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做“善事”还是构建“善世”?——宗教入世与宗教主体化在中国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越 张晓梅(译) 《宗教人类学》 2012年第1期153-171,共19页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各种入世模式(modes of engagement)。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作者将考察现代世俗化国家如何规定宗教入世的诸项条件。其次,以陕北一个村级民俗宗教庙宇作为宗教入世的案例,以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 本文探讨的是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各种入世模式(modes of engagement)。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作者将考察现代世俗化国家如何规定宗教入世的诸项条件。其次,以陕北一个村级民俗宗教庙宇作为宗教入世的案例,以说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政策下民俗宗教有为了脱离"迷信"嫌疑而积极入世的倾向。再次,作者将引入"宗教主体化"(religious subjectification)概念,来剖析宗教用何种方式"询唤"(interpellate)个人成为宗教主体,并致力于在广泛的意义上让宗教理念与行为指导他们的生活与生命,从而超越现代世俗化国家为宗教划定的狭窄范围。最后,作者将介绍中国传统"惜字纸"的习俗,作为另一种宗教入世的案例。这种宗教入世强调构建"善之公众"或"善世"(a good public),而非仅仅提供"公共之善"或做"善事"(public goods)。作者认为,这种道德教化的冲动是中国宗教历史上最强烈的驱使宗教入世动力之一。同样,正是某些宗教这种道德教化的冲动、这种造就"善之公众"的潜力,使得好像在应该已经世俗化了的世界中本该循规蹈矩、安分一隅的宗教,反而时而会冲击束缚它们的国家有关"宗教分内事应是什么"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模式 宗教主体 善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郝长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客观的宗教现象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是一个没有主题的现象学:客观的视野是把宗教主体的存在性关怀排除在外的。宗教现象学必须既是存在性的又是诠释性的。这两个特点是由宗教生活或宗教现象本身的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即人与神圣者的... 客观的宗教现象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是一个没有主题的现象学:客观的视野是把宗教主体的存在性关怀排除在外的。宗教现象学必须既是存在性的又是诠释性的。这两个特点是由宗教生活或宗教现象本身的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即人与神圣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 存在 宗教生活 宗教现象学 宗教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民主体性肖像——传统农民主体性虚无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琳 唐孝东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传统社会中,农民客观上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历史循环的推动力量。但模仿和宿命打击了他们作新的尝试的努力,清官意识满足了他们求保护的心理也剥夺他们自我代表和自我保护的权利从而冲淡了权利意识,大家庭给予他们温馨也把他们异化为... 传统社会中,农民客观上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历史循环的推动力量。但模仿和宿命打击了他们作新的尝试的努力,清官意识满足了他们求保护的心理也剥夺他们自我代表和自我保护的权利从而冲淡了权利意识,大家庭给予他们温馨也把他们异化为家族绵延的工具,生存需要的不满足制约了主体的性质,神性是对人性的剥夺,均平有利于整体的存在也使张扬的个性毫无踪影。这些决定了传统农民的主体性距离独立的、自由个性的现代的主体性有很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政治 宗教农民主体
原文传递
关于敦煌地区早期宗教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颜廷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早期的总体文化格局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是原有的中原传统文化;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当时的敦煌地区道教流行不仅早于佛教,而且比佛教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优势,既和儒家文化等共为当时敦煌地区总体文化格局中... 在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早期的总体文化格局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是原有的中原传统文化;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当时的敦煌地区道教流行不仅早于佛教,而且比佛教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优势,既和儒家文化等共为当时敦煌地区总体文化格局中的主体和主导,又在当时敦煌地区流行的各宗教中居于优势地位。如果仅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的话,当时的敦煌地区是以道教为主的地区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早期 宗教状况 主体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宗教与古代帝国体制公共性关系的类型比较
5
作者 聂家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帝制时期社会的民间宗教与整个帝国体系的关系,基本上在被帝国征用与遭到帝国的镇压两极之间摆动。对此,一种较为成型的解释模式是,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做严格划分,强调民间信仰是与基层社会同化或交织在一起,而民间宗教是自... 中国古代帝制时期社会的民间宗教与整个帝国体系的关系,基本上在被帝国征用与遭到帝国的镇压两极之间摆动。对此,一种较为成型的解释模式是,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做严格划分,强调民间信仰是与基层社会同化或交织在一起,而民间宗教是自成体系的教团宗教,并以此认为民间信仰与帝国体制更具亲和性,而教团型的民间宗教更具反叛性。但这一解释模型很难对处于"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化"或"民间信仰民间宗教化"的过度形态做出定性说明。在对民间宗教做"无正规统一神学理论教义的民间宗教"与"有正规统一末世论神学理论教义的民间宗教"类型的划分基础上,勾画这二者在实践主体、宗教教义理论特征方面的不同,并认为它们可以解释民间宗教与帝国体制公共性相容或相斥差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帝国体制 公共性 宗教实践主体 宗教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都市个体的心理嬗变——一项关于西美尔现代性思想的探析
6
作者 夏玉珍 徐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研究,作为古典社会学四大家之一的西美尔把主要分析的视角聚焦在都市个体心理品质与精神体验的变化上。他认为在现代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都市个体深刻地受到货币经济自身所产生的工具理性逻辑的作用,... 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研究,作为古典社会学四大家之一的西美尔把主要分析的视角聚焦在都市个体心理品质与精神体验的变化上。他认为在现代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都市个体深刻地受到货币经济自身所产生的工具理性逻辑的作用,个体内在心理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嬗变。由此西美尔站在不同于经典现代性解读如马克思和韦伯的立场,开始发起对个体心理变化的极富生命哲学意味上的文化解读,并从中提取出现代性内涵,得出主体性宗教对现代危机消解的理念。而这不仅为其现代性思想搭建了独特的建构理路,也为后来现代性批判的思潮提供了另类却重要的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心理品质 生命哲学 工具理性逻辑 主体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景区化背景下僧俗互动关系研究——以噶丹松赞林寺为例
7
作者 吴燕位 高少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本次研究立足于课题组在云南省迪庆州噶丹松赞林寺的田野调查,以上世纪民主改革以来藏区的变迁发展为背景,透析在宗教旅游蓬勃发展之后由利益膨胀引起的宗教主体多元竞争与利益分化的趋势,以及宗教主体多元化对僧俗关系的重构。
关键词 僧俗互动 宗教主体多元化 噶丹松赞林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ganizational Health Among Catholic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8
作者 Paula Benevene Michela Cortin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1年第10期895-905,共11页
Diversity among organizations may promote a bette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diversity management can be used as a compet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the governance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Diversity among organizations may promote a bette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diversity management can be used as a compet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the governance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just as for other organizational forms. Catholic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re currently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They are more and more multicultural;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have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onsecr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In addition, they deal with a growing role of lay people in the Church.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faced by governance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s particular organizational form,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health.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administered to a sample of catholic consecrated people (n = 40). Differences emerged among participants coming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s well as between younger and older members on their representation and perception of normative organizational control, and differences emerged also on the role and the tasks expected from leaders and foll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sity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catholic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信仰自由定义研究
9
作者 程洪猛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6年第1期376-388,共13页
从宏观角度看,宗教信仰自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与他者~①之宗教关系的一种描述;从微观上来讲,宗教信仰自由是个人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基本上国际法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对宗教信仰自由进行了规定,不过至今也没有统一的... 从宏观角度看,宗教信仰自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与他者~①之宗教关系的一种描述;从微观上来讲,宗教信仰自由是个人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基本上国际法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对宗教信仰自由进行了规定,不过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往往导致其内涵和外延会有重大区别,进而造成相关制度设计上的悬殊,因此研究宗教信仰自由的定义问题往往是深入研究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一步,也是在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障方面形成共识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基础上尝试给宗教信仰自由定义如下,即每个人都拥有依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心理感受选择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并在法律范围内表达其信仰的自由权利,其他权利不单单因为信仰之差别而产生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自由定义 宗教信仰自由主体 宗教信仰自由客体 宗教信仰自由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