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专利实质条件的改进建议 被引量:9
1
作者 管荣齐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75,89,共6页
美国TPP知识产权草案没有把有益的技术效果或其他积极效果作为专利实质条件的构成要件,欧洲、日本与其基本一致,而我国有所不同。与此相应,我国专利实质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创造性之"显著的进步"多余;二是实用性... 美国TPP知识产权草案没有把有益的技术效果或其他积极效果作为专利实质条件的构成要件,欧洲、日本与其基本一致,而我国有所不同。与此相应,我国专利实质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创造性之"显著的进步"多余;二是实用性之"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该弃;三是创造性判断之"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越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删除创造性之"显著的进步"、实用性之"能够产生积极效果"的要求,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回归创造性判断的辅助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TPP 知识产权草案 专利实质条件 技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实用新型实质条件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管荣齐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2-67,共6页
当前我国实用新型量大质次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必须在实质条件的设置和审查上全面深化改革。世界上典型国家实用新型实质条件的设置和审查模式,虽因受到其本国国情的制约而具有一定个性,但总在适应科技发展水平... 当前我国实用新型量大质次问题依然突出,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必须在实质条件的设置和审查上全面深化改革。世界上典型国家实用新型实质条件的设置和审查模式,虽因受到其本国国情的制约而具有一定个性,但总在适应科技发展水平与实用新型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我国也不应例外,即使较低的创造性和不完全的实质条件审查广受诟病,我国实用新型实质条件的改革还是应当立足现状、着眼未来,致力于降低新颖性标准、改善创造性和实用性、细化实质条件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新型 实质条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释的实质条件及其评估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董邦俊 赵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假释的实质条件是假释适用的关键,它反映了假释的价值追求。我国1997年刑法将'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作为假释的实质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对'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进行了解释~①,但'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 假释的实质条件是假释适用的关键,它反映了假释的价值追求。我国1997年刑法将'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作为假释的实质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对'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进行了解释~①,但'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仍不清晰。针对理论质疑与操作的困难,《刑法修正案(八)》将假释的实质条件修改为'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考察各国有关假释条件的规定,虽然各不相同,但'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是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本质条件。需要引入以'善良公民'为中心的'再犯评估'系统,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此,我国的假释工作才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实质条件 不致再危害社会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旭化成案对专利优先权实质条件的认定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论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的修订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刚仿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8,共5页
英国上议院对旭化成公司专利申请案做出终审判决,认为尽管大日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更早提出了申请,但因其首次申请中所主张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没有满足可实施披露的要求,故不能享有专利优先权。该判决结束了英国长达6年之久的关于专利优... 英国上议院对旭化成公司专利申请案做出终审判决,认为尽管大日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更早提出了申请,但因其首次申请中所主张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没有满足可实施披露的要求,故不能享有专利优先权。该判决结束了英国长达6年之久的关于专利优先权实质性条件是否要求可实施披露的争议。借鉴英美法,反思我国专利法关于专利优先权的实质性条件的规定,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九条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增加关于首次申请之技术方案应满足可实施披露要求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法 专利优先权 实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翟玉章 吴昊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
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如何?实质条件句与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句的关系如何?这是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基本问题。澄清了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指出不能将蕴涵混同于相应的实质条件句的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蕴涵悖论。应该将... 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如何?实质条件句与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句的关系如何?这是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基本问题。澄清了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指出不能将蕴涵混同于相应的实质条件句的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蕴涵悖论。应该将实质条件句在技术上的价值与它在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物这两个问题分开处理,并论证了以实质条件句概念解释日常语言中的直陈单独条件句的适当性,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卡尔纳普所谓之辩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涵 实质条件 直陈概括条件 直陈单独条件 概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全球化下法律伦理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之维——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之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云昌智 《电子知识产权》 2003年第10期57-59,共3页
知识产权制度自肇始之日起就发挥着一个平衡器的功能,尤其是其中的专利审查制度,向来以在社会公共利益与扶持私人创造力这两大社会价值之间取得平衡作为第一宏旨,并成为其朝前变革发展的张力所在.
关键词 全球化 法律伦理 社会利益 张晓都 《专利实质条件 专利审查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我国商标注册实质条件
7
作者 周园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6,66,共6页
商标注册的实质条件是商标法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我国商标注册实质条件的相关规定存在严重缺陷:过于分散,缺乏体系性;条款众多,缺乏逻辑性;用语不精炼,缺乏准确性;不同条款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缺乏合理性等。然而,商标法修订草案未采取... 商标注册的实质条件是商标法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我国商标注册实质条件的相关规定存在严重缺陷:过于分散,缺乏体系性;条款众多,缺乏逻辑性;用语不精炼,缺乏准确性;不同条款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缺乏合理性等。然而,商标法修订草案未采取措施弥补这些缺陷。《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应正视这些问题,重构我国商标注册的实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 商标注册 实质条件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美国贸易法201条款措施的实质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严桂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42,共3页
适用美国贸易法201条款措施的实质条件严桂珍所谓201条款,是指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201节到204节的全部规定,是对因公平的进口竞争而受到损害或损害威胁的国内产业提供临时救济的条款,它为美国逃避依照国际贸易协... 适用美国贸易法201条款措施的实质条件严桂珍所谓201条款,是指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201节到204节的全部规定,是对因公平的进口竞争而受到损害或损害威胁的国内产业提供临时救济的条款,它为美国逃避依照国际贸易协定应承担的义务提供了国内法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贸易法 国内产业 201条款 严重损害威胁 计算期间 逃避条款 美国对外贸易法 进口数量 金枪鱼 实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量化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国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1-62,67,共3页
我国关于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规定 ,应当向西方缓刑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学习 ,将有关条件予以量化。具体步骤为 :(1)将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在法律中明确加以列举 ;(2 )将影响对犯罪人适用缓刑的各种实质性因素进一步量化。
关键词 缓刑制度 适用实质条件 条件量化 刑法 犯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适用实质条件的检视与重构
10
作者 曹富乐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死缓条件包括死缓适用之前提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罪行极其严重"是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其实,人身危险性才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对此,司法实践应当... 传统刑法理论认为,死缓条件包括死缓适用之前提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罪行极其严重"是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其实,人身危险性才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对此,司法实践应当树立这样的认识:死缓适用应当分层判断,在符合"罪行极其严重"这一前提条件后,再进行"人身危险性"这一实质条件的判断。同时,理念的革新对于破解重构死缓适用实质条件之困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前提条件 实质条件 社会危害性 人身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会计报表的实质条件
11
作者 徐丹 《辽宁经济》 2008年第9期94-94,共1页
以母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从形式上来说.母子公司各自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实质上讲,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之下。根据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和传递在共同管理控制下的公司集团的... 以母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从形式上来说.母子公司各自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实质上讲,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之下。根据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和传递在共同管理控制下的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等总括情况,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于特定经济实体而非法律实体的财务信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会计报表 实质条件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体 母子公司 管理控制 企业集团 经营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实质条件——持续盈利能力
12
作者 张瑜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年第7期52-53,共2页
前几节我们分析了IPO对发行人财务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初步了解了国内IPO最核心的条件,通过之前一系列文章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IPO审核遵循的理念是以行政许可的方式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而对优质企业的定义一方面是要求具备良好的... 前几节我们分析了IPO对发行人财务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初步了解了国内IPO最核心的条件,通过之前一系列文章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IPO审核遵循的理念是以行政许可的方式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而对优质企业的定义一方面是要求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盈利的真实性和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本节我们来看IPO对发行人持续盈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盈利能力 IPO 实质条件 优质企业 财务质量 上市融资 行政许可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实质条件——财务标准(二)
13
作者 张瑜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年第4期48-50,共3页
本节着重介绍一下对财务质量的其他一些要求。一、内部控制有效性《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前几节,我们... 本节着重介绍一下对财务质量的其他一些要求。一、内部控制有效性《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前几节,我们通过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明白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标准 实质条件 内部控制问题 IPO 企业经营管理 首次公开发行 注册会计师 财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实质条件——财务标准(三)
14
作者 张瑜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年第5期45-47,共3页
上一期我们先介绍了IPO对发行人内控有效性、会计工作规范及审计的一些要求。本期我们来看一下IPO对发行人会计政策的一些要求。一、会计政策应遵循真实、谨慎和一致性的原则《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发行... 上一期我们先介绍了IPO对发行人内控有效性、会计工作规范及审计的一些要求。本期我们来看一下IPO对发行人会计政策的一些要求。一、会计政策应遵循真实、谨慎和一致性的原则《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学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几项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上述《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即是对几项重要原则的概括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财务标准 实质条件 首次公开发行 会计工作规范 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质量 实质重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实质条件——财务标准(一)
15
作者 张瑜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年第3期60-61,共2页
通过以前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法律法规对于IPO的一些规定。从本节开始,我们来探讨一下对IPO的充分必要条件--财务与会计要求。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对于IPO财务与会计条件的要求可以分为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两个方面... 通过以前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法律法规对于IPO的一些规定。从本节开始,我们来探讨一下对IPO的充分必要条件--财务与会计要求。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对于IPO财务与会计条件的要求可以分为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两个方面,本节我们先来介绍一些质的要求。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正常。熟悉会计工作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这一条是针对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标准 IPO 实质条件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充分必要条件 法律法规 资产质量 现金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实质条件——财务标准(四)
16
作者 张瑜璟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9年第6期45-47,共3页
前几节我们分析了IPO对发行人财务质量的要求。如前所述,IPO规则里除了对发行人财务情况有质的要求外,还有量的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IPO规则对发行人财务情况量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发行人... 前几节我们分析了IPO对发行人财务质量的要求。如前所述,IPO规则里除了对发行人财务情况有质的要求外,还有量的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IPO规则对发行人财务情况量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发行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二)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人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四)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财务标准 实质条件 会计年度 首次公开发行 非经常性损益 现金流量净额 财务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特赦实质条件的“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建平 赵康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32,共15页
在第八次特赦中,"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首次成为特赦的实质条件。在我国刑事程序法和实体法语境中,也存在社会危险性的表述,但认识比较混乱。现实社会危险性需要通过客观证据来证明,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判断要将罪犯的现实表现... 在第八次特赦中,"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首次成为特赦的实质条件。在我国刑事程序法和实体法语境中,也存在社会危险性的表述,但认识比较混乱。现实社会危险性需要通过客观证据来证明,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判断要将罪犯的现实表现作为判断依据。"现实社会危险性"只能采取封闭式的立法模式,"现实社会危险性"的表述不宜直接出现在立法文本中。"现实社会危险性"应当包括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以及存在诉讼风险两种情况,但有犯罪记录未必就属于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特赦中"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含义可表述为:通过客观证明可以证实,服刑罪犯在被释放后,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妨碍诉讼等情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赦 第八次特赦 现实社会危险性 实质条件
原文传递
新技术对专利实质条件制度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丽苹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专利实质条件为发明创造获取专利保护的准入条件。受新技术的影响 ,专利实质条件趋向宽松 ,可专利保护主题范围不断扩大。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 ,在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框架内 ,我国应对新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申请 ,严格各项专利实... 专利实质条件为发明创造获取专利保护的准入条件。受新技术的影响 ,专利实质条件趋向宽松 ,可专利保护主题范围不断扩大。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 ,在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框架内 ,我国应对新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申请 ,严格各项专利实质条件的标准 ,防止专利保护门槛的降低 ,并积极参加有关国际条约的制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条件 新技术 评价 专利保护 技术发展水平 国际条约 发展中国家 准入条件 发明创造 主题范围 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宽松
原文传递
我国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的实践考察与路径新探 被引量:13
19
作者 包国为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186,共6页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用语比较抽象和原则。实务样态显示,司法机关在探索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规范解释层面上,缓刑考察因素"单一",而非"综合",缓刑适用规则的可操作化...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的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用语比较抽象和原则。实务样态显示,司法机关在探索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规范解释层面上,缓刑考察因素"单一",而非"综合",缓刑适用规则的可操作化路径不具有可行性;规范适用层面上,缓刑适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解决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具体化问题的路径是,以"特殊预防论"为理论基础,明确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和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涵义及其考察因素,制定科学的缓刑评估量表以代替缓刑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实质条件 犯罪情节 悔罪表现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缓刑评估量表
原文传递
实质性专利法国际协调与我国专利实质性条件设置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春 朱雪忠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一、实质性专利法国际协调 (一)背景 近百年来,为解决专利权地域性带来的问题。国际专利制度不断进行变革和发展。国际社会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规定了国民待遇原则、优... 一、实质性专利法国际协调 (一)背景 近百年来,为解决专利权地域性带来的问题。国际专利制度不断进行变革和发展。国际社会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规定了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等原则,较大程度上统一了国际申请程序。近年来,国际专利制度呈一体化趋势.先后缔结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专利法条约》,启动了PCT改革。规定了专利权保护的最低标准.进一步统一了各国专利申请的形式要件,并进一步协调和统一国际申请程序。此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WIPO)成员国大会第三十六届会议上。总干事还提出了《专利议程》倡议,希望为国际专利制度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实现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条件 国际协调 专利法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设置策略 《专利合作条约》 国际专利制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TRIPS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