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压力与温度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子敬 杨淼 +4 位作者 刘运巍 云峰 李中义 王聪宇 张颖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6-20,26,共6页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程度越高。相比80℃常压解吸的最优工况,降低压力至70 kPa和80 kPa,60℃仍具有等价的解吸能力,解吸率提高量分别为-0.52%~2.01%和-2.63%~-0.44%。进一步提高解吸温度至70℃和80℃,解吸率提高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40 min达到最大值,且70 kPa相比80 kPa分别提高4.42%和1.63%。较高的解吸温度和较低的解吸压力对解吸速率的提高同样有利,但降低压力至80 kPa需要提高解吸温度或延长解吸时间才能发挥出更高的解吸潜能,过高的温度由于SO32-浓度较低导致解吸性能的提高能力变弱。相比90 kPa降低至80 kPa,压力从80 kPa降低至70 kPa的解吸速率提高幅度大幅降低至50%左右。实验工况最佳的压力与温度匹配关系为70 kPa、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铝 脱硫富液 负压解吸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性吸收剂碳捕集及CO_(2)富液生物再生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敏楠 张佳音 +6 位作者 张新妙 徐恒 栾金义 陆丁香 赵鹏宇 陈湘泽 武振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能利用CO_(2)转化过程同步实现CO_(2)富液再生,有望降低碳捕集转化整体成本。为评价生物甲烷化与碳捕集耦合的可行性,首先,在填料塔中考察了以4.2 g/L NaHCO_(3)、6 g/L Na_(2)CO_(3)、微生物营养液配制的弱碱性吸...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工艺能利用CO_(2)转化过程同步实现CO_(2)富液再生,有望降低碳捕集转化整体成本。为评价生物甲烷化与碳捕集耦合的可行性,首先,在填料塔中考察了以4.2 g/L NaHCO_(3)、6 g/L Na_(2)CO_(3)、微生物营养液配制的弱碱性吸收剂(pH=10)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收性能;其次,在厌氧瓶内利用生物甲烷化过程对CO_(2)富液开展5个周期的循环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填料塔气体流量≤1.0 L/min时,随液体流量增加,所有试验组CO_(2)去除率逐渐上升并能稳定在80%以上,该填料塔液体流量宜≤0.9 L/min;不同气体流量(0.4~1.2 L/min)下填料塔体积总传质系数基本稳定在17~19 mol/(h·kPa·m^(3));CO_(2)吸收导致吸收液中NaHCO_(3)增加、Na_(2)CO_(3)减少,二者变量比值在1.2~1.9。气体流量为0.6 L/min、液体流量为0.7 L/min时,在维持80%以上CO_(2)去除率的前提下,该弱碱性吸收剂可循环使用6次,此时活性组分CO_(3)^(2-)利用率达89.5%,形成的CO_(2)富液中总无机碳量为0.127 mol/L,pH为8.82,能为生物甲烷化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CO_(2)富液循环生物再生试验表明,每次再生后的吸收剂CO_(2)吸收量基本稳定在69.6~78.6 mmol/L,且再生期间CH 4产生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再生试验后,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等耐碱性门水平细菌得到一定富集;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在再生前后古菌属中占比均接近99%,但再生试验期间弱碱性环境导致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降低了19.5%,unclassified_f_Methanobacteriaceae增加了18.7%。初步证实了碳捕集耦合生物甲烷化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转化一体化 吸收剂 CO_(2)富液 生物再生 生物甲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负压解吸反应动力学
3
作者 刘运巍 张子敬 +3 位作者 杨淼 王聪宇 李中义 云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473-11480,共8页
为了强化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解吸性能,首先搭建了负压解吸实验系统,然后借助动力学工具建立了负压60 kPa解吸动力学方程,进一步对比常压解吸研究了负压强化解吸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最大瞬时解吸速率均出现在解吸反应初始时... 为了强化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解吸性能,首先搭建了负压解吸实验系统,然后借助动力学工具建立了负压60 kPa解吸动力学方程,进一步对比常压解吸研究了负压强化解吸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最大瞬时解吸速率均出现在解吸反应初始时刻。解吸反应速率r与[SO_(3)^(2-)]^(1.36±0.07)、[H^(+)]^(0.61±0.02)成正比,活化能E_(a)为(22.78±0.12)kJ/mol,指前因子A为(12 332.58±0.36)L^(0.97)/(mol^(0.97)·min)。反应速率常数k是解吸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60 kPa负压解吸的E_(a)和A分别是常压解吸的0.55倍和0.01倍。负压有效地增强了同温度下常压解吸的宏观解吸性能。负压相对常压解吸不同温度下的解吸率提升程度在50 min出现最大值,分别为25.06%、28.44%、21.78%;解吸终点解吸速率提升程度维持在(3.36±0.18)×10^(-4)mol/(L·min)。研究结果为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富液 反应动力学 负压 解吸率 解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醇胺富液化学解吸再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邓兆雄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49-153,共5页
从醇胺富液着手,综述了化学解吸的反应机理、化学解吸各类吸收剂[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空间位阻胺(AMP)]的研究进展以及进行了解吸工艺的对比。相较于热解吸,化学解吸可以在较低的能耗下实现良好的CO_... 从醇胺富液着手,综述了化学解吸的反应机理、化学解吸各类吸收剂[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空间位阻胺(AMP)]的研究进展以及进行了解吸工艺的对比。相较于热解吸,化学解吸可以在较低的能耗下实现良好的CO_(2)解吸效果。解吸后的CO_(2)以碳酸盐的形式实现封存,无需进一步进行处理。该法是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核心,也是未来研究低能耗解吸技术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富液 化学解吸 反应机理 低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提钒富液直接制备高纯V_2O_5 被引量:5
5
作者 危青 戴子林 +1 位作者 吴海鹰 李桂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69,共4页
针对从石煤提钒富液制备高纯V2O5的传统工艺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在原有冶金级钒生产工艺基础上直接制备高纯V2O5的新方法,其工艺过程是:调整富钒液的硫酸浓度—用氯酸钠溶液将体系氧化至电位大于1 000 mV—过滤得红色滤饼(红饼)—用... 针对从石煤提钒富液制备高纯V2O5的传统工艺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在原有冶金级钒生产工艺基础上直接制备高纯V2O5的新方法,其工艺过程是:调整富钒液的硫酸浓度—用氯酸钠溶液将体系氧化至电位大于1 000 mV—过滤得红色滤饼(红饼)—用硫酸溶液溶解红饼—在控制终点pH的情况下加氨水沉钒—过滤、干燥、焙烧得高纯V2O5—氧化后滤液按原有沉钒工艺制备冶金级钒。以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煤提钒富液为对象进行的实验室试验表明,制备高纯钒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富钒液起始硫酸浓度1.5 mol/L、红饼溶解硫酸溶液浓度1.5 mol/L、加氨沉钒终点pH=0.8。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在五洲矿业公司进行工业试验,制得的高纯钒和冶金级钒分别达99.7级和9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提钒富液 高纯五氧化二钒 起始硫酸浓度 氧化剂氯酸钠 红饼溶解硫酸溶浓度 沉钒终点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EA混合胺CO2富液的膜解吸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卫风 邓兆雄 +3 位作者 邱雪霏 马伟春 李娟 王秋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0-756,共7页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 针对以MDEA为主体、MEA和PG为添加剂的2种混合胺的解吸工况,采用膜解吸法对其CO2富液进行解吸再生。在对比2种吸收液的膜解吸效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O2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解吸时间下,MDEA+MEA富液的解吸率比MDEA+PG富液的解吸率高;在相同吸收液质量分数下,MDEA+PG富液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温度升高和N2吹扫体积流量增大均有利于提高CO2解吸率,同时也会加速解吸进程;CO2富液体积流量增大会导致CO2解吸率下降;综合考虑,选择MDEA+MEA为吸收剂,解吸温度为50℃,CO2富液体积流量为0.89×10-3 m3/s,N2吹扫体积流量为150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解吸 富液 混合胺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吸收剂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卫风 马伟春 邱雪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2-1826,共5页
针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的再生环节,从吸收剂和工艺技术两大方面对当前有关CO_2吸收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解吸速率、再生效率、循环性能和再生能耗等指标评价了各个方法的解吸和再生性能优劣,最后对未来CO_2吸收剂富... 针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的再生环节,从吸收剂和工艺技术两大方面对当前有关CO_2吸收富液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解吸速率、再生效率、循环性能和再生能耗等指标评价了各个方法的解吸和再生性能优劣,最后对未来CO_2吸收剂富液再生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CO2富液 再生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汞金矿堆浸富液沉淀-絮凝法选择性除汞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华金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76,共4页
含汞金矿在堆浸喷淋提金过程中汞与金一起被氰化浸出。为消除后续解吸、电解、冶炼以及活性炭再生过程中的汞污染问题,拟对堆浸富液进行除汞预处理,即采用沉淀-絮凝法选择性去除富液中的汞杂质。考察絮凝剂种类(即FeSO4、明矾、AlCl3和P... 含汞金矿在堆浸喷淋提金过程中汞与金一起被氰化浸出。为消除后续解吸、电解、冶炼以及活性炭再生过程中的汞污染问题,拟对堆浸富液进行除汞预处理,即采用沉淀-絮凝法选择性去除富液中的汞杂质。考察絮凝剂种类(即FeSO4、明矾、AlCl3和PAM)、Na2S加入量、沉淀pH值调节及其氢氧化物沉淀预分离对除汞效果和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浸富液中除了Hg2+外,还存在较多会消耗Na2S的离子,如Ag+、Fe2+、Cu2+、Zn2+、Mn2+和Pb2+等,因而Na2S实际加入量显著增大,较佳Na2S/Hg质量比为12左右。(2)采用FeSO4+PAM作为絮凝剂,能显著加快硫化物沉淀物的沉降,极有利于其工业化应用。(3)适当提高堆浸富液的pH值(11左右),并将产生的氢氧化物沉淀倾滤分离。可以适当降低Na2S加入量,而不影响汞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富液 汞污染 沉淀-絮凝法 选择性 除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浸富液中高铜载金炭吸附金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淑萍 王春 +5 位作者 姜艳超 黄涛 衷水平 伍赠玲 孙根荣 王增伟 《黄金》 CAS 2014年第11期69-72,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高铜载金炭吸附金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表明:富液铜质量浓度、液炭比、p H值、氰化钠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5种因素对高铜炭吸附金的影响权重依次减小;其优化工艺条件为富液铜质量浓...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高铜载金炭吸附金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表明:富液铜质量浓度、液炭比、p H值、氰化钠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5种因素对高铜炭吸附金的影响权重依次减小;其优化工艺条件为富液铜质量浓度越低越好,液炭比5∶1,p H值9.0,氰化钠质量浓度400 mg/L,吸附时间0.5 h。在该试验条件下,富液铜质量浓度只有小于500 mg/L才可避免高铜炭对铜的吸附,进而保证活性炭吸附工艺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富液 高铜载金炭 吸附 正交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液式隔板与普通隔板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有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通过对富液式隔板与普通AGM隔板性能的研究发现,富液式隔板与普通AGM隔板的浸酸失重,最大孔径、孔率、吸酸高度等物理性能基本没有差别,而两种隔板的基重、回弹性、可压缩率、抗拉强度、吸酸值等存在一定的差别。两种隔板组装成VRLA电池... 通过对富液式隔板与普通AGM隔板性能的研究发现,富液式隔板与普通AGM隔板的浸酸失重,最大孔径、孔率、吸酸高度等物理性能基本没有差别,而两种隔板的基重、回弹性、可压缩率、抗拉强度、吸酸值等存在一定的差别。两种隔板组装成VRLA电池后,电池的某些性能相差较大(尤其电池的气体复合效率)。VRLA电池采用富液式隔板组装,可以在不影响电池的气体复合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电池的灌酸量从而提高电池的初期性能;并且可以解决VRLA电池的电解液提前"干涸"的问题,并延长电池的浮充使用寿命。通过增加电池灌酸量试验,发现电池灌酸量应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才能确保电池的气体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液式隔板 普通隔板 性能对比 气体复合效率 浮充使用寿命 电解 铅酸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吸收剂富液解吸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卫风 邱雪霏 李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3-1427,1432,共6页
在阐述化学吸收工艺 CO2吸收剂富液解吸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包括热解吸、膜法解吸、降压解吸和其他解吸在内的各解吸工艺的研究现状;并以解吸能耗为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 CO2富液解吸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富液 热解吸 膜解吸 解吸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爆炸隐患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宗亮 徐杭田 孙硕 《电池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186-189,共4页
本文结合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蓄电池在生产制造、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爆炸隐患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可为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生产设计人员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管理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提供参考和借鉴,防止蓄电池爆炸事故的... 本文结合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蓄电池在生产制造、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爆炸隐患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可为富液式铅酸蓄电池生产设计人员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管理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提供参考和借鉴,防止蓄电池爆炸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液 铅酸蓄电池 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液式铅酸蓄电池失水率预测公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东军 李文典 冯晓频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8期25-26,41,共3页
在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基础上,推导了在充电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富液式铅酸电池在试验条件下的失水率预测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在国标失水率试验条件下的失水率预测公式。通过失水率的失重法进行验证,预测公式有很大程度的准确性,计算方法... 在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基础上,推导了在充电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富液式铅酸电池在试验条件下的失水率预测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在国标失水率试验条件下的失水率预测公式。通过失水率的失重法进行验证,预测公式有很大程度的准确性,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电池 富液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解吸CO_2吸收富液
14
作者 张卫风 马伟春 +1 位作者 邱雪霏 吴世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高、解吸压力越低、富液流速越大、N_2吹扫流量越大,则CO_2解吸率越高。综合考虑,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解吸温度45~65℃,解吸压力10~30 k Pa,富液流速0.08 m/s,N_2吹扫流量200 m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中空纤维膜 富液 解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技术模拟研究
15
作者 刘蓉 徐庆 +2 位作者 王晓龙 王琪 董国亮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高浓度CO2的无硫中压甲醇富液直接压缩分离得到高纯度CO2产品,简化了原有脱碳工艺流程,不需要脱盐水以及分子筛等吸附干燥装置,无废弃物排放。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新型无硫甲...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高浓度CO2的无硫中压甲醇富液直接压缩分离得到高纯度CO2产品,简化了原有脱碳工艺流程,不需要脱盐水以及分子筛等吸附干燥装置,无废弃物排放。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新型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稳态模型,并与常规的低温精馏脱碳工艺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低温精馏脱碳工艺,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技术的生产能力提高了20%,CO2捕集效率达到88%以上,单位捕集量的能耗减少20%,水耗减少60%,捕集成本降低了30%。新型无硫甲醇富液直接脱碳技术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可在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推广应用,便于工程化的CO2捕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甲醇 碳捕集 无硫甲醇富液 直接脱碳 低温精馏脱碳 高浓度CO2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乙醇胺脱硫装置富液管线开裂原因分析
16
作者 段小林 方德明 +2 位作者 陈冰冰 张芳 朱小平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44-46,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等测试手段 ,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角度分析了某炼油厂单乙醇胺脱硫装置富液管线开裂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分析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单乙醇胺 脱硫装置 富液管线 开裂 应力腐蚀 失效分析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g钢在单乙醇胺富液中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
17
作者 段小林 方德明 +2 位作者 陈冰冰 巫少龙 章秋香 《全面腐蚀控制》 2003年第6期7-9,共3页
通过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研究了20g钢在单乙醇胺富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0g在单乙醇胺富液中,对应力腐蚀敏感性不大,高温时敏感性指数比常温时高。
关键词 应力腐蚀 20G钢 敏感性 单乙醇胺富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热解吸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宇 张子敬 +3 位作者 王俊娜 佐双吉 郭建民 相亚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3,共5页
在静态解吸体系下,采用初始速率法对碱式硫酸铝(碱铝)脱硫富液进行了解吸本征动力学研究,求解得到了碱铝脱硫富液解吸反应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解吸温度对解吸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瞬时解吸速率均出现在解吸反应初始时刻。在实验参量调... 在静态解吸体系下,采用初始速率法对碱式硫酸铝(碱铝)脱硫富液进行了解吸本征动力学研究,求解得到了碱铝脱硫富液解吸反应速率方程。结果表明:解吸温度对解吸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瞬时解吸速率均出现在解吸反应初始时刻。在实验参量调控范围内,S(Ⅳ)浓度提高使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1.9倍,解吸率最高增长了25.2%;降低pH使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0.2倍,解吸率最高增长14.3%;当恒定解吸温度从333 K升高至363 K时,解吸速率相对提高平均为1.1倍,解吸率最高增长38.1%。脱硫富液解吸适宜的亚硫酸根浓度为0.1044 mol/L以上,pH值为3.25左右,解吸温度为343 K以上。解吸速率与亚硫酸根浓度成1.86±0.14级反应,与氢离子浓度成0.38±0.03级反应;解吸反应活化能为(41.4±0.2)kJ/mol,指前因子为(1383324.2±0.5)L 1.24/(mol 1.24·min)。研究结果为碱铝解吸法脱硫的基础理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铝 脱硫富液 解吸速率 解吸率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液集中再生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晓林 胡国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介绍了富胺液集中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 ,对富液再生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般建议。
关键词 富液集中再生技术 应用 运行 炼厂气 脱硫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液式吸附隔板的研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煦 姜执中 +2 位作者 张长安 王嘉棨 杨兰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9-324,共6页
研制了富液式吸附隔板 ,它是一种特殊的多组分纤维结构 ,既含有多种不同直径和适当长度的玻璃纤维组分 ,以保持玻璃纤维吸附式隔板所具有的主要特性 ,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特制憎水PE纤维 ,为隔板提供了具有优良憎斥电解液能力的氧气专门通... 研制了富液式吸附隔板 ,它是一种特殊的多组分纤维结构 ,既含有多种不同直径和适当长度的玻璃纤维组分 ,以保持玻璃纤维吸附式隔板所具有的主要特性 ,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特制憎水PE纤维 ,为隔板提供了具有优良憎斥电解液能力的氧气专门通道。对该产品进行了多次组装富液式和贫液式电池的对照运行试验 ,结果证明 ,富液式吸附隔板与玻璃纤维吸附式隔板相比 ,电池在恒流充电的情况下 ,析气量前者不到后者的 1/2 ;在恒压充电的情况下 ,前者为后者的 1/6 ;在富液电池中 ,更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前者的析气量不到后者的 1/10。本产品为解决目前贫液式VRLAB出现的早期干涸问题 ,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和补救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孔结构分布 析气量 富液式吸附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