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读《庄子》内篇 |
梅艳玲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7 |
0 |
|
2
|
庄子,孔子“同命”乎?!——“安之若命”与“畏天命”的内在联系 |
李昳聪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3
|
论《庄子》之“安之若命” |
袁艾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4
|
试论庄子“安之若命”的独特死亡意识 |
王海廷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5
|
再论《庄子》的“安之若命” |
罗启权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6 |
0 |
|
6
|
“养形”与“忘形”——庄子形体观探究 |
罗安宪
武刚刚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孔子,庄子“命”不同——命从“畏天命”到“安之若命”的演变 |
李昳聪
|
《南方论丛》
|
2012 |
1
|
|
8
|
《庄子》“安命”思想浅析 |
向丽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4
|
|
9
|
庄子美学思想视域中王家卫电影的主体性探究(三)——人生困境:庄子美学思想和王家卫电影主体性的本质显现 |
柳广文
邵丽媛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0
|
浅谈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郭艳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1
|
试论庄子的人格理论和他的人格特点 |
陈松青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2
|
生命不能承受之“忍”——试析《家》中主人公觉新悲剧性格的成因 |
冒艳丽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5 |
0 |
|
13
|
关于庄周的几个疑难问题 |
陆钦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1990 |
0 |
|
14
|
简谈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
崔大华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1985 |
0 |
|
15
|
先秦人格模型论纲 |
柴文华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6
|
庄子思想浅谈 |
江礼中
|
《云梦学刊》
|
1981 |
0 |
|
17
|
庄子相对主义哲学思想透视 |
彭鹏仿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8
|
老庄与“一”“二” |
赵纪彬
|
《中国文化》
|
1990 |
0 |
|
19
|
《庄子创作论》述评 |
刘剑康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4 |
0 |
|
20
|
读《逍遥游》笔记 |
其雨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