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杨鸽 刘晨路 +5 位作者 杨益 王兵立 鹿晓燕 董淑倩 胡芷柔 李秋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SB)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4例接受PPV联合SB术的RRD患者(234眼)的临床资料。234眼中裂孔仅位于上方的163眼(上方裂孔... 目的:探讨上方和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SB)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4例接受PPV联合SB术的RRD患者(234眼)的临床资料。234眼中裂孔仅位于上方的163眼(上方裂孔组),裂孔位于下方的71眼(下方裂孔组)。比较上方裂孔组和下方裂孔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下方裂孔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6.32%、9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BCVA随时间延长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各时间点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SB术治疗下方和上方RRD视网膜复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巩膜扣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时间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轴、前房深度等眼部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秦剑莺 陈彬 韦立群 《实用防盲技术》 202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硅油填充时间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38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硅油填充时间长短分为长期填充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硅油填充时间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38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硅油填充时间长短分为长期填充组(20只眼)和短期填充组(18只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激光封闭裂孔+硅油填充术。两组患者的硅油填充时间分别为4.85±1.29个月和2.93±0.46个月。硅油取出术后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指标包括眼轴、前房深度、晶体厚度以及玻璃体长度,采用IOL-master测量记录。结果长期填充组的患者取油前以及取油术后1个月的眼轴和玻璃体长度明显增加。短期填充组仅有取油术后一月的眼轴明显增加。长期填充组在取油术前和取油后1月的眼轴和玻璃体长度均大于短期填充组。结论较长的硅油填充时间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眼轴以及玻璃体长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玻璃体切割术 眼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明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罗艳华 李静仪 +3 位作者 谷鹏涛 李家礼 萧雪 冯松福 《湖南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8-11,19,共5页
目的:观察复明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5眼)。对照组予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双氯芬酸钠... 目的:观察复明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5眼)。对照组予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明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2组术后7d、30 d、60 d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7 d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84.00%(21/25);术后30 d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24/25),对照组为76.00%(19/25);术后60 d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24/25),对照组为76.00%(19/25);组间比较,术后30 d、60 d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30 d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眼压及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和术后7 d、30 d、60 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明片有助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填充 中医药疗法 复明片
原文传递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杨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48-051,共4页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随机分为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观察组(15例)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对照组(15例),...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随机分为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的观察组(15例)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对照组(15例),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率、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眼压、最佳校正视力水平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能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促进患者视力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空气填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颖 杨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视力的一种疾病。在视网膜裂孔形成后,暴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持续吸收玻璃体腔内的液体,导致眼内压力降低,脉络膜离开巩膜表面,而炎症反应的参与更加重了脉络膜血管的渗出,使液体在脉络膜上腔内积... 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视力的一种疾病。在视网膜裂孔形成后,暴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持续吸收玻璃体腔内的液体,导致眼内压力降低,脉络膜离开巩膜表面,而炎症反应的参与更加重了脉络膜血管的渗出,使液体在脉络膜上腔内积聚,从而并发脉络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大范围脱离、视网膜多发裂孔等都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纠正低眼压和改善炎症反应,例如封闭视网膜裂孔、切除增殖的玻璃体、激素治疗及玻璃体注气等,其中在恢复眼压的效果上,术前玻璃体注气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低眼压 反应 视网膜裂孔封闭术 增殖玻璃体切除术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巩膜扣带手术与玻璃体切割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吴华 姚磊 +1 位作者 杨雅媛 杨晨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手术(RSB)与玻璃体切割术(PPV)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手术(RSB)与玻璃体切割术(PPV)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RSB治疗,47例)和对照组(PPV治疗,46例)。两组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BCVA均较术前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BCVA比对照组低,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B与PPV均可有效复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促进患者视力改善。但与PPV相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RSB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改良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洁 魏凌君 郑海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对照组(23G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对照组(23G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更利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恢复,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最佳矫正视力 视网膜复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孙旭阳 陈太想 +2 位作者 李瑞 孙文 董方田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05/07于我院采用折叠球囊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连续治疗的RRD患者11例11眼,术中均采用结膜下麻醉、不做肌肉牵拉线、不做术中视网膜裂... 目的:探讨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05/07于我院采用折叠球囊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连续治疗的RRD患者11例11眼,术中均采用结膜下麻醉、不做肌肉牵拉线、不做术中视网膜裂孔定位,不做视网膜冷冻和视网膜下放液、不做球囊巩膜固定缝线,观察手术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纳入11眼中视网膜成功复位10眼(91%),1眼(9%)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因多发视网膜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成功行球囊顶压手术的10眼中球囊顶压一次成功4眼(40%),球囊顶压后行玻璃体注气1眼(10%),球囊顶压后再次调位3眼(30%),球囊顶压后再次调位及玻璃体腔注气2眼(20%);5眼(50%)术后4-12 wk行球囊取出,视网膜脱离无复发;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1.30±1.10,术后4 wk为0.37±0.39(P<0.01);术前平均眼压11.51±3.37 mmHg,术后4 wk为13.72±2.57 mmHg(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发症少,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球囊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永莹 卢谦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1,7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空气填充79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222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取油术67眼。术后连续随访至少3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本组共369眼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34眼未复位,一次性复位率为9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和未复位患者眼轴长度(AL)、手术方式、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回归方程可知:AL≥26 mm的患者,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发生的风险比AL<26 mm的患者增加了4.248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H-L检验P=0.16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2~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7.3%(P<0.05)。结论AL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由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轴长度 复发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分析
10
作者 张茹怡 龚健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高眼压的比例、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因RRD于我院行PPV的患者523例,术后眼压≥25mmHg即定义为术后发生高眼压。采用t检验、...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高眼压的比例、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因RRD于我院行PPV的患者523例,术后眼压≥25mmHg即定义为术后发生高眼压。采用t检验、χ^(2)检验、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特点。结果:RRD行PPV术后1个月内发生高眼压的比例为56.6%,术后高眼压与低龄、玻璃体腔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相关(P<0.05)。术后随访至3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玻璃体填充硅油与填充全氟丙烷相比有差异,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RD行PPV术后1个月内高眼压发生率为56.6%,低龄、玻璃体腔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是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发生高眼压速率更快,这类患者术后应更加重视监测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脉络膜脱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应用
11
作者 胡行燕 朱小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21-224,共4页
评价综合护理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缩=RRD)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近1年多的30例RRD手术患者,抽签分组,第一组在围手术期所实行的是综合护理,第二组则是实行常规护理,比较多项护理指标。结果 护理以后,两组的多项护理指标相互比... 评价综合护理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缩=RRD)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近1年多的30例RRD手术患者,抽签分组,第一组在围手术期所实行的是综合护理,第二组则是实行常规护理,比较多项护理指标。结果 护理以后,两组的多项护理指标相互比较,均得出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稳定RRD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项体征,缓解术后痛感,而且负面心理较少,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围手术期 负面心理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视力的影响
12
作者 贺诗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49例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49例和对照组(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49例,比较两组视网膜复位、视力及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俯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眼内环区上、下及黄斑中央凹区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降低,且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的作用与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相当,更利于促进视力恢复,且能减小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元国 栗江陵 +3 位作者 何玉清 熊帅 高晓蓉 常鲁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侵害患者视力,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减少视功能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RRD的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术后仍然有很多并发症。视网膜下液(SRF)是RRD术后常见的...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侵害患者视力,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减少视功能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RRD的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势,但是术后仍然有很多并发症。视网膜下液(SRF)是RR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RF的长期存在对视力的恢复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SRF的发病机制及其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RRD玻璃体切除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后发生SRF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液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流参数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莉 高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50例,...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50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Ⅰ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50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Ⅱ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取油前1个月、取油后1个月,A组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B组(P<0.05)。取油前1个月、取油后1个月,A组的视力高于B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短于B组(P<0.05)。取油前1个月、取油后1个月,A组的看电视、阅读书写、夜间视物及精细操作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后Ⅰ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助于促进血流参数改善,加快视力恢复,提高早期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希望与重返工作准备度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李磊磊 李真 赵玄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1-0125,共5页
分析中青年RRD患者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希望和重返工作准备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出院后复诊的422名中青年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和重返工作准... 分析中青年RRD患者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希望和重返工作准备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出院后复诊的422名中青年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和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希望和重返工作准备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会支持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正相关(r=0.494,P<0.001)、希望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正相关(r=0.449,P<0.001)、疾病感知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负相关(r=-0.483,P<0.001)、社会支持与希望呈正相关(r=0.458,P<0.001)、社会支持与疾病感知呈负相关(r=-0.500,P<0.001)和疾病感知与希望呈负相关(r=-0.233,P<0.001)。结论 中青年RRD患者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希望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具有相关性,即患者社会支持越高、负性疾病感知越低、希望水平越高,重返工作准备度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社会支持 疾病感知 希望 重返工作准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重水填充技术在提高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性上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唐聪 刘金秒 +1 位作者 李燕林 赵春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部分重水填充技术在提高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有效性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江门五邑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治疗的RRD患者12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部分重水填充技术在提高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有效性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江门五邑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治疗的RRD患者12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部分重水填充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与眼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眼压均较治疗后7 d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重水填充技术可提高RRD治疗的有效性,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视网膜复位率,同时提高其视力水平,改善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部分重水填充技术 视网膜复位 视力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
17
作者 李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 分析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23例患者资料,患者(23只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眼压、视力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随访3月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开展,相较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视力、眼压等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症降压治疗后,眼压稳定。术后3月复查,23例患者视网膜重新复位,无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再度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效果较好,可成功复位脱离的视网膜,同时提高视力水平,维持稳定的眼压,让患者回归正常视物,更好的进行工作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空气填充治疗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部疾病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对眼部参数的影响
18
作者 于广委 赵克娇 +2 位作者 孟繁超 王开芳 陈峰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4期199-200,206,共3页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眼)用IOL master 700测量玻璃体切割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其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曲率(K1、K2)和中央角膜厚度(C...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部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眼)用IOL master 700测量玻璃体切割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其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曲率(K1、K2)和中央角膜厚度(CCT),并对手术前后眼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68.75%)可顺利测出眼轴,患者术后AL较术前增加,术后ACD较术前减少,术后LT较术前增加。术前术后K1、K2、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填充术后,AL有所增加,ACD减小,LT增加,其结果对眼球屈光状态及眼压的影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填充 眼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19
作者 惠颖 帅开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原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998~2003年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致盲 膜皱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程育宏 吉梦 +3 位作者 齐赟 谢安明 王华 刘思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且未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PVR-C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平坦部入路玻璃体切除术,充分切除残留玻璃体后,行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确保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充分排出后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使用无菌空气行玻璃体腔填充。术后患者严格俯卧位24h。主要观察指标为视网膜初始及最终复位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白内障及高眼压比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且术后随访时间≥6mo患者31例31眼,脱位范围6.7±3.8个钟点位,裂孔数1.2±0.7个,脱离累及黄斑23眼(74%),人工晶状体18眼(58%),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者6眼(19%)。入组患者Ⅰ期视网膜复位成功率87%(27/31),最终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31/31),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者5眼(16%)。术后6mo时BCVA(LogMAR)由术前2.17±1.27改善至0.53±0.25(P<0.001)。结论:对于具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的不合并严重PVR的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可取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且具有术后俯卧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上方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 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