历史事件而具有超越族群、地方的公共性,我们将这些具有公共性的传说理解为接近历史真实的有效材料,且将它们当作联结民族史书写中的"线"与"面"上的意义之"点",这些"点"因具备超越多层次认同空间的能力而成为民族史书写的某类意义单元,本文将承载这些意义单元的个体化叙事理解为一项走出"费孝通困惑"的社会史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传说 清末小凉山彝族 个体化叙事 族际关系与区域政治
原文传递
云南小凉山彝族家支制度及其变迁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成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3期125-130,共6页
本文论述了云南小凉山彝族家支的构成以及在当代的变迁及其特点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家支结构 家支变迁
原文传递
小凉山彝族的鬼魂观与两个文明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士杰 《贵州民族研究》 1987年第4期100-104,共5页
鬼魂观念在我国各民族中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影响就更为突出。在我国各族人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要从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对于民族心... 鬼魂观念在我国各民族中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影响就更为突出。在我国各族人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要从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对于民族心理的研究,其中包括鬼神观念在内的各种旧意识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民族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出发,搞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两个文明建设。本文从鬼魂观念十分浓厚的小凉山彝族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毕摩 鬼魂观念 鬼魂崇拜 亡魂 将死者 两个文明建设 人均产值 禁忌 迷信活动
原文传递
小凉山彝族火把节
18
作者 陈晓红 《民俗研究》 1991年第2期38-40,共3页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各地彝族都要隆重庆祝的节日,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各地彝族过火把节的情况,就会看到,各地彝族在有关节日的传说以及庆祝节日的方式上,虽具有民族共同性,但也带有鲜明的地方个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各地彝族都要隆重庆祝的节日,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各地彝族过火把节的情况,就会看到,各地彝族在有关节日的传说以及庆祝节日的方式上,虽具有民族共同性,但也带有鲜明的地方个性,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民族的火把节习俗时,不可笼统谈之,以偏概全。以往人们对大凉山、楚雄等地的彝族火把节介绍较多,对小凉山彝族火把节瞩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节 小凉山彝族 节日 传说 共同性 天神 荞麦 凉山 交通闭塞 黑提
原文传递
“记忆之场”:凉山彝族的历史心性——《鸡鸣之年》的文本进路
19
作者 谷家荣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阶级不平等是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的传统路径。嘉日姆几的新著《鸡鸣之年》把安置家奴的"农场"置于文本中心,以云南小凉山通过民主改革获得自由的家奴为主体,基于历史文献和口述访谈研究"农场人"的历史心性,开了凉... 阶级不平等是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的传统路径。嘉日姆几的新著《鸡鸣之年》把安置家奴的"农场"置于文本中心,以云南小凉山通过民主改革获得自由的家奴为主体,基于历史文献和口述访谈研究"农场人"的历史心性,开了凉山彝族奴隶研究的新章。嘉日姆几并未完全遵从先辈学人关于阶级研究的群体导向进路,在他的笔下,凉山彝族阶级关系的陈释更多转向了农场彝人单位个体的生活真实。他认为时势和实力始终是塑造凉山彝人身份等级的核心力量,民主改革前后不同"势力"的进出场,小凉山彝区最终出现一个"蛋心"游动的蛋形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农场 家奴 历史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驳帝国主义文人对凉山彝族的一个谬论
20
作者 何耀华 《思想战线》 1983年第5期44-53,共10页
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面积约35,00O余平方公里,居住着一百余万彝族,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及资源丰富。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这个地区... 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面积约35,00O余平方公里,居住着一百余万彝族,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及资源丰富。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这个地区的侵略。英、法等国首先派遣文人墨客,以“探险”、“考察”为名,深入这个地区进行活动,为其侵略制造舆论。这些文人肆意破坏我凉山彝族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胡说他们属“高加索人种”,是所谓“雅利安人”,他们的宗教“非常接近天主教”,他们是所谓“独立罗罗”等等。在他们制造的一系列旨在侵略、分裂我凉山彝族的奇谈怪论中,“独立罗罗”论可说是集其侵略思想之大成者。此论鼓吹三个不同的论点:其一是凉山“未曾受中国人征服过”,是“在中华帝国腹心之地建立的国中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凉山彝族 凉山 凉山地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国家 汉族移民 中华帝国 少数民族地区 汉族人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