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田间条件下棉花幼叶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维
张亚黎
胡渊渊
杨美森
吴洁
张旺锋
-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7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17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4B07和2006BAD21-B02-1)资助
-
文摘
通过比较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叶和完全展开叶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 探讨高光强下幼叶的光抑制程度及明确光保护机制间的协调机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棉花刚展平的幼嫩叶片(幼叶)和面积已达到最大的完全展开叶片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 并运用Dual-PAM100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进行快速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 幼叶和完全展开叶片在光合、荧光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完全展开叶相比, 较低的叶绿素(Chl)含量和气孔导度(G_s)是幼叶较低净光合速率(P_n)的限制因素, 从而直接导致其光系统II(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在1800 μmol·m^(-2)·s^(–1)光强以下, 完全展开叶具有较强的围绕PSI循环的电子流(CEF), 有利于合成ATP, 是其具有较高光合能力的原因之一。相同光强下, 幼叶较低的光饱和点(LSP)更易受光抑制, 但其PSII原初光化学效率(F_v/F_m)的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完全展开叶, 说明强光下幼叶通过类胡萝卜素(Car)猝灭单线态氧、光呼吸(P_r)、热耗散(NPQ)以及PSI-CEF等光保护机制能有效地耗散过剩的光能, 从而避免其光合机构发生光抑制。
-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棉花
气体交换
完全展开叶
光保护
幼叶
-
Keyword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otton, gas-exchange, mature leaf, photoprotection, young leaf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