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审查的穷尽法律救济原则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2,共10页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是各国宪法审查制度普遍采行的启动要件,它在集中式审查模式中主要存在于宪法诉愿程序中,而在分散式审查模式中主要体现为"穷尽行政救济"。然两类规范形态具有相通的双层结构规范内涵:在判断是...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是各国宪法审查制度普遍采行的启动要件,它在集中式审查模式中主要存在于宪法诉愿程序中,而在分散式审查模式中主要体现为"穷尽行政救济"。然两类规范形态具有相通的双层结构规范内涵:在判断是否已穷尽相关法律救济之后,对于未穷尽者,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属于具有普遍性意义或者会产生重大且无法避免之损害的例外情形,以谨慎决定宪法审查是否可提前。这既体现出宪法审查的备位性,也说明备位性须受到人权保障之价值目标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 备位性 启动要件 宪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我国宪法审查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旺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25,共7页
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应当确立人权保障、权力制衡、宪法审查权独立等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应建立兼具权力机关性质和司法性质的、独立的宪法法院,并围绕宪法审查权的独立性构建一元二级宪法法院。宪法审查的对象不应当包括普通公民;宪... 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应当确立人权保障、权力制衡、宪法审查权独立等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应建立兼具权力机关性质和司法性质的、独立的宪法法院,并围绕宪法审查权的独立性构建一元二级宪法法院。宪法审查的对象不应当包括普通公民;宪法审查的范围应当在比较分析各国经验并结合我国权力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加以限定。宪法审查程序应当借鉴德国模式形成一般程序规定和特别程序规定相统一的审查程序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法审查制度 人权 独立性 审查程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的冒险:美国宪法审查中的司法能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练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6,67,共8页
司法能动,作为一种司法者的宪法审查哲学,是在美国宪法审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和与之对立的司法自制哲学交替主导着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审查实践过程。通过颇有政治企图的斯科特案和否决立法规制的洛克纳案可直观感性地认知司... 司法能动,作为一种司法者的宪法审查哲学,是在美国宪法审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和与之对立的司法自制哲学交替主导着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审查实践过程。通过颇有政治企图的斯科特案和否决立法规制的洛克纳案可直观感性地认知司法能动概貌。本文在评介此两案基础上将能动司法之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踩踏政治棘丛、创造新的权利和影响公共政策形成,其总体特性就是司法的冒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能动 宪法审查 斯科特案 洛克纳案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审查“忧虑”及方法寻求——合宪性推定之运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书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随着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步入"后立法"时代。大量的立法离不开宪法审查功能的发挥,从而保证立法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有序性。由于宪法方法的缺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宪法诉求"膨胀"、立法挑战不断、审查... 随着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步入"后立法"时代。大量的立法离不开宪法审查功能的发挥,从而保证立法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有序性。由于宪法方法的缺失,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宪法诉求"膨胀"、立法挑战不断、审查机构难以"完成"审查任务等诸多问题。虽然启动要件的设计对于消除"轻言违宪"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效用,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合宪性推定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对于"轻言违宪"等现象带来的宪法审查"忧虑",在方法上尊重和保障诉权的同时,有效控制宪法案件的膨胀。中国宪法审查制度特有的"三位"审查权层级,可以结合合宪性推定方法,在制度和方法层面发挥各自独特的权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方法 合宪性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宪法:对法律进行宪法审查的解释方案——以宪法文本及其沿革为基础的考量 被引量:6
5
作者 郑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0,共8页
考察现行宪法可发现宪法审查的制度空间:"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宣示,排除了以法律违背或修改宪法在规范意义上的可能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双重主体架构,提供了审查主体适度摆脱"自己不能当自己法官"之质疑的组织基... 考察现行宪法可发现宪法审查的制度空间:"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宣示,排除了以法律违背或修改宪法在规范意义上的可能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双重主体架构,提供了审查主体适度摆脱"自己不能当自己法官"之质疑的组织基础;"监督宪法的实施"与"解释宪法"权限的排他性赋予、"不适当"与"同宪法……相抵触"等依据的交替使用,为审查主体规定了权限依据与审查要求。这些构筑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对法律进行宪法审查的宪定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宪法审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 被引量:2
6
作者 饶龙飞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惯例 宪法审查依据 国家强制力 法院适用 最高法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国家的宪法审查制度之管窥
7
作者 韩姗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共14页
在经历了第三波民主潮流之后,许多转型国家都选择了独立的司法审查制度作为宪法的保障。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加之本国的特征存在差异,它们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司法审查机制。这些宪法审查机制在组织结构与权力运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经历了第三波民主潮流之后,许多转型国家都选择了独立的司法审查制度作为宪法的保障。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加之本国的特征存在差异,它们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司法审查机制。这些宪法审查机制在组织结构与权力运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指出:虽然我国并未采取司法性宪法审查模式,然而学习与研究这些国家的宪法审查机制对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乃不无裨益。基于我国目前的宪法审查制度建构,我们可以从组织机构、权力运行以及文化建设三方面借鉴转型国家宪法审查的经验,推进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国家 宪法审查 司法审查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宪法审查原理与技术研究的真空状态
8
作者 杨吉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0,共5页
"从已然泛滥的研究领域中转向",这既是林来梵在其新著《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中的一个标题,亦是他反观中国宪法审查研究现状后所发的感慨。在他看来,综观20多年来我国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有盈阁充栋之观,而唯独未对宪法审... "从已然泛滥的研究领域中转向",这既是林来梵在其新著《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中的一个标题,亦是他反观中国宪法审查研究现状后所发的感慨。在他看来,综观20多年来我国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有盈阁充栋之观,而唯独未对宪法审查自身的原理及技术进行专注、细致的探究,虽然谈不上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但已有的成果却也聊胜于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技术 原理 状态 真空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宪法审查若干问题分析
9
作者 颜德如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现行中国宪法存在着审查,它表现为多种主体和多种形式,但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宪法审查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洞悉中国现有宪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国宪法才会在宪法审查的角色、体制和实施等方面寻找到...  现行中国宪法存在着审查,它表现为多种主体和多种形式,但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宪法审查模式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洞悉中国现有宪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国宪法才会在宪法审查的角色、体制和实施等方面寻找到出路。但是,我们不可过分迷信宪法审查,它不过是要告诉人民:当宪法正确的时候,我们应该维护和尊重它;当宪法出错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崇拜和捍卫它。宪法必须成为共和国的“国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法审查 合法性 《立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研究宪法审查基准的力作——评何永红《基本权利限制的宪法审查》
10
作者 杨登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5-126,共2页
诚如林来梵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宪法审查制度是"法治国家的拱顶石"。可见,建立和完善宪法审查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工程的重要工序。而宪法审查基准又是宪法审查制度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技术。虽然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诚如林来梵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宪法审查制度是"法治国家的拱顶石"。可见,建立和完善宪法审查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工程的重要工序。而宪法审查基准又是宪法审查制度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技术。虽然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课业,但对其审查基准这一技术问题的先行性探索和研究,无疑是尚具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一种知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制度 权利限制 基准 力作 法治国家 建设工程 知识准备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国家的宪法审查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11
作者 韩姗姗 《金陵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75-88,共14页
在经历了第三波民主潮流之后,许多转型国家都选择了独立的司法审查作为宪法的保障。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加之本国的特征,他们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司法审查机制。这些宪法审查机构在组织结构与权力运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宪法审查效... 在经历了第三波民主潮流之后,许多转型国家都选择了独立的司法审查作为宪法的保障。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加之本国的特征,他们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司法审查机制。这些宪法审查机构在组织结构与权力运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宪法审查效果也不尽相同:一些卓有成效,而另一些甚至连生存都岌岌可危。虽然我国并非采取司法性宪法审查模式,然而学习与研究这些国家的宪法审查机制对于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乃不无裨益。基于我国目前的宪法审查制度建构,可以从组织机构、权力运行以及文化建设三方面借鉴转型国家宪法审查的经验,推进我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国家 宪法审查 司法审查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宪法审查的价值目标
12
作者 方建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宪法审查是保障宪法实现的有效机制。国内已有研究多着眼于对欧美审查模式的比较及中国模式的设计。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法律制度,要真正确立并有效运作,首先应该明确其价值目标。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宪法审查制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宪法审查... 宪法审查是保障宪法实现的有效机制。国内已有研究多着眼于对欧美审查模式的比较及中国模式的设计。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法律制度,要真正确立并有效运作,首先应该明确其价值目标。文章从这一角度对宪法审查制度进行了探讨,指出宪法审查有人权保障和法制统合两种主要的价值目标,且这两种价值目标之间呈现交叉融合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价值目标 人权保障 法制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宪法审查制度的变迁——对波兰《宪法裁判所法》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卫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波兰通过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和1985年的《宪法裁判所法》引入宪法审查制度。1989年波兰社会制度发生转型,不过宪法审查制得以保留,但是宪法审查的性质和功能已发生根本转变。1997年波兰通过现行宪法,新宪法成为新的制度背景下宪法审查... 波兰通过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和1985年的《宪法裁判所法》引入宪法审查制度。1989年波兰社会制度发生转型,不过宪法审查制得以保留,但是宪法审查的性质和功能已发生根本转变。1997年波兰通过现行宪法,新宪法成为新的制度背景下宪法审查制的基础。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部《宪法裁判所法》及其宪法基础的分析,以此揭示波兰宪法审查制在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宪法裁判所法》 宪法裁判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审查与平衡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远和 《时代法学》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宪法审查的思想渊源是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学说,宪法审查的确立过程就是从权力斗争到权力平衡的过程,而宪法审查的基本方法就是公正平衡与合理平衡,因此,通过政府权力平衡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平衡理论,不仅是行政诉讼的理论基... 宪法审查的思想渊源是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学说,宪法审查的确立过程就是从权力斗争到权力平衡的过程,而宪法审查的基本方法就是公正平衡与合理平衡,因此,通过政府权力平衡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平衡理论,不仅是行政诉讼的理论基础,还是宪法审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平衡理论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宪法审查
15
作者 马永强 袁书占 《北方经贸》 2014年第8期102-103,105,共3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亟待积极妥善的解决。近年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并完善了旨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在对该政策抱有良好期待的同时,也对政策本身是否合宪产生质疑。本文从平等权角度出发,考察该政策与...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亟待积极妥善的解决。近年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并完善了旨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在对该政策抱有良好期待的同时,也对政策本身是否合宪产生质疑。本文从平等权角度出发,考察该政策与平等权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宪法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税收优惠 平等权 宪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审查正当性论证的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学(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71-185,共15页
为使宪法审查正当化,学术界提出多种论证逻辑。这些既有论证需要进行批判性分析。正当性论证的所有理论都必须协调两个命题:法院须参与法律的最终制定,同时也要执行体现人民政治意志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法院必须捍卫宪法作为实在法的至... 为使宪法审查正当化,学术界提出多种论证逻辑。这些既有论证需要进行批判性分析。正当性论证的所有理论都必须协调两个命题:法院须参与法律的最终制定,同时也要执行体现人民政治意志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法院必须捍卫宪法作为实在法的至上性;另一方面,他们却不应该阻碍民主。任何既有的论证理由都缺乏充分的说服力,要么是因为它们难以与民主相协调,要么是因为它们把主权分为两部分,并在两部分之间附加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正当性 民主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权的制宪原旨与宪法审查——基于法国《环境宪章》的研究与借鉴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学 《人权法学》 2022年第3期16-34,146,147,共21页
环境权是法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更具现实意义。比较法是环境权讨论的独特视角,但应深入到代表性国别层面,细致考察环境权的制宪原旨和宪法审查。法国是环境权入宪的典型... 环境权是法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更具现实意义。比较法是环境权讨论的独特视角,但应深入到代表性国别层面,细致考察环境权的制宪原旨和宪法审查。法国是环境权入宪的典型代表之一,其2004年《环境宪章》在制定过程中写入了环境权条款。在宪法审查过程中,宪法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审查框架,以禁止不足原则控制环境权法律保障中的立法不作为,以比例原则实现环境权的防御功能,还肯定环境权的双重性特别是第三者效力。目前,审查机关倾向于采取谦抑立场,从未宣告法律因侵害环境权而违宪,因此,立法形成对于落实环境权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环境权议题可充分借鉴法国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环境宪法 环境法典 制宪原意 宪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宪法审查的运行机制与语义内涵探析
18
作者 徐灵怡 张韩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自1982年宪法生效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的“宪法审查”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立法形式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审查的权力,但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宪法审查的启动方式、遵循的程序等方面都饱受争议。本文... 自1982年宪法生效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的“宪法审查”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立法形式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审查的权力,但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宪法审查的启动方式、遵循的程序等方面都饱受争议。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宪法审查的存在机制,结合当前中国宪法审查现状与对运行主体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进行语义上的阐释,以理解我国“宪法审查”的现状,探寻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审查 宪法司法化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政治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宪法审查中的宪法保险功能——内涵、嬗变及启示
19
作者 翟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宪法审查中一个常被忽视的功能是为政党和政治家可能出现的执政风险提供保险。宪法保险的实践已在不少国家获得成功,通过梳理可以析出3种主要的保险类型。在各国的政治制度发展中每种保险类型均依靠具体的保险措施体现着独特的制度影响... 宪法审查中一个常被忽视的功能是为政党和政治家可能出现的执政风险提供保险。宪法保险的实践已在不少国家获得成功,通过梳理可以析出3种主要的保险类型。在各国的政治制度发展中每种保险类型均依靠具体的保险措施体现着独特的制度影响。实践中宪法保险的设计常依靠"法律剥离"方法和"安全港"机制得以实现。随着政治情势的变化,基于法经济学的模型,宪法保险本身可能会因其所依附的政治宪法环境、审查实施模式的变化而出现各种效力波动。在当下平衡多元利益群体诉求的过程中,宪法保险的"对话式"理念有助于合宪性审查的完善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保险 宪法审查 宪治 政治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补偿安置款份额分配的宪法审查——以《土地管理法(修订案)》征求意见稿为背景
20
作者 韦嘉燕 乐永兴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2017年5月2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征地补偿要不降低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保障农民长远生计的目标。但对农民个体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份额实体问题却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处置,缺乏必要的审... 2017年5月2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征地补偿要不降低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保障农民长远生计的目标。但对农民个体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份额实体问题却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处置,缺乏必要的审查和监管机制,导致补偿费的份额分配不公,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存在公民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权利保障无法获得,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无法实现的现象。需要在宪法审查视阈下,运用规范和释义方法,规范解读征地补偿安置款分配权构成内容的性质,阐明征地补偿安置款份额分配的基本权利负载功能,进而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将审查程序性、抽象和司法审查的方式以及手段与目的均衡之基准运用到征地补偿安置款份额分配的实践中,促使征地补偿安置款份额分配确能落实和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补偿安置款 份额分配 宪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