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孝宗朝崇苏文风之形成与苏文的传播
1
作者 杜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孝宗朝由于孝宗皇帝崇苏轼“立天下之大节”,雄视百代,为“一代文章之宗”,故多方推广苏轼文学,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太学文风,也提升了士人尊苏崇苏的热度。孝宗朝将苏轼文学传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得“淳熙中,崇苏氏... 孝宗朝由于孝宗皇帝崇苏轼“立天下之大节”,雄视百代,为“一代文章之宗”,故多方推广苏轼文学,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太学文风,也提升了士人尊苏崇苏的热度。孝宗朝将苏轼文学传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得“淳熙中,崇苏氏”成为一种社会倾向,同时,也为元明清三代以至于今日的苏轼文学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孝宗朝的崇苏又有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延及世人对三苏家教家风的更多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崇苏 苏轼文学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亲与继志:宋孝宗之“孝”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历代史家多以宋孝宗之“孝”仅指孝事高宗,这一意识限制了孝宗践行“恢复”之志。而根据宋孝宗及部分士大夫对于“孝”的阐释,孝宗之“孝”呈现为“事亲”与“继志”、奉养高宗与效法太祖诸多层面交错联结的复杂图景。他们的阐释扭曲了... 历代史家多以宋孝宗之“孝”仅指孝事高宗,这一意识限制了孝宗践行“恢复”之志。而根据宋孝宗及部分士大夫对于“孝”的阐释,孝宗之“孝”呈现为“事亲”与“继志”、奉养高宗与效法太祖诸多层面交错联结的复杂图景。他们的阐释扭曲了高宗主张维持和议的本意,强调孝宗只有效法太祖创业,才是继承高宗之志、完成高宗未竟功业的“大孝”。不过,孝宗与这些士大夫却因“恢复”意识的不同,分别提出两种相异的践行“继志之孝”的行动方案:孝宗强调“恢复”即是要立行北伐,多述太祖尚武习劳的故事,并认为“恢复”须审时度势,不必尽循太祖故事;士大夫则强调谋求“恢复”重在整军备战以及革除军政时弊,所述太祖故事多为强调关防制衡的“维持之具”,并认为“太祖创业故事”寓含整军备战的一切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宋太祖 宋高宗 “恢复” 祖宗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戒惧心理钩沉
3
作者 解洪兴 由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宋孝宗对朝臣持强烈的戒备心理,是更换宰相最为频繁的宋代皇帝,他将持不同政见的重臣流贬边地,同时倚重潜邸旧臣为亲信,即使遭群臣激烈反对也不为所动。为避免专制皇权受到削弱,宋孝宗始终在平衡党争,从未倾心并长久信任任何一方,只是... 宋孝宗对朝臣持强烈的戒备心理,是更换宰相最为频繁的宋代皇帝,他将持不同政见的重臣流贬边地,同时倚重潜邸旧臣为亲信,即使遭群臣激烈反对也不为所动。为避免专制皇权受到削弱,宋孝宗始终在平衡党争,从未倾心并长久信任任何一方,只是因时制宜地培养自己的阵营。养子继统的孝宗对养父高宗倾力表现忠诚孝顺以彰显自己支子继统的合法性,支持理学并借重其政治宣传,心存感恩的同时亦应可能心存戒惧。无论对臣下染指皇权的“戒”还是对养父高宗的“惧”都与孝宗以养子继统存在密切联系,养在宫中三十年,立与不立全凭高宗决定,内禅二十多年的养父高宗依然构成孝宗难以摆脱的压力。皇位及权力具有一定脆弱性,缺少亲情和可以依赖的对象使孝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压力下难以避免地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戒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戒惧 宋高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才与求衡:论明孝宗的用人观
4
作者 刘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成化(1465-1487)末年国家铨选制度趋于崩坏、人才每多困于壅滞,明孝宗即位后,下诏求举天下异才,并突破了以德行为先的传统用人观念。此外,为重振朝纲、防范党争,明孝宗在选任高级官员时,对其地域来源作出了一定的制约与调整。为防止权... 成化(1465-1487)末年国家铨选制度趋于崩坏、人才每多困于壅滞,明孝宗即位后,下诏求举天下异才,并突破了以德行为先的传统用人观念。此外,为重振朝纲、防范党争,明孝宗在选任高级官员时,对其地域来源作出了一定的制约与调整。为防止权势偏移于某一文官机构,明孝宗在其统治的前中后期,通过人事层面的调换,实施不同的阁部制衡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用人观 重才 求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邸旧臣与宋孝宗朝政治
5
作者 董书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10,124,共8页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别,对孝宗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潜邸旧臣群体中,部分人并未真正具备政治才能,仅仗着孝宗的宠幸而得以取得高位,从而导致了孝宗朝期间佞幸政治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邸旧臣 孝宗 佞幸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高宗与宋孝宗的书法旨趣
6
作者 刘东芹 《书法学刊》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本文主要梳理了宋高宗书法由早年学黄庭坚、转而学米蒂、最终以钟王书法为旨趣的转向过程。以此为基础,同时论述了宋高宗对宋孝宗书法的影响。
关键词 宋高宗 孝宗 书法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权臣政治的断裂——论宋孝宗的用相方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崔英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南宋权相辈出,而孝宗朝却是唯一没有权相的朝代,这应源于孝宗独特的用相方略。为防止高宗朝宰相秦桧专权蠹政之弊再度出现,孝宗从相不久任、长期缺相、不次拔相、并相分权、用而存疑、监督宰相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用相方略,限制相权,加... 南宋权相辈出,而孝宗朝却是唯一没有权相的朝代,这应源于孝宗独特的用相方略。为防止高宗朝宰相秦桧专权蠹政之弊再度出现,孝宗从相不久任、长期缺相、不次拔相、并相分权、用而存疑、监督宰相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用相方略,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从而成功遏制了权臣政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权臣政治 孝宗 用相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的和战——兼论对张浚和史浩的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忠礼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本文通过对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和战过程的论述,分析了张浚和史浩在这中间的不同态度。认为像张浚那样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状况,只会高谈抗战的人,并非真正的抗战派;反之,像史浩那样知己知彼、以议和为策略,以抗战和收复失地为长期... 本文通过对南宋孝宗朝初年与金人和战过程的论述,分析了张浚和史浩在这中间的不同态度。认为像张浚那样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状况,只会高谈抗战的人,并非真正的抗战派;反之,像史浩那样知己知彼、以议和为策略,以抗战和收复失地为长期奋斗目标的主守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浚 孝宗 《宋史》 完颜亮 绍兴和议 参知政事 民族心理 敌我力量 张木式 隆兴和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孝宗美政与“大礼议”之关系述论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旭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2,共6页
由于明孝宗是明代中期美政颇多的一位难得贤君,且距明世宗称帝之际为时不远,所以群臣在嘉靖初年"大礼议"时的一边倒多是出于真心实意地思念孝宗美政之情。张璁等人议礼时对反对者极为愤恨,对反对世宗者加以"元恶"、... 由于明孝宗是明代中期美政颇多的一位难得贤君,且距明世宗称帝之际为时不远,所以群臣在嘉靖初年"大礼议"时的一边倒多是出于真心实意地思念孝宗美政之情。张璁等人议礼时对反对者极为愤恨,对反对世宗者加以"元恶"、"奸党"、"宁忤天子不敢忤权臣"等丑诋之词,但这绝非杨廷和等大臣对张璁等异议者有所打压所能彻底造成的。"大礼议"毫无疑问既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礼仪之争,也是一场权力之争,但也确实有这两种解释所不能涵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明武宗 明世宗 明代 杨廷和 张璁 大礼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恢复”图治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德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4-59,共6页
所谓“恢复”,是指南宋孝宗即位以后,为恢复北方失地和提高南宋在宋金关系中的地位而进行的军事的、外交的努力.在南宋历代帝王中,孝宗以锐意恢复倍受封建文人、史家的交口称誉,并且对孝宗的恢复不成无不表示痛惜之情.由于以往的论著对... 所谓“恢复”,是指南宋孝宗即位以后,为恢复北方失地和提高南宋在宋金关系中的地位而进行的军事的、外交的努力.在南宋历代帝王中,孝宗以锐意恢复倍受封建文人、史家的交口称誉,并且对孝宗的恢复不成无不表示痛惜之情.由于以往的论著对这一史实研究不够,记载又失于简略,使人们对孝宗恢复图治的情况缺乏了解.本文将对孝宗未竟的恢复事业进行考察,并对其恢复方略进行客观评价. 一、隆兴北伐及其失败要全面考察孝宗恢复的全过程及其成败得失,首先有必要对金朝完颜亮南侵以来宋金关系的发展作一个概略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宋金关系 金朝 恢复热 隆兴和议 孝宗 北伐 绍兴和议 全过程 两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世宗与宋孝宗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德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42,共6页
金世宗与宋孝宗是同时在位的金朝和南宋王朝皇帝。他们在位的时期,是中国北、南两个王朝的重要历史阶段,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对各自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金朝和南宋几乎同时走向衰弱的事实,则多少表现了金世宗和宋孝宗在... 金世宗与宋孝宗是同时在位的金朝和南宋王朝皇帝。他们在位的时期,是中国北、南两个王朝的重要历史阶段,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对各自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金朝和南宋几乎同时走向衰弱的事实,则多少表现了金世宗和宋孝宗在时代的、民族的局限性面前的束手无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世宗 孝宗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孝宗实录》与传世相关文集收录奏疏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彩萍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50,共38页
《明孝宗实录》与相关明人文集都是研究明孝宗在位期间历史之重要史料。其中《明孝宗实录》所收奏疏虽多删节,而记载了该时期之基本史实,全面而系统,相关明人文集所收奏疏则记载了与文集撰写者相关之史实,虽着眼局部,而具体详细,为局部... 《明孝宗实录》与相关明人文集都是研究明孝宗在位期间历史之重要史料。其中《明孝宗实录》所收奏疏虽多删节,而记载了该时期之基本史实,全面而系统,相关明人文集所收奏疏则记载了与文集撰写者相关之史实,虽着眼局部,而具体详细,为局部特写,两者有互相补充之益。二者在记载史实方面又皆因体裁限制、抄写不慎、主观因素等影响,而各有其不足,包括史实失误、避讳隐瞒、文字不确等,将其相关部分进行对比,更可校正失误、求得真相。总之,在历史研究中重视《明孝宗实录》与相关明人文集所载奏疏皆予利用,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宗实录》 相关明人文集 奏疏 价值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治国政策与成效之评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莹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作为南宋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 ,宋孝宗致力于修明政治 ,发展经济 ,强兵缮备 ,籍自治以待时 ,希望能够完成振国兴邦、收复失地的大业。然而 ,这一美好的政治理想 ,却终因南宋社会自身存在的种种痼疾 ,而付之东流。
关键词 南宋 孝宗 治国政策 用人政策 忧患者意识 阶级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孝宗朝的政治生态与周必大的政治活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忠礼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宋孝宗继位以后,一改太上皇帝赵构的内外政策,对外不惜对金用兵,以收复中原失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夙愿始终没有取得成功。对内实行"独断",以防止大臣擅权。为此采取了"异论相搅"、不让三省和地方主要长官久... 宋孝宗继位以后,一改太上皇帝赵构的内外政策,对外不惜对金用兵,以收复中原失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夙愿始终没有取得成功。对内实行"独断",以防止大臣擅权。为此采取了"异论相搅"、不让三省和地方主要长官久任、重用近习等一系列措施,结果造成政治生态的严重失衡。以文学和政治见长的周必大,由进士入仕后一度受到孝宗重视,但由于他与众多大臣一起,多次反对孝宗的对内政策,因而前后二次受到排斥,出任祠官,时间长达七八年之久。后期的周必大,除了清正廉洁不变,文学才能更加出众以外,政治上已缺乏锐气,变得"圆滑"起来,从而最终被孝宗视为心腹之臣,官至左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孝宗 周必大 宰相权轻 重用近习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简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邦炜 《天府新论》 1991年第3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孝宗 简论 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孝宗实录》记载纠误及其在历史文献编纂学上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彩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明孝宗实录》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研究明孝宗在位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其记载亦有人名、地名、时间、史实等方面的失误,以及史实漏载等不足,甚至有歪曲史实,刻意诋毁人物的现象,影响了其编纂质量。文章特选取其部分失误事例加以... 《明孝宗实录》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研究明孝宗在位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其记载亦有人名、地名、时间、史实等方面的失误,以及史实漏载等不足,甚至有歪曲史实,刻意诋毁人物的现象,影响了其编纂质量。文章特选取其部分失误事例加以纠正,并予论列。以上失误现象从历史文献编纂学角度给后人留下了如下重要启示:编纂者具备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制定完善的凡例以及坚持秉笔直书的史德,是历史文献编纂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宗实录》 失误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战分途:南宋初年的政治转向——以孝宗朝政策迁移为线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春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03-208,共6页
南宋伊始,宋金和战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着南宋政权的时代命题。绍兴十二年缔结的宋金和议,并没有成为维系宋金长久稳定关系的基础。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单方面撕毁协约南侵,加之随即登基的宋孝宗锐意恢复,宋金战争一度爆发并持续到隆兴元年... 南宋伊始,宋金和战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着南宋政权的时代命题。绍兴十二年缔结的宋金和议,并没有成为维系宋金长久稳定关系的基础。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单方面撕毁协约南侵,加之随即登基的宋孝宗锐意恢复,宋金战争一度爆发并持续到隆兴元年张浚符离兵溃。在此期间,宋孝宗选人用事并不局限于道义型主战派士大夫,对实务型主和派士大夫及主守派政治元老也多加选用;在此之后,宋孝宗迫于符离兵败的政治压力与金人议和,锐意恢复政策主张转换为内修以图恢复的长远政治谋略。宋孝宗以邪正为标准的多元用人政策,与其对金强硬的政治主张既统一又矛盾,这种复杂的政策取向既切合即时的宋金政治局势,也为南宋制定内修以图恢复的长远国策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宋金和战 孝宗 符离兵败 隆兴和议 政策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明孝宗的弊政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忠帅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明孝宗在位期间,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前朝弊政,使明王朝走向中兴盛世。但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偏袒外戚、宗亲,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而这些弊政,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 明孝宗在位期间,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前朝弊政,使明王朝走向中兴盛世。但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偏袒外戚、宗亲,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而这些弊政,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弊政 弘治中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佚诗二首考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维刚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1期95-96,共2页
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二十一所收诸文当中,杂有宋孝宗赵眘佚诗二首。二诗乃史浩门人周铸编纂《鄮峰真隐漫录》时,误作史浩作品而编入集内。不过,二诗却因被编入《鄮峰真隐漫录》而保存流传下来。
关键词 孝宗 佚诗二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探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思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108-110,126,共4页
有宋一代崇儒右文、兴学重教,号称"小元祐"的宋孝宗朝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太学制度兴盛发展。孝宗朝太学创设解试落第每百人中取三人候阙考试的待补法,衍生出重要文学现象"乾淳太学体",成为四方士子参加科考、引以为... 有宋一代崇儒右文、兴学重教,号称"小元祐"的宋孝宗朝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太学制度兴盛发展。孝宗朝太学创设解试落第每百人中取三人候阙考试的待补法,衍生出重要文学现象"乾淳太学体",成为四方士子参加科考、引以为法的风向标。研究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的号召、引导与影响,是窥探南宋社会士子科考态度、时文创作乃至科场文风倾向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宗 太学 太学待补法 乾淳太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