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和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单中心研究
1
作者 王硕 李柳 +3 位作者 刘国楹 随永刚 武如冰 米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连续性入选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3例伴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不稳定性心...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连续性入选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3例伴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采用BSKT或JWT术式进行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分组,其中单号入组BSKT组(n=107),双号入组JWT组(n=96)。观察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肌灌注指标。结果:BSKT组和JWT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术后6个月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术后6个月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总评分、静息+负荷心肌缺血总节段数、异常心肌灌注范围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SKT组支架置入即刻成功87例(81.3%),JWT组64例(66.7%),BSKT组显著优于JWT组;BSKT组术后1 d心肌肌钙蛋白I[(0.22±0.13)ng/ml vs.(0.45±0.27)ng/ml,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35.24±13.15)U/L vs.(42.39±21.66)U/L,P=0.004]、B型利钠肽[(133.52±25.62)pg/ml vs.(167.22±22.04)pg/ml,P<0.001]均低于JWT组;术后6个月BSKT组的负荷心肌缺血总节段数[(3.23±1.54)节vs.(3.87±1.62)节,P=0.004]、负荷心肌灌注总评分[(4.18±2.21)分vs.(4.97±2.96)分,P=0.031]、异常心肌灌注范围[(7.04±3.27)%vs.(8.24±3.69)%,P=0.014]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SKT和JWT两种术式均可显著改善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损伤和心肌灌注,BSKT术式对分支血管的保护作用较JWT术式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随动导丝的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优化
2
作者 牟宗海 廖映华 +3 位作者 王松明 刘科 罗星燃 杨瑞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电极丝振动是影响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加工精度,设计一种可实时补偿电极丝移动误差的随动导丝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出影响评价指标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通过4因子4水平16组正交试验,得... 电极丝振动是影响大锥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加工精度,设计一种可实时补偿电极丝移动误差的随动导丝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出影响评价指标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通过4因子4水平16组正交试验,得出各参数组合对评价指标的影响。采用田口法剖析各因子重要性,借助灰色关联法对评价指标实施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当脉冲宽度为2μs、脉冲间隙为4μs、功放管数为2个、运丝速度为3 m/s时工件加工质量更优。经试验对比,使用优化参数加工使工件尺寸总误差降低47.80%,表面粗糙度总平均值降了31.09%,切割速度总平均值提高13.80%。提出的一种新型随动导丝结构为进一步优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锥度 新型随动导丝 线切割 参数优化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管路低位摆放配合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范慧红 《医疗装备》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路低位摆放配合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呼吸机管路常规摆放并采用普通无加热...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路低位摆放配合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呼吸机管路常规摆放并采用普通无加热丝呼吸机湿化模式,试验组的呼吸机管路低位摆放配合加热导丝呼吸回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每日呼吸机管理时间及冷凝液倒流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和干预7 d后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每日呼吸机管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冷凝液倒流率及第10、14、21、28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试验组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路低位摆放配合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可有效缩短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医护人员每日呼吸机管理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摆放 加热导丝 重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 管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介入导丝用疏水和亲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涛 马迅 +5 位作者 刘平 王静静 张柯 马凤仓 杨文艺 李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6,共15页
医用介入导丝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介入手术,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及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在医用介入导丝表面添加亲水或疏水涂层,可以减小导丝在临床应用中的组织摩擦和组织损伤,有效提高导丝的通过性、抗... 医用介入导丝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介入手术,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及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在医用介入导丝表面添加亲水或疏水涂层,可以减小导丝在临床应用中的组织摩擦和组织损伤,有效提高导丝的通过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减少炎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医用介入导丝亲水和疏水涂层材料,介绍了这些涂层的机理、附着力优化、抗菌修饰等方面内容,重点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对二甲苯等涂层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材料体系在医用导丝亲水和疏水涂层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同时介绍了亲疏水涂层的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层层自组装、紫外光接枝、等离子体接枝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制备方法的可操作性、优势和劣势。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用介入导丝涂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医用介入导丝涂层的发展方向及提高涂层综合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介入导丝 润滑性 亲水涂层 疏水涂层 表面改性 抗菌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引导导丝定位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璇璇 刘丽东 +1 位作者 康巍 苏丹柯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100-103,共4页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导丝定位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MG)、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锥光束乳腺CT(CBBCT)。MG引导下导丝...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进行导丝定位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MG)、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锥光束乳腺CT(CBBCT)。MG引导下导丝定位对于超声显示不清、以微小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可能更为合适,除此类病变外临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MRI引导下导丝定位适用于MG和超声均不能检出的乳腺病灶,是对MG及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的重要补充,有效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CBBCT作为一项新型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乳腺检查技术,可全方位更直观地观察乳腺内部形态,清晰显示病灶,引导定位更为精确,然而CBBCT引导下导丝定位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少,仍处于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定位 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丝定位 乳腺X线摄影引导丝定位 超声引导丝定位 磁共振成像引导丝定位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端压弯泥鳅导丝与头端J型聚四氟乙烯涂层导丝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效果比较
6
作者 李振威 徐庆青 +1 位作者 皇甫宁 崔翰斌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2405-2409,共5页
目的探讨头端压弯泥鳅导丝与头端J型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导丝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CAG)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可疑冠心病的患者1695例,其中在CAG术中首次使用头... 目的探讨头端压弯泥鳅导丝与头端J型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导丝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CAG)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可疑冠心病的患者1695例,其中在CAG术中首次使用头端压弯泥鳅导丝患者714例(观察组),头端J型PTFE涂层导丝患者981例(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导丝血管通过率、手术时间、射线时间、射线剂量、对比剂用量、更换导丝比例、更换左侧桡动脉比例、更换造影导管比例及手术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丝血管通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导丝血管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9%比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过将导丝更换为头端压弯泥鳅导丝后导丝血管通过率升高至98.5%(966/981);观察组手术时间、射线时间、射线剂量、对比剂用量、更换导丝比例、血管痉挛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夹层、前臂血肿、更换造影导管和更换左侧桡动脉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管穿孔、纵隔血肿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及首次使用头端压弯泥鳅导丝均是导丝血管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头端压弯泥鳅导丝相对头端J型PTFE涂层导丝在经桡动脉入路CAG术中更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导丝 聚四氟乙烯涂层导丝 桡动脉 冠脉造影 血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降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术中导丝嵌顿致支架毁损1例
7
作者 李燕伟 黄大军 +2 位作者 刘莹 伍洲 孔令秋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3-49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心悸伴胸闷3月,加重2 d”于2016年8月3日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入院前3个月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胸闷,经休息可缓解,后反复发作,每次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考虑“冠状动脉粥...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心悸伴胸闷3月,加重2 d”于2016年8月3日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入院前3个月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胸闷,经休息可缓解,后反复发作,每次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导丝嵌顿 支架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导丝定位活检术在乳腺早期微钙化灶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史琴英 吕凤燕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导丝定位活检术在乳腺早期微钙化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钼靶X线检查显示乳腺微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实质性肿块的患者51例,在乳腺X线机引导下行穿刺定位活检术,并行快速病理冰冻检查。结果:51... 目的:探讨乳腺X线导丝定位活检术在乳腺早期微钙化灶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钼靶X线检查显示乳腺微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实质性肿块的患者51例,在乳腺X线机引导下行穿刺定位活检术,并行快速病理冰冻检查。结果:51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精准定位并行病灶切除。病理结果显示:乳腺原位癌13例(26%),恶性病变14例(28%)(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乳腺单纯癌2例,乳腺腺癌1例)。良性病变24例(46%)(乳腺纤维瘤9例,乳腺腺病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结论:乳腺X线导丝定位活检术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定位精准,对乳腺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导丝定位活检术 乳腺微钙化灶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在小儿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导管插入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贾海涛 刘鹏 +6 位作者 马翔宇 张伟 何云清 周佼佼 王文晖 周文宇 黄生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9期40-46,共7页
目的评估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在小儿患者锁骨上路径超声引导头臂静脉(BCV)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CV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穿刺前将穿刺针和装有导丝的塑料鞘相连,并将导丝推进至穿刺针的尖端。超声探头置于锁骨上窝,使用长轴平面内... 目的评估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在小儿患者锁骨上路径超声引导头臂静脉(BCV)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CV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穿刺前将穿刺针和装有导丝的塑料鞘相连,并将导丝推进至穿刺针的尖端。超声探头置于锁骨上窝,使用长轴平面内引导技术由探头的外侧向内侧进行BCV穿刺和导丝置入。评估左右侧BCV血管穿刺、导丝置入、导管放置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60例患儿,平均年龄135 d(4~330 d),平均体重5.8 kg(2.8~8.9 kg)。所有患儿均在3次内成功完成BCV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0%。导丝置入次数均≤3次,首次导丝置入成功率为92%。导管置入次数均≤2次,首次导管置入成功率为92%。CVC成功率为100%。4例(7%)患儿在BCV穿刺过程中出现皮下血肿。血管穿刺、导丝置入、导管放置成功率在左侧和右侧BCV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针预装载导丝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患者锁骨上路径超声引导BCV穿刺置管术。左侧或右侧BCV的选择可基于临床环境和操作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 穿刺针 导丝 头臂静脉 小儿 中心静脉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头端柔性压力传感器设计及灵敏度分析
10
作者 张立品 彭瀚旻 唐雄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6-1200,1250,1251,共7页
为了感知血管介入手术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大小,通过分析导电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传感机理,研制了一种以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简称COOH-SWCNTs)为导电填料的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安装... 为了感知血管介入手术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大小,通过分析导电复合高分子材料的传感机理,研制了一种以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简称COOH-SWCNTs)为导电填料的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导丝头端,其外径为1.8 mm,长度为5 mm,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的优点。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压阻的灵敏度仿真计算模型;其次,搭建了实验平台测试其灵敏度曲线,对传感器进行标定;最后,建立了血管介入手术过程的仿体模型,测量了导丝介入时头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变化值。仿真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05×104Ω/N,量程为1 N,在导丝介入血管的过程中,导丝头端与血管壁的最大接触力不超过0.5 N,能够有效感知血管介入时导丝头端与血管壁动态的接触情况,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力反馈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 力感知 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血管介入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管五味汤口服、灌肠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李世大 陈秀英 张士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管五味汤口服、灌肠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 目的探讨活血通管五味汤口服、灌肠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管五味汤口服、灌肠联合X线下输卵管导丝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X线下输卵管导丝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再次堵塞率、异位妊娠率及3个月内、6个月内妊娠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治疗后,治疗组再次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内、6个月内妊娠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管五味汤口服、灌肠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受孕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活血通管五味汤 导丝介入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棒成型机导丝舌漏丝的原因分析与维修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光磊 李孝泉 +1 位作者 汪蓉 于治林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开松后的纤维丝通过导丝舌送入烟枪是烟草行业醋酸纤维滤棒成型机普遍采用的方式,当设备车速达到550 m/min以上时,导丝舌漏丝造成滤棒爆口现象较为常见。为保证滤棒产品的品质和设备高效生产,本文结合滤棒成型机生产工艺原理,深入分析... 开松后的纤维丝通过导丝舌送入烟枪是烟草行业醋酸纤维滤棒成型机普遍采用的方式,当设备车速达到550 m/min以上时,导丝舌漏丝造成滤棒爆口现象较为常见。为保证滤棒产品的品质和设备高效生产,本文结合滤棒成型机生产工艺原理,深入分析滤棒生产过程中导致漏丝爆口的因素,并提出漏丝爆口解决方法,为解决漏丝爆口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棒成型机 导丝 比例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m的血管介入导丝检测算法
14
作者 鲍芳嘉 张明伟 +1 位作者 张天逸 程云章 《软件导刊》 2024年第10期199-206,共8页
针对目前主流目标检测算法在微创血管介入导丝检测中应用较少、检测准确率低和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m网络用于血管介入导丝检测。首先,在YOLOv5m的主干网络中引入可变形卷积替换部分标准卷积,并在主干网络的CSP模块... 针对目前主流目标检测算法在微创血管介入导丝检测中应用较少、检测准确率低和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m网络用于血管介入导丝检测。首先,在YOLOv5m的主干网络中引入可变形卷积替换部分标准卷积,并在主干网络的CSP模块中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其次,在颈部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进行特征融合,提高模型对不同特征层的融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5m算法的mAP@0.5达到87.8%,比YOLOv5m提升了5.7%,表明该算法在血管介入导丝检测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YOLOv5m 导丝检测 可变形卷积 坐标注意力机制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球囊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丁格引导导丝与无菌鳄鱼夹在PICC置管中实时定位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陈隽 利丽 +2 位作者 韦陶意 邹芳 杨雪兰 《微创医学》 202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塞丁格引导导丝与无菌鳄鱼夹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实时定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分析塞丁格引导导丝与无菌鳄鱼夹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实时定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无菌鳄鱼夹在PICC置管过程中进行导管尖端位置定位,观察组使用塞丁格引导导丝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对比分析PICC导管尖端位置情况、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心电图采集耗时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PICC导管尖端在正常位置10例(16.67%)、理想位置28例(46.67%)、导管异位22例(36.67%),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在正常位置13例(21.67%)、理想位置29例(48.33%)、导管异位18例(30.00%)。两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波形稳定37例(61.67%)、基线漂移10例(16.67%)、粗波9例(15.00%)、不可辨波4例(6.67%),观察组心电图波形稳定41例(68.33%)、基线漂移11例(18.33%)、粗波5例(8.33%)、不可辨波3例(5.00%)。两组心电图波形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采集耗时(310.5±136.2)s,观察组心电图采集耗时(296.2±106.8)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护士满意度评分为(3.60±1.12)分,观察组置管护士满意度评分为(3.47±1.0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塞丁格引导导丝在PICC置管中进行实时定位,可以保证稳定的心电图波形和准确的导管尖端位置,其应用效果与无菌鳄鱼夹相近,值得在尚未购置无菌鳄鱼夹的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塞丁格引导丝 无菌鳄鱼夹 心电图 实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过程中导丝回缩入血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7
作者 田兰兰 贾婷婷 +2 位作者 周艳平 唐丽娟 何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分析PICC置管过程中导丝回缩入血管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PICC置管操作,... 分析PICC置管过程中导丝回缩入血管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PICC置管操作,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采取了特定的护理对策。观察两组导丝回缩血管的发生率、白细胞、C-反应蛋白指标、导管出口处红肿和渗液情况等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实验组中导丝回缩入血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置管后导管出口处红肿和渗液等情况也显著低于照组(P<0.05);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指标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特定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导丝回缩入血管的发生率,改善置管后的出口处红肿和渗液等情况,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丝误入血管 置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肝癌患者肠扭转后DSA导丝球囊复位一例
18
作者 颜小明 孔德元 +2 位作者 更藏尖措 沈小娇 韩慧英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99-701,F0003,共4页
肠扭转是指以肠系膜为中轴发生旋转导致的肠腔部分或完全梗阻,以乙状结肠扭转多见,约占80%,盲肠扭转较少见,约占15%~20%[1],横结肠扭转是最罕见的大肠扭转[2]。结肠扭转可能导致肠管坏死,进一步导致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 肠扭转是指以肠系膜为中轴发生旋转导致的肠腔部分或完全梗阻,以乙状结肠扭转多见,约占80%,盲肠扭转较少见,约占15%~20%[1],横结肠扭转是最罕见的大肠扭转[2]。结肠扭转可能导致肠管坏死,进一步导致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肠扭转 DSA 导丝 球囊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心脏TAVR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1例
19
作者 陈亚辉 王慧成 王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81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21年3月起搏器程控提示电量耗竭,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期间冠脉造影未见冠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脏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 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导丝技术应用于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价值
20
作者 朱洪江 屈长征 +2 位作者 赵鹏鹏 符延波 颜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5,479,共5页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引线”技术建立牵张导丝通路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结果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导丝开通闭塞血管时穿出血管而手术失败,其余1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4.12%。所有患者手术中无出血、纵膈血肿、心脏压塞及中心静脉破裂等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手术后均正常行血液透析,上肢、面部肿胀均明显消退。随访时间6~25月,中位随访时间13.5(8.0,15.0)月。手术后6月及1年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3.75%、75.00%。随访期间均无支架移位。结论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牵张导丝技术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