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中医“寒热理论”的免疫治疗时代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范式构建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刚
王定坤
+2 位作者
吴嫣然
李婧
苏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12-1716,共5页
当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基石的治疗模式下,以免疫调节为主要作用环节的中医药如何参与恶性肿瘤治疗才能确保增效减毒,发挥1+1≥2的作用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寒热理论是中医的辨别疾病病因病机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石,临床实...
当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基石的治疗模式下,以免疫调节为主要作用环节的中医药如何参与恶性肿瘤治疗才能确保增效减毒,发挥1+1≥2的作用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寒热理论是中医的辨别疾病病因病机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石,临床实践中具有直观、实用、广泛接受的特点。本文将从中医“寒热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从中医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位现代医学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的寒热属性,从形而上的角度构建寒热“同气相求”协同增效、寒热“异气相杀”制化减毒、寒热“并用同调”带瘤生存的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范式,以便大道至简、以简驭繁地指导免疫治疗时代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理论
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寒热理论探要
被引量:
7
2
作者
魏琴
何林熹
+1 位作者
杨翠花
成词松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5期158-160,共3页
本文从8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寒热理论。《黄帝内经》寒热概念涉及病、证、症和病因层面,寒热病性则是基于五行属性,创立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著名的病机学说。寒热致病特点包括影响体温、影响腠理开阖、影响精血津液等...
本文从8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寒热理论。《黄帝内经》寒热概念涉及病、证、症和病因层面,寒热病性则是基于五行属性,创立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著名的病机学说。寒热致病特点包括影响体温、影响腠理开阖、影响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运行、影响经脉功能和影响脏腑功能。可通过触扪皮肤寒温、审查皮肤及血络颜色和审切脉象变化来诊察寒热。《黄帝内经》辨寒热包括内伤热病和外感热病,为后世外感病诊治构筑了基本理论框架,所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之准绳,在针灸治疗方面还具有审证用针、明确腧穴、辨证施术、补泻有法和刺有宜忌等特点。用寒热理论指导养生,则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寒热理论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蒙医学寒热理论文献研究概况
被引量:
2
3
作者
包满节
萨仁高娃
+2 位作者
乌云斯琴
白乌日力嘎
娜米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2年第5期72-73,80,共3页
寒热理论即寒热对立统一理论,是解释机体内部的寒热变化规律和各脏器功能活动规律的理论。蒙医学寒热理论最初以“以热克寒,以寒克热”的症候观点指导临床并形成适合当时内蒙古高原生活习俗、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初级基本医药卫生知识...
寒热理论即寒热对立统一理论,是解释机体内部的寒热变化规律和各脏器功能活动规律的理论。蒙医学寒热理论最初以“以热克寒,以寒克热”的症候观点指导临床并形成适合当时内蒙古高原生活习俗、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初级基本医药卫生知识,它是蒙医药学较早认识和应用的理论之一,也是蒙医药学传统理论之精华。现将蒙医寒热理论的萌芽至形成、成熟到发展时期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
寒热理论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育霞
田财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976-1981,共6页
寒热治疗学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具体阐明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并将病邪、病机、症状证候、方药、治法治则以寒热分类,构建了中医外感疾病的基本框架。寒热本身的含义是温度高低的体现,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气、阴阳、...
寒热治疗学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具体阐明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并将病邪、病机、症状证候、方药、治法治则以寒热分类,构建了中医外感疾病的基本框架。寒热本身的含义是温度高低的体现,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气、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寒热理论应用于中医学中的理论基础,气可分寒热,寒热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五行学说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寒热相配属。自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以来,寒热一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标杆与向导。在疾病诊治中,无论是病因、症状、病性还是治疗方案,寒热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将从寒热本身含义,寒热在气、阴阳、五行中的表现与寒热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体现三个方面探讨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理论
中医学
理论
架构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寒热理论在肾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耿顺金
余荣华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4期122-123,共2页
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提及的寒热理论为主要依据,辩证分析中医理论下的肾病和中医视角下的寒热理论及运用方法,旨在为中医领域治疗肾病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肾病
寒热理论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6
作者
游诗蕾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寒热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在历代医家建立的理论体系中,寒热均具有向导和标杆性的作用。寒热在病因病机及证治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寒热的含义、气、阴阳、五行中的寒热理论以及寒热在疾病诊疗中的体现,综述了寒热...
寒热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在历代医家建立的理论体系中,寒热均具有向导和标杆性的作用。寒热在病因病机及证治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寒热的含义、气、阴阳、五行中的寒热理论以及寒热在疾病诊疗中的体现,综述了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理论
中医学
理论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寒热理论论述“炎症”
7
作者
哈斯格日乐
锡林图雅
刘英
《蒙医药》
1996年第4期46-48,F003,共4页
关键词
寒热理论
炎症
蒙医
民族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被引量:
15
8
作者
孙烨
齐向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章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为主线,并参照《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行"理论,提出五脏之阳化生为七情之气,五脏之阴则"成形"的观点,且阐释了在...
文章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为主线,并参照《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行"理论,提出五脏之阳化生为七情之气,五脏之阴则"成形"的观点,且阐释了在此过程中寒从中生与郁而化热的机制。分析后世医家提出的"气有余便是火"与"气不足则生寒"的观点,并指出二者可溯源至《黄帝内经》,只因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寒热"理论,所以产生了两个看似相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过度
五脏之气
黄帝内经
寒热理论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医药寒热相关理论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叶峥嵘
吴琳
《河南中医》
201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古代医生对外界病因的认识既具直观性特点,又具辩证性特点。中医发展史中气候冷暖的变化形成了直观认识的寒温病因差异,直观认识和辩证思维以及药物治疗的良好效果共同构成了自然气候冷暖影响下的寒温相关理论。寒冷期寒邪伤人的外因、...
古代医生对外界病因的认识既具直观性特点,又具辩证性特点。中医发展史中气候冷暖的变化形成了直观认识的寒温病因差异,直观认识和辩证思维以及药物治疗的良好效果共同构成了自然气候冷暖影响下的寒温相关理论。寒冷期寒邪伤人的外因、患病机体的寒性表现和阳气受损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治疗药物温热属性的界定产生了伤寒学说;温暖期温邪伤人的外因、患病机体的热性表现和阴津亏损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治疗药物寒凉属性的界定产生了温病学说。直观认识和辩证思维不相一致时,就形成了伤寒学说中的"传经"理论和温病学说中的"温化"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
相关
理论
气候
伤寒学说
温病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李梦伊
黄学民
+1 位作者
殷梦梅
张学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以中医学八纲辨证中"寒热"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结合临证,阐发古蕴...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以中医学八纲辨证中"寒热"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结合临证,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证变治,以调防变,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寒热理论
热证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中医“寒热理论”的免疫治疗时代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范式构建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刚
王定坤
吴嫣然
李婧
苏浩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12-171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442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专项基金(JDZX2015178)。
文摘
当免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治疗基石的治疗模式下,以免疫调节为主要作用环节的中医药如何参与恶性肿瘤治疗才能确保增效减毒,发挥1+1≥2的作用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寒热理论是中医的辨别疾病病因病机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石,临床实践中具有直观、实用、广泛接受的特点。本文将从中医“寒热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从中医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位现代医学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的寒热属性,从形而上的角度构建寒热“同气相求”协同增效、寒热“异气相杀”制化减毒、寒热“并用同调”带瘤生存的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范式,以便大道至简、以简驭繁地指导免疫治疗时代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
关键词
寒热理论
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
中西医结合疗法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寒热理论探要
被引量:
7
2
作者
魏琴
何林熹
杨翠花
成词松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5期158-160,共3页
文摘
本文从8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寒热理论。《黄帝内经》寒热概念涉及病、证、症和病因层面,寒热病性则是基于五行属性,创立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著名的病机学说。寒热致病特点包括影响体温、影响腠理开阖、影响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运行、影响经脉功能和影响脏腑功能。可通过触扪皮肤寒温、审查皮肤及血络颜色和审切脉象变化来诊察寒热。《黄帝内经》辨寒热包括内伤热病和外感热病,为后世外感病诊治构筑了基本理论框架,所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之准绳,在针灸治疗方面还具有审证用针、明确腧穴、辨证施术、补泻有法和刺有宜忌等特点。用寒热理论指导养生,则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寒热理论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蒙医学寒热理论文献研究概况
被引量:
2
3
作者
包满节
萨仁高娃
乌云斯琴
白乌日力嘎
娜米拉
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
出处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2年第5期72-73,80,共3页
基金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学“一流学科”项目(myxylxk201903)
内蒙古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YKD2020BSJJ009)。
文摘
寒热理论即寒热对立统一理论,是解释机体内部的寒热变化规律和各脏器功能活动规律的理论。蒙医学寒热理论最初以“以热克寒,以寒克热”的症候观点指导临床并形成适合当时内蒙古高原生活习俗、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初级基本医药卫生知识,它是蒙医药学较早认识和应用的理论之一,也是蒙医药学传统理论之精华。现将蒙医寒热理论的萌芽至形成、成熟到发展时期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关键词
蒙医
寒热理论
文献研究
Keywords
Mongolian medicine
cold-heat theory
literature research
分类号
R291.2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育霞
田财军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976-1981,共6页
文摘
寒热治疗学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具体阐明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并将病邪、病机、症状证候、方药、治法治则以寒热分类,构建了中医外感疾病的基本框架。寒热本身的含义是温度高低的体现,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知。气、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寒热理论应用于中医学中的理论基础,气可分寒热,寒热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五行学说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寒热相配属。自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以来,寒热一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标杆与向导。在疾病诊治中,无论是病因、症状、病性还是治疗方案,寒热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将从寒热本身含义,寒热在气、阴阳、五行中的表现与寒热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体现三个方面探讨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意义。
关键词
寒热理论
中医学
理论
架构
意义
Keywords
Theory of cold and heat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寒热理论在肾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耿顺金
余荣华
机构
云阳县中医院
出处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4期122-123,共2页
文摘
以《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提及的寒热理论为主要依据,辩证分析中医理论下的肾病和中医视角下的寒热理论及运用方法,旨在为中医领域治疗肾病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肾病
寒热理论
运用
Keywords
Nephropathy
Chills and fever theory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6
作者
游诗蕾
机构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文摘
寒热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在历代医家建立的理论体系中,寒热均具有向导和标杆性的作用。寒热在病因病机及证治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寒热的含义、气、阴阳、五行中的寒热理论以及寒热在疾病诊疗中的体现,综述了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意义。
关键词
寒热理论
中医学
理论
黄帝内经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寒热理论论述“炎症”
7
作者
哈斯格日乐
锡林图雅
刘英
出处
《蒙医药》
1996年第4期46-48,F003,共4页
关键词
寒热理论
炎症
蒙医
民族医药
分类号
R291.2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被引量:
15
8
作者
孙烨
齐向华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行业专项项目(No.201507003-4)
山东省2015年重点研发计划(No.2015GGH319002)~~
文摘
文章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为主线,并参照《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行"理论,提出五脏之阳化生为七情之气,五脏之阴则"成形"的观点,且阐释了在此过程中寒从中生与郁而化热的机制。分析后世医家提出的"气有余便是火"与"气不足则生寒"的观点,并指出二者可溯源至《黄帝内经》,只因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寒热"理论,所以产生了两个看似相反的观点。
关键词
七情过度
五脏之气
黄帝内经
寒热理论
Keywords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
Qi of five zang-viscera
Huangdi Neijing
Theory of chill and fever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气候变化对中医药寒热相关理论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叶峥嵘
吴琳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市中心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文摘
古代医生对外界病因的认识既具直观性特点,又具辩证性特点。中医发展史中气候冷暖的变化形成了直观认识的寒温病因差异,直观认识和辩证思维以及药物治疗的良好效果共同构成了自然气候冷暖影响下的寒温相关理论。寒冷期寒邪伤人的外因、患病机体的寒性表现和阳气受损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治疗药物温热属性的界定产生了伤寒学说;温暖期温邪伤人的外因、患病机体的热性表现和阴津亏损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治疗药物寒凉属性的界定产生了温病学说。直观认识和辩证思维不相一致时,就形成了伤寒学说中的"传经"理论和温病学说中的"温化"认识。
关键词
寒热
相关
理论
气候
伤寒学说
温病学说
Keywords
the cold and heat related theory
climate
theory of cold damage disease
theory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李梦伊
黄学民
殷梦梅
张学智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79,共4页
基金
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项目
文摘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以中医学八纲辨证中"寒热"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结合临证,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证变治,以调防变,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寒热理论
热证
Keywords
type 2 diabetes
consumptive thirst
cold and heat theory
heat syndrome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中医“寒热理论”的免疫治疗时代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范式构建
陈刚
王定坤
吴嫣然
李婧
苏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帝内经》寒热理论探要
魏琴
何林熹
杨翠花
成词松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7
原文传递
3
蒙医学寒热理论文献研究概况
包满节
萨仁高娃
乌云斯琴
白乌日力嘎
娜米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王育霞
田财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医寒热理论在肾病治疗中的运用
耿顺金
余荣华
《黑龙江科学》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谈寒热理论在中医学理论架构中的重要意义
游诗蕾
《当代医药论丛》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应用寒热理论论述“炎症”
哈斯格日乐
锡林图雅
刘英
《蒙医药》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孙烨
齐向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5
原文传递
9
气候变化对中医药寒热相关理论形成的影响
叶峥嵘
吴琳
《河南中医》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
李梦伊
黄学民
殷梦梅
张学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