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雌活化诱导恢复的小鼠减数分裂期间细胞骨架的动态与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子玉 文端成 +6 位作者 韩之明 雷蕾 刘忠华 寇朝辉 徐营 王敏康 陈大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9-823,共5页
减数分裂的顺利完成是胞质分裂和核分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结果,细胞骨架系统在减数分裂的一系列事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孤雌活化诱导小鼠MⅡ期卵减数分裂恢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了减数分裂期间的微管、微丝和核的... 减数分裂的顺利完成是胞质分裂和核分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结果,细胞骨架系统在减数分裂的一系列事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孤雌活化诱导小鼠MⅡ期卵减数分裂恢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了减数分裂期间的微管、微丝和核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细胞骨架药物处理,以分析微管和微丝在减数分裂事件中的不同作用.结果显示:纺锤体微管为核的定位、分离和运动所必需;纺锤体从与质膜平行旋转至与质膜垂直是极体排放的前提;微丝是控制纺锤体旋转的关键因素;纺锤体旋转完成后微丝随即解聚,不参与极体的最后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活化 诱导恢复 小鼠 减数分裂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素对电刺激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劲松 韩之明 +3 位作者 朱子玉 王敏康 廉莉 陈大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1-505,共5页
为了给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条件 ,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小鼠卵细胞孤雌活化的 4个因素 :脉冲强度、电融合液、操作液预处理及小鼠品系。发现 :(1)小鼠卵母细胞在 0 5~1 2 5kV/cm脉冲强度下 ,获得的活化... 为了给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条件 ,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小鼠卵细胞孤雌活化的 4个因素 :脉冲强度、电融合液、操作液预处理及小鼠品系。发现 :(1)小鼠卵母细胞在 0 5~1 2 5kV/cm脉冲强度下 ,获得的活化率差异不显著 (71 4 3%~ 80 39% ,P >0 0 5 ) ,而在 1 5kV/cm的脉冲刺激下 ,活化率显著下降至 4 8 15 % (P <0 0 5 ) ,死亡率显著升高 (2 9 6 3% ,P <0 0 5 ) ;(2 )含有山梨醇的EFS1和含有甘露醇的EFS2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活化效果相似 ,但前者较后者更易于操作 ,可以用EFS1取代EFS2运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研究中 ;(3)用核移植操作液预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后 ,在 0 75kV/cm的脉冲强度下 ,与对照组无差异 ,而当脉冲强度升至 1 0kV/cm时 ,活化率显著降低 (46 6 7% ,P <0 0 5 ) ,而死亡率显著升高(30 0 0 % ,P <0 0 5 ) ;(4)昆明白小鼠和C5 7BL/ 6小鼠卵母细胞在 0 75~ 1 0kV/cm场强下 ,活化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诱导 小鼠 卵母细胞 孤雌活化 脉冲强度 电融合液 核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氯化锶和放线菌酮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光鹏 魏鹏 +2 位作者 孟庆刚 孙兴参 谭景和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SrCl_2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卵龄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等对昆明种小鼠卵母细胞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含1.6mmol/L SrCl_2的无钙M16液对小鼠卵母细胞活化效果最好(87.0%),显著(P<0.05)优于SrCl_2浓度为1.0、5.0、10... 本试验研究了SrCl_2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卵龄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等对昆明种小鼠卵母细胞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含1.6mmol/L SrCl_2的无钙M16液对小鼠卵母细胞活化效果最好(87.0%),显著(P<0.05)优于SrCl_2浓度为1.0、5.0、10.0mmol/L的同种液体。SrCl_2作用时间10分钟显著(P<0.05)好于5、20、30或60分钟。注射hCG后18和20小时卵母细胞的活化率(分别为87.0%和84.6%)显著(P<0.01)高于14或16小时的活化率(分别为4.8%和16.5%)。CHX与SrCl_2联合使用产生显著的协同促进卵母细胞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锶 小鼠 卵母细胞 孤雌活化 放线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子玉 沈爱英 沈颂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 ,以评价稀土的生殖毒性。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混合稀土连续 10d腹腔注射 ,超数排卵处理后收集小鼠卵母细胞 ,氯化锶孤雌活化处理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  4 0 0mg/ (kg&#... 目的 探讨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 ,以评价稀土的生殖毒性。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混合稀土连续 10d腹腔注射 ,超数排卵处理后收集小鼠卵母细胞 ,氯化锶孤雌活化处理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  4 0 0mg/ (kg·d)以上的稀土处理对超排卵数、活卵数、成熟卵数和孤雌活化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论 一定剂量的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孤雌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稀土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殖细胞发育和受精等产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生殖毒性 卵母细胞 孤雌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和孤雌活化过程中小鼠胚胎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秀清 林英巍 +4 位作者 陈雅隽 钟淑琦 闫晓飞 董建将 雷蕾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 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动态变化,以分析微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率(P〈0.05),而体外受精与孤雌激活胚胎在各阶段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体外受精中,精子入卵,激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纺锤丝牵拉赤道板上致密排列的母源染色体向纺锤体两侧迁移:后期将染色体拉向两极;末期时,微管分布于两组已去凝集的母源染色体之间,卵母细胞排出第二极体(the second polarbody,Pb2),解聚的母源染色体形成雌原核。同时,在受精后5—8h精子染色质发生去浓缩与再浓缩,形成雄原核。在原核形成的同时,胞质星体在雌、雄原核的周围重组形成长的微管,负责雌、雄原核的迁移靠近。孤雌活化过程中,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拉向两极,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活化4—6h,卵周隙中未见Pb2,而在胞质中出现两个混合的单倍体原核,之间由微管相连接,负责两个单倍体原核的迁移靠近。与体外受精相比较,孤雌活化时卵母细胞更容易被激活,减数分裂期间微管的发育早且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孤雌活化 微管 减数分裂 激光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贤刚 肖英达 +1 位作者 黄国屏 杜淼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电刺激使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并对电刺激参数和电刺激介质进行选择,发现在电刺激电压为1.5kV/cm,脉冲持续时间为80us,电刺激3次,电刺激介质为M16的条件下,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效果最好,可使95%的兔卵母细胞激活,体外培养有89.5%... 采用电刺激使家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并对电刺激参数和电刺激介质进行选择,发现在电刺激电压为1.5kV/cm,脉冲持续时间为80us,电刺激3次,电刺激介质为M16的条件下,兔卵母细胞孤雌活化效果最好,可使95%的兔卵母细胞激活,体外培养有89.5%的激活卵发育到正常的8—16细胞期,12%的激活卵发育到囊胚,在体内培养的条件下,26%的激活卵发育到囊胚。采用不同的电刺激介质,卵母细胞最佳激活条件和发育情况不同,表明电刺激介质中Ca^(++)和Mg^(++)浓度似乎与卵母细胞的孤雌活化和维持早期发育有关。家兔在注射LH后17—19小时取卵,电刺激效果最好,激活卵在含细胞松弛素B的培养基中培养3小时,电镜观察已有原核形成,细胞膜附近的细胞器向中央移动。光镜检查表明:约有85%的激活卵具有二个原核,约15%的激活卵有四个原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活化 电刺激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氯化锶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红 陈建泉 +3 位作者 刘海峰 李厚达 顾惠心 成国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 将MⅡ期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 2组 ,第一组 ,将小鼠卵母细胞分别放入 2、4、6、8、10mmol ml不同浓度的氯化锶激活液中 ,作用 6h ,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第二组 ,将小鼠卵母细... 目的 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 将MⅡ期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 2组 ,第一组 ,将小鼠卵母细胞分别放入 2、4、6、8、10mmol ml不同浓度的氯化锶激活液中 ,作用 6h ,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第二组 ,将小鼠卵母细胞放入 10mmol ml氯化锶激活液中 ,分别作用 3、6、9h ,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结果 第一组 ,激活率分别为 86 49%、82 6 1%、88 0 0 %、86 6 7%、81 1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内培养 72h回收囊胚 ,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0、31 42 %、43 33%、6 2 5 0 %、5 0 0 0 %。 6~ 10mmol mlSrCl2 激活液激活后囊胚发育率高于 0~ 4mmol ml(P <0 0 5 )。第二组 ,激活率分别为 82 86 %、89 6 1%、91.40 %。 72h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2 6 5 3 %、5 0 0 0 %、5 3 2 2 %。激活 6、9h的囊胚发育率高于激活 3h的囊胚发育率 (P <0 0 1)。结论 结果表明 ,6~ 10mmol ml的SrCl2 为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最佳作用浓度 ,6~ 9h的激活时间为最佳作用时间 ;表明SrCl2 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活化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氯化锶 卵母细胞 小鼠 孤雌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液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重组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雪莹 崔龙波 +1 位作者 黄秀英 孙方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20,共6页
为研究生发泡(GV)移植后的重组卵母细胞能充分在体外成熟和发育,比较了几种培养液对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重组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自然获得的GV期卵母细胞和经显微操作获得的重组卵母细胞在M2、HTF和M199培养液培养,其体外成熟率... 为研究生发泡(GV)移植后的重组卵母细胞能充分在体外成熟和发育,比较了几种培养液对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重组卵母细胞孤雌活化的影响.自然获得的GV期卵母细胞和经显微操作获得的重组卵母细胞在M2、HTF和M199培养液培养,其体外成熟率无差异(P>0.05);但成熟的重组卵母细胞经人工活化后,生长在HTF培养液的细胞发育到2-细胞期胚的比率(49.2%)明显高于生长在M199培养液的比率(28.9%)(P<0.05).结果表明HTF培养液更适合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进一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孤雌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诱导兔卵孤雌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劲松 刘辉 +3 位作者 王敏康 廉莉 李厚达 陈大元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8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为了给兔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兔卵电激活条件,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兔卵孤雌活化的3个因素:细胞松弛素(CB)对卵的预处理,电极距离及脉冲强度。结果表明,兔卵经CB(7.5mg/L)预处理1h后,激活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48.... 为了给兔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兔卵电激活条件,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兔卵孤雌活化的3个因素:细胞松弛素(CB)对卵的预处理,电极距离及脉冲强度。结果表明,兔卵经CB(7.5mg/L)预处理1h后,激活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48.1%,P<0.05);在距离为0.50mm的两电极间进行脉冲刺激,对兔卵的激活率(79.4%)显著高于电极距离为0.25mm(63.1%,P<0.05)及1.00mm组(35.0%,P<0.05);另外,与1.8、2.4、3.6kV/cm(50μs)的脉冲强度相比,用3.0kV/cm、50μs的脉冲刺激后,可获得相对高的卵激活率(90.9%)和发育率(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卵 孤雌活化 电刺激 核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微管蛋白在猪卵母细胞成熟和活化中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丽娟 张利生 +2 位作者 寇朝晖 陈大元 孙青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微管蛋白 (tubulin)是一蛋白质超家族 ,其中α ,β 微管蛋白是主要的微管蛋白 ,而γ 微管蛋白主要在微管组装中起作用 .我们利用蛋白质印迹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γ 微管蛋白在猪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活化中的分布 .γ 微管蛋白存在于... 微管蛋白 (tubulin)是一蛋白质超家族 ,其中α ,β 微管蛋白是主要的微管蛋白 ,而γ 微管蛋白主要在微管组装中起作用 .我们利用蛋白质印迹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γ 微管蛋白在猪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活化中的分布 .γ 微管蛋白存在于猪卵母细胞中 ,并且在减数分裂成熟各个时期的量保持不变 .它聚集在微管上 ,特别是中期纺锤体的两极和后末期的中板 .体外受精和孤雌活化后 ,γ 微管蛋白聚集在雌雄原核的周围 .另外它也存在于精子的顶体帽和颈部 .在早期卵裂中 ,γ 微管蛋白聚集在胚胎的细胞核周围 .实验结果表明 ,γ 微管蛋白在猪卵母细胞、精子和胚胎的微管组装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猪受精过程中 ,精子和卵子都向受精卵贡献中心体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微管蛋白 卵母细胞 孤雌活化 精子 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