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被引量:46
1
作者 单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5,共8页
关键词 客观性原理 客观报道 新闻客观性 客观性原则 精神交往 道德意识 新闻传播主体 新闻报道 新闻实践 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客观性原理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兼论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客观性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卉 《西部学刊》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新闻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业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实践的基本准则。本文从职业社会学角度看,新闻客观性原理是新闻职业凭借对专业知识的"制度化"而获得的职业"管辖权",同时在媒介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对"边界管辖... 新闻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业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实践的基本准则。本文从职业社会学角度看,新闻客观性原理是新闻职业凭借对专业知识的"制度化"而获得的职业"管辖权",同时在媒介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对"边界管辖权"竞争性互动中实现职业的发展。在当前多元速变的媒介融合和行业融合的社会环境中,尽管新闻职业垄断被打破,新闻信息行业在结构性重组过程中,但新闻客观性原理不会在这种否定和质疑中被清除,而是在社会各系统的竞争性互动中被重新阐释、建构和强化,作为各传播主体和社会各系统互动的合法性公共资源,新闻客观性原理仍将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社会学 新闻客观性原理 制度化知识 合法性公共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客观性原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谢道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7年第10期17-17,共1页
矛盾客观性原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谢道金●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矛盾客观性原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能否树立和坚... 矛盾客观性原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谢道金●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矛盾客观性原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能否树立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那么,在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 哲学意义 客观实在性 日常生活 对立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 普遍性原理 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力丹 《新闻记者》 1999年第9期56-59,共4页
本刊去年第六期曾就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侵害名誉权一案发表署名文章,其中对“客观报道”发表了个人看法。1998年第5期四川《新闻界》发表了程天敏教授的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正因为客观报道对新闻实践极具普遍意义,因此... 本刊去年第六期曾就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侵害名誉权一案发表署名文章,其中对“客观报道”发表了个人看法。1998年第5期四川《新闻界》发表了程天敏教授的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正因为客观报道对新闻实践极具普遍意义,因此本刊今年第二期转发程教授的文章,同时配发周也平先生的商榷文章,由此对“客观报道”展开专题讨论。至今为止,已发表讨论文章11篇。由于篇幅所限,还有不少佳作未能刊出,在此特表歉意。现特约请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研究员撰文,作为本次讨论的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界》今年第3期也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形成呼应之势。本次讨论虽已结束,但仍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给予本刊以大力支持。我们深知,没有读者的支持,刊物的生命也将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 马克思 客观主义 新闻工作者 新闻学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来源 客观性原理 报道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看美的客观性问题
5
作者 周文彬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7-93,86,共8页
关于美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 “所谓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是认识的某种客观内容。这种认识的客观内容之所以是客观的,也即它不是依赖于主体的,或者是不赖依于个人的,乃至是不依赖于人... 关于美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 “所谓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美是认识的某种客观内容。这种认识的客观内容之所以是客观的,也即它不是依赖于主体的,或者是不赖依于个人的,乃至是不依赖于人类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我们说美是客观的,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的,即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是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是意识创造出来的,也非存在于意识中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普遍必然性 经验论 审美愉快 美学 旧唯物主义 外部世界 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历史唯物论中客观性概念的理解
6
作者 李兰芬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6期60-64,共5页
恩格斯和列宁都曾经指出,马克思对人类思想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他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有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志,在于唯物史观首次坚持用客观性原理解释社会生活的本源、本质及社会发展的... 恩格斯和列宁都曾经指出,马克思对人类思想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他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有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志,在于唯物史观首次坚持用客观性原理解释社会生活的本源、本质及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等问题。哲学中的客观性概念作为本体论的一个基本范畴,用它来说明事物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性原理 历史唯物论 唯物史观 动力源泉 社会历史 本体论 社会生活 人类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客观本构关系的路基大变形固结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丁洲祥 龚晓南 +1 位作者 谢永利 李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85-1489,1500,共6页
针对路基大变形固结分析中常用的Jaumann率型本构关系不能考虑邻域变形之影响的缺点,将Truesdell率型本构关系引入到大变形固结理论。采用虚功原理和Galerkin加权残值法,推导了基于不同客观本构关系的大变形固结有限元方程。编制相应的... 针对路基大变形固结分析中常用的Jaumann率型本构关系不能考虑邻域变形之影响的缺点,将Truesdell率型本构关系引入到大变形固结理论。采用虚功原理和Galerkin加权残值法,推导了基于不同客观本构关系的大变形固结有限元方程。编制相应的平面应变有限元程序对路基大变形固结性状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Truesdell率型、Jaumann率型、简化Jaumann率型等3种大变形本构关系对路基固结性状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常用的Jaumann率型本构关系的大变形固结分析得到的路基沉降量、侧向位移和孔压等均偏大于基于Truesdell率型本构关系时的相应结果。小变形本构矩阵不能反映客观性要求,将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对常见问题而言,Jaumann率型和Truesdell率型本构关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不很大,传统分析方法在变形较小时仍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大变形固结 有限元法 本构关系 客观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测中应当遵循的几条预测学基本原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洪时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42,共7页
地震预测应当遵循信息不增原理、客观性原理、自洽性原理、可检验性原理(可证伪性原理)和简洁性原理这样几条预测学的基本原理。笔者用贝叶斯公式阐明了地震与异常之间的概率关系,并提出了I预测≤I观测,G外推<G内符,N样本>>N判... 地震预测应当遵循信息不增原理、客观性原理、自洽性原理、可检验性原理(可证伪性原理)和简洁性原理这样几条预测学的基本原理。笔者用贝叶斯公式阐明了地震与异常之间的概率关系,并提出了I预测≤I观测,G外推<G内符,N样本>>N判据,N样本>>N参数>N变量以及N震例>N判据这样几个关系式。自觉地运用上述原理和公式将有助于推动地震预测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预测学 信息不增原理 客观性原理 自洽性原理 可检验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DYNA3D等非线性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程序的局限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隆茂 杨桂通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7,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研究了采用 L S- DYNA3D等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有限元程序于具有较大刚体转动的结构时 ,可能出现错误的应力和应变计算结果。主要原因是采用增量形式的应力修正时 ,其客观性被破坏。
关键词 有限元 动力响应 应力修正 客观性原理 LS-DYNA3D 非线性结构 刚体转动 强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变形的三维粘弹性本构模型(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利君 卞忠景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2年第1期64-69,共6页
遗传积分形式与弹性元件和粘壶串并联表示的微分形式可以描述高聚物小变形情况下的粘弹性特性.文章以这些小变形的本构模型为起点,推出有限变形下的本构模型.一个有限变形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微小变形子过程.小变形子过程中,应力的转动变... 遗传积分形式与弹性元件和粘壶串并联表示的微分形式可以描述高聚物小变形情况下的粘弹性特性.文章以这些小变形的本构模型为起点,推出有限变形下的本构模型.一个有限变形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微小变形子过程.小变形子过程中,应力的转动变化由弹性本构方程确定,主应力的变化由弹性元件和粘壶串并联结构的模型确定,这样提出了一个满足客观性原理的有限变形的粘弹性本构模型.模型材料参数随应变率而变,所以模型适合于从准静态到冲击载荷的较宽应变率范围.作为应用,计算了简单剪切有限变形,就建议的模型与现有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议的模型能够描述高聚物有限变形情况下的粘弹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有限变形 客观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量紧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少强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本文从线性空间出发,介绍了线性泛函与对偶空间,在此基础上以双线性型为例引出了张量的数学定义-多线性泛函;另一方面,内积作为一种特殊的双线性型给予向量另一种身份:余向量,由此通过限定定义张量的线性空间都取为Rn(n=2,3),就得到了(... 本文从线性空间出发,介绍了线性泛函与对偶空间,在此基础上以双线性型为例引出了张量的数学定义-多线性泛函;另一方面,内积作为一种特殊的双线性型给予向量另一种身份:余向量,由此通过限定定义张量的线性空间都取为Rn(n=2,3),就得到了(连续介质)力学中常用的张量,即在基变换下坐标(或称分量)按照给定规则变化的量。进一步给出了张量的张量积、缩并、点积和双点积运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 客观性原理 线性泛函 对偶空间 内积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新闻价值观在现当代的嬗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 CSSCI 2002年第1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传统新闻价值观 嬗变 新闻学 新闻报道 客观性原理 个性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单波:我在学海边缘漂流(下)
13
作者 谭银 陈晨 《文化与传播》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编辑:在具有哲学视野后,您对新闻客观性的思考是否有了新的见解?单波:从那时起,我试着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传统新闻学的命题,《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现代传播》1999年第1期)就是一例。我这个在新闻学边缘行走的人,发现新闻客... 编辑:在具有哲学视野后,您对新闻客观性的思考是否有了新的见解?单波:从那时起,我试着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传统新闻学的命题,《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现代传播》1999年第1期)就是一例。我这个在新闻学边缘行走的人,发现新闻客观性问题并未在西方新闻传播理论中得到解决,存在很多悖论,同时也发现新闻传播活动本来立足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波 客观性原理 新闻传播 漂流 海边 对话 传播理论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应变的共轭应力
14
作者 管国永 柳涛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从 Hill功共轭原理出发 ,在客观性原理的基础上 ,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思路 ,给出了与广义应变共轭的客观应力的方法。
关键词 广义应变 共轭应力 Hill功共轭原理 客观性原理 本构不等式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追求新闻客观性角度浅谈提高媒体自律
15
作者 吴欢 《才智》 2009年第26期138-138,共1页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为反拨"黄色新闻"而产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成为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近年来,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仍然是新闻界以及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新闻客观性 客观性原理 报道策略 客观性原则 职业规范 专业主义 客观报道原则 “有偿新闻” 网络新
原文传递
政治学科质量分析
16
作者 王芳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4年第6期37-37,共1页
1.卷面分析(1)班级甲均分:67.53 (2)年部名次:第二名(3)与同类班级相比平均分差(4)班级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5)班级最高分89分,最低分41分,分差48分,本班最高分与年部最高分差-6(6)每道试题得分情况(7)优秀生失... 1.卷面分析(1)班级甲均分:67.53 (2)年部名次:第二名(3)与同类班级相比平均分差(4)班级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5)班级最高分89分,最低分41分,分差48分,本班最高分与年部最高分差-6(6)每道试题得分情况(7)优秀生失分试题分析(班级前十名)(8)零分试题人数统计:2.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考查的内容为《哲学与生活》第二、三、四单元,涵盖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覆盖的知识面全。重点考查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意识的能的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矛盾的相关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点。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占90%以上。试题不存在遗漏的知识点,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课上重点强调的内容。但选择题中的第23题考查群众观点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班级有42人选错,原因是混淆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分析 政治学科 《哲学与生活》 客观性原理 试题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观点 实践与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矛盾证据在判断证据中的作用
17
作者 许明 张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0,90,共5页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收集证据的条文提出异议。笔者认为,“收集有罪或者无罪”证据的提法不妥。它不能体现收集证据工作的客观性原理,为判断证据的司法实践容易带来种种非科学因素。从法学理论上说,它没有突出矛盾证据的地位...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收集证据的条文提出异议。笔者认为,“收集有罪或者无罪”证据的提法不妥。它不能体现收集证据工作的客观性原理,为判断证据的司法实践容易带来种种非科学因素。从法学理论上说,它没有突出矛盾证据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有必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推理的角度,对矛盾证据问题作出理论说明。诚望我国法学界和司法部门能对此问题引起必要的重视并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推理 形式逻辑 客观性原理 亚里士多德 大前提 鉴别证据 三段论 真理 收集证据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评价“设置对立面”
18
作者 程明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8-42,共5页
“设置对立面”,是毛泽东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倡导的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这个方法,理论界在前些年多有争议。不少同志对它持否定的态度,反对把设置对立面纳入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体系之中。这些同志之... “设置对立面”,是毛泽东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倡导的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这个方法,理论界在前些年多有争议。不少同志对它持否定的态度,反对把设置对立面纳入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体系之中。这些同志之所以要否定设置对立面,其理由大致有如下两点:一是这个方法违反了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对矛盾采取了主观随意的态度;二是这个方法在实行过程中,导致了矛盾的扩大化和斗争的滥用,实践的结果对它作出了否定性的判决。我认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设置对立面”有重新评议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面 工作方法 正确评价 解决矛盾 毛泽东 唯物辩证法 客观存在 矛盾的斗争性 领导方法 客观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疑串珠激思维 探究解惑破难点——以“规律的概念”为例
19
作者 张影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9,共3页
“规律的概念”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一是规律概念本身抽象、难理解;二是它关乎学生对规律和规律所发生作用的现象的分辨;三是因为它是学生理解与掌握“规律客观性原理”及“人与规... “规律的概念”是《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一是规律概念本身抽象、难理解;二是它关乎学生对规律和规律所发生作用的现象的分辨;三是因为它是学生理解与掌握“规律客观性原理”及“人与规律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生活与哲学》 思维 设疑 解惑 客观性原理 教学难点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中的“三大困惑”
20
作者 高永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3,共2页
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一线教师普遍存在三大困惑:联系到底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还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真的是只能建立而不能创造吗?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是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 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一线教师普遍存在三大困惑:联系到底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还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真的是只能建立而不能创造吗?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是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世间智慧很多,但真理只有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条件性 唯物辩证法 传播者 谬误 客观性原理 事物内部 事物联系 主观随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