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张扬到压抑:汉武官僚群体的精神历程 |
夏增民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2
|
试论晚清守旧官僚群体的历史特征——以部分中央官僚群体为例 |
张立胜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0 |
1
|
|
3
|
试论汉武时代官僚群体之抑制心态 |
夏增民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4
|
从“官吏分途”到“群体三分”:中国地方治理的人事结构转换及其政治效应 对周雪光《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一文的一个补充 |
刘建军
马彦银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0
|
|
5
|
论辽朝汉族官僚群体的地位及其影响 |
姚雯雯
|
《东北史地》
|
2009 |
0 |
|
6
|
对外战略转换中统帅与官僚群体间的复杂博弈 |
苗中泉
|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刘宋文学传播群体考论 |
李鹏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论美国公立大学的官僚化 |
杨金华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皇权膨胀下士人群体意识的觉醒及内部分裂——由万历辅臣子弟禁考案说起 |
姚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0
|
徐桐:中国近代务虚的守旧官僚典型 |
张李州
张立胜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1
|
论六朝时期岭南的佛教及其与官僚士商的关系 |
丁邦友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2
|
谈汉人官僚在西夏政权中的地位与影响 |
杨福瑞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3
|
会稽大族与两晋士族政治探析 |
姚培锋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4
|
试论唐代政府贬官的迁转途径 |
梁瑞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后发”现代化中政府资源论要 |
司武林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6 |
1
|
|
16
|
晚清官僚士人群体的人际交往 |
李文海
赵晓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7
|
《隋书》列传所见官员地域来源探析 |
曾桐强
|
《华夏国学》
|
2015 |
0 |
|
18
|
程朱理学官僚与清初社会重建——基于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考察 |
朱昌荣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
2014 |
1
|
|
19
|
“清遗民”与北洋政府的依违离合——以漫社诗人群体为中心 |
潘静如
|
《诗书画》
|
2016 |
4
|
|
20
|
论清朝翻译科举的形成与发展(1723—1850) |
马子木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