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实践诠释学对哲学诠释学的四重超越——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
1
作者 马慧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反映马克思诠释思想的本源性文本。通过思考科学的历史性生存的“本体”规定性,马克思赋予了诠释学实践本体论基础,并早于海德格尔近一个世纪就实现了诠释的“本体论转折”。实践诠释学立足感性现实,从四个维度超越了海德格尔开创的哲学诠释学。其一,诠释基点不是主观“前见”,而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实践。其二,诠释的历史视域不是“传统”“权威”等“观念的历史”,而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践的历史”。其三,诠释意旨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其四,诠释品格不是保守而是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诠释 哲学诠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中的实践诠释学意蕴
2
作者 海景龙 王思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实践诠释学是从实践视角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哲学思维和理论。“两个结合”本质上是一种实践阐释学。实践诠释学的实现路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功能,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开... 实践诠释学是从实践视角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哲学思维和理论。“两个结合”本质上是一种实践阐释学。实践诠释学的实现路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功能,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实践诠释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实践诠释学路径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后奇 洪晓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9,共8页
文化因"自觉"而"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民族文化主体开放性的高级文化结构,是文化自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不可抑制的主体心理涌现,所以两者不是完全同质性的建构,而有其自在自为的逻辑发展过程。从实践诠释学的视域来看... 文化因"自觉"而"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民族文化主体开放性的高级文化结构,是文化自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不可抑制的主体心理涌现,所以两者不是完全同质性的建构,而有其自在自为的逻辑发展过程。从实践诠释学的视域来看,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实践进程主要是在从文化的"效果历史"意识到"世界历史"视野、从"读者视域"到"作者视域"、从"诠释循环"的主体内化到"主体的客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福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45,共5页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释学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斯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志平 文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7,共8页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斯 实践诠释 科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玄学的“生命实践诠释学”——以阮籍、嵇康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暴庆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1,共5页
嵇康、阮籍以自身的生命实践诠释了庄学精神,他们的哲学可称为"生命实践诠释学"。嵇康、阮籍通过对庄学自然论、养生论、礼法批判、处世方式等内容的生命实践诠释,使庄学从纯粹的理论展现为具体的行为,是庄学精神在魏晋时代... 嵇康、阮籍以自身的生命实践诠释了庄学精神,他们的哲学可称为"生命实践诠释学"。嵇康、阮籍通过对庄学自然论、养生论、礼法批判、处世方式等内容的生命实践诠释,使庄学从纯粹的理论展现为具体的行为,是庄学精神在魏晋时代的现实呈现。因此,对经典的诠释方式,不仅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实践的。同时因为阮籍、嵇康自身的性格、对庄学的理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庄学的实践诠释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玄学 阮籍 嵇康 生命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及精神实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浩斌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13,18,共6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发展观 实践诠释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合理运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浩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确立了一种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诠释方法论原则,事实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诠释学即实践诠释学,从而实现了诠释学领域的重大革命。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理论指导实...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确立了一种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诠释方法论原则,事实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诠释学即实践诠释学,从而实现了诠释学领域的重大革命。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理论指导实践""意义先在"以及"释义学循环"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形成了基于"实践选择理论"的实践反思法、基于"意义生成"的理念生成法以及基于"意识形态批判"的经验析取法。要合理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必须正确处理好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分别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践哲学以及问题哲学等完全等同于实践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诠释 方法论 唯物史观 实践哲学 问题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诠释学视阈下韦努蒂的“差异伦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镇源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9,共4页
为挑战西方译坛盛行的欧美中心主义,美国当代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以尊重差异为旨归的"差异伦理"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极易给人留下偏激的印象,似乎是韦努蒂在"异化/归化"二元对立的思维下制造的一种极端化价... 为挑战西方译坛盛行的欧美中心主义,美国当代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以尊重差异为旨归的"差异伦理"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极易给人留下偏激的印象,似乎是韦努蒂在"异化/归化"二元对立的思维下制造的一种极端化价值取向。本文将这一翻译伦理观念纳入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视阈之下进行考察,指出"差异伦理"的立足点并不在于对"归化/异化"两极的选择,而是在于翻译活动对待差异的道德态度。由此"差异伦理"与绝对化思维划清界线,获得了更大的包容度和张力。这一论证在消除对"差异伦理"的误读,还原韦努蒂初衷的同时,也凸显了这一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伦理 实践诠释 道德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基于实践诠释方法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8,共12页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关于该问题的现有讨论缺乏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在出现争议时没有一个解决分歧的反思性判准。根据实践诠释方法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如何,其实取决于我们对指导性案例之特征及其独...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关于该问题的现有讨论缺乏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在出现争议时没有一个解决分歧的反思性判准。根据实践诠释方法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如何,其实取决于我们对指导性案例之特征及其独有价值的理解。指导性案例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提供对裁判规则的较佳证立,而它的价值在于通过提升司法的说理性,来促进法律作为一项尊重人的社会合作事业的品质。对案例指导制度的说理性特征与说理价值的认识,有助于解决当前理论界有关指导性案例效力问题的一系列分歧,为法官在裁判时如何对待指导性案例给出明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实践诠释 案例指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彬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锦涛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浩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8-62,共5页
胡锦涛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更新了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论,明晰了实践诠释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第一要义、基本出发... 胡锦涛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更新了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论,明晰了实践诠释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第一要义、基本出发点、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和谐社会 经济制度基础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并非强调"实践即诠释",但它所追求的恰恰是对以实践作为基础的观念及意识形态进行真理性的追问和价值考量,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可以称之为实践诠释学。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是它以实践作为出发... 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并非强调"实践即诠释",但它所追求的恰恰是对以实践作为基础的观念及意识形态进行真理性的追问和价值考量,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可以称之为实践诠释学。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是它以实践作为出发点和突破哲学诠释学困境的重要出路,强调诠释的重点是彰显并实现人的价值,诠释的实现途径是认识与实践的双向互动。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在反复验证知识真理性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诠释 知识 真理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浩斌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飞南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8,18,共5页
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在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道路、意识形态整合等问题上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实践诠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关键词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浩斌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7-82,共6页
土地革命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生成开辟了道路,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酝酿争得了时间;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如何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实践诠... 土地革命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生成开辟了道路,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酝酿争得了时间;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文本、如何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实践诠释,事实上开辟了一种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根据地模式、长征模式甚至"山里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模式等;《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发表则可以说是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向理论形态转化的最初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荣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6-80,共5页
存在主义者试图通过使"自在之在"走向"自为之在","自我理解"化为"公共商讨",避免诠释的纯粹主观性和任意性并努力发现一种客观的意义。然而,吊诡的是,其借助生命体验而进行的"思想构境&qu... 存在主义者试图通过使"自在之在"走向"自为之在","自我理解"化为"公共商讨",避免诠释的纯粹主观性和任意性并努力发现一种客观的意义。然而,吊诡的是,其借助生命体验而进行的"思想构境"或"语言塑造",实际上却依然停留在思想的范围内,不过是诠释者自我意识内在构造之物,是人的主观心灵内在赋予的东西,非但不能回到事情本身,反而使存在的真义处于遮蔽状态。与之相反,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诠释学强调实践性的阐释定向,把各种主客观意图在实践基础上内在融通起来生成一种实践意图,以能否诠释及如何诠释到社会生活内在本源处作为衡量诠释正当性的真正标杆,从而对当代诠释学的实践性本质做出了科学解答,并从根本意义上克服了存在主义解释学的"强制诠释"或过度诠释引发的各种误解和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诠释 阐释定向 存在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及其精神实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浩斌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发展观 实践诠释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基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论省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浩斌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其中,"直接过渡"理念思维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理念支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最初尝试。总的来说,"战时共...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其中,"直接过渡"理念思维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理念支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最初尝试。总的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和谐社会 经济制度基础 实践诠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浩斌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14,19,共6页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实践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