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周敦颐易学解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柱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43-47,共5页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没有专门注解《周易》却对易学发展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之一。时人评价他精于易道。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智深大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①周敦颐也作有读易...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没有专门注解《周易》却对易学发展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之一。时人评价他精于易道。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智深大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①周敦颐也作有读易诗多首,其一曰:“书房兀坐万机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周易》
《通书》
易学
宇宙论
《系辞》
“几”
寂然不动
道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的二元论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
诚
寂然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哲学的致思趋向及其现代启悟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穆
《现代哲学》
1997年第2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佛教哲学
致思趋向
宇宙世界
生命本体
欲望
认识主体
人的心灵
人的存在
生命存在
寂然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李翱的人性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晓春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3期52-54,共3页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认为 ,性是情的根据 ,情是性的表现 ,这就必然产生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李翱对此的解决方案是 :性虽产生情 ,但邪情是七情交伐的结果 ,所以邪情是无根的。但李翱毕竟承认性产生情 ,性毕竟是邪情的产生者 ;所以他对善性...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认为 ,性是情的根据 ,情是性的表现 ,这就必然产生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李翱对此的解决方案是 :性虽产生情 ,但邪情是七情交伐的结果 ,所以邪情是无根的。但李翱毕竟承认性产生情 ,性毕竟是邪情的产生者 ;所以他对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的处理并不完满 ;也正是由于此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才对开启宋代性二元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情恶
寂然不动
李翱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阳明心学中的“未发之中”概念
5
作者
曾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29,94,共6页
已发与未发的关系问题是宋明儒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派以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另一派则以心之静为未发,心之动为已发。但这两种理解在理论上都存在着内在的困难。直到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
已发与未发的关系问题是宋明儒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派以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另一派则以心之静为未发,心之动为已发。但这两种理解在理论上都存在着内在的困难。直到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提出,以良知即体即用,才把本体与工夫“一齐收摄”,较圆满地解决了未发与已发的关系问题,使心、性与情三者的关系得以安排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发之中
“致良知”
体用关系
阳明哲学
《传习录》
心学
寂然不动
《中庸》
宋明儒学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思想
6
作者
韩丽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李翱的《复性书》表达了其性善情恶(惑)的性情思想,"性"为人先天纯善的本性,不生不灭。"情"为人后天因受外欲诱惑而生的善恶混杂的杂染心性,是对"性"的掩盖而生的迷惑心性。因惑情使人作恶堕落,所以要去...
李翱的《复性书》表达了其性善情恶(惑)的性情思想,"性"为人先天纯善的本性,不生不灭。"情"为人后天因受外欲诱惑而生的善恶混杂的杂染心性,是对"性"的掩盖而生的迷惑心性。因惑情使人作恶堕落,所以要去情复性,以寂然不动的复性之法回复纯善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情恶
复性
至诚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通”
被引量:
1
7
作者
孟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绝地天通
知识分子
《朱子语类》
寂然不动
大清明
三次社会大分工
《庄子》
赞天地之化育
周敦颐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
被引量:
15
8
作者
耿亮之
《周易研究》
1997年第4期36-44,共9页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史上的宏丽奇观。六...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史上的宏丽奇观。六学互有歧异而同属儒家,八家共宗大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周易》
性命之理
易学思想
《字说》
寂然不动
《易传》
洛学
道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7-59,共3页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李娓人神相通大凡中国民间所奉之神,究其根底,皆本于活生生的世人。佛祖释迪牟尼俗名乔答摩·悉达多,本净饭国国王的儿子,因感悟人生之无限痛苦,出家探求脱苦之法;耶稣本拿撒勒人,是玛利亚的儿子,...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李娓人神相通大凡中国民间所奉之神,究其根底,皆本于活生生的世人。佛祖释迪牟尼俗名乔答摩·悉达多,本净饭国国王的儿子,因感悟人生之无限痛苦,出家探求脱苦之法;耶稣本拿撒勒人,是玛利亚的儿子,曾走乡穿户,巡回传教,后被钉上十字架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
《中庸》
寂然不动
《老子》
赞天地之化育
高科技
众神
人神关系
天道
《庄子·逍遥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英华
《周易研究》
1996年第4期41-45,共5页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汉书·杨雄传》记载:“(杨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据此,有些学者在研究和讨论杨雄关于易学方面的思...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汉书·杨雄传》记载:“(杨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据此,有些学者在研究和讨论杨雄关于易学方面的思想时,往往只是埋头于《太玄》,而不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法言》
思维方式
《太玄》
杨雄
《易》
《易经》
寂然不动
逻辑思维
易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周际华哲学思想
11
作者
康家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7-22,共6页
周际华,字石藩,贵筑(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嘉庆六年进士,先后在贵州合肥、都匀任教,河南辉县任知县,陕州任知州,江苏兴化、高淳、江都任知县,兼泰州知州。他一生从教、...
周际华,字石藩,贵筑(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嘉庆六年进士,先后在贵州合肥、都匀任教,河南辉县任知县,陕州任知州,江苏兴化、高淳、江都任知县,兼泰州知州。他一生从教、从政,从政时注重办学校、兴教化。在学术上,有著作《家荫堂汇刻》一套,其中《省心录》、《学庸指掌》(增订)等为其哲学著作,他建立了一个以“实学”为特点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本文主要探讨其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致中和”
“心”
“实学”
寂然不动
“理”
天地万物
“中”
“知”
程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
被引量:
1
12
《五台山研究》
1997年第4期37-38,共2页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浙江古杭天目山梁昭明禅寺比丘僧人真定撰文真定府定州行唐县僧会司封崇寺幼学如静书丹夫如来出世,超生脱死之慈尊,拯拔群生之悲父。佛也者,灵觉之性也,自觉觉他,故名。佛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浙江古杭天目山梁昭明禅寺比丘僧人真定撰文真定府定州行唐县僧会司封崇寺幼学如静书丹夫如来出世,超生脱死之慈尊,拯拔群生之悲父。佛也者,灵觉之性也,自觉觉他,故名。佛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老无少,无浊无清,视之不见,听之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真定府
住持
寂然不动
善恶有报
隐恶扬善
镇海寺
为恶者
行唐县
东昌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宗羲遗著(两种)
13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黄宗羲遗著(两种)*吴光整理一、登西台恸哭记霜风剡叶,清声哀畅,诵读夜阑,首身事,如谢翱之恸者屡矣。其《西台恸哭记》,流离避难多有讳言。随笔注释,聊以排豁凄怆。唐肃《题张孟兼注〈恸哭记〉》诗云:“宫中六更初罢鼓,蓝...
黄宗羲遗著(两种)*吴光整理一、登西台恸哭记霜风剡叶,清声哀畅,诵读夜阑,首身事,如谢翱之恸者屡矣。其《西台恸哭记》,流离避难多有讳言。随笔注释,聊以排豁凄怆。唐肃《题张孟兼注〈恸哭记〉》诗云:“宫中六更初罢鼓,蓝田玺玉沉崖浦。庐陵忠肝一斗血,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寂然不动
《尔雅》
《字说》
天之道
《易》
《考工记》
帝出乎震
燮理阴阳
蟋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敦颐理学心理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杨鑫辉
戴木才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5-28,35,共5页
周敦颐作为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和挖掘,而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无人问津。事实上,如同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周敦颐也对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他论述...
周敦颐作为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和挖掘,而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无人问津。事实上,如同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周敦颐也对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他论述“心性义理”的观点、关于“得刑以治,肃之以刑”的司法心理思想和实践,以及他关于形神关系的揭示、为圣的方法与道德修养的论述,都闪耀着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周敦颐作为打破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绝千年幽暗的理学开山祖师,深入研究他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开掘我国宋明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遗产,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心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
“性命合一”
人格心理观
圣人之道
《太极图说》
心理状态
“一”
寂然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文通文集》理学部分质疑
15
作者
戴执礼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365-374,共10页
关键词
蒙文通
无善无恶
气质之性
生之谓性
陈乾初
寂然不动
先天论
本体
宋明理学
朱子语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识“拳与道合”——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16
作者
陈易合
《搏击》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此文写于2014年2月,是为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作。 自从2001年拜在李琏师父门下学习吴图南承传的太极拳和太极功法以来,愈来愈对师祖吴图南的武术思想及其拳术和功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拜门前我就听我父亲(陈...
此文写于2014年2月,是为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作。 自从2001年拜在李琏师父门下学习吴图南承传的太极拳和太极功法以来,愈来愈对师祖吴图南的武术思想及其拳术和功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拜门前我就听我父亲(陈惠良)说过:"李琏师父是在吴老的武术思想长期熏陶和精心调教下、扎扎实实成长起来的一位后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图南
李琏
功法
陈惠良
弓道
中定
习练者
悟禅
寂然不动
飞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
17
作者
余宫保
《中华武术》
1999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气功
图典
多言数穷
三元合一
性命双修
寂然不动
平衡状态
道德经
守中
分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亲情手记
18
作者
丁一
《道路交通管理》
2016年第7期90-90,共1页
近日来,手边的书是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这是一本承载着亲情的书,作者通过书中的七十三篇散文,小心而悲伤地梳理了与故去的和仍健在的家人和朋友的感情。透过对往昔的回忆,作者用淡淡的...
近日来,手边的书是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这是一本承载着亲情的书,作者通过书中的七十三篇散文,小心而悲伤地梳理了与故去的和仍健在的家人和朋友的感情。透过对往昔的回忆,作者用淡淡的语言带着读者历遍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聚散离合。书中有一段描写,是关于作者母亲的:"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应台
十三篇
一本
里正
伙伴们
时光机器
深以为然
结婚生子
《背影》
寂然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心出发 心即天理
19
作者
一风
《互联网周刊》
2016年第21期69-69,共1页
《传习录》是儒家圣人王阳明学生集其长期语录、书信等言论,编辑而成的一部简集。静下心来将《传习录》读一读,不觉思绪渐平。心即天理一说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深入展开。为说明这个问题,《传习录》用了朱熹的天理概...
《传习录》是儒家圣人王阳明学生集其长期语录、书信等言论,编辑而成的一部简集。静下心来将《传习录》读一读,不觉思绪渐平。心即天理一说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深入展开。为说明这个问题,《传习录》用了朱熹的天理概念作为对比。朱熹认为,天理就是宇宙一切事物生成和运行的本源,是平常说的太极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阳明心学
王阳明
事物生成
存天理
寂然不动
心即理
性善
内容决定形式
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续)
20
作者
余宫保
《中华武术》
1999年第7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气功
图典
人与自然的和谐
虚实相生
形与神俱
寂然不动
气功锻炼
天人合
明月
人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敦颐易学解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柱才
机构
南昌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43-47,共5页
文摘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没有专门注解《周易》却对易学发展有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之一。时人评价他精于易道。何平仲《赠周茂叔》诗说:“智深大易知幽赜,乐本咸池得正声。”①周敦颐也作有读易诗多首,其一曰:“书房兀坐万机休,...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周易》
《通书》
易学
宇宙论
《系辞》
“几”
寂然不动
道德价值
分类号
B244.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晓春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文摘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的二元论的诞生。
关键词
性
诚
寂然不动
Keywords
nature sincerity unperturbed mind
分类号
B24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哲学的致思趋向及其现代启悟
被引量:
2
3
作者
庄穆
机构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
出处
《现代哲学》
1997年第2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佛教哲学
致思趋向
宇宙世界
生命本体
欲望
认识主体
人的心灵
人的存在
生命存在
寂然不动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李翱的人性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晓春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3期52-54,共3页
文摘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认为 ,性是情的根据 ,情是性的表现 ,这就必然产生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李翱对此的解决方案是 :性虽产生情 ,但邪情是七情交伐的结果 ,所以邪情是无根的。但李翱毕竟承认性产生情 ,性毕竟是邪情的产生者 ;所以他对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的处理并不完满 ;也正是由于此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才对开启宋代性二元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性善情恶
寂然不动
李翱
人性论
Keywords
good nature and evil feeling, silence, unperturbed mind.
分类号
B241.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阳明心学中的“未发之中”概念
5
作者
曾亦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29,94,共6页
文摘
已发与未发的关系问题是宋明儒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派以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另一派则以心之静为未发,心之动为已发。但这两种理解在理论上都存在着内在的困难。直到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提出,以良知即体即用,才把本体与工夫“一齐收摄”,较圆满地解决了未发与已发的关系问题,使心、性与情三者的关系得以安排妥贴。
关键词
未发之中
“致良知”
体用关系
阳明哲学
《传习录》
心学
寂然不动
《中庸》
宋明儒学
本体论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思想
6
作者
韩丽华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摘
李翱的《复性书》表达了其性善情恶(惑)的性情思想,"性"为人先天纯善的本性,不生不灭。"情"为人后天因受外欲诱惑而生的善恶混杂的杂染心性,是对"性"的掩盖而生的迷惑心性。因惑情使人作恶堕落,所以要去情复性,以寂然不动的复性之法回复纯善之性。
关键词
性善情恶
复性
至诚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Keywords
kind humanity and evil sentiment
inwardness recovering
sincere
stationary
indnce thus connect
分类号
B241.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通”
被引量:
1
7
作者
孟周
机构
廊坊陆军导弹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绝地天通
知识分子
《朱子语类》
寂然不动
大清明
三次社会大分工
《庄子》
赞天地之化育
周敦颐
《老子》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
被引量:
15
8
作者
耿亮之
机构
河南大学政教系
出处
《周易研究》
1997年第4期36-44,共9页
文摘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史上的宏丽奇观。六学互有歧异而同属儒家,八家共宗大易...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周易》
性命之理
易学思想
《字说》
寂然不动
《易传》
洛学
道德经
分类号
B24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娓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7-59,共3页
文摘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李娓人神相通大凡中国民间所奉之神,究其根底,皆本于活生生的世人。佛祖释迪牟尼俗名乔答摩·悉达多,本净饭国国王的儿子,因感悟人生之无限痛苦,出家探求脱苦之法;耶稣本拿撒勒人,是玛利亚的儿子,曾走乡穿户,巡回传教,后被钉上十字架致...
关键词
中国民间
《中庸》
寂然不动
《老子》
赞天地之化育
高科技
众神
人神关系
天道
《庄子·逍遥游》
分类号
C912.64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英华
出处
《周易研究》
1996年第4期41-45,共5页
文摘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汉书·杨雄传》记载:“(杨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据此,有些学者在研究和讨论杨雄关于易学方面的思想时,往往只是埋头于《太玄》,而不注重...
关键词
《周易》
《法言》
思维方式
《太玄》
杨雄
《易》
《易经》
寂然不动
逻辑思维
易学思想
分类号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周际华哲学思想
11
作者
康家伟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7-22,共6页
文摘
周际华,字石藩,贵筑(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嘉庆六年进士,先后在贵州合肥、都匀任教,河南辉县任知县,陕州任知州,江苏兴化、高淳、江都任知县,兼泰州知州。他一生从教、从政,从政时注重办学校、兴教化。在学术上,有著作《家荫堂汇刻》一套,其中《省心录》、《学庸指掌》(增订)等为其哲学著作,他建立了一个以“实学”为特点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本文主要探讨其哲学思想。
关键词
哲学思想
“致中和”
“心”
“实学”
寂然不动
“理”
天地万物
“中”
“知”
程朱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
被引量:
1
12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7年第4期37-38,共2页
文摘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浙江古杭天目山梁昭明禅寺比丘僧人真定撰文真定府定州行唐县僧会司封崇寺幼学如静书丹夫如来出世,超生脱死之慈尊,拯拔群生之悲父。佛也者,灵觉之性也,自觉觉他,故名。佛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老无少,无浊无清,视之不见,听之不...
关键词
五台山
真定府
住持
寂然不动
善恶有报
隐恶扬善
镇海寺
为恶者
行唐县
东昌府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宗羲遗著(两种)
13
作者
吴光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文摘
黄宗羲遗著(两种)*吴光整理一、登西台恸哭记霜风剡叶,清声哀畅,诵读夜阑,首身事,如谢翱之恸者屡矣。其《西台恸哭记》,流离避难多有讳言。随笔注释,聊以排豁凄怆。唐肃《题张孟兼注〈恸哭记〉》诗云:“宫中六更初罢鼓,蓝田玺玉沉崖浦。庐陵忠肝一斗血,去作...
关键词
黄宗羲
寂然不动
《尔雅》
《字说》
天之道
《易》
《考工记》
帝出乎震
燮理阴阳
蟋蟀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敦颐理学心理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杨鑫辉
戴木才
出处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5-28,35,共5页
文摘
周敦颐作为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和挖掘,而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无人问津。事实上,如同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周敦颐也对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他论述“心性义理”的观点、关于“得刑以治,肃之以刑”的司法心理思想和实践,以及他关于形神关系的揭示、为圣的方法与道德修养的论述,都闪耀着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周敦颐作为打破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绝千年幽暗的理学开山祖师,深入研究他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开掘我国宋明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遗产,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周敦颐
心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
“性命合一”
人格心理观
圣人之道
《太极图说》
心理状态
“一”
寂然不动
分类号
B244.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文通文集》理学部分质疑
15
作者
戴执礼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365-374,共10页
关键词
蒙文通
无善无恶
气质之性
生之谓性
陈乾初
寂然不动
先天论
本体
宋明理学
朱子语类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识“拳与道合”——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16
作者
陈易合
出处
《搏击》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文摘
此文写于2014年2月,是为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作。 自从2001年拜在李琏师父门下学习吴图南承传的太极拳和太极功法以来,愈来愈对师祖吴图南的武术思想及其拳术和功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拜门前我就听我父亲(陈惠良)说过:"李琏师父是在吴老的武术思想长期熏陶和精心调教下、扎扎实实成长起来的一位后继者。
关键词
吴图南
李琏
功法
陈惠良
弓道
中定
习练者
悟禅
寂然不动
飞卫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
17
作者
余宫保
出处
《中华武术》
1999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气功
图典
多言数穷
三元合一
性命双修
寂然不动
平衡状态
道德经
守中
分阴阳
分类号
G852.6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亲情手记
18
作者
丁一
出处
《道路交通管理》
2016年第7期90-90,共1页
文摘
近日来,手边的书是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这是一本承载着亲情的书,作者通过书中的七十三篇散文,小心而悲伤地梳理了与故去的和仍健在的家人和朋友的感情。透过对往昔的回忆,作者用淡淡的语言带着读者历遍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聚散离合。书中有一段描写,是关于作者母亲的:"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
关键词
龙应台
十三篇
一本
里正
伙伴们
时光机器
深以为然
结婚生子
《背影》
寂然不动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心出发 心即天理
19
作者
一风
出处
《互联网周刊》
2016年第21期69-69,共1页
文摘
《传习录》是儒家圣人王阳明学生集其长期语录、书信等言论,编辑而成的一部简集。静下心来将《传习录》读一读,不觉思绪渐平。心即天理一说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深入展开。为说明这个问题,《传习录》用了朱熹的天理概念作为对比。朱熹认为,天理就是宇宙一切事物生成和运行的本源,是平常说的太极的"用"。
关键词
传习录
阳明心学
王阳明
事物生成
存天理
寂然不动
心即理
性善
内容决定形式
使人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续)
20
作者
余宫保
出处
《中华武术》
1999年第7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气功
图典
人与自然的和谐
虚实相生
形与神俱
寂然不动
气功锻炼
天人合
明月
人自身
分类号
G852.6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周敦颐易学解析
杨柱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佛教哲学的致思趋向及其现代启悟
庄穆
《现代哲学》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再论李翱的人性论
李晓春
《甘肃理论学刊》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阳明心学中的“未发之中”概念
曾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思想
韩丽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道“通”
孟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
耿亮之
《周易研究》
199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
李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
李英华
《周易研究》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周际华哲学思想
康家伟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
《五台山研究》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黄宗羲遗著(两种)
吴光
《浙江学刊》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周敦颐理学心理学思想研究
杨鑫辉
戴木才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蒙文通文集》理学部分质疑
戴执礼
《中国文化》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我识“拳与道合”——纪念师祖吴图南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陈易合
《搏击》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
余宫保
《中华武术》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亲情手记
丁一
《道路交通管理》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心出发 心即天理
一风
《互联网周刊》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国气功图典百说(续)
余宫保
《中华武术》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