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洋洋 李春花 +2 位作者 李斌 李辉 陈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CE-MRA)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显示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 MRI和CE-MRA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脊髓血...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CE-MRA)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c 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显示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 MRI和CE-MRA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影像特征。结果:17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病灶分布于颈髓5例,于胸髓12例。呈实质性结节型6例,囊肿伴空洞型11例。病灶直径<10mm 11例,病灶直径>10 mm 6例。对于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c MRI可以发现其周围迂曲的流空血管信号。CE-MRA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实质、供血动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E-MRA及c MRI具有特征表现,CE-MRA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是确诊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伟 龙晚生 +3 位作者 蔡小琴 罗学毛 梁英林 兰勇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FLAIR轴位扫描;3DCE-MRA采用三维快速场回波序列,Gd—DTPA剂量30ml,注射速率2.5ml/s,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4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至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CE-MRA疑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75例,其中6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75.6%(31/41)、83.3%(30/36)、88.9%(16/18)。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轻度狭窄。②3DCE-MRA疑脑动脉瘤者71例,其中5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一致率分别为78.9%(30/38)、86.5%(32/37)、90.0%(18/20)、100%(4/4)。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小型动脉瘤。③3DCE-MRA疑是脑动静脉畸形23例,其中1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对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0.7%(39/43)、91.4%(32/35),3DCE.MRA联合MRI对异常血管团的定位优于DSA,但在细节显示上不如DSA。(4)30CE.MRA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采集时间、延迟时间、扫描参数、K空间填充技术、造影剂团注参数等。结论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诊断常见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兵 罗健君 +5 位作者 秦明明 张继兵 史晓唏 翁小琳 张文琪 许建铭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3DCE-MRA快速、准确,有利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式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团新 刘晓 +4 位作者 朱刚明 吴绍腾 刘成康 杨概 叶沛豪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触发式非对比增强(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V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入组的下肢VV患者(41段静脉)行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对下肢VV最明显处信号比值(SR)与管径比值(VDR)行Pearson... 目的探讨触发式非对比增强(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V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入组的下肢VV患者(41段静脉)行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对下肢VV最明显处信号比值(SR)与管径比值(VDR)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2位医生及2周前后的TRANCE影像Likert评分一致性进行评价。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2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下肢静脉SR与VDR呈负相关(r=-0.440,P<0.05)。盆腔段较大腿段整体Likert评分降低(P<0.05),大腿段和小腿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位医生对盆腔段、大腿段及小腿段2周前和2周后的Likert评分以及同一位医生2周前和2周后的Likert评分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RANCE与DUS诊断41段VV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6.49%,特异度分别为50.00%、75.00%,准确度分别为90.24%、85.37%,两者诊断结果Kappa值为0.617,一致性较好。结论TRANCE磁共振成像用于VV定量分析的诊断效能及与DUS的一致性较好,且影像质量良好,可作为术前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磁共振血管成像 触发式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耀彬 梁宗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作为对照组,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分级与DSA比较,Kappa值为0.84≥0.75,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及低估,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高估率分别为3.3%(11/332)、4.0%(5/125)、4.5%(5/112)。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低估率分别为9.6%(12/125)、4.0%(5/112)、15%(20/132)。以DSA为标准,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01/753)、93.1%(563/605)、95.1%(701/737)、94.9%(563/599)。结论:3D 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3
7
作者 邬晴媛 林江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72-976,共5页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腔静脉 血栓闭塞性疾病 放射治疗后 中心静脉导管 影像学检查 静脉系统 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章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5期488-489,共2页
随着近年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全面、准确诊断和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ontrast-enhance... 随着近年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全面、准确诊断和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CE-MRA)已经成为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不但能克服超声、CT血管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检查技术的诸多缺点,并且无创、无辐射,检查准确,能够全面的评价血管情况。随着3.0 T超高场磁共振技术的成熟和多通道表面线圈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行采集技术的应用,3D CE-MRA明显缩短了患者检查时间,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全身血管树的成像检查。本研究旨在探讨在3.0 T磁共振影像设备上运用3D CE-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成像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E-MRA 检查手段 影像检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9
作者 胡旭宇 杨小庆 《现代医学》 2005年第4期273-277,共5页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因快速、无创、无辐射,所有图像均可以360°旋转,并可从腔内和腔外不同方位对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术前制订治疗方案和术后随访等。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血管性疾病 血管系统 术后随访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张岚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419-1423,共5页
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PAD)的方法很多。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 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PAD)的方法很多。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使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预先优化最佳的球管倾斜角度 被引量:27
11
作者 N.N.N.Naguib N.E.A.Nour-Eldin +4 位作者 T.Lehnert R.M.Hammerstingl H.Korku-suz K.Eichler 何岸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93-393,共1页
目的评价预先应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观察子宫动脉的起源,判断最佳的球管倾斜角度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病人的辐射剂量、透视时间及对比剂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该前瞻性研究包括20例连续... 目的评价预先应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观察子宫动脉的起源,判断最佳的球管倾斜角度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病人的辐射剂量、透视时间及对比剂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知情同意。该前瞻性研究包括20例连续病例(年龄范围37~56岁),应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预测最佳的球管倾斜角度,并提供给介入放射学医师。通过血管图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由同一介入放射学医师回顾性分析其前操作的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39~5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子宫动脉栓塞术 倾斜角度 球管 伦理审查委员会 介入放射学 优化 MR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华菊 张自力 +2 位作者 莫本成 李晓霞 杨凡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1期4017-4018,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的31例怀疑颈部动脉供血不足及颈部血管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 目的 探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的31例怀疑颈部动脉供血不足及颈部血管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行TRICKS技术血管成像,获得多相血管图像后,选择动脉期对比剂充盈最好且无静脉污染的一相,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现.结果 31例病例均获得1~2相完全无静脉污染的动脉图像,成功率为100%,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其中血管显示正常者7例,颈动脉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者17例,单侧动脉闭塞者5例,椎动脉缺如变异者2例.结论 TRICKS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各个分支及走行,对血管病变部位显示清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该技术不需精确估算扫描时刻,极大地提高了扫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 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根义 王长青 +3 位作者 刘润琴 王建刚 袁红维 王晓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32-133,共2页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特殊分型,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长期性心肌缺血形成的心肌纤维化,并引发原发性心肌病的综合征.研究显示,80%左右的心源性猝死与缺血性心肌病有关.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E-CMR)是一种可反映心脏形...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特殊分型,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长期性心肌缺血形成的心肌纤维化,并引发原发性心肌病的综合征.研究显示,80%左右的心源性猝死与缺血性心肌病有关.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E-CMR)是一种可反映心脏形态、结构、灌注以及瘢痕状态的心血管系统成像技术,是目前心肌受累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血管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缺血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14
作者 Prince,MartinR., 冯逢 《国外医学情报》 2003年第9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成像原理 成像序列 技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A与NCE-MRA联合应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陈琰 赖苏梅 刘佳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on-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CE-MRA)联合应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下肢血管病变诊... 目的 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on-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NCE-MRA)联合应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在龙岩人民医院就诊的217例疑似老年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接受能谱CTA与NCE-MRA扫描。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评估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经临床综合诊断检出阳性143例,阴性74例,能谱CTA诊断kappa值为0.740,NCE-MRA诊断kappa值为0.726,能谱CTA联合NCE-MRA诊断kappa值为0.949。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能谱CTA、NCE-MRA单一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CTA联合NCE-MRA应用在老年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下肢血管造影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慢性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注射对比剂法在弓上血管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应用的体会
16
作者 李华菊 张自力 +5 位作者 钱万科 莫本成 李晓霞 杨凡 刘振华 杨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年第5期84-84,87,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在应用人工注射对比剂法进行弓上血管磁共振增强检查(CE-MRA)时如何做到注射与扫描紧密配合以保证检查成功。方法通过对76例行弓上CE-MRA检查患者的图像质量分析。结果 76例中4例因扫描延迟时间与造影剂注射时间及注射速度... 目的总结分析在应用人工注射对比剂法进行弓上血管磁共振增强检查(CE-MRA)时如何做到注射与扫描紧密配合以保证检查成功。方法通过对76例行弓上CE-MRA检查患者的图像质量分析。结果 76例中4例因扫描延迟时间与造影剂注射时间及注射速度配合不佳致图像质量不符合诊断要求,1例因造影剂反应致图像运动伪影,其他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总结要想得到满足临床诊断的高质量图像,除了扫描技术因素外,检查过程中团注对比剂与扫描时机的配合,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合理处理是该项检查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注射 磁共振 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血管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博 黄兴 姜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57-260,26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临床疑诊为颈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先行2D-TOFMRA检查,后行3D CE-MRA检查,之后1周...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临床疑诊为颈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先行2D-TOFMRA检查,后行3D CE-MRA检查,之后1周内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仪器采用GE Signa HD1.5T MR扫描仪。部分患者采用矢状和(或)冠状预饱和技术,并利用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图像资料。以DSA结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对颈动脉狭窄显示的准确率。结果 3D CE-MRA检查可较好的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50例患者(100支)中,3D CE-MRA共诊断轻度狭窄48支,中度狭窄34支,重度狭窄4支,未见闭塞;与DSA结果比较,3D CE-MRA阳性检出率82.0%(82/100)与DSA阳性检出率81.0%(81/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3D CE-MRA排除了4例2D-TOF-MR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病例,5例2D-TOF-MRA显示为正常的病例,经3D CE-MRA检查显示为轻度颈动脉狭窄。结论 3D CE-MRA图像质量精良,能清晰显示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注药后的延迟时间、扫描序列及操作者的技巧性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血管成像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2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景伟 潘晓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9-1470,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成像诊断 血管造影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 动脉缺血性疾病 基底动脉 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建威 高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30例下肢ASO患者,均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D-CE-MRA示盆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血管狭窄分级情况,并观察原始图像质量。结果:130例患者中共选取动脉段780段,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D-CE-MRA与DS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二者一致性极佳(Kappa=0.935,P<0.05);以DSA为金标准,3D-CE-MRA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为94.8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8,P>0.05)。780段下肢动脉图像中优质图像690段,良好图像90段,优良率为100.00%,3D-CE-MRA与DSA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下肢动脉病变中,以股动脉病变占37.05%,其次为腘动脉和胫前动脉分别占23.84%和20.89%。结论:3D-CE-MRA诊断下肢ASO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RA在比格犬头颈部血管的成像效果及与NCE-MRA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吕玉淋 王超 +2 位作者 毋鹏 刘少军 邓立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6-61,共6页
为了评估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技术在比格犬头颈部的成像效果,试验应用1.5 T动物磁共振仪对比格犬头部、颈部行3D-TOF扫描,然后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处理,获得三维头部、颈部血管造影图,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 为了评估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技术在比格犬头颈部的成像效果,试验应用1.5 T动物磁共振仪对比格犬头部、颈部行3D-TOF扫描,然后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处理,获得三维头部、颈部血管造影图,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小动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CE-MRA能够显示所有的主要颅内外动脉和静脉,以及所有的主要静脉窦和脑丛,而NCE-MRA只显示颅内外主要的动脉,以及少数的静脉窦。其中CE-MRA成像信息较多,血管复杂,较难区别目标血管和血管段,动脉血管容易受到静脉血管干扰,而NCE-MRA图像血管数量少,易于判断动脉血管情况。说明CE-MRA可应用于小动物临床中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罕见疾病的诊断及颅内占位性血管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头颈部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