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估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手术决策及术后右心室发育
1
作者 杨静 丁文虹 +4 位作者 王强 李斌 吴永涛 孙跃坤 胡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与术后评价右心室(RV)发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包括肺动脉(PV)成形术(A组,n=25)、PV成形+RV流... 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与术后评价右心室(RV)发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包括肺动脉(PV)成形术(A组,n=25)、PV成形+RV流出道疏通或+体肺分流术(B组,n=15),以及体肺分流术+房间隔扩大术(C组,n=6)的46例PA/IVS婴儿,比较组间术前及术后1、6个月右心发育状况。结果 B组就诊日龄小于、C组则大于A组(P均<0.05)。术前B、C组三尖瓣(TV)瓣环径、TV瓣环径Z值及TV/二尖瓣(MV)瓣环径比值均小于A组,B组RV/左心室(LV)上下径比值大于、C组PV瓣环径Z值小于A组(P均<0.05);且B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大于C组(P均<0.05)。术后1个月,B、C组TV瓣环径、TV瓣环径Z值、TV/MV瓣环径比值,以及C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小于A组(P均<0.05);且C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小于B组(P均<0.05)。术后6个月,A、B组间TV瓣环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TV/MV瓣环径比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前两组(P均<0.05);此外,A、B组间TV瓣环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V瓣环径Z值低于A组(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估婴儿PA/IVS有助于及时建立经RV-肺动脉前向血流、促进RV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瓣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治疗结果
2
作者 陶曙光 姚俊平 +4 位作者 谷疆蓉 杨仕海 温林林 金立臣 高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36-2441,共6页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 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 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33(12,55)月。初期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术式:体外循环下房间隔扩大、B-T分流、镶嵌治疗、非体外下经胸肺动脉瓣切开术等,每例患儿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术式。结果 患儿院内死亡1例,院外无死亡病例。再次治疗6例,其中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行双向Glenn术1例。其余9例患儿术中后已5年1例,经皮血氧饱和度>95%,房间隔转为左向右分流,远期免于再干预,其余患儿仍在随访中,存在再次干预可能。首次根治后1个月较大的肺动脉根部直径远期行双心室根治可能性大。结论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是需要序贯性治疗和观察的疾病,为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初次治疗应依据右心室发育程度选择个性化措施,然后密切主动随访,适时给予再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新生儿 镶嵌治疗 外科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胎儿的分型、评估及其出生后随访 被引量:6
3
作者 邹鹏 孙善权 +4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李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进行分型与评估。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PA/IVS和CPS的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右心室的发育及肺动脉瓣开放的进展及相关性。结果100例PA/IVS和CPS胎儿中,Ⅰ、Ⅱ和Ⅲ型分别为69、19和12例。Ⅰ和Ⅱ型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Ⅲ型未发现TR。Ⅲ型均为PA/IVS,其中有7例出现心室冠状动脉交通。在PA/IVS中,11例胎儿出现肺动脉的明显发育不良。生后接受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15例为PA/IVS,8例为CPS,Ⅰ和Ⅱ型分别为21和2例。2例分别由胎儿期的中度和重度肺动脉狭窄(PS),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新生儿期的右室长径与左室长径的比值(RV/LV长径比值)较胎儿期变小。胎儿与新生儿期的中至重度TR均有22例。在镶嵌治疗后,1例PA/IVS患儿在术后7 d死亡,22例门诊随访,三尖瓣Z值、TV/MV比值和RV/LV长径比值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加,手术前与随访后的中至重度TR由22例减少至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分型与评估,TR的程度轻而右室发育不良较重,胎儿期部分中至重度PS可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胎儿右室发育不良程度呈加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发育不良 三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孟红 李慧 +3 位作者 王剑鹏 李慕子 高一鸣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和术式选择。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15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根据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和术式选择。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15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根据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下径比值,将右心室发育情况分为6级(1~6级依次为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大致正常、轻度发育不良、中度发育不良、中重度发育不良、极重度发育不良),总结并对比不同右心室发育分级患儿接受的手术方式。结果:在右心室增大(n=44)和右心室大致正常(n=88)的患儿中,99.2%(131/132)接受双心室矫治;在右心室轻度发育不良的患儿(n=32)中,21.9%(7/32)接受双心室矫治及体肺动脉分流术;在右心室中度(n=13)、中重度(n=13)、极重度(n=25)发育不良患儿中,39.2%(20/51)接受单心室矫治,29.4%(15/51)接受一个半心室矫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室发育分级(OR=0.639,95%CI:0.491~0.831,P=0.001)、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和右心室依赖型冠状动脉循环,OR=0.016,95%CI:0.001~0.204,P=0.001)、男性(OR=0.287,95%CI:0.092~0.897,P=0.032)是影响患儿接受双心室矫治的因素。结论:术前测量并计算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下径比值,综合评估右心室发育情况,并按照右心室发育分级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 三尖瓣瓣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肺动脉瓣疏通术初期治疗危重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善光 乔衍礼 +4 位作者 倪良春 陈国庆 安国营 王为新 马林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低龄危重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危重肺动脉瓣狭窄的初期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对10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2例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患者,施行经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单纯肺动脉... 目的:探讨低龄危重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危重肺动脉瓣狭窄的初期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对10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2例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患者,施行经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单纯肺动脉瓣疏通术(改良Brock术)治疗,术中保留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反流未做处理.患儿年龄2~9个月,体质量4.3 ~10kg,平均6.4kg.所有患者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者卵圆孔未闭,术前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62% ~ 73%,平均69%.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1例(8.3%),死亡原因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其余11例术后均缺氧状态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至84%~93%,平均89%.术后测得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1~ 28mmHg(1mmHg =0.133kPa),平均15.6mmHg,术后随访11例,PDA均闭合,三尖瓣反流由术前大量转为少量或者消失.结论:作为危重婴幼儿的初期治疗,对于发绀严重,生长发育差,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危重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危重肺动脉瓣狭窄患儿,Brock术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肺动脉瓣疏通术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瓣狭窄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心愿 武广华 +2 位作者 马黎明 乔衍礼 刘宏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手术资料。结果根据Z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其中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6例;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肺动脉干重建术+房间隔修...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手术资料。结果根据Z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其中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闭式扩张术6例;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肺动脉干重建术+房间隔修补术1例;体肺动脉分流术+部分双心室修补术1例。围手术期死亡1。其余7例术后当日及两周后肺动脉跨瓣压差明显降低),随访1个月~7 a,右心室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大于0.95。结论根据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Z值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积极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外科手术 Z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换位术急诊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邢万红 马捷 +3 位作者 郭光伟 邓勇志 李新华 李宝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8期739-740,共2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nes.TG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7%~9%,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者,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室间隔完整型 大动脉换位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分析 急诊救治 新生儿 法洛四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文虹 金梅 +6 位作者 霍玉峰 王霄芳 郑可 肖燕燕 程沛 刘迎龙 韩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级预防网络"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我院的8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三级预防网络"绿色通道"救治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我院的8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8例患儿,男性5例,女性3例。入院年龄2~12 d,平均(5.9±2.7)d,手术日龄2~14 d,平均(8.1±2.6)d,体质量2.3~7.5 kg,平均(3.5±0.6)kg。术前严重酸中毒,呼吸衰竭1例行气管插管治疗,1例合并肾衰竭,所有患儿均直接行(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1例(12.5%),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2次随访。手术治愈的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左心室心功能正常范围,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7.0±2.8)%和(70.3±4.0)%,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也显著增高。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率加强术前内科治疗,纠正代谢紊乱,维护心功能,把握手术时机,尽快根治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先心病三级预防框架实施"绿色通道"救治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对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室间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绿色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谢静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9-762,766,共5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志媛 刘彤 +2 位作者 于浩 陈晓会 王宏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53-54,76,共3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发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5%,其中室间隔完整者约为50%.TGA 是一种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的圆锥动脉干畸形....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发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5%,其中室间隔完整者约为50%.TGA 是一种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的圆锥动脉干畸形.由于 TGA 患儿的主动脉发自右心室,接受来自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发自左心室,接受来自肺静脉的动脉血,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GA/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患儿症状更加明显,生存率极低,生存1周者占80%,生存2个月者占17%,生存1年者仅占4%.因此,及早手术纠正心脏畸形是提高 TGA/IVS 患儿生存率的唯一途径.文献报道,大动脉调转术对从解剖结构上纠正TGA具有较好效果,为目前首选方案.我科于2012年8至2013年2月为5例 TGA/IVS 患儿实施大动脉调转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彩娣 董梁 +1 位作者 金家华 章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5期385-386,417,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PAIVS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外科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AI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明显:(1)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室间隔回声完整。(2)心尖四腔...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PAIVS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外科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AIV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明显:(1)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室间隔回声完整。(2)心尖四腔切面显示2个心房正位,室间隔回声完整。(3)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2条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肺动脉瓣无开放运动,肺动脉瓣无血流信号通过。手术证实7例PAIVS中肺血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6例;主肺动脉及分支发育不良,仅有体肺动脉侧支供应肺血者1例。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者7例:其中5例为卵圆孔未闭,2例为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包括三尖瓣闭锁,三尖瓣发育不良伴狭窄、房间隔膨凸瘤等。结论 PAIVS患儿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超声心动图特征明显,对PAIVS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峰 李仲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1例PA-IV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年龄34 d至2岁8月,平均(8.00±9.04)月;体质量4.2~10 kg,平均(6.67±1.8...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1例PA-IV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年龄34 d至2岁8月,平均(8.00±9.04)月;体质量4.2~10 kg,平均(6.67±1.86)kg.合并畸形:11例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右心室流出道肥厚性狭窄10例,右心室发育不良合并三尖瓣重度狭窄2例.手术方法: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扩张+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低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肺动脉干重建术+动脉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Glenn手术1例;Fontan手术1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18.2%),此2例均有严重的右心室发育不良,其中1例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加宽术,1例行Fontan手术,均死于右心衰竭.8例获得随访,时间1月至3年,平均为13月.8例患儿经皮氧饱和度均大于0.90.肺动脉瓣轻度狭窄1例;右心室流出道轻度狭窄1例.结论 PA-IVS一旦诊断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右心室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闭锁 FONTAN手术 右心发育不良 右心流出道 间隔缺损修补术 2004年6月 动脉导管结扎术 浅低温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方法 北京儿童医院 动脉导管未闭 非体外循环下 肺动脉瓣 回顾性研究 2001年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室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先标 陈良万 +1 位作者 曹华 邱罕凡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观察经右室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V/I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V/IVS患者22例,对其进行经右室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PV/IVS患者,无死亡病例,无围手术期并发... 目的观察经右室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V/I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V/IVS患者22例,对其进行经右室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PV/IVS患者,无死亡病例,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平均术中最大球囊直径为(6.9±0.7)mm,平均术后Sp O2(92.1±2.4)%;平均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3.6±0.6)天;平均术后心脏监护滞留时间(15.7±2.3)天。术后5~7天内,保持经皮氧饱和度〉80%,术后7天,右心功能改善,前向血流明显增加,直至术后14天,所有患者动脉导管为0~2 mm。平均随访时间(5.1±1.9)个月;平均末次随访的跨肺动脉瓣压差(56.1±13.3)mm Hg;肺动脉反流15例,其中轻度11例,中度4例;三尖瓣反流22例,轻中度4例,重度18例。结论右心室发育良好PV/IVS,早期治疗效果较佳,安全性比较高,术后肺动脉瓣反流较少,促进右心室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右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
14
作者 周启宇 王强 +1 位作者 李庆和 左景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8期501-501,共1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强,李庆和,左景珍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岁,体重8.5kg。生后即发现紫绀,活动受限,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发育不佳,不能行走。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强,李庆和,左景珍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岁,体重8.5kg。生后即发现紫绀,活动受限,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发育不佳,不能行走。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w/6级连续性杂音,剑突下闻及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瓣闭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的手术治疗
15
作者 张泽伟 孙柏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and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占新生儿紫绀型心脏病的1/3,自然死亡率高,如生后不予治疗,约50%的患儿在2周内、80%的患儿在6个月内死亡。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手术治疗 SEPTUM 先天性心脏病 紫绀型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死亡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李刚 王湘 +2 位作者 王成林 谭敏 姬尚义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5-7,10,共4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分型、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结果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36小时~3个月,...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分型、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结果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36小时~3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婴儿1例,体重3.0~4.3kg,平均3.4kg。2例新生儿为急诊入院,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婴儿术前行心导管及心脏造影检查。3例肺动脉闭锁部位均发生在肺动脉瓣水平,右心室及肺动脉发育较好(Z值2.2~3.0,肺动脉指数>150mm2/m2)。3例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手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长期随访2例,平均随访8.6年,心功能I级。结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明确诊断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右心室、三尖瓣及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术式。Z值可正确反映右心室和三尖瓣发育情况,可作为选择术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非体外循环下初期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漫辰 何晓敏 +3 位作者 祝忠群 严勤 张海波 郑景浩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或镶嵌治疗的方法作为初期手术方案,评估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中心完成初期手术的47例PA/I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 目的: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或镶嵌治疗的方法作为初期手术方案,评估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中心完成初期手术的47例PA/I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肺动脉瓣闭式切开术的25例患儿为肺动脉瓣(PV)切开组,行经右心室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的22例患者为镶嵌治疗组。对各组患儿术前彩色超声报告,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予以分析统计。结果:PV切开组和镶嵌治疗组患儿术后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2.0%及4.5%,再次手术干预率分别为10.5%及18.2%。术后随访中PV切开组有12例患儿完成终期手术,包括10例双心室修补,2例1.5心室修补;镶嵌治疗组有11例患儿完成中期手术,其中9例完成双心室修补,2例完成1.5心室修补。结论:非体外下初期外科手术治疗PAIVS,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以及再干预率低等优势。采用非体外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术或外科镶嵌治疗的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患儿分期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非体外循环 肺动脉瓣切开术 镶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卫 张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在开胸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行镶嵌治疗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记录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结果 9例室间隔完整型肺...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在开胸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行镶嵌治疗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记录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结果 9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重度肺动脉狭窄接近闭锁,右心室发育尚可,三尖瓣Z值>-2,全组均采用开胸术非体外循环下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达到(90±4)%,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2例患儿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住院死亡。平均随访时间(8±3)个月,所有患儿仍均伴有轻-中度肺动脉狭窄,1例患儿因术后肺动脉狭窄再次行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扩大手术。结论镶嵌方法行肺动脉瓣切开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可提供足够的肺血流促进三尖瓣以及右心室发育,可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于心脏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治疗 球囊扩张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及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乐佳妮 张智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720-723,共4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是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介入治疗的逐步开展,这两种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旨在回顾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是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介入治疗的逐步开展,这两种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旨在回顾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为这两种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胡锐 陈俊 +3 位作者 莫绪明 陈晔 姜杰 左维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临床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的30例PA-IV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通过估测三尖瓣Z...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临床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的30例PA-IV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通过估测三尖瓣Z值评价右室发育情况用以指导手术。结果:30例患儿均经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有28例在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外2例虽图像质量不佳,但结合彩色及连续多普勒超声仍高度怀疑PA-IVS。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病程早期可及时对PA-IVS做出可靠诊断,同时评价右室发育情况用以指导手术,在术前探查中应着重注意观察肺动脉闭锁的水平、右室及三尖瓣发育状况、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右室-冠状动脉交通以及预测是否存在右室依赖的冠状动脉循环等,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患儿的筛选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计术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