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黎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治疗过程中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采取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 PCI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4 位作者 陈荣华 朱旭成 邵华明 曹洁 杨伊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血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在同轴导管系统下,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对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取+抽的血栓长度3 cm,术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良好,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3级,术后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另1例基底动脉尖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左侧椎动脉造影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完全再通,TICI 3级。结论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输送导管抽吸进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机械血管再通技术,初步显示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远端栓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心房颤动 取栓装置 导管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华东 姚子峰 +3 位作者 丁小勇 丁海东 余辉 刘志阔 《安徽医学》 2015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而后采取"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配合导管溶栓及抗凝。结果... 目的探讨"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而后采取"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配合导管溶栓及抗凝。结果 28例患者"翻山鞘"全部跨越髂静脉分叉,进入患侧髂外静脉。本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翻山鞘"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翻山鞘” 大腔导管抽吸技术 取栓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记录术后血管再通、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8.37%,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98%;术后2周,与术前对比,NIHSS评分、IADL评分、PSM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取栓装置 导管抽吸 血管再通率 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志华 袁勇 +4 位作者 冯力 董剑廷 韩莹 孙艳香 李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7期779-781,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 替罗非班 心肌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林桂 林毅 +1 位作者 赖海清 严汀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方法将本院2012年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方法将本院2012年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单纯导管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LVEF、LVEDE、LVESE、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导管抽吸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彬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导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导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如肢体周径差、疗效、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溶栓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溶栓前组间患者大腿、小腿肢体周径差无较大差异(P>0.05);溶栓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稍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患者下肢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且可降低并发症,对疾病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腔导管抽吸 导管溶栓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导管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冠茂 陈雪斌 +1 位作者 王瑾 李永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437-2439,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导管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导管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替罗非班、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导管抽吸治疗,同时两组均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流指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率、TIMI心肌灌注(TMPG)3级率]及靶血管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LVEF、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TIMI血流3级率、TMPG 3级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TMPG 3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导管抽吸应用于STEMI患者PCI术后,能改善其心功能,调节血流指标,降低靶血管无复流/慢血流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导管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药物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4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威强 沈冬冬 付艳忠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54-958,共5页
目的 探究溶栓药物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药物经... 目的 探究溶栓药物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药物经腘静脉置鞘预处理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压积(PCT)],并对比两组术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比76.47%)、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血栓抽吸时间[(292.26±61.48)s比(340.53±72.39)s]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患侧-健侧大腿周径差、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小于入院时,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3 d两组血清D-D、FDP、FIB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 Hb低于入院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CV、PCT、HCT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比34.38%,P<0.05)。结论 溶栓药物经腘静脉置鞘预处理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血栓抽吸时间,减轻患肢肿胀,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降低术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溶栓药物 腘静脉置鞘 预处理 大腔导管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辉 郭松韬 +4 位作者 吴喜 额布日勒图 李智强 姜昊 许玉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9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对血管再通情况、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TICIⅡb级6例,TICIⅢ级3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内动脉痉挛3例中,M1段痉挛2例,M2段痉挛1例。治疗前24 h NIHSS评分12~24分,平均(16.6±4.5)分,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4~18分,平均(8.6±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2,P=0.000)。结论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目前采取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表现,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急性闭塞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 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指引导管抽吸血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13
作者 阮天成 叶广宁 +1 位作者 黄万里 刘映峰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心电图 经指引导管抽吸血栓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冠脉造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后应用抽吸导管抽吸及抽吸导管内用药治疗无复流的研究
14
作者 郭晓金 孙会 +1 位作者 王文臣 于冠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行PCI术过程中出现无复流时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联合抽吸后抽吸导管内应用药物对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3例行PCI术过程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并行冠脉... 目的 研究行PCI术过程中出现无复流时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联合抽吸后抽吸导管内应用药物对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3例行PCI术过程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并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术,在PCI术中均出现无复流现象,A组在此基础上先进行抽吸导管抽吸病变远端冠状动脉内血液,共抽吸40 m L,抽吸后抽吸导管内注射硝普钠、肾上腺素等药物;B组出现无复流后,直接在指引导管内应用硝普钠、肾上腺素等药物。比较冠脉造影TIMI血流及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EF值、术后患者NT pro BNP,观察A、B两组治疗方案对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χ2=7.305,P=0.007),治疗后A组TIMI血流较B组明显好转(χ2=8.112,P=0.017),A组NT pro BNP较B组明显改善(t=4.81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联合抽吸后抽吸导管内应用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与单纯指引导管内给药治疗无复流现象比较,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无复流现象 导管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或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冬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5期488-489,491,共3页
目的:对比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或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别纳入对照组38例和观察... 目的:对比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或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别纳入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术联合大腔导管抽吸治疗,观察组采用置管溶栓术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血栓清除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抽吸时间以及置管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可缩短溶栓时间,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 大腔导管抽吸 AngioJet血栓 血栓清除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石玉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治疗,观察组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术治疗。评估两组手术效果、心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QT间期离散度(QT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期峰流速(DPV)、收缩期峰流速(SPV)、冠状动脉血流量(CBF)高于对照组,而冠脉循环阻力(C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手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PCI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 心功能 冠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郭鹏霞 孟保伟 尚海志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2期48-48,5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栓导管抽吸联合... 目的:探讨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显影分级以及左室收缩功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显影分级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常规组,肌钙蛋白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STEMI患者中应用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导管抽吸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STEMI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周伟 曲国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不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mTICI 3级血流分级、血管再通时间、预后良好率、术后24 h及7 d... 目的 探讨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不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mTICI 3级血流分级、血管再通时间、预后良好率、术后24 h及7 d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脑梗死
原文传递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孙欢欢 侯谦 +5 位作者 高翔 张峰 师龙 邵嘉伟 王鉴 侯佳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血栓抽吸时间、血栓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术前、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的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为100%(10/10),平均导管抽吸时间为(13.4±2.3)min,术中失血量为(132.8±15.3)ml,血栓清除率均﹥50%,术中未发生血管壁夹层、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后均于3~5 d回落至术前水平;血色素和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6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经硫酸镁持续湿敷后症状缓解,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神经压迫症状。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ABI基本一致,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10例患者中,痊愈5例,良好5例;术后3个月,痊愈8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结论对于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的患者,使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技术可快速地清除动脉内急性血栓病变,迅速改善患者ALI症状,并可减少开放手术以及体内留置溶栓导管所致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栓导管 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 踝肱指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
20
作者 张喆 连利珊 +1 位作者 冯海 陈学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CT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CT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均行股动脉穿刺,采用8F 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其中联合行球囊扩张成形术3例,支架成形术1例。结果本组7例患者共行8次腔内手术,其中1例行二次Indigo机械负压抽吸+球囊扩张成形术,总体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次)手术血栓达到完全清除,2例(次)血栓部分清除。术后所有患者腹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无靶血管破裂出血、穿刺点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行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其余患者肠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除1例患者首次手术后1个月症状复发行而二次手术外,余均未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创伤小,能够有效清除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临床应用安全,及早应用可以避免肠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 机械负压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