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性别重构——以重构童话《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为例
1
作者 范文婧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安吉拉·卡特的小说《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对经典童话进行重构,以性别为切入点,揭示了文本话语与性别的关系,以此质疑传统社会中所谓的叙事真相,探索不同于传统的性别话语的可能性。为了构建多元性别关系,小说通过弱化男性气质与... 安吉拉·卡特的小说《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对经典童话进行重构,以性别为切入点,揭示了文本话语与性别的关系,以此质疑传统社会中所谓的叙事真相,探索不同于传统的性别话语的可能性。为了构建多元性别关系,小说通过弱化男性气质与构建多元男性身份认同解构男性气质,并借由书写现代女性气质构成性别的反叛,最终通过性别角色的翻转与互为主体的性别关系传达出探索性别秩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性别重构 童话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中的反视觉书写
2
作者 刘蕾蕾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安吉拉·卡特的经典短篇《染血之室》是对《蓝胡子》童话的改写之作,卡特不仅通过戏仿的形式塑造了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更是通过女性的感官功能而形塑的反视觉书写暗中消解了西方思想中以男性为主体的视觉中心机制。西方思想自亚里... 安吉拉·卡特的经典短篇《染血之室》是对《蓝胡子》童话的改写之作,卡特不仅通过戏仿的形式塑造了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更是通过女性的感官功能而形塑的反视觉书写暗中消解了西方思想中以男性为主体的视觉中心机制。西方思想自亚里士多德就奠定了视觉的优越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不平等的性别地位而昭显了男性视觉书写的中心地位。在故事中,卡特通过女性的感官机制不断对峙男性的视觉审视,在感官逻辑内部瓦解其等级,进而挑战西方思想中两性不平等的思维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染血之室》 反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中的女性政治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舒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177,共6页
安吉拉·卡特颠覆了传统童话故事里暗含的性别规范,有意识地、积极地彰显其女性主义政治立场。在其代表作《染血之室》和《老虎新娘》中,打破性别偏见,聚焦于文本,以性别语汇的前景化描绘,凝视和反凝视的较量书写,颠覆了男性中心意... 安吉拉·卡特颠覆了传统童话故事里暗含的性别规范,有意识地、积极地彰显其女性主义政治立场。在其代表作《染血之室》和《老虎新娘》中,打破性别偏见,聚焦于文本,以性别语汇的前景化描绘,凝视和反凝视的较量书写,颠覆了男性中心意识,消解了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从而塑造了在父权社会中觉醒的新女性形象: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通过一系列抗争后获得了主体地位的政治权利征服者。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现代童话中性别他者由男性到女性的转变。从建构的角度,为女性挣脱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给以女性为主体的政治维度留下积极的书写空间,突显女性主义趋强的政治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童话 女性政治 性别语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吉拉·卡特狼人故事中的两性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来元 杨波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安吉拉·卡特被誉为出色的故事作者,其作品引起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人们称她为女权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赞扬她打破了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小红帽》的改写故事《狼人》、《与狼为伴》为例,分析在《小红帽》原型故事的流变中有何不... 安吉拉·卡特被誉为出色的故事作者,其作品引起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人们称她为女权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赞扬她打破了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小红帽》的改写故事《狼人》、《与狼为伴》为例,分析在《小红帽》原型故事的流变中有何不同意义,藉以论述卡特改写版本的时代意义,重点论述卡特的童话如何体现了两性关系的不同结局与多样的两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狼人》 《与狼为伴》 童话改写 两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写父权制神话——安吉拉·卡特《血室》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9-81,共3页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女权主义作家。在《血室》中,卡特运用女权主义视角,通过改写十七世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蓝胡子》,颠覆传统父权制度桎梏下刻板的女性形象,大胆描画出反传统、反权威的新型女性形象...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女权主义作家。在《血室》中,卡特运用女权主义视角,通过改写十七世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蓝胡子》,颠覆传统父权制度桎梏下刻板的女性形象,大胆描画出反传统、反权威的新型女性形象,向父权制和男子中心论提出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改编 童话 女权主义 新型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的逆反:安吉拉·卡特小说的“还眼”政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安吉拉·卡特聚焦"凝视"的政治之维,通过对凝视理论的合理性吸取、创新性迁移与描述性发掘,对父权文化语境中的多元性"凝视"进行了叙事演绎与形象诠释,再现了视觉场域的主体与客体在目光、肉体、思想、精神等... 安吉拉·卡特聚焦"凝视"的政治之维,通过对凝视理论的合理性吸取、创新性迁移与描述性发掘,对父权文化语境中的多元性"凝视"进行了叙事演绎与形象诠释,再现了视觉场域的主体与客体在目光、肉体、思想、精神等多个层面的博弈。卡特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且极具震撼冲击力的"凝视"主要有窥淫性凝视、镜像性凝视、规训性凝视。在父权文化的重围高压下,女性从敛眉遭视到张眉自视直至扬眉还眼,这既是西方女性主义形象斗争史的"三级跳",也是卡特"还眼"政治的三部曲。卡特在凝视与反凝视、监控与反监控、惩治与反惩治的较量中勇敢地彰显女性主义趋强的政治色彩,使其女性主义文本的政治意义达到罕见的高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凝视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真正的女性——安吉拉·卡特《新夏娃的激情》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芳 田祥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本文对安吉拉·卡特的小说《新夏娃的激情》进行解读,论述了植根于社会文化现实的男性霸权。作家通过两个霸权领地的塑造及瓦解预示了霸权的穷途末路,并借助于主人公伊夫林的变性及对真正女性的寻找寄托了自己追求双性同体式的男女... 本文对安吉拉·卡特的小说《新夏娃的激情》进行解读,论述了植根于社会文化现实的男性霸权。作家通过两个霸权领地的塑造及瓦解预示了霸权的穷途末路,并借助于主人公伊夫林的变性及对真正女性的寻找寄托了自己追求双性同体式的男女平权关系的女权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霸权 双性同体 女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狼人故事”中的女性形象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莫凡 朱文宣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安吉拉·卡特以改写欧洲经典童话、解构父权神话的独创风格著称文坛。承载传统父权文化的经典童话《小红帽》成为卡特解构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靶子。该文运用解构主义及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卡特"狼人故事"《狼人》、《与... 安吉拉·卡特以改写欧洲经典童话、解构父权神话的独创风格著称文坛。承载传统父权文化的经典童话《小红帽》成为卡特解构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靶子。该文运用解构主义及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卡特"狼人故事"《狼人》、《与狼为伴》中的女性形象重构,通过改写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及男女两性关系,卡特重塑了勇敢、沉着、敢于反抗、勇于自救的新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解构主义 女性主义 《小红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小说作品中的镜子意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佴康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小说作品中的镜像意象。追溯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其创作的影响;通过对卡特代表性小说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她作品中对镜自观、多角色扮演、离魂自观、孪生子等各种形式的镜像暗喻;最后探讨卡特... 本文主要讨论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小说作品中的镜像意象。追溯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其创作的影响;通过对卡特代表性小说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她作品中对镜自观、多角色扮演、离魂自观、孪生子等各种形式的镜像暗喻;最后探讨卡特对镜像的独特思考,通过关注自我的沉思和身体体验超越视觉陷阱,超越镜像的虚假和不完整。镜像超越阶段也呈现出卡特独特的身体美学和对主体性的阐释,从而探寻和谐的真谛和救赎自我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镜像 自我 女性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小说中“血”意象的多元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芳 《三峡论坛》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女性之血作为安吉拉·卡特小说意象体系中的主要意象和符码之一,以其独特的物理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隐喻功能赋予小说独特的视觉图像和审美感知魅力,彰显了文本睿智与强劲的女性主义主题。本文以"血"意象为切入点,以... 女性之血作为安吉拉·卡特小说意象体系中的主要意象和符码之一,以其独特的物理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隐喻功能赋予小说独特的视觉图像和审美感知魅力,彰显了文本睿智与强劲的女性主义主题。本文以"血"意象为切入点,以卡特文本中的"血"与女性命运的关联为剖析重点,阐释了卡特文本中的女性之血的多元意蕴和作者的艺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符码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室”叙事看安吉拉·卡特的性别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小轻 《文教资料》 2010年第5期23-26,共4页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故事集《血室及其他故事》改编自欧洲经典童话,自发表以来共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批评声音:一种认为该故事集巩固了父权制文化;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以“血室”为例,从情节设置、故...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故事集《血室及其他故事》改编自欧洲经典童话,自发表以来共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批评声音:一种认为该故事集巩固了父权制文化;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以“血室”为例,从情节设置、故事结构与结局、话语层面的设计安排等方面看,认为它是一篇女性主义小说。女主人公“我”不再是传统童话中被教化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地探求真实.卡特因而赋予了童话新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血室及其他故事》 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吉拉·卡特对经典童话的戏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冬梅 《云南电大学报》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戏拟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对经典童话的戏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冬梅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82-84,共3页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戏拟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昂先生的被颠覆之路——论安吉拉·卡特的《莱昂先生的求婚》 被引量:1
14
作者 平原春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9期233-234,共2页
本文分析了安吉拉.卡特的《莱昂先生的求婚》,从男性主体位置的消解、女性反客为主、主体与客体转换三方面解读文本,揭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卡特颠覆了传统的主体/客体的模式,进而颠覆男性的主体位置并建立女性自己的主体地位... 本文分析了安吉拉.卡特的《莱昂先生的求婚》,从男性主体位置的消解、女性反客为主、主体与客体转换三方面解读文本,揭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卡特颠覆了传统的主体/客体的模式,进而颠覆男性的主体位置并建立女性自己的主体地位,终极目的是男女二元对立的消解,两性平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男女二元对立 主体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主到女主人的第二春——评安吉拉·卡特的《穿靴猫》 被引量:1
15
作者 来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7-48,共2页
论文以童话《穿靴猫》的改写故事为例,分析《穿靴猫》各个版本的差异,藉以论述安吉拉?卡特改写版本的时代意义。这则传统上以男性主角的社会阶级流动为主要情节的童话,在卡特的改写之下,多了女性情欲流动的维度,不仅整个故事的传统童话... 论文以童话《穿靴猫》的改写故事为例,分析《穿靴猫》各个版本的差异,藉以论述安吉拉?卡特改写版本的时代意义。这则传统上以男性主角的社会阶级流动为主要情节的童话,在卡特的改写之下,多了女性情欲流动的维度,不仅整个故事的传统童话的基调改变了,女性角色的个性也鲜明跃然,跳脱传统童话中作为男主角奖赏之一的扁平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改写 两性关系 安吉拉·卡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16
作者 向小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21-22,共2页
安吉拉·卡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杰出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批判了传统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特质时的局限性。文章从表现主题的客观性、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和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卡特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 安吉拉·卡特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杰出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方式批判了传统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特质时的局限性。文章从表现主题的客观性、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和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卡特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结合她所创作的作品尤其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阐述了卡特作品的独特性。卡特的作品与其他女性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以传统的文化观念为跳板,通过激起读者的愤怒和不安,给他们带来思索,正是这种思索会引发新的意识的产生,并带来文化的重塑和社会秩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客观性 创新性 巧妙性 文化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吉拉·卡特小说中的分离主义乌托邦
17
作者 杨春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安吉拉·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三部曲是分居式分离、暴力式分离、社群式分离,后两部曲是她极力描述的重点。卡特通过母亲的命题与反命题弥赛亚的矛盾存在揭示了传统分离主义乌托邦的悖反。质疑、改良、救正是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 安吉拉·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三部曲是分居式分离、暴力式分离、社群式分离,后两部曲是她极力描述的重点。卡特通过母亲的命题与反命题弥赛亚的矛盾存在揭示了传统分离主义乌托邦的悖反。质疑、改良、救正是卡特分离主义乌托邦的理性立场,同时也是卡特进行审美创造的原则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空间 分离主义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拉·卡特的日本想象
18
作者 杨春芳 《三峡论坛》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安吉拉·卡特的日本经历不但对其日本想象具有印证和激发的双重作用,而且对她女性主义思想的日趋成熟及其创作策略的日益精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卡特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身为女性主义作家和批评家、英国... 安吉拉·卡特的日本经历不但对其日本想象具有印证和激发的双重作用,而且对她女性主义思想的日趋成熟及其创作策略的日益精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卡特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身为女性主义作家和批评家、英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归属性身份,及选择性政治立场。在多元复合的想象视域中,卡特营构的日本形象不啻为男权之邦、伪善之邦、压抑之邦、色情之邦和暴力之邦。卡特的日本想象虽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有别于历史上由来已久的欧美东方主义者的歧视性的成见、偏见与谬见,显现了鲜明的独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日本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道德与童话新编——评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与其原型《小红帽》加以比较 ,从故事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方面的变化看西方女性主义...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编童话《与狼为伴》与其原型《小红帽》加以比较 ,从故事的隐喻意义和道德主题方面的变化看西方女性主义对女性形象与地位的认识 ,并从《与狼为伴》的结局看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童话 安吉拉·卡特
全文增补中
论安吉拉·卡特的性意识写作意图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雪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4-155,共2页
近几年,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相继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其中以她的短篇童话改写最具研究价值。在对安吉拉.卡特研究中从未见过对其性意识写作意图的阐发,实际上这是安吉拉.卡特文本中最为明显的女性主义话语特征之一。本... 近几年,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相继被引进到中国大陆,其中以她的短篇童话改写最具研究价值。在对安吉拉.卡特研究中从未见过对其性意识写作意图的阐发,实际上这是安吉拉.卡特文本中最为明显的女性主义话语特征之一。本文从她代表性童话改写作品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提取出关键性情节,试图对促进女性性意识觉醒,突破且内在建构了当代女权主义话语的写作意图加以阐述,并指出安吉拉作为女性主义批评实践对象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染血之室 女性主义 性意识 写作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