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强马养殖管理技术及赛马发展
1
作者 郭振东 《当代农机》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阐述了宁强马养殖管理技术,简介了赛马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宁强 养殖技术 赛马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茶产业发展生态优势分析
2
作者 张怀清 魏志勇 +3 位作者 李虎 何永强 苟慧慧 张智 《西北园艺》 2024年第7期1-3,共3页
陕西宁强是中国最北缘茶区,是中国古老茶区,也是名优绿茶优质产区。从宁强县域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和土壤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生态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以及在茶叶内含物积累、名优绿茶品质形成上的作用。
关键词 宁强 名优绿茶 气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方言指示代词研究
3
作者 沈尹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在宁强方言中,存在“这”“兀”“那”三种指示代词,其中“这”是近指代词,“兀”和“那”虽在语义语用上有一些差异,但仍都是远指代词,是远指代词中的两个层次。类似的现象在许多方言中都有发生,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实际上这种貌似三分... 在宁强方言中,存在“这”“兀”“那”三种指示代词,其中“这”是近指代词,“兀”和“那”虽在语义语用上有一些差异,但仍都是远指代词,是远指代词中的两个层次。类似的现象在许多方言中都有发生,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实际上这种貌似三分指示代词的系统是两个二分系统叠置的结果,实质上仍属于远近二分系统,与一些语言中“近-中-远”三分的指示代词系统有着本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方言 汉中方言 指示代词 二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矮马考察报告
4
作者 侯文通 李广忙 席增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75-77,共3页
宁强矮马,产于陕西宁强县嘉陵江的西北部,秦岭南坡区的深山峡谷之中。它占当地马匹总数不到10%,体高106cm以下,属乘(驮)用型马种。
关键词 陕西省 宁强 宁强矮马 生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宁强地区早寒武世磷酸盐化Punctatus新材料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云焕 李勇 +5 位作者 邵铁全 于波 李圆圆 张琬茜 武春英 李荣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1,共7页
描记在陕西南部宽川铺地区的灯影组宽川铺段的震旦-寒武系界线附近发现的具五辐对称特征磷酸盐化Punctatus新种———Punctatus triangulicostalissp.nov.(三角隆脊瘤点壳)。新种的锥体由5条放射状排列的锥脊组成,柱体由5纵列等间隔排... 描记在陕西南部宽川铺地区的灯影组宽川铺段的震旦-寒武系界线附近发现的具五辐对称特征磷酸盐化Punctatus新种———Punctatus triangulicostalissp.nov.(三角隆脊瘤点壳)。新种的锥体由5条放射状排列的锥脊组成,柱体由5纵列等间隔排列的三角隆脊组成,构成了完美的五辐对称生物体。同时描记的有PunctatusemeiensisHe,1980,新种与它的显著区别是具有与锥顶5条放射脊相对应的5纵列三角隆脊。新种呈三维立体保存,暗示生物体内部已具有一定的硬化程度,而锥体表层及柱状体表面的三角隆脊为磷酸盐化软组织。形态功能分析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CTATUS triangulicostalis sp.nov. 腔肠动物 灯影组宽川铺段 早寒武世陕西宁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矮马生长激素基因(GH)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涛 路宏朝 +1 位作者 陈锐 周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35-444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动物和中国几个地方马种生长激素基因序列,为宁强矮马起源和矮化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试验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宁强矮马生长激素基因并进行测序,用DNAMAN软件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进行比对...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动物和中国几个地方马种生长激素基因序列,为宁强矮马起源和矮化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试验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宁强矮马生长激素基因并进行测序,用DNAMAN软件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马品种间29个位点发生遗传变异,编码区11个位点发现遗传多态现象。以蒙古马生长激素氨基酸序列为标准,宁强矮马仅在1765位点的变异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以生长激素的mRNA序列为基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宁强矮马和德保马67的同源性为100%,与百色马的同源性为99.8%,与蒙古马的同源性为99.7%。【结论】马属动物生长基因序列与猪和狗的同源性较高,宁强矮马1765位的G→A可能影响到宁强矮马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矮马 生长激素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宁强矮马和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丹 邓亮 +2 位作者 赵春江 韩国才 吴常信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对宁强矮马和蒙古马共8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H)和F统计量。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中HMS2变异最大,HTG6变异最... 通过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对宁强矮马和蒙古马共8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H)和F统计量。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中HMS2变异最大,HTG6变异最小;蒙古马的Ne、PIC、H的平均值均高于宁强马;总群体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7(P<0.01),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171(P<0.01)。说明蒙古马和宁强矮马虽外形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异,但在品种形成和进化上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宁强矮马 蒙古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5.7级地震前陕西定点形变的异常现象 被引量:6
8
作者 柯昌安 牛安福 +2 位作者 李正媛 窦玛丽 李晓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2008年5月27日宁强5.7级地震是陕西省近30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临震前7天安康、宝鸡、宁陕和西安台的垂直摆、水管仪和伸缩仪资料出现了短临异常现象,异常形态趋势转折,持续时间2~7天。异常区域在两个纬向断裂带之间,即略阳-洋县、... 2008年5月27日宁强5.7级地震是陕西省近30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临震前7天安康、宝鸡、宁陕和西安台的垂直摆、水管仪和伸缩仪资料出现了短临异常现象,异常形态趋势转折,持续时间2~7天。异常区域在两个纬向断裂带之间,即略阳-洋县、竹山断裂以北,渭河断裂以南,震中距230~34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地震 定点形变 短临异常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矮马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涛 路宏朝 +1 位作者 曹亮 曾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8-870,共3页
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12匹宁强矮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态性,COR059有8个等位基因,ICA40有5个等位基因,AHT040有8个等位基因,UM016有9个等位基因,UM002有6个等位基因,TKY21有5个等位基因,各位... 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12匹宁强矮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存在遗传多态性,COR059有8个等位基因,ICA40有5个等位基因,AHT040有8个等位基因,UM016有9个等位基因,UM002有6个等位基因,TKY21有5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93、平均多肽信息含量为0.743、平均杂合度0.78,数据表明宁强矮马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基因库,对宁强矮马这一濒危物种进行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矮马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矮马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涛 路宏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7-1594,共8页
【目的】研究宁强矮马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进化,为其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12匹宁强矮马mtDNA D-loop区的600 bp核酸序列,并基于mtDNA D-loop区序... 【目的】研究宁强矮马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母系起源进化,为其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12匹宁强矮马mtDNA D-loop区的600 bp核酸序列,并基于mtDNA D-loop区序列将宁强矮马和NCBI公布的其它马种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宁强矮马群体存在9种单倍型,检测到34处SNP位点,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5.67%,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35,单倍型多样性为0.978±0.054,核苷酸多性为0.01988±0.00818。聚类分析表明宁强矮马分布在4个支系中,与胡克尔马、设特兰马、德保马、蒙古马和车巨马亲缘关系较近,与纯血马、云南马和韩国济州岛本土马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宁强矮马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其它马种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矮马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川北志留系特列奇阶宁强组礁相中的微生物岩和钙藻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越 穆西南 KERSHAW Steve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分布于扬子区西北缘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以约三千米厚的浅水相泥页岩、海相红层夹灰岩为特征 ,部分灰岩层段中发育生物礁。通过对礁灰岩的微相分析表明 ,菌藻类可通过四种方式参与造礁过程 :1)叠层石 ;2 )凝块岩 ;3)核形石 ;4 )... 分布于扬子区西北缘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以约三千米厚的浅水相泥页岩、海相红层夹灰岩为特征 ,部分灰岩层段中发育生物礁。通过对礁灰岩的微相分析表明 ,菌藻类可通过四种方式参与造礁过程 :1)叠层石 ;2 )凝块岩 ;3)核形石 ;4 )钙藻碎屑堆积。其中以叠层石和凝块岩最为常见 ,它们对灰泥基质起显著的粘结作用。而核形石和钙藻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川北 志留系 特列奇阶 宁强 礁相 微生物岩 钙藻 生物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矮马与哈萨克马GHR外显子10的部分序列遗传变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进 张晓康 +4 位作者 张翠翠 刘芳妮 陈江伟 张涛 路宏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136,共4页
为宁强矮马、哈萨克马的分子系统学地位和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科学依据,对宁强矮马、哈萨克马和其他动物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宁强矮马和哈萨克马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并进行测序,用DNAMA... 为宁强矮马、哈萨克马的分子系统学地位和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科学依据,对宁强矮马、哈萨克马和其他动物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宁强矮马和哈萨克马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并进行测序,用DNAMAN软件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以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序列为基本数据,对不同物种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个体间有1个SNP位点,以家马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8序列(AF39287)为标准,宁强矮马539位点缺失1个碱基A,哈萨克马该位点由A→G,这些变异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其生物学功能。通过系统树构建发现,在生长激素受体(GHR)上,所选动物的亲缘关系与生物进化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矮马 哈萨克马 GHR外显子10 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川北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宁强组的生物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越 陈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4-131,共8页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扬子地台持续上升。特列奇期(Telychian)griestoniensis笔石带上部至spiralis-grandis带代表的时限内,地处扬子地台西北缘的宁强湾,在温暖浅海的...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扬子地台持续上升。特列奇期(Telychian)griestoniensis笔石带上部至spiralis-grandis带代表的时限内,地处扬子地台西北缘的宁强湾,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中沉积了宁强组巨厚的泥页岩,其中夹含8套碳酸盐岩。在与之对应的8期小型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部位建造了生物礁和生物滩。生物礁的类型包括骨架礁、生物层和灰泥丘。生物礁群落由底栖固着的造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藻类、层孔虫,以及非固着的附礁生物腕足类、鹦鹉螺、三叶虫等组成。通过宁强广元地区不同地点和层位的生物礁组合分析,论述它们在生态组合、生长形状和发育过程中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碳酸盐岩 局限台地 宁强 志留系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羌族刺绣纹样的转译与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马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2-28,共7页
目的纹样是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而它的创新性演变却非常匮乏,单纯的提取无法满足其在现代审美中的传播与发展。抽取出一种适用于"非遗"纹样的转译设计方法,使传统纹样更好地满足时代特征的审美需求。方法通过对陕... 目的纹样是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而它的创新性演变却非常匮乏,单纯的提取无法满足其在现代审美中的传播与发展。抽取出一种适用于"非遗"纹样的转译设计方法,使传统纹样更好地满足时代特征的审美需求。方法通过对陕西"非遗"宁强羌族刺绣传统纹样的分析,明确其典型特征,提取核心纹样图案作为初始模型,利用转译原理生成新的纹样设计方案。基于转译原理的传统纹样再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基因特征,又创新性的挖掘了其遗传因素,为传统刺绣业在现代文化中的转型提供了巨大的创新设计源泉和方法。结论某款宁强羌族刺绣的纹样再设计实验,论证了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译 宁强 形状文法 纹样创新 羌族刺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强核桃馍焙烤过程中品质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文刚 刘俊霞 +4 位作者 金晶 耿敬章 王金泽 殷冬霞 江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88-195,共8页
为实现宁强核桃馍批量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对其焙烤过程中质构、色差、感官品质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核桃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 为实现宁强核桃馍批量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对其焙烤过程中质构、色差、感官品质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核桃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3~12 min),核桃馍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加,而弹性、胶着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时间焙烤后,核桃馍亮度值L^(∗)和黄度值b^(∗)显著下降,而红度值a^(∗)逐渐上升。不同焙烤阶段核桃馍中共鉴定了4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7种、酮类6种、酯类5种、醇类6种、烯类5种、醚类1种和酚类1种。随着焙烤时间延长,核桃馍样品中醇类物质占比明显下降,醛类物质占比逐渐上升,而酯类、酮类和其他成分变化幅度较小。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焙烤阶段核桃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气相-离子迁移谱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9%,说明不同焙烤阶段核桃馍风味物质可以得到较好区分。综合来看,核桃馍面胚按照传统工艺焙烤9 min,具有较好品质和风味特性。该研究为今后宁强核桃馍批量化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核桃馍 感官评价 质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汶川M_s8.0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长燕 周旗 郁耀闯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了陕西宁强民众认识地震灾害的水平和响应汶川Ms8.0地震灾害冲击的实际能力.结果表明,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很不理想,无论在地震灾害知识的获取还是防震减灾技能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提... 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了陕西宁强民众认识地震灾害的水平和响应汶川Ms8.0地震灾害冲击的实际能力.结果表明,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很不理想,无论在地震灾害知识的获取还是防震减灾技能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不同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地震灾害知识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两个层面稍好一些;民众对地震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提高;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对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认知与响应 宁强 普通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宁强M;5.3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奇 韩美涛 +1 位作者 曹建平 郑增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4-716,共13页
利用陕甘川地区2016—2018年5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宁强M;5.3地震前半年和1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特征。同时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宁强M;5.3地震震中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4阶小波分解,并对1~4阶小波细节图像进行分析。研... 利用陕甘川地区2016—2018年5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宁强M;5.3地震前半年和1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特征。同时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宁强M;5.3地震震中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4阶小波分解,并对1~4阶小波细节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宁强M;5.3地震重力场呈现"正向变化—正向减弱—负向变化—负向减弱"演化过程,震前重力场呈现四象限分布特征,震中位于鞍部位置,符合走滑型地震特征;(2)布格重力异常2~3阶小波细节对宁强M;5.3地震孕震特征有较好的反映,对应的场源深度为10~15km,与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1km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M 5.3地震 重力观测 重力场变化 布格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宁强早志留世宁强组疑源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军 王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8-372,共15页
陕西宁强早志留世宁强组中产有丰富的疑源类化石,其中大部分为西欧、北美同期地层中的常见分子。描述疑源类11属21种,包括2新种:Elektoriskosminutussp.nov.和Palaeohystrichosp... 陕西宁强早志留世宁强组中产有丰富的疑源类化石,其中大部分为西欧、北美同期地层中的常见分子。描述疑源类11属21种,包括2新种:Elektoriskosminutussp.nov.和Palaeohystrichosphaeridiumningqiangense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早志留志 宁强 陕西 藻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北段志留系宁强组沉积特征和空间相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楼雄英 谭钦银 贾保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
丘状隆起、链状相连的北东向带状堤礁是龙门山北段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的一个突出特点。详细的剖面研究和路线地质追踪表明 :(1)狭长带状的堤礁夹持于南东侧杂色砂 /泥质滨岸沉积带和北西侧陆架泥页岩带之间 ,指示了一个清晰的向西北渐深... 丘状隆起、链状相连的北东向带状堤礁是龙门山北段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的一个突出特点。详细的剖面研究和路线地质追踪表明 :(1)狭长带状的堤礁夹持于南东侧杂色砂 /泥质滨岸沉积带和北西侧陆架泥页岩带之间 ,指示了一个清晰的向西北渐深的古陆架形态和古海岸边缘轮廓 ;(2 )丘状礁灰岩体、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体与东南侧陆缘滨岸带的砂体及北西侧的陆架泥岩呈现明显的指状穿插和渐变过渡关系 ,代表了海平面、陆源碎屑输入量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沉积响应 ;(3)点状零星分布的礁灰岩体是在面状礁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4)晚志留世 ,杂色砂 /泥质滨岸沉积向北西进积并超覆于礁灰岩之上 ,并最终导致本区隆升成陆 ,则表明加里东构造运动末期发生的上扬子地块隆升、西北缘古陆扩展及海平面的相对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地区 沉积特征 宁强 相带 空间相变 沉积相 骨架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宁强地区和安徽巢湖地区早寒武世小壳化石Anabarites之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曼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2-416,共5页
作者对陕南宁强地区和安徽巢湖地区产出的Anabarites从形态和层位上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陕南宁强地区Anabarites的层位低于安徽巢湖地区,且前者产出的Anabarites保存较后者的完整,个体普遍较后者小,纵槽较后者浅窄,并多数保存有生长纹。A... 作者对陕南宁强地区和安徽巢湖地区产出的Anabarites从形态和层位上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陕南宁强地区Anabarites的层位低于安徽巢湖地区,且前者产出的Anabarites保存较后者的完整,个体普遍较后者小,纵槽较后者浅窄,并多数保存有生长纹。Anabarites在巢湖的出现证明了Anabarites延续的时间更长,从梅树村早期一直到沧浪铺期。同时对Anabarites的亲缘性进行了讨论,支持将它们解释成为六射珊瑚亚纲祖先类群的化石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barites 六射珊瑚亚纲 宁强地区 陕西 巢湖地区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