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族势力的消长与清初地方秩序的重建——以福建漳州碧溪、玉兰宗族械斗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艺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4,共8页
清代闽粤台乡村宗族械斗频发,深刻影响地方社会秩序。本文利用民间收集的珍贵文献资料,复原雍正三年发生在九龙江北溪流域碧溪、玉兰两村的宗族械斗及其善后处理的历史,探讨清初闽南家族势力的消长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清初人口的剧... 清代闽粤台乡村宗族械斗频发,深刻影响地方社会秩序。本文利用民间收集的珍贵文献资料,复原雍正三年发生在九龙江北溪流域碧溪、玉兰两村的宗族械斗及其善后处理的历史,探讨清初闽南家族势力的消长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清初人口的剧增和家族的兴衰,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宗族矛盾激化。为了争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宗族械斗频发。清代闽南家族势力严重挑战国家权威,对清代中后期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 宗族械斗 地方秩序 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碑刻分析清代晋江宗族械斗及其治理
2
作者 陈聪艺 《福建文博》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晋江保存有数百方古代碑刻,是研究闽南地区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清代官方平息械斗的碑刻资料,对晋江宗族械斗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治理方法、经验与教训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对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晋江 碑刻 宗族械斗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利与公序:清中后期宗族与国家在械斗中的对抗与结局
3
作者 王聪聪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清中后期,宗族间对土地、水利等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械斗日趋频繁,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大量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尤以东南地区为剧。在械斗中,宗族与国家有不同利益诉求,形成对抗:宗族维护本族私利,放纵甚至支持械斗;国家维护公... 在清中后期,宗族间对土地、水利等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械斗日趋频繁,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大量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尤以东南地区为剧。在械斗中,宗族与国家有不同利益诉求,形成对抗:宗族维护本族私利,放纵甚至支持械斗;国家维护公共秩序,试图控制械斗。两者对抗的结局是国家向宗族妥协,宗族械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致使很多地域社会趋于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宗族械斗 国家 宗族 宗族利益 公共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小说中的宗族景观——论《惨雾》、《械斗》和《岔路》
4
作者 袁红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5,61,共4页
在乡土小说发轫时期,《惨雾》、《械斗》和《岔路》等集中于展现传统乡村社会中宗族械斗的场景和故事。它们篇幅长短不同,叙述姿态有异,但是对宗族械斗乃至于对宗法乡村社会愚昧性的揭示,共同显示了新的观念的觉醒和新的时代立场。
关键词 宗族械斗 乡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喧嚣荒塬》问世十年后的冷思考
5
作者 李险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8-32,共5页
《喧嚣荒塬》是秦东籍军旅作家党益民的成名作,是继陈忠实《白鹿原》之后又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家族小说。它在艺术追求上主要收获了四方面成就:一是以宗族械斗为叙事主脉具有多重价值,二是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三是营造了浓郁的魔幻... 《喧嚣荒塬》是秦东籍军旅作家党益民的成名作,是继陈忠实《白鹿原》之后又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家族小说。它在艺术追求上主要收获了四方面成就:一是以宗族械斗为叙事主脉具有多重价值,二是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三是营造了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四是小说语言表现出较强的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益民 《喧嚣荒塬》 家族小说 宗族械斗 魔幻色彩 语言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洪拳的早期形成与传播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银伟 罗国旺 郭超囡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的早期形成和发展嬗变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广东洪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宗族械斗是洪拳发展的基石,广州作为连接南方水运商贸的中心为洪拳的形成提供了场所,洪拳发展的依托组织天地会为其自...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的早期形成和发展嬗变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广东洪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宗族械斗是洪拳发展的基石,广州作为连接南方水运商贸的中心为洪拳的形成提供了场所,洪拳发展的依托组织天地会为其自由发展提供了支持,凡入洪门皆为洪拳。洪拳早期的发展也影响了洪拳以后的广泛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拳 宗族械斗 广州 天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里那点事儿
7
作者 凌婕 《电子竞技》 2022年第5期90-91,共2页
过去东南沿海宗族械斗成风,或争水源,或争田地,又或者只是某姓祠堂奠基过高引起另一姓的不满。光绪二十九年,有场大规模的械斗,两百多个村庄卷入其中,三百多人惨死。近几十年来,似乎好了很多,地方展开普法教育,落实了治安承包责任制。... 过去东南沿海宗族械斗成风,或争水源,或争田地,又或者只是某姓祠堂奠基过高引起另一姓的不满。光绪二十九年,有场大规模的械斗,两百多个村庄卷入其中,三百多人惨死。近几十年来,似乎好了很多,地方展开普法教育,落实了治安承包责任制。原本有世仇的村庄是不允许男女通婚的,现在年轻人已经能够自由地走到一起,有段时间还被大书特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普法教育 光绪二十九年 承包责任制 宗族械斗 年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风水与国家水利——关于“文化置换”的一项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靖 《中国农村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5-123,共29页
在农民眼里,河流(包括土地问题)不再是纯粹自然的因素,而是类似一种古典诗歌的意境,即风水。世世代代乡民根据自己的风水理念,选择这样的意境并栖居在其中。可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技术话语里,河流属于水利科学范畴。1950年代以来,... 在农民眼里,河流(包括土地问题)不再是纯粹自然的因素,而是类似一种古典诗歌的意境,即风水。世世代代乡民根据自己的风水理念,选择这样的意境并栖居在其中。可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技术话语里,河流属于水利科学范畴。1950年代以来,国家在广大乡村推动了各种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运动。这些工程不仅仅是为解决旱涝和土地耕作便利问题,实际上是把科学的'水利'与'农业'概念带进乡土社会,并附着以国家意志,以此破除风水迷信,置换原有风水理念,同时也是把雨水本来由'老天爷赐给的'情形转变成国家分配的状况。本文试图通过集体化时代山东两村落一起水利冲突的事件及该村和所在区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去展现这一过程,以此观察两种观念的冲突与交流,并探明国家如何隐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概念背后悄然进入了乡村世界,从容地把乡村从传统宗族及风水习俗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纳入了国家管理范畴,从而在细部上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宗族械斗 水利工程 农田基本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