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克马尔《宫廷政制》一书“宫廷统治”论新探
1
作者 朱君杙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1-25,291,F0003,共17页
辛克马尔《宫廷统治论》中的“宫廷”并非指代有形的物理意义上的宫殿,而是指以王廷为中心的帝国权力系统。由于王室宫廷是加洛林时代权力系统的中心,辛克马尔选择通过阐述王室宫廷运行机制的方式实现自己“治国救世”的终极目的。《宫... 辛克马尔《宫廷统治论》中的“宫廷”并非指代有形的物理意义上的宫殿,而是指以王廷为中心的帝国权力系统。由于王室宫廷是加洛林时代权力系统的中心,辛克马尔选择通过阐述王室宫廷运行机制的方式实现自己“治国救世”的终极目的。《宫廷政制》一书有关加洛林王朝宫廷官员职守的规定非常详实明晰,但存在着公权与私权重叠混合的属性。辛克马尔《宫廷政制》一书在有关加洛林王权与主教权之间关系的问题上秉持一种教俗和谐有序的共治论。辛克马尔在《宫廷政制》一书中的愿景因为偏离了历史当下而无法实现。他的“宫廷统治”论存在着某种表面与本质相矛盾、纠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克马尔 宫廷政制》 宫廷统治”论 王室宫廷 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廷节日包装形态及价值阐释——以“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为例
2
作者 张晶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囊匣是清代宫廷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包装形式,其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与内置藏品均融入了浓烈的节日色彩。早期的囊匣作为内装物的附属品,在文物保护资料系统中被视为“附件”,未受到重视。自2021年“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被列... 囊匣是清代宫廷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包装形式,其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与内置藏品均融入了浓烈的节日色彩。早期的囊匣作为内装物的附属品,在文物保护资料系统中被视为“附件”,未受到重视。自2021年“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在多方努力下,这项传统手工技艺越来越为研究者关注、为大众熟知。宫廷传统囊匣作为特定空间、特定人群使用的手工艺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文化、科学价值,充分认识其使用群体的审美需求,承载的传统文化基因和手工匠人的工艺智慧,有助于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匣 宫廷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包装 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宫廷绘画中的节日生活
3
作者 肖伟 《收藏与投资》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明代宫廷绘画中不乏表现节日生活的题材,本文以明代宫廷绘画的节日:岁朝、上元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为研究对象,探究宫廷绘画中呈现的节日,并进一步探讨明代宫廷节日绘画的特征以及宫廷节日绘画的功能与文化意蕴。
关键词 明代 宫廷绘画 节日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十万宫廷乐的历史演变看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4
作者 肖豆豆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以唐代宫廷音乐的重要代表唐武皇十万宫廷乐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十万宫廷乐的演变、传承与发展,分析唐代宫廷音乐的兴起和唐武皇十万宫廷乐的特点与影响,并根据现代视角下传统音乐的传承策略,提出借助现代乐器、数字化技术传播音乐,将传... 以唐代宫廷音乐的重要代表唐武皇十万宫廷乐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十万宫廷乐的演变、传承与发展,分析唐代宫廷音乐的兴起和唐武皇十万宫廷乐的特点与影响,并根据现代视角下传统音乐的传承策略,提出借助现代乐器、数字化技术传播音乐,将传统音乐融入教育教学,以期为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宫廷 传统音乐 历史演变 文化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清宫廷画家姚文瀚临摹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壁画
5
作者 刘友恒 邢怀良 《档案天地》 2025年第3期19-21,共3页
1933年4月,燕京大学考古团来正定进行考古调查时,随行摄影家赵澄拍摄照片计二百余张,之后部分图片相继刊发于《柯达杂志》《申报月刊》《旅行杂志》《时代》等刊物上。2020年,戴建兵、邵岩编写的《正定老照片》一书中收录其中的三十八... 1933年4月,燕京大学考古团来正定进行考古调查时,随行摄影家赵澄拍摄照片计二百余张,之后部分图片相继刊发于《柯达杂志》《申报月刊》《旅行杂志》《时代》等刊物上。2020年,戴建兵、邵岩编写的《正定老照片》一书中收录其中的三十八幅。当笔者在《正定老照片》中看到1933年12期《旅行杂志》刊载的隆兴寺大悲阁东栏的一幅明代壁画(图1)和1933年4期《时代》杂志上标注为大悲阁西壁画三眼神(图2)的两帧罕见的图片时,感到十分可贵,因为这是多年来渴盼见到的大悲阁壁画影像。近日,又看到几则与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壁画相关的清宫历史档案信息,则更感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隆兴寺 大悲阁 《申报月刊》 考古调查 《旅行杂志》 《时代》 燕京大学 宫廷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廷剧中值得推崇的“她力量”——以《卿卿日常》为例
6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也是宫廷剧中女性群像重构与突破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她力量 宫廷 家国观念 女性群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廷理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理念及原则的传承与发展
7
作者 王锡友 付焘 于长禾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19-722,共4页
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御医文佩亭收刘寿山为义子,授其宫廷正骨理筋心法和手法。刘寿山广纳弟子,传授其毕生经验,提出膝关节4缝损伤手法及“治筋喜温而恶寒”学术思想,奠定了宫廷理筋术学术流派的基础。孙呈祥、臧福科结合... 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御医文佩亭收刘寿山为义子,授其宫廷正骨理筋心法和手法。刘寿山广纳弟子,传授其毕生经验,提出膝关节4缝损伤手法及“治筋喜温而恶寒”学术思想,奠定了宫廷理筋术学术流派的基础。孙呈祥、臧福科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膝关节疾病理筋套路手法,即孙氏九步八分法与臧氏振髌八步法。刘长信、刘焰刚提出“以筋代骨”理论和膝关节疾病分期治疗的理念。王锡友博采众长,以整体观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诊疗体系,进一步提高精准度、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理筋术 手法 筋伤 骨病 刘寿山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睦、家和与国兴铺展宫廷剧情怀——以《卿卿日常》为例
8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题材,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人睦、家和与国兴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也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情怀”。
关键词 宫廷 家国观念 女性群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宫廷清水连四纸浅探
9
作者 王璐 王玖玲 秦庆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4,共8页
清宫廷档案中对清水连四纸多有记载,但现有研究深度尚显不足。本研究从清宫廷档案切入,结合实物样品,对清水连四纸的基本信息和实物形态进行了阐述。清水连四纸产自清代江南省,色泽洁白,薄细滑润,价格在各类官商采办纸品内属中等水平,... 清宫廷档案中对清水连四纸多有记载,但现有研究深度尚显不足。本研究从清宫廷档案切入,结合实物样品,对清水连四纸的基本信息和实物形态进行了阐述。清水连四纸产自清代江南省,色泽洁白,薄细滑润,价格在各类官商采办纸品内属中等水平,且主要用途为裱作、匣作、敬神、修书等。旻宁御笔并蒂含芳文物样品的托纸与覆背纸纤维的显微分析显示二者成分均为毛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连四纸 手工纸 宫廷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雍乾时期宫廷绘画中透视法的运用——以焦秉贞、冷枚的创作实践为中心
10
作者 王巍 徐龙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为清代宫廷院体画带来西洋画法。与此同时,《视学》的出版使西方透视法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本土生根,并深刻影响了清代宫廷画家的绘画技法及表达。其中,焦秉贞通过将西方透视法与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明末清初西学传入中国,为清代宫廷院体画带来西洋画法。与此同时,《视学》的出版使西方透视法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本土生根,并深刻影响了清代宫廷画家的绘画技法及表达。其中,焦秉贞通过将西方透视法与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强化物象之间关系从而突出主题的效果。其学生冷枚则在《视学》理论业已建立的背景下,继续精研宫廷绘画中的透视关系,同时借助“海西烘染法”强化了绘画中的空间感,极大拓展了宫廷绘画的创作方法。焦秉贞、冷枚二人在康雍乾时期对透视法应用的探索,在宫廷绘画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绘画 透视法 《视学》 焦秉贞 冷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宫廷女教书的政治解析
11
作者 谢贵安 谢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在明代男权社会,由于存在“夫贵妻荣”和“母以子贵”的利益格局,后妃们常以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不断卷入皇权主导的政治漩涡之中。她们以太后、皇后或贵妃的特殊身份,利用女性教科书编纂与讲授的机会,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导师身份、道统统... 在明代男权社会,由于存在“夫贵妻荣”和“母以子贵”的利益格局,后妃们常以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不断卷入皇权主导的政治漩涡之中。她们以太后、皇后或贵妃的特殊身份,利用女性教科书编纂与讲授的机会,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导师身份、道统统绪和正统地位,以此衬托并维系丈夫或儿子在朝中的政治地位。明成祖仁孝徐皇后的《内训》、世宗章圣蒋太后的《女训》、神宗慈圣李太后的《女鉴》、神宗郑贵妃改纂的《闺范图说》,并非如表面所见的那样属于女子教科书,其实际上却深蕴着政治斗争的意图。在认识到儒学对妇女的教化功能后,明代后妃们通过编纂宫廷女教书,占领儒学这一意识形态高地,用以维护其夫、其子所主导的上层建筑。明代女教书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儒学对妇女的渗透,亦反映了上层妇女对儒学的政治操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妇女 教科书 道统 正统 政治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茶叶包装艺术的美学特征与价值
12
作者 刘方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清代宫廷茶叶包装艺术融合了历代工艺与装饰之精髓,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成为中国古代茶叶包装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美学价值。从“材料之美”“工艺之美”“空间之美”三个维度探究清代宫廷茶叶包装的艺... 清代宫廷茶叶包装艺术融合了历代工艺与装饰之精髓,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成为中国古代茶叶包装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美学价值。从“材料之美”“工艺之美”“空间之美”三个维度探究清代宫廷茶叶包装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清代宫廷茶叶包装的美学特征,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丰富的历史借鉴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茶叶包装 艺术美学 文化传承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里的西药与西药房研究
13
作者 周乾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故宫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本文研究了清康熙时期的几种典型西药,以及宫中设立的西药房,以探讨清代宫廷里的东西方医药文化融合。结果表明:德里鸦噶可以驱寒及化疹,巴尔撒木油可以治疗刀伤,如勒伯伯尔拉都可以补气养胃,宫中养心殿曾作... 故宫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本文研究了清康熙时期的几种典型西药,以及宫中设立的西药房,以探讨清代宫廷里的东西方医药文化融合。结果表明:德里鸦噶可以驱寒及化疹,巴尔撒木油可以治疗刀伤,如勒伯伯尔拉都可以补气养胃,宫中养心殿曾作为西药研发的“实验室”,武英殿露房曾作为西药的“药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时期 宫廷 西药 西药房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食美器——清代宫廷饮食器具述论
14
作者 万秀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其宫廷饮食器具在承继中国历代宫廷精致奢华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自身特点。清代宫廷拥有造办处、御窑厂、江南三织造等御用器物制作机构,保证了其饮食器具的精美奢华。清宫的饮食器具材质上乘、工艺精湛、装... 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其宫廷饮食器具在承继中国历代宫廷精致奢华的基础上也有一些自身特点。清代宫廷拥有造办处、御窑厂、江南三织造等御用器物制作机构,保证了其饮食器具的精美奢华。清宫的饮食器具材质上乘、工艺精湛、装饰精美,代表着清代饮食器具的最高水平。清宫的饮食器具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宫廷饮食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清代统治区域内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饮食器具的精髓。同时,清宫饮食器具又是宫廷典制和宫廷礼仪在饮食文化上的反映,严苛的等级差异和礼制要求使得精美的宫廷饮食器具带有部分“礼器”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饮食 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15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演剧 武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册页的装裱工艺
16
作者 冯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122-124,共3页
册页是中国书画传统的装裱形式之一,其装裱特点便于人们对书画作品的取阅,增加了书画作品的艺术观赏性。册页装裱发展到了清代,工艺特点完全成熟,品式种类繁多,特别是清代宫廷对册页的装裱,总结历代的做法和款式,用料精美,做工精细,达... 册页是中国书画传统的装裱形式之一,其装裱特点便于人们对书画作品的取阅,增加了书画作品的艺术观赏性。册页装裱发展到了清代,工艺特点完全成熟,品式种类繁多,特别是清代宫廷对册页的装裱,总结历代的做法和款式,用料精美,做工精细,达到了中国册页装裱的艺术高峰。本文介绍了清代宫廷主要的装裱品式、用料特点和极具特色的册页包装盒,展示了清宫装裱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 册页 装裱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豪贵的“穿貂”风尚与宫廷裘皮消费
17
作者 杨印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北方民族由于所居环境多为气候寒凉之地,故而对动物毛皮十分青睐,很早就有穿貂裘御寒的历史。元代,冬季“穿貂”是权贵豪富阶层的标配,尤以银鼠裘最为贵重,为皇帝所御用,这在传世名画《元世祖出猎图》中就有表现。貂鼠等动物的珍贵毛皮... 北方民族由于所居环境多为气候寒凉之地,故而对动物毛皮十分青睐,很早就有穿貂裘御寒的历史。元代,冬季“穿貂”是权贵豪富阶层的标配,尤以银鼠裘最为贵重,为皇帝所御用,这在传世名画《元世祖出猎图》中就有表现。貂鼠等动物的珍贵毛皮主要出产于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等地,宫廷管理出纳皮货衣物的最高官府是利用监,下辖毛皮的生产制作、人匠管理等十余个机构。元代宫廷对貂鼠等动物毛皮的巨大消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以御寒为目的的宫廷室内铺陈;二是皇帝、后妃所用并赏赐大臣的日常衣帽服饰;三是用于宫廷祭祀。宫廷对貂裘等动物毛皮的“野性消费”,是元代社会文化多元性和融汇性的具体体现,突出反映了元朝统治阶层的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豪贵 宫廷 貂裘 《元世祖出猎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词学的范式意义——读《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发展史》
18
作者 刘朵朵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发展史》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考察唐五代词与宫廷文化的关系,在对唐五代词进行文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时态描述与共时态观照相交错,同时注重对作家作品心理视域的细部挖掘。既有理论... 《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发展史》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考察唐五代词与宫廷文化的关系,在对唐五代词进行文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时态描述与共时态观照相交错,同时注重对作家作品心理视域的细部挖掘。既有理论阐释、审美观照,又有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颇具方法论的启示意义。该著作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词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可谓别具一格。对唐五代词及其发展史作了更为清晰深入的探索与描述,为整个词史研究和词学研究向深广度拓展提供了一种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词 宫廷文化 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宫廷乐器考(下)
19
作者 彭俊园 《乐器》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接上期)在乐器制作上,宋代大多遵循古制。而在演奏上,则注重按月用律与一字一音。按月用律承自唐代,意味着每月选用不同的音律作为主音,构建和谐音乐。一字一音则强调歌词与音符的精准对应。这种风格不仅融合了自然节律与语言,还体现... (接上期)在乐器制作上,宋代大多遵循古制。而在演奏上,则注重按月用律与一字一音。按月用律承自唐代,意味着每月选用不同的音律作为主音,构建和谐音乐。一字一音则强调歌词与音符的精准对应。这种风格不仅融合了自然节律与语言,还体现了宫廷音乐的和谐统一。同时,宋代的礼乐活动深受自然观影响,乐器的使用与配置均遵循“八音分类法”(金石为先、八音相协),这既符合古代阴阳、五行、八卦、术数等传统思想,也展现了追求阴阳和谐之道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之道 乐器制作 宫廷音乐 自然节律 和谐统一 审美理念 宋代宫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汉南越王墓音乐器物看南越国宫廷礼乐的兴衰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义龙 曾美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南越国宫廷礼乐按照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来分类设置,显示了宫廷礼乐的气派和按天子的用乐规范来设置的做法。然青铜编悬乐器的测音分析表明,虽然乐师们有预设意识和铸后调音,但音乐性能不佳,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痕迹。南越国礼乐设置之日... 南越国宫廷礼乐按照大型编悬乐与室内房来分类设置,显示了宫廷礼乐的气派和按天子的用乐规范来设置的做法。然青铜编悬乐器的测音分析表明,虽然乐师们有预设意识和铸后调音,但音乐性能不佳,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痕迹。南越国礼乐设置之日,正值北方俗乐兴起之时,岭南滞后的经济文化、南北差异与空间距离的存在,致使礼乐难以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宫廷礼乐源于中原 弱于俗乐 兴于宫廷 难于影响 衰于政权 竭于文化 西汉南越王墓 乐器 宫廷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