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代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 |
李龙均
|
《华夏教师教育》
|
2024 |
0 |
|
2
|
教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回归与超越——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的组织形态分析 |
傅松涛
毕雪梅
张东会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3
|
家庭学校: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
罗明东
陈瑶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4
|
当代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 |
杨启光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5
|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复兴、现状及其启示 |
李伟言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6
|
美国现代家庭学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杨佳
杨汉麟
|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新探 |
耿兆辉
朱云艳
侯翠环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8
|
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 |
甄丽娜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9
|
美国“家庭学校”的教学述评 |
卢海弘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0
|
当代西方国家“家庭学校”监管之争 |
王佳佳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1
|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
吴文前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0 |
4
|
|
12
|
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及其新趋势 |
陈新宇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3
|
家庭学校与教育形式创新论 |
陈志科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4
|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
孔圆
王丹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5
|
美国“家庭学校”合法化进程评析 |
王佳佳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美国家庭学校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
石菲菲
王德清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美国各州家庭学校立法情况比较 |
陈颖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8 |
4
|
|
18
|
挑战公立教育的美国“家庭学校” |
杨萍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9
|
论家庭学校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
陈志科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2006 |
5
|
|
20
|
家庭学校:可以尝试的基础教育新场所 |
陈志科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200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