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伟光 谢庆海 林正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观察组实施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预后结局。结果:对照组的手术用时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方体定向引导下内镜导引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体定向引导 内镜导引器 神经内镜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立体定向引导下锁孔切除颅内微小病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锐 田增民 +5 位作者 赵全军 陈琳 李士月 于新 孙立 格胜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3-534,共2页
探讨用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引导 ,行锁孔开颅切除脑内微小病变。术前将MRI扫描数据传入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行三维建模、标记靶点定位坐标数据及皮肤切口、颅骨钻孔角度、手术入路、靶点距切口的距离和病变的大小范围 ,术... 探讨用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引导 ,行锁孔开颅切除脑内微小病变。术前将MRI扫描数据传入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行三维建模、标记靶点定位坐标数据及皮肤切口、颅骨钻孔角度、手术入路、靶点距切口的距离和病变的大小范围 ,术中机械臂立体定向引导下切除脑内微小病变。行机械臂立体定向引导下锁孔切除颅内微小病变 9例 ;其中小脑膜瘤 2例、小脓肿 2例、囊虫胞囊 1例、海绵状血管瘤 1例、转移瘤 1例、肉芽肿 1例、金属异物 1例。本组颅内微小病变及重要神经解剖结构定位准确 ,机测定位病灶误差很小 ,术中病变全部找到并完整切除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死亡和病残。提示由于手术导航系统的出现 ,机械臂立体定向系统的临床应用 ,使用锁孔开颅 ,能准确切除脑内微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立体定向引导 颅内微小病变 锁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引导大孔引流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8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运华 杨凤海 朱树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定向引导 大孔引流管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4
作者 王广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3期2029-2032,共4页
目的研究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方法针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人院的中等量(血肿量25~60m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 目的研究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方法针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人院的中等量(血肿量25~60m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组问意识状态改善、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术后(3d、7d)血肿残余量、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处于清醒状态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为(91.35±10.35)%,高于对照组的(68.96±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同一时间组间血肿残余量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状态,快速清除血肿,恢复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值得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引导穿刺引流术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亲水微轨道-超疏水复合表面液滴可控定向引导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洋 张辉 +1 位作者 周彬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5,共9页
目的实现液滴在超疏水表面定向可控滑动。方法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制备复合仿水稻叶亲水微轨道的超疏水表面。首先使用NaOH腐蚀铝合金表面形成微纳结构,然后浸泡硬脂酸溶液使得粗糙表面自生长硬脂酸超疏水层,最后使用纳秒激光系统... 目的实现液滴在超疏水表面定向可控滑动。方法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制备复合仿水稻叶亲水微轨道的超疏水表面。首先使用NaOH腐蚀铝合金表面形成微纳结构,然后浸泡硬脂酸溶液使得粗糙表面自生长硬脂酸超疏水层,最后使用纳秒激光系统去除局部超疏水层,形成用于引导液滴的仿水稻叶微轨道。利用超疏水表面的超强憎水特性及亲水微轨道的亲水性,得到水滴运动各向异性的微结构化表面。通过优化微轨道参数,改变液滴各向异性润湿及滑动特性。结果随着相邻亲水微轨道间隔的减小,平行微轨道方向接触角也明显减小,液滴沿轨道方向的滑动阻力明显增加。当相邻微轨道间距为500μm时,达到平行亲水微轨道方向和垂直亲水微轨道方向滑动角的差值超过50°,为液滴可控定向引导最佳间距。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变密度亲水微轨道和曲线排列亲水微轨道的超疏水表面,其具有在特定单方向液滴可控引导的特性,并引导水滴沿微轨道聚集到亲水末端点。通过机理分析得出,液滴在复合表面的各向异性润湿和定向滑动,是由于超疏水表面和亲水微轨道之间的表面能性质差异,以及毛细作用引起的预润湿效应等。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复合亲水微轨道超疏水表面可实现液滴定向引导,在集水、水滴混合及污渍去除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亲水微轨道 纳秒激光 各向异性润湿 定向引导 预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江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2期4072-4073,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系统(GOS)评估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立体定向引导 前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德育方法的新视角——信息定向引导初探
7
作者 胡剑云 《金融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大学生德育滞后被忽视的一个主因在于信息失控。以往的教育手段都是无意识的信息控制行为。在信息社会已经来临的今天,主动运用信息的教育功效,对其实施定向引导,应该是大学生德育方法创新的一大突破点。
关键词 德育 方法 信息定向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伟 左万贵 +2 位作者 刘颉 李争民 肖哲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HBGH患者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内镜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统计血...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HBGH患者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内镜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统计血肿清除率与术后再出血率。统计两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54±0.75)h,短于对照组(2.68±0.8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内镜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利于改善HBG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引导 神经内镜 HBGH 血肿清除术 开颅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CT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岸雄 陈志平 +2 位作者 冯鸿达 刘绍欢 香慧聪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7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CT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6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CT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6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尿激酶联合CT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3 d及7 d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CT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尿激酶 CT立体定向引导 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阳 闫丽 +3 位作者 谢文友 黄同亨 吴波 吴玉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C臂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3.95±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应用于PTN的临床治疗当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引导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永成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使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62例使用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 目的观察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使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62例使用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试验组)。对比两组术后3、7 d血肿残余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7 d血肿残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减少患者血肿残余量、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 尿激酶 中等量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冬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125I...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69.77%(30/43)](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34.88%(15/43)](P<0.05);两组均完成随访,无病例脱落,研究组复发率[2.33%(1/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0.05)。结论采用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125I粒子植入术 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双侧室间孔堵塞所致脑积水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宛海 牛朝诗 +4 位作者 傅先明 魏建军 魏祥品 凌士营 汪业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6-427,共2页
1999年前对所收治的因双侧室间孔同时堵塞所致双侧脑室积水,通常采取左、右侧脑室分别作腹腔分流术,因此每名患者所需两套脑室-腹腔分流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1999年1月至200... 1999年前对所收治的因双侧室间孔同时堵塞所致双侧脑室积水,通常采取左、右侧脑室分别作腹腔分流术,因此每名患者所需两套脑室-腹腔分流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了4名因两侧室间孔同时堵塞所致双侧脑室积水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双侧脑室贯通腹腔分流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双侧脑室 孔堵塞 立体定向引导 室间孔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管 治疗 1999年前 立体定向技术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14
作者 周玮林 孙涛 +2 位作者 耿鑫 余化霖 马以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3-894,共2页
与开颅手术相比,立体定向技术具有定位精确的优势,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在直视病变区域的条件下对病变进行手术操作。两种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很快在临床中得以推广与应用。然而独立使用上述两项技术同样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立体定向手... 与开颅手术相比,立体定向技术具有定位精确的优势,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在直视病变区域的条件下对病变进行手术操作。两种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很快在临床中得以推广与应用。然而独立使用上述两项技术同样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立体定向手术在定位穿刺过程中无法直视穿刺通道,其盲目性使得在穿刺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技术 海绵状血管畸形 立体定向引导 颅内 治疗 立体定向技术 立体定向手术 穿刺通道
原文传递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志亮 肖博 +3 位作者 张锋 门秀义 于书壮 孙志学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HICH患者分为保守组及微创组两组,每组34例。保守组患者接受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接受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HICH患者分为保守组及微创组两组,每组34例。保守组患者接受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接受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死亡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血肿量及NIHS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微创组血肿量及NIHSS均低于保守组(P<0.05)。此外,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显著的降低患者血肿残留量,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残留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定向术对颅内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荣文霞 李爱民 +1 位作者 刘雨成 刘留柱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805-80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全部资料 ,从而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穿刺活检及分流、引流等治疗。男性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全部资料 ,从而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 19例颅内占位病变进穿刺活检及分流、引流等治疗。男性 12例 ,女 7例 ;年龄范围 9~ 6 5岁 ;术前均有CT或MRl检查 ,确定有颅内占位。结果 :19例中 ,胶质瘤 4例、转移瘤 3例、脑结核 1例、均取活检由病理证实 ;脑脓肿 4例、脑出血 2例、透明隔、蛛网膜及胼胝体囊肿共 4例 ,颅咽管瘤 1例 ,均经抽液送检涂片病理证实后 ,给予引流、分流及清除病灶等治疗 ,取得了明确诊断和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 ,定位准确 ,损伤小 ,安全性高 ,是用于颅内占位病变 ,尤其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定向 脑立体定向技术 颅内占位病变 定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对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俊 江健 +3 位作者 程毛峰 王金鹏 彭金健 杨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673-4676,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对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30例和观察组(三维立体定向多靶... 目的探究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对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术)30例和观察组(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手术前后的神经损伤及创伤应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的神经损伤及创伤应激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在老年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神经损伤与创伤应激程度的控制作用较好,因此在该类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定向多靶点引导神经内镜治疗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神经损伤 创伤应激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朝阳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HICH患者66例,其中34例行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为观察组,32例行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HICH患者66例,其中34例行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为观察组,32例行立体定向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1d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肿量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0.00%(0/34)低于对照组18.75%(6/3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59%(7/34)与对照组15.63%(5/32)(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79.41%(27/34)高于对照A组50.00%(16/32)(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切口长度较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预防术后再出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引导
原文传递
CT引导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疗
19
作者 田增民 刘宗惠 +1 位作者 汪允干 袁卓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报告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880例脑肿瘤进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根据脑瘤的性质和体积不同,主要采用两种脑瘤内放疗方法:肿瘤内注入同位紊胶体磷-32(P-32)和钇-90(Y-90)治疗囊性和体积较小的实体肿瘤692例;铱-192(Ir-192)后装治疗... 本文报告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880例脑肿瘤进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根据脑瘤的性质和体积不同,主要采用两种脑瘤内放疗方法:肿瘤内注入同位紊胶体磷-32(P-32)和钇-90(Y-90)治疗囊性和体积较小的实体肿瘤692例;铱-192(Ir-192)后装治疗体积较大的实体肿瘤188例。术后随访0.5~7年(平均3.6年),手术总有效率为84.8%。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疗 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 内放射治疗 手术总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设计 定向引导——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与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利娟 杨敏良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4年第4X期24-26,共3页
导入新课是上课的启动环节,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开场白,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学习情境.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考虑新课的导入方式和导入效率问题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本... 导入新课是上课的启动环节,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开场白,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学习情境.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考虑新课的导入方式和导入效率问题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阐述何谓"先行组织者",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教学反思.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组织者 教学策略 学生 认知结构 定向引导 新知识 学习情境 新旧 导入方式 数学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