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及生长发育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赖荣泉 韩梦 +4 位作者 顾钢 周挺 张榜 赖宇飞 杨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作为烟蚜Myzus persicae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被广泛用于生产,但在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的过程中,饲养多代后常常会出现寄生能力下降、体型变小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补充不同浓度营养成分和微...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作为烟蚜Myzus persicae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被广泛用于生产,但在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的过程中,饲养多代后常常会出现寄生能力下降、体型变小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补充不同浓度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对退化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烟蚜时的寄生率、子代成蜂体型和子代成蜂中生长发育相关酶(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含量与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复壮效果最好的复壮方式。【方法】室内挑选饲养至10代后出现明显种群退化的烟蚜茧蜂成蜂饲喂不同浓度(5%, 10%和20%)营养成分(蜂蜜、葡萄糖和蔗糖)及不同浓度(0.25, 0.5, 1, 2和4 mg/L)的微量元素(Cu, Fe, Zn, Mn和Co)溶液,测定寄生率、子代成蜂体型及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和酚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在补充营养试验中,10%蜂蜜溶液对烟蚜茧蜂的复壮效果最好,使寄生率比对照组(纯净水)提高了28.00%,但对烟蚜茧蜂子代成蜂体型的影响不显著;饲喂10%葡萄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38.00%;饲喂10%蔗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3倍;饲喂10%蔗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56.00%;饲喂10%葡萄糖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1.3倍。补充微量元素试验中,补充1 mg/L Fe对烟蚜茧蜂的复壮效果最好,使寄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33%,但对其子代成蜂体型的影响不显著;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含量也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50.00%。各微量元素饲喂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饲喂1 mg/L Zn组烟蚜茧蜂子代成蜂酚氧化酶含量最高,和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9.31%;饲喂1 mg/L Mn组子代成蜂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1.51倍。【结论】生产上可对退化的烟蚜茧蜂种群补充饲喂10%蜂蜜水或补充1 mg/L Fe来提高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能力,达到复壮烟蚜茧蜂种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寄生能力 羧酸酯酶 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源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郑许松 俞晓平 +2 位作者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51-1755,共5页
研究了蜂蜜、玉米花粉、大豆花、褐飞虱蜜露和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寄生能力以及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玉米花粉、褐飞虱蜜露和大豆花均能明显延长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对褐... 研究了蜂蜜、玉米花粉、大豆花、褐飞虱蜜露和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寄生能力以及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玉米花粉、褐飞虱蜜露和大豆花均能明显延长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对褐飞虱卵的寄生能力,其中蜂蜜最有效,大豆花次之.玉米花粉和褐飞虱蜜露这两种营养源以玉米花粉(水和褐飞虱蜜露+水的形式)对提高稻虱缨小蜂寿命最有效,而单一玉米花粉、花粉液、褐飞虱蜜露稀释液和纯褐飞虱蜜露均不能延长稻虱缨小蜂寿命.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和寄生能力均无影响.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基本无影响,但致使其40~48h内的存活率提高,此后的存活率降低较快.在稻田周围的作物和植被上调查到约10种飞虱.非稻田生境能为稻田寄生性天敌提供寄主和食物,是理想的庇护所,对保护和提高稻田天敌种群数量,提高稻田天敌的生物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源 稻虱缨小蜂 寿命 寄生能力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田俊策 鲁艳辉 +7 位作者 王国荣 郑许松 杨亚军 徐红星 方琦 叶恭银 臧连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草地贪夜蛾 寄生能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欧海英 阮琳 +3 位作者 罗梅 岑伊静 何余容 田明义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9-672,共4页
通过室内功能反应试验,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Matsumura、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Riley、暗黑赤眼蜂T.pintoiVoegel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PangetChen、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Nagaraja、拟澳洲赤眼蜂T.con... 通过室内功能反应试验,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Matsumura、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Riley、暗黑赤眼蜂T.pintoiVoegel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PangetChen、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Nagaraja、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Viggiani、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PangetChen、广赤眼蜂T.evanescensWestwood对广州地区重要园林害虫灰白蚕蛾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除卷蛾分索赤眼蜂外,其它7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寄生作用均能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寄生能力为最强,短管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次之,最大寄生卵量分别为25.8粒/雌、19.0粒/雌和18.6粒/雌,且在灰白蚕蛾卵内都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可进一步进行筛选。虽然玉米螟赤眼蜂和舟蛾赤眼蜂对灰白蚕蛾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但其后代雌蜂率都较低,且玉米螟赤眼蜂不能正常羽化,因此不适宜用来防治灰白蚕蛾。卷蛾分索赤眼蜂、广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的最大寄生量都较低,均不超过15.0粒,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潜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属 分索赤眼蜂属 灰白蚕蛾 寄生能力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源对椰甲截脉姬小蜂寿命、寄生能力及子代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超 彭正强 +4 位作者 李洪 吕宝乾 金启安 符悦冠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关键词 椰甲截脉姬小蜂 营养源 寿命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幼虫寄生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晶晶 岳朝阳 +2 位作者 张新平 阿里木·买买提 克热曼·塞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4-1500,共7页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 [目的]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虫的防治技术.[方法]利用参试肿腿蜂引种地区与释放地区的自然条件、气侯条件、植被区系、白蜡吉丁肿腿蜂生物生态学特性、与寄主的吻合性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对杨十斑吉丁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不同龄期的寄主、不同虫蜂比例对2种肿腿蜂的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引种区和释放区的肿腿蜂生存生境相似,符合天敌昆虫引种的标准.在室内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两种肿腿蜂在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试验中均表现为2龄、3龄的幼虫寄主较1龄幼虫寄主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而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肿腿蜂在不同虫蜂比例试验中均表现为3种虫蜂比例的寄生率、单管产卵量、单管出蜂数有显著性差异,仔蜂雌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室内24℃恒温、RH70%条件下,用杨十斑吉丁虫的2龄、3龄幼虫、虫蜂比例为1:3时寄生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杨十斑吉丁 适应性分析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然条件下几种赤眼蜂及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帆 王素琴 +2 位作者 张君明 孟昭君 李德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 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在半自然条件下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虽寄生能力高于其他供试品系,但到第2、3天明显降低;玉米螟赤眼蜂北京6-2-2品系每天均维持一个较平稳的寄生能力,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比较分散,并在第2、3天显示出比其他品系较高的寄生潜能。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的卵块寄生数量可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品系则在各处理密度下,寄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从卵粒寄生率看,广赤眼蜂伊朗1-1和吉林1-2两个品系的寄生数量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其他品系增加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赤眼蜂 种及品系 玉米螟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种间竞争 被引量:7
8
作者 何余容 吕利华 陈科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7-841,共5页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本地天敌拟澳洲赤眼蜂和外来天敌短管赤眼蜂在不同卵龄和不同空间条件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0~6 2 h的小菜蛾卵上,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本地天敌拟澳洲赤眼蜂和外来天敌短管赤眼蜂在不同卵龄和不同空间条件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0~6 2 h的小菜蛾卵上,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随卵龄下降,而后代发育死亡率则随卵龄增加。短管赤眼蜂对各龄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均较拟澳洲赤眼蜂高,而子代蜂的发育死亡率则较拟澳洲赤眼蜂低。两种蜂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在小于4 8h的小菜蛾卵上都能产卵寄生,且寄生率高于5 0 % ,但短管赤眼蜂寄生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更宽松。在两种蜂混合接蜂时,后代中短管赤眼蜂的比例在各处理中都高于5 0 % ,且随寄主卵龄增加,当小菜蛾卵龄大于4 8h后,短管赤眼蜂的比例高达10 0 % ,说明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有更强的寄生能力和竞争能力。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在4~2 2 cm3空间范围内,各处理间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率(76 .4 %~86 % )略低于拟澳洲赤眼蜂(88.7%~92 .3% )。当空间大于5 3cm3时,寄生率显著下降,在10 2 cm3空间时显著降低到5 0 %。混合接蜂时各处理间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两种接蜂方式对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百分率没有太大影响,蜂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短管赤眼蜂 小菜蛾 寄生能力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蜂种选择 Ⅲ.三种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余容 吕利华 庞雄飞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对菜粉蝶、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卵的功能反应试验 ,测定了 3种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 ,在菜粉蝶卵上 ,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都能产卵寄生 ,短管赤眼蜂的寄生... 通过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对菜粉蝶、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卵的功能反应试验 ,测定了 3种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 ,在菜粉蝶卵上 ,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都能产卵寄生 ,短管赤眼蜂的寄生能力远大于拟澳洲赤眼蜂 ,但两者都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 ;在甜菜夜蛾卵上 ,3种赤眼蜂都有较强的产卵寄生能力 ,且寄生能力差异不大 ,但碧岭赤眼蜂却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 ;这 3种赤眼蜂都能在斜纹夜蛾卵上发育成功并繁殖出下一代 ,以短管赤眼蜂对斜纹夜蛾卵的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目标害虫 赤眼蜂 功能反应 寄生能力 兼控能力 天敌 小菜蛾 蜂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诚华 潘雪红 +3 位作者 黄冬发 颜梅新 陈引芝 邓展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413-19415,共3页
[目的]研究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方法]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蝇蛆与大蜡螟幼虫接种比例对古巴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室内低温储藏试验,研究了低温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 [目的]研究古巴蝇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方法]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蝇蛆与大蜡螟幼虫接种比例对古巴蝇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室内低温储藏试验,研究了低温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湿度、阳光)对古巴蝇蛹羽化率的影响以及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结果]蝇蛆与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3∶1和4∶1,古巴蝇产蛹量分别为279和327头;10℃条件下进行短期贮藏对古巴蝇蛹的羽化率影响较小,但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5 d;室内、田间寄生试验结果表明,古巴蝇对二点螟的寄生能力较强,寄生率达33.3%~50.0%;在甘蔗拔节期和成熟期寄生率分别为47.8%和41.7%,苗期几乎不能寄生。[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人工大规模繁殖古巴蝇及其田间释放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蝇 二点螟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繁殖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霞 周祖基 尹鹏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在柏木段内分别采用双条杉天牛和黄粉虫幼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观察其在室内搜索寄生能力的差异,并利用双筒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试图找出其外部形态和内部遗传的差异。结果表明:以黄粉虫幼虫为替代寄主长期繁殖的实验... 在柏木段内分别采用双条杉天牛和黄粉虫幼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观察其在室内搜索寄生能力的差异,并利用双筒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试图找出其外部形态和内部遗传的差异。结果表明:以黄粉虫幼虫为替代寄主长期繁殖的实验室蜂在搜索寄生双条杉天牛的能力上明显低于以双条杉天牛为寄主繁殖的野外蜂,两者除了触角的板型感器和坛型感器的分布有差异外,在外部形态上和同工酶图谱上均未发现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硬皮肿腿蜂 双条杉天牛 繁殖 搜索寄生能力 触角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本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晓彦 王瑞娟 +7 位作者 刘艳 陈浩 苏龙 张峰 李红梅 赵金凤 郑礼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蜂种,挖掘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三种赤眼蜂单头雌蜂24 h内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卵粒数、羽化率及雌性比的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基本不寄生;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数为16.93粒,玉米螟赤眼蜂为10.80粒;寄生后代羽化率表现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二者后代羽化率达70%以上,雌性比在65%以上。综上,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可寄生番茄潜叶蛾卵,且前者更适合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元喜 刘树生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SSP饲养的菜蛾绒茧蜂SSC品系对SSP寄生时的寄生率显著要高 ,寄主死亡率显著要低。表明杀虫剂存在时 ,寄主抗药性使其具较高存活率而给寄生蜂提供更多的寄主 ,有利于寄生蜂的繁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小菜蛾品系及蛾×蜂互作对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氰戊菊酯 寄主抗药性 菜蛾绒茧蜂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富华 周挺 +2 位作者 赖荣泉 顾钢 韩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繁殖烟蚜若蚜、不同来源烟蚜(来自烟区、来自非烟区和室内繁殖种群)若蚜和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土壤育苗和湿润育苗)繁殖烟蚜若蚜时,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以及成蜂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繁殖烟蚜若蚜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在红花大金元和翠碧1号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分别比在K326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高19.00%和14.00%,但对烟蚜茧蜂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烟蚜茧蜂成蜂对非烟区烟蚜若蚜和烟区烟蚜若蚜的寄生率比对室内繁殖种群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分别高20.25%和16.75%,但对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会因烟草品种和烟蚜来源不同而异,但不受育苗方式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改变烟草品种和烟蚜来源,以提高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能力,达到提高烟蚜茧蜂人工繁殖效率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烟草品种 育苗方式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肿腿蜂不同产卵批次下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4 位作者 陈燕 康奎 曾伯平 杨忠岐 魏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9-506,共8页
松褐天牛肿腿蜂属卵育型寄生蜂,雌蜂补充营养后卵巢开始发育,且雌蜂可多次产卵并寄生多头寄主。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下的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差异,本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在不同产卵寄生批次下的寄生率、... 松褐天牛肿腿蜂属卵育型寄生蜂,雌蜂补充营养后卵巢开始发育,且雌蜂可多次产卵并寄生多头寄主。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下的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差异,本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在不同产卵寄生批次下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等生活史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以麻天牛幼虫为寄主,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行为,85%的雌蜂能完成2次寄生,但仅有31%的雌蜂能完成3次寄生,可能完成4次寄生的雌蜂仅有4%。随着产卵批次的增加,母蜂寄生能力逐渐减弱。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间其子代幼虫历期、蛹历期均差异显著,以第1批次最长,第4批次最短。不同的产卵批次间子代雌蜂数量、子代雄蜂数量均差异显著。第1和第2产卵批次中雌蜂平均数量为40.2头和35.1头,较后续产卵批次更多;这两个产卵批次育出雄蜂数量均少于10头。第3个产卵批次中子代雌蜂数量锐减,且雄蜂比例超过60%;第4批次时,子代全为雄性。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平均最大产雌数为80.6头。以上研究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寄生能力 发育历期 子代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泽华 杨帆 +3 位作者 王兵 张帆 宋婧祎 王山宁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为筛选有效防治槐尺蠖Chiasmia cinerearia的优势赤眼蜂蜂种,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14 L∶10 D的恒温培养条件下,比较4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槐尺蠖卵,但... 为筛选有效防治槐尺蠖Chiasmia cinerearia的优势赤眼蜂蜂种,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14 L∶10 D的恒温培养条件下,比较4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槐尺蠖卵,但寄生数量有差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单雌平均寄生57.9粒卵,与玉米螟赤眼T.ostriniae单雌平均寄生44.7粒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4种赤眼蜂寄生槐尺蠖卵后,均能顺利完成发育,羽化率均高于97.0%,发育历期为9.0~9.9 d,子代雌蜂率均高于65.0%,单卵子蜂数为1.0~2.0头。松毛虫赤眼蜂每雌子代总蜂数平均为84.9头,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可作为防治槐尺蠖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尺蠖 赤眼蜂 寄生能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羊绍武 田烨 +3 位作者 陆园 张薄 陈国华 张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337,共7页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LC_(30)和LC_(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_(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_(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_(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_(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效应 螺虫乙酯 丽蚜小蜂 烟粉虱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条件下向日葵列当和弯管列当在三种不同寄主上寄生能力的比较
18
作者 柳慧卿 刘志达 +3 位作者 王娜 石胜华 张键 赵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2,94,共6页
以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和弯管列当O.cernua Loefl.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的室内寄生体系来研究两种列当在向日葵、烟草、番茄3种寄主上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向日葵列当在室内条件下不仅能够寄生在向日葵上,同时也可以在烟... 以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和弯管列当O.cernua Loefl.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有的室内寄生体系来研究两种列当在向日葵、烟草、番茄3种寄主上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向日葵列当在室内条件下不仅能够寄生在向日葵上,同时也可以在烟草与番茄上寄生;但其寄生效率在上述不同的寄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相同寄主的不同品系间没有差异。交互侵染的结果表明,在寄主番茄上,弯管列当平均每株寄生的瘤结数量为16.3个,向日葵列当只有2.5个;在寄主向日葵上,向日葵列当的平均寄生瘤结数量为25.2个,弯管列当为27.6个,预示着弯管列当在番茄上寄生效率均显著高于向日葵列当,而在寄主向日葵上,二者寄生效率差异不显著,均能高效寄生在向日葵根系上。上述研究结果将为向日葵列当和弯管列当发生严重地区作物轮作对象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弯管列当 不同寄主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毛虫卵积温对赤眼蜂寄生能力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福维 牛延章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32,共2页
通过人工控制室内温度。采用落叶松毛虫卵为寄主。可将落叶松毛虫卵不同积温对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有效积温为O~30日度(℃),最有利于赤眼蜂的寄生和发育,并根据松毛虫的生活史和气温条件,提出在松毛虫一... 通过人工控制室内温度。采用落叶松毛虫卵为寄主。可将落叶松毛虫卵不同积温对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有效积温为O~30日度(℃),最有利于赤眼蜂的寄生和发育,并根据松毛虫的生活史和气温条件,提出在松毛虫一般发生区第一次放蜂应在寄主产卵的始盛期,第二次放蜂可安排在寄主产卵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松毛虫 赤眼蜂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卵龄和接触时间对夜蛾黑卵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莹 韩勇 +1 位作者 方祝红 许再福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0-1495,共6页
在温度(26±1)℃、RH70%±5%、光暗比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在接触时间为6、12、24、36h情况下,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对卵龄为0、6、12、24、36h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第1天和第2天所产卵的... 在温度(26±1)℃、RH70%±5%、光暗比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在接触时间为6、12、24、36h情况下,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对卵龄为0、6、12、24、36h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第1天和第2天所产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寄生第1天卵龄为6h的寄主卵24h后,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6.97%、89.11%和87.63%;寄生第2天相同条件的卵,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也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4.47%、95.37%和88.72%;寄生第1天和第2天的卵,其寄生率和子代性比差异不显著,但寄生第2天卵的子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第1天卵的子代羽化率。因此,在室内以甜菜夜蛾为寄主繁育夜蛾黑卵蜂,最好以甜菜夜蛾第2天卵龄为6h的卵为寄主,接触时间以24h最适。该结果对夜蛾黑卵蜂应用于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甜菜夜蛾 卵龄 接触时间 寄生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