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工业化进程中国产电影审美价值体系的构建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秀清 齐翊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4,共6页
工业化理念在成为国产电影制作共识,以及工业化制作流程日益完整的同时,支撑电影工业化系统的核心即审美价值体系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致使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实质上仅局限于制作流程的工业化,尤其是对作为产品的影片本身宣发力度的... 工业化理念在成为国产电影制作共识,以及工业化制作流程日益完整的同时,支撑电影工业化系统的核心即审美价值体系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致使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实质上仅局限于制作流程的工业化,尤其是对作为产品的影片本身宣发力度的单向度强化。因此,直面受众对电影艺术审美期待的提高,自觉担当运用电影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重任,从深度挖掘中华文化原型、热切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执着追求中国美学格调等方面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的题中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电影工业化 审美价值体系 美学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体系
2
作者 朱寿桐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3期9-14,共6页
鲁迅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博大精深、绮丽非凡的艺术世界。作为鉴赏者,我们尽可以在这个世界中惊奇地寻索,由衷地赞叹:为了它旨趣宏深的思想,为了它目不暇接的美;作为研究者。
关键词 审美价值体系 鲁迅小说 小说创作 艺术世界 研究者 思想 审美理想 审美价值 《呐喊》 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山琴况》审美价值论简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一部集大成的琴乐美学理论著作,作者徐上瀛以“淡和”的审美观为主旨,以此形成审美价值标准,展开于弦、指、音、意的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用以修身养性陶冶天下人之性情,并使之清静纯正为审美理想,... 《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一部集大成的琴乐美学理论著作,作者徐上瀛以“淡和”的审美观为主旨,以此形成审美价值标准,展开于弦、指、音、意的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中,用以修身养性陶冶天下人之性情,并使之清静纯正为审美理想,试图达到“通乎杳渺,出有入无”,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的“希声”审美境界,满足了主体的审美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琴况》 古琴 徐上瀛 审美价值体系 审美价值标准 审美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头内部结构张力及其审美价值
4
作者 陈学武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1期95-98,共4页
电影的外在形式表现为活动影像沿时间轴在银幕上的运动。而光影等构成电影本文的各种元素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所营造的影像运动来构筑电影的审美价值体系,使影片进入自身的审美规范。因而,如果说镜头作为电影整个银幕形式最... 电影的外在形式表现为活动影像沿时间轴在银幕上的运动。而光影等构成电影本文的各种元素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所营造的影像运动来构筑电影的审美价值体系,使影片进入自身的审美规范。因而,如果说镜头作为电影整个银幕形式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电影审美价值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那么,镜头本质的涵义无疑是表现运动。本文旨在讨论电影各元素的运动构成镜头本身的整体结构是如何体现视觉美感的,而各元素的审美价值又是如何实现的。在结构镜头时,各元素在相互作用时形成一种力的对比,我将它称为一种镜头内部结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体系 结构张力 镜头 美国电影 运动影像 画面造型 构成元素 审美规范 表现手段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审美观念的变革及其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西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0-75,共6页
审美观念变革是新时期以来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审美价值的更新,由伦理本位到多元取向;审美意识的转换;由艺术独尊到多元渗透;审美趣味的革命;由精神观照到生存实践。审美观念的这种变化,有利于大众文化繁荣和精神... 审美观念变革是新时期以来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审美价值的更新,由伦理本位到多元取向;审美意识的转换;由艺术独尊到多元渗透;审美趣味的革命;由精神观照到生存实践。审美观念的这种变化,有利于大众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新时期 审美趣味 大众审美文化 审美意识 人的全面发展 观念变革 审美价值体系 技术行为 审美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文化的历史机遇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11,共7页
审美文化并非仅是对当前的文化类型的概括与描述,而是具有建设性、普遍性的理论范畴。审美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分类,而且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建设文化的社会形态。这其中有文化事象的观照,又有审美价值观念系统。当前的文化状况是,很多文... 审美文化并非仅是对当前的文化类型的概括与描述,而是具有建设性、普遍性的理论范畴。审美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分类,而且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建设文化的社会形态。这其中有文化事象的观照,又有审美价值观念系统。当前的文化状况是,很多文化事象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但也有不少浅薄的、庸滥的,乃至于有害于世道人心的。而审美文化要承担起拣汰甄别当前文化事象的任务。要以健康的、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审美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的文化事象进行美学价值方面的批判。和谐社会的内在依据,主要是文化的和谐,而审美文化则是造就文化和谐的基本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文化事象 审美价值体系 现代性特征
原文传递
情绪·氛围·格调──’95春节联欢晚会观后
7
作者 刘扬体 《电视研究》 1995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晚会 观赏价值 审美品位 艺术生产关系 时代情绪 审美价值体系 小人物 社会文化心理 艺术创造能力
原文传递
后实验时代的水墨——当代水墨艺术专辑(解说词)
8
作者 彭莱 《美术文献》 2009年第6期43-46,共4页
水墨的当代性探索,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场被冠以"实验"之名的创作潮流。当时的批艺术家,通过抽象、装置乃至行为等观念形式与传统水墨媒材的对接,试图去"实验"水墨语言及其内涵的现代转换。尽管这种被称为"
关键词 水墨艺术 当代性 实验 后现代主义 艺术家 创作者 传统水墨 时代 审美价值体系 图式
原文传递
试论环境设计中的国画元素
9
作者 韩雪松 《国画家》 2020年第1期64-65,共2页
国画是最具中国色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西方现代艺术东渐之前的数千年中,国画以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笔墨范式,成为传统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画的画种界限逐渐被打破,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材料相互借鉴,技法和审美... 国画是最具中国色彩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西方现代艺术东渐之前的数千年中,国画以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笔墨范式,成为传统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画的画种界限逐渐被打破,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材料相互借鉴,技法和审美交互影响,呈现出思想多元、边界融合的全新发展趋势。环境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崭新交叉学科。涵盖了地表空间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元素 审美价值体系 环境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