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6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立琴 张树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p63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EC、2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及15例正常增生期... 目的:探讨p63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EC、2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及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benign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BPE)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蛋白在EC组中的阳性率为78.5%(51/65),与EH组(4/25,16%),BPE组(1/15,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63的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P53蛋白在EC组中的阳性率为36.9%(24/65),明显高于EH(2/25,8%)组和BPE组(0/15)(P<0.01);P53的表达与EC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P53和P6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6,P=0.048)。结论:突变型p53和p63可能共同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p63在EC的发生中可能起癌基因作用,其阳性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基因/p63/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恶性肿瘤1389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张浙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1479-1479,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子宫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强修 卢宝彦 +3 位作者 陈立华 林晓燕 程显魁 王家耀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ESS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ly cellularleiomyoma,HCL)进行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ESS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ly cellularleiomyoma,HCL)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ESS瘤细胞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相似;HCL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ESS瘤细胞CD10、SMA、MSA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0%、20%及25%,而HCL相应的阳性率则为20%、100%、100%及100%。这些抗体在两组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SS具有特殊形态特点,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CD10、SMA、MSA及Desmin的联合应用是鉴别ESS与HCL有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CD10蛋白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子宫内膜间质标记物,在子宫肿瘤中可以区别ESS和H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平滑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202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秀 王金华 +2 位作者 吴桂珠 吴丽瑟 周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291-1292,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路春华 高纪英 +2 位作者 王岸聪 陈月婷 盛修贵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孕酮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瘤样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桂英 付文荣 梁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504-7505,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49%,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近浆膜下肌壁及子宫角;...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49%,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近浆膜下肌壁及子宫角;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EMA、CEA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腺瘤样瘤/诊断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确定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肥大细胞的亚型
7
作者 朱雪琼 向梅 +1 位作者 林毅 吕杰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用于检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肥大细胞的亚型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案。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在肥大细胞胞浆表达的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分别对该技术中两种抗原不同修复方法的顺序、两种不同酶系的选择和顺序、... 目的建立并优化用于检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肥大细胞的亚型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案。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在肥大细胞胞浆表达的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分别对该技术中两种抗原不同修复方法的顺序、两种不同酶系的选择和顺序、两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显色底物的选择等步骤进行一系列的优化。结果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肥大细胞大部分为既含有类胰蛋白酶又含有类糜蛋白酶的TC型肥大细胞,少部分为仅含有类胰蛋白酶的T型肥大细胞。而未见到仅含类糜蛋白酶的C型的肥大细胞。结论采用优化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案以确定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肥大细胞的亚型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病理学 肥大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杜维 王黎 +2 位作者 聂长庆 杨利民 黄丽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BL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BLU2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镜下观察与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镜下部分或全部胞核奇异,双核或多核易见,...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BL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BLU2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镜下观察与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镜下部分或全部胞核奇异,双核或多核易见,核内多见1至数个较大红染包涵体样物,核分裂象0~2/10高倍视野(HPF)。免疫组织化学示20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孕激素受体(PR)均(+),4例p53蛋白(p53)(+),3例雌激素受体(ER)(+),Ki67蛋白(Ki-67)计数约1%~3%。经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病例。【结论】BLU虽形态奇异,但属良性肿瘤,本组形态学变化与外源性孕酮药物无关,与妊娠关系应予以关注,应与平滑肌肉瘤(LMS)、恶性潜能待定平滑肌瘤(STUMP)和出血性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病理学 子宫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肿瘤组织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立奇 石一复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 :了解bcl 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 (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在 2 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 (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及 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 )中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UL组bcl 2蛋白表达... 目的 :了解bcl 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 (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在 2 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 (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及 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 )中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UL组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LMS组 ,P <0 0 5 (18例 /10例 ) ;BLM组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LMS组 ,P <0 0 1(62例 /10例 )。结论 :bcl 2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凋亡旁路的抑制可能在US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病理学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晅 曾亮 徐宣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进展期癌突变基因(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表达与EC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PTEN表达阳性率... [目的]探讨多发性进展期癌突变基因(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EC)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表达与EC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阴性的EC微血管密度大于PTEN表达阳性的EC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 FIGO分期及组织分级中,PTEN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PTEN表达与E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EC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基因 抑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丽秀 周昌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分析未绝经和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53例内膜癌患者根据绝经与否分为未绝经组34例,绝经组1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因素、病程、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目的】分析未绝经和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53例内膜癌患者根据绝经与否分为未绝经组34例,绝经组1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因素、病程、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分别为88.2%、79.0%;未绝经组确诊时间(610.9±145.5)d,显著长于绝经组的(104.1±27.1)d(P〈0.05);未绝经组子宫内膜样癌占97.1%,显著高于绝经组的78.8%,而非子宫内膜样癌占2.9%,低于绝经组的21.1%(P〈0.05);两组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临床分期间未绝经组Ⅱ期占5.9%,明显低于绝经组的42.1%,而Ⅲ期患者占32.4%,显著高于绝经组的5.3%(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I期高于Ⅱ~Ⅲ期(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关系,雌、孕激素受体与临床分期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妇女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I型内膜癌占绝经前、后妇女的绝大多数;雌、孕激素受体可作为内膜癌预后的监测指标;重视绝经前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其早期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的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将本院2000~2009年收治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278例患者分为绝经前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绝经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的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将本院2000~2009年收治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278例患者分为绝经前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绝经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各占96.7%和90.5%,两组T期和Ⅱ期患者各占85%和83.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纽比较,绝经前患者组织分级高,G1~2分别为78.3%和61.4%,深肌层浸润分别为1.3%和41.1%,宫颈受累分别为23.4%和11.4%,特殊病理类型分别为3.3%和9.5%。上述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5)。【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及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时,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绝经前患者病理类型以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肿瘤分化好、肌层浸润的发生率较低,浸润深度较浅,若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绝经后期 绝经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研究
13
作者 郅玲然 蔡凤梅 +3 位作者 王卉芳 王亚楼 刘辉 李元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5.6岁(31~54岁),Ⅰb1期7例,Ⅰb2期1例,Ⅱa期2例。组织学示肿瘤细胞小圆形,胞浆稀...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平均年龄45.6岁(31~54岁),Ⅰb1期7例,Ⅰb2期1例,Ⅱa期2例。组织学示肿瘤细胞小圆形,胞浆稀少,高核浆比,缺乏核仁。免疫组化示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yn(100%,10/10),CgA(90%,9/10),CD56(85.7%,6/7),NSE(62.5%,5/8);广谱CK阳性率(80%,8/10)。1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术后接受了放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8.6个月(8~34个月),4例死亡,2例肺转移。结论: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高,具有独特的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点,易早期发生转移,预后差,组织病理学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并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病理学 小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邓云特 杨庆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849-1851,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内膜癌总数的12.3%,随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6.2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内膜癌总数的12.3%,随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6.25%),阴道不规则出血(43.75%),不孕(50%)。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样腺癌13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特点是腺体不规则,融合,乳头状结构,极性消失,腺上皮核大变圆,空泡状,核仁清楚。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以肉芽组织或促纤维形成的间质反应。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准确率较高。结论:45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肥胖妇女采用分段诊刮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晓 陈冰亚 +3 位作者 谢幸 叶大风 吕卫国 钱建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与 2 0世纪 90年代相比 ,近年来年龄 <6 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增加显著 (P<0 .0 5 ) ,手术范围有所缩小。结论 子宫内膜...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与 2 0世纪 90年代相比 ,近年来年龄 <6 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增加显著 (P<0 .0 5 ) ,手术范围有所缩小。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相对稳定 ,与 2 0世纪 90年代相比近年来的病人更趋年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子宫内膜肿瘤/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张春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586-1587,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例UPS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并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宫颈内膜透明细胞癌做对比研究。【结果】UPSC与卵巢浆液性癌有相似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复杂乳头结构,腺腔出芽,瘤...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例UPS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并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宫颈内膜透明细胞癌做对比研究。【结果】UPSC与卵巢浆液性癌有相似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复杂乳头结构,腺腔出芽,瘤细胞是一种大间变性细胞,具极强侵袭性,发生血管淋巴管转移者占58%,深肌层侵犯或盆腔种植转移占75%,腹腔转移33%。治疗主要是手术加化疗,肿瘤细胞P53和PCNA强阳性。【结论】UPSC少见。临床诊断困难,要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癌的认识,争取早日诊断,尽量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后辅以化疗,可提高患者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病理学 子宫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比较
17
作者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阐述其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阐述其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原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 :Ⅰ期为 2 0 .3% ,Ⅱ期为 33.3%。临床分期Ⅰ期中盆腹腔转移率 9.5 % ,Ⅱ期为 33.3% ,Ⅲ、Ⅳ期均为 10 0 % ,总转移率 16 .3% (15 / 9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患者盆腹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P <0 .0 1)。组织学分级G1、G2 的患者盆腹腔转移率低于G3 及未分化者(P <0 .0 1)。【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真实反映了病变范围 ,较临床分期准确。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 ,并指导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曙光 罗春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3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3例。组织类型、肿瘤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绝经状态、有无附件受累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标本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蛋白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燕 马成斌 +2 位作者 李冰 吴慧恒 吴琼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标本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蛋白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 【目的】探讨组织标本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蛋白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组织标本中HDAC6蛋白表达情况,比较所有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及是否宫颈累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肌层浸润≥1/2患者HDAC6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1/2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HDAC6蛋白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Ⅲ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肿瘤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CARM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闫瑞娟 张林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SOX2和CARM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因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病理石蜡标本(观察组)和因子宫肌... 【目的】探讨SOX2和CARM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因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病理石蜡标本(观察组)和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增生期子宫内膜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相关基因簇2(SOX2)蛋白和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RM1)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SOX2蛋白、CAR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SOX2与CARM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以及CA125值无关(P>0.05)。SOX2蛋白与CARM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0)。【结论】高表达的SOX2蛋白与CARM1蛋白可能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过程,二者协同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在中分化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行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SOXB2转录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