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天星 张学军 王刚平 《山东精神医学》 2004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 2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编项目调查表进行资料统计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族性 (Fs)组 (n =5 2 )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散发性 (SS)组 (n =2 2 4 ) (P <0 .0...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 2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编项目调查表进行资料统计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族性 (Fs)组 (n =5 2 )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散发性 (SS)组 (n =2 2 4 ) (P <0 .0 1) ;家族性患者为第一胎者较散发性多 (P <0 .0 5 ) ;散发性组有失眠症状者较家族性组多见 (P <0 .0 5 ) ;家族性组思维联想障碍、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症状较散发性组多见 (P <0 .0 5 ) ;近期疗效显著较散发组差。结论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起病较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散发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分析 情感淡漠 发病年龄 近期疗效 结论 自编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邬贻全 张恒 王进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03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FS)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 (S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 82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 2 0 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家族性分裂症发病年龄早、病前适应能力差、以阴性症状为突出、即期疗... 目的 :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FS)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 (S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 82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 2 0 2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家族性分裂症发病年龄早、病前适应能力差、以阴性症状为突出、即期疗效差、易复发。结论 :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家族史可作为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定量性状与1号染色体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蔡贵庆 伍新尧 +7 位作者 李涛 DavidA.Collier 刘协和 冯炳建 邓红 童大跃 李建金 区敬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定量性状位点与 1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关系。方法 在32个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家系中 ,选择以下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状进行定量 ,包括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功能全面评定量表、病前分裂样和分裂型特... 目的 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定量性状位点与 1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关系。方法 在32个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家系中 ,选择以下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状进行定量 ,包括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功能全面评定量表、病前分裂样和分裂型特质量表、病前社会适应量表 ,结合 1号染色体上 2 9个DNA多态标记位点的扫描数据 ,进行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在 14 7.6 4 c M位置得到最大 Trad H- E L od值为 1.73、最大 EH H- E L od值为 1.6 5 ,此区域与质量性状连锁分析在 1q2 1- 2 3的峰值区域重叠。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在 1q2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连锁分析 精神分裂症 定量状位点 1号染色体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锦泉 荣庆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散发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疗效 预后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及智力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新学 曾昭祥 +1 位作者 刘琳 李志成 《中国民康医学》 2003年第8期451-452,455,共3页
目的 :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及智力功能。方法 :根据CCMD - 2 -R诊断标准 ,对3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 76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智力测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 目的 :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及智力功能。方法 :根据CCMD - 2 -R诊断标准 ,对36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 76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智力测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相对突出、智力功能受损较重 (突出表现在领悟、相似性、词汇及图形拼凑等方面 )、疗效不佳。结论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突出 ,智力功能受损较重 ,可能与其遗传学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散发精神分裂症 智力测验 遗传学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中枢5—羟色胺多巴胺相互作用比较
6
作者 金卫东 史欣欣 +2 位作者 藏德馨 王小平 唐珈珞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5年第2期73-74,72,共3页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20例家族性和47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进行测试,并以它们的比值作为两者相互作用指标,结果发现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20例家族性和47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进行测试,并以它们的比值作为两者相互作用指标,结果发现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HIAA/HVA比值显著高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t=2.086,P=0.041),而两组5—HT/DA未见著显性差异,本文就这种相互作用指标与阳性家族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散发精神分裂症 5-羟色胺 多巴胺 脑脊液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学研究
7
作者 李彩霞 王俊秀 史丽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 ,对 5 0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 (限于一级亲属 )、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FH +较FH -组发病年龄早 ,FH -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 ,对 5 0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 (限于一级亲属 )、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FH +较FH -组发病年龄早 ,FH -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 -男性组发病年龄晚 ,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 :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 ,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散发精神分裂症 病原学 研究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家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水平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祁富生 杨建立 贾福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43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181名成员(精神分裂症患者72名)和40名健康...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43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181名成员(精神分裂症患者72名)和40名健康对照的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TNF-α水平为(62. 51±33. 26)pg/ml,明显低于非血亲和正常对照组(P<0. 05),IL-6水平为(52. 58±27. 28)pg/ml,未见组间差异;发作期患者TNF α为( 52. 06±24. 21 )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 05),而IL-6为(64. 05±26. 58)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 05);TNF α水平与阴性症状N分呈负相关, (r=-0. 320, P=0. 030 ),而IL-6水平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r=0. 429, P=0. 003);Ⅱ型患者IL-6水平为(72. 97±25. 97)pg/ml,Ⅰ型患者为(41. 42±22. 10)pg/ml,Ⅱ型患者明显高于Ⅰ型患者和非血亲正常对照组(P<0. 01)。结论TNF-α、IL-6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IL 6仅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或阴性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多发家系 水平 白介素6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6(IL-6) 血浆TNF-Α 酶联免疫吸附法 Ⅱ型精神分裂症 正常对照组 症状 家系成员 发病机制 缓解期 ml 组间差 发作期 负相关 正相关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