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首寻隐者不遇诗赏析
1
作者 黄春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8年第10期8-9,共2页
关键词 寻西山隐者不遇 隐者不 陆鸿渐 《访隐者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诗的“映衬”手法的哲学涵蕴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建国 葛春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55-59,共5页
中国是诗的大国。在以唐诗为巅峰的漫长创作实践过程中,诗人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就是其中的一种。而“衬托”又可分为“反衬”、“陪衬”、“旁衬”、“映衬”等等。其中,“映衬”则是一种具有很高审美价值、... 中国是诗的大国。在以唐诗为巅峰的漫长创作实践过程中,诗人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就是其中的一种。而“衬托”又可分为“反衬”、“陪衬”、“旁衬”、“映衬”等等。其中,“映衬”则是一种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其深层蕴涵着浑刻哲学意味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 涵蕴 审美价值 隐者 哲学意味 寻西山隐者不遇 内在世界 天地之间 浑融 野老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艺术美浅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裕民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15,共8页
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起源,虽说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但那时,自然山水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描写山水自然景色的片言只语在诗中只是起到因物起兴的作用。直到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风景诗——曹操的《观沧海》出现之后,由... 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起源,虽说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但那时,自然山水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描写山水自然景色的片言只语在诗中只是起到因物起兴的作用。直到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风景诗——曹操的《观沧海》出现之后,由于陶渊明以及我国最早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谢跳的努力创作,在汉魏六朝时期的晋宋之际,一种专以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田园诗才真正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诗 山水田园 绘画美 孟浩然 王维 王孟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 寻西山隐者不遇 艺术美 艺术审美 美丑 静态美 音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审美教育方法
4
作者 许茹霜 《新教师》 2013年第4期39-40,共2页
如何让古诗的美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里去呢?笔者以为应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诵、画、歌、背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美,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一、诵,体会古诗的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 如何让古诗的美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里去呢?笔者以为应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诵、画、歌、背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美,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一、诵,体会古诗的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让孩子反复地吟诵,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诗的跌宕起伏,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美妙的古诗意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教育方法 古诗教学 游园不值 故事大王 隐者不 整体感知 寻西山隐者不遇 古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窗里的时光
5
作者 潘晓峰 《泉州文学》 2015年第2期48-50,共3页
夜晚,如果是晴朗的天,拉开书桌前的帘子推开窗,探出头就可以看到夜空里散布闪烁的明星。有月亮时,能看到月亮浮在墨蓝色洁净夜空中亮得溢出银光。星月的光芒,没有烟尘,纯粹的璀璨,一亮一闪,或是偶尔飘过一缕微云,安静中最炫目的繁华,让... 夜晚,如果是晴朗的天,拉开书桌前的帘子推开窗,探出头就可以看到夜空里散布闪烁的明星。有月亮时,能看到月亮浮在墨蓝色洁净夜空中亮得溢出银光。星月的光芒,没有烟尘,纯粹的璀璨,一亮一闪,或是偶尔飘过一缕微云,安静中最炫目的繁华,让人的心,望着望着,就满满的,望着望着,又空空的。卧房里有这么一扇可以看到天空与远方的窗,真好。而窗下,再有一张书桌,平日工作、看书写字,倦了就抬头看看窗外。周末或假日里,常常在书窗前一坐就是一天,有时就是这样,看着窗外明亮的阳光,树丛的投影,一直到暮色四合,淡月初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下 开窗 松声 外婆家 寻西山隐者不遇 就这样 玉兰树 伙伴们 生日礼物 古典诗词
原文传递
失语者(外一篇)
6
作者 王怀凌 《六盘山》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经常在报纸和网络上可以看到,那些草根阶层的人们被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无端欺辱,程度甚者,是给富人的宠物小狗当街下跪磕头。钱是人的胆,谁让你穷?穷,就无话可说了,只能是在"安全"
关键词 失语者 草根阶层 隐者 寻西山隐者不遇 吟诗作赋 如水 中都 心向 隐者不 逃避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