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黄业仙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7期0148-0149,共2页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不仅能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严控并发症,值得广为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挖除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挖出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玉梅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2期36-37,共2页
目的对腹腔镜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89例,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挖除肌瘤个数、肌瘤大小、住院时间、... 目的对腹腔镜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89例,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挖除肌瘤个数、肌瘤大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开腹术组,开腹术组挖除肌瘤数目,肌瘤大小多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开腹术组长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排气快、术后粘连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开腹组具有挖除肌瘤数目多,出血少、适于较大、较深、较多肌瘤挖除的优点。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恰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颜娅 何才 +2 位作者 戴珩 罗密 李有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95-1598,共4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自愿要求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患者...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适宜的配制剂量。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自愿要求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0):纳布啡40 mg组(N_1组)、纳布啡60 mg组(N_2组)、纳布啡80 mg组(N_3组)、曲马多1 000 mg组(Q组),分别与芬太尼0.2 mg、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10 mg及生理盐水配制为100 m L镇痛泵液。比较4组患者术后6、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补救镇痛率N_1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N_2、N_3、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_3组最高Ramsay评分及嗜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Q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0 mg纳布啡联合0.2 mg芬太尼PCIA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后镇痛 不良反应 腹腔镜 子宫肌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志韬 蒋学禄 +1 位作者 梁若笳 张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线)连续缝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既往115例单发肌壁间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乔薇线间断缝合与Quill线连续缝合效果。[结果]115例肌瘤患者均完... [目的]探讨使用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线)连续缝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既往115例单发肌壁间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乔薇线间断缝合与Quill线连续缝合效果。[结果]115例肌瘤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Quill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乔薇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Quill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挖除术 QuillTM SRS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雪 徐璐行 石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5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患者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并有生育要求的病例共97例。分析妊娠结局以及年龄、肌瘤大小、个数、位置等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患者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并有生育要求的病例共97例。分析妊娠结局以及年龄、肌瘤大小、个数、位置等因素与术后妊娠的关系。结果患者肌瘤位置中以前壁和后壁肌瘤最为常见,分别为39.18%和38.14%,肌瘤类型中以肌壁间肌瘤最为常见(64.95%),而肌瘤数量中以单发性肌瘤最为常见(69.07%)。已妊娠者54例,妊娠率55.67%,已分娩者38例,活产率63.33%,剖宫产率78.95%。未妊娠组和妊娠组年龄构成、肌瘤大小和盆腔粘连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80、9.27、4.07,均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是否贫血、有无合并症、子宫肌瘤类型、个数、位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02、1.22、2.43、0.60、0.16、1.10、2.26,均P>0.05)。盆腔粘连对术后妊娠无影响(OR=0.40,P=0.11),而年龄、子宫肌瘤大小是影响术后是否妊娠的重要因素(OR值分别为0.30、3.10,均P<0.05)。>30岁人群术后怀孕的概率是≤30岁人群的29.70%。子宫肌瘤>5cm的人群,术后怀孕的概率是子宫肌瘤≤5cm人群的3.10倍。结论患者年龄及子宫肌瘤大小与术后妊娠有关,其他因素与术后妊娠无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合并较大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若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失败,应尽早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先行手术治疗以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挖除术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红 汪光慧 张岚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32-93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7月~2009年12月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者26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52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7月~2009年12月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者26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各临床参数间有无差异。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会延长手术时间,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催产素用量,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肛门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止血带合并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3775-3776,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少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出血和降低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剖宫产术后、胎盘娩出胎儿后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对直径大于3cm的肌瘤安放止血带,缝毕肌瘤挖除切口后放松止血带,再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结果:术...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少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出血和降低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剖宫产术后、胎盘娩出胎儿后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对直径大于3cm的肌瘤安放止血带,缝毕肌瘤挖除切口后放松止血带,再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结果: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率未增加,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安放止血带后再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产后出血量减少,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以后再通,不影响再次妊娠与分娩;临床医师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挖除术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9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芳 杨继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9-58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挖除术 护理措施 微创手 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维才 李春秀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3078-3079,共2页
目的:评价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1994-2004年间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妊娠并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出血发生率、输血... 目的:评价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1994-2004年间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妊娠并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出血发生率、输血百分率及发热发生率。出血指红细胞压积术后较术前下降10个百分点或需术中输血者。发热指术后体温超过38℃。结果:出血发生率研究组为12.00%,对照组为11.50%。发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子宫肌瘤的大小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研究组肌壁间肌瘤患者出血发生率为23.64%,而对照组为14.04%(P〉0.05)。两组均无因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病例。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可行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挖除术 中出血 后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辉权 章庆华 方玲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2月间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27例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结果手术时间53±23(min)、术中出血量1764-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2月间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27例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结果手术时间53±23(min)、术中出血量1764-125(mL),挖出肌癫数量平均7。6个(最多者挖个,最少2个);肛门排气时间17.6±6(h)、术后住院天数4.6±1.4(d)。术后随访2~10个月,所有患者B超未见肌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融合了开腹、腹腔镜、阴式子宫肌瘤挖出3种术式的优点,又克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辅助 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 微创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铁莲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4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90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组45例术中于子宫肌瘤周边子宫肌层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在术中...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90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观察组45例术中于子宫肌瘤周边子宫肌层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在术中于肌瘤周边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术后均常规予缩宫素和同种抗生素,治疗3 d。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及手术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后各时间点血压均呈缓慢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15 min血压升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45 min后血压缓慢回降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Hb)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止血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未对术中患者血压造成不良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子宫肌瘤挖除术 腹腔镜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挖除术新式缝合法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6期739-740,共2页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新式缝合患者3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新式缝合患者3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腹胀率及平均肛门排气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缝合法相对传统缝合法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挖除术 新式缝合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预防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刘朝文 梅杨 +2 位作者 李有长 汤远霞 俞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885-887,890,共4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W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在子宫肌瘤...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W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在子宫肌瘤挖除前,3组患者均于腹腔镜监视下肌瘤瘤体内注射垂体后叶素6U。W组患者在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mg/kg,N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完毕后2min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μg/kg,C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即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维持术中双频谱脑电指数值在45~55。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肌瘤个数及出血量,并于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注射即刻,注射后1、2、3、5、10、30 min(T_0~T_7共8个时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结果 C组T_2时MAP较T0时降低,T_5~T_7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N组T_2时MAP较T_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T_5~T_7时MA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_2时HR均较T_0时增快,与C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增快,与W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均快于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乌拉地尔(0.5mg/kg)与尼卡地平(10μg/kg)均可预防瘤体注射垂体后叶素所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注射后2min加用尼卡地平能获得相对更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尼卡地平 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子宫肌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万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25期57-59,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应用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 目的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应用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患者31例设为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应激反应、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 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子宫肌瘤挖除术45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茅敏 易村犍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9期278-278,296,共2页
目的:通过改良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观察组行改良的子宫肌瘤挖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2组对... 目的:通过改良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观察组行改良的子宫肌瘤挖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2组对比分析。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A、B 2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的子宫肌瘤挖除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子宫肌瘤挖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子宫肌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40例报告
16
作者 许雅云 陈琼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挖除术 阴式 良性肿瘤 腹腔镜下 子宫切除 50岁 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并肌壁间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徐维才 李春秀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3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挖除术 剖宫产 肌壁间 临床应用 浆膜下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在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宏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22期2114-2115,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挖除术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
19
作者 刘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高达20-30%,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在30.50岁女性中发病率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希望保留子宫,仅做子宫肌瘤剔除术。
关键词 子宫肌瘤挖除术 腹腔镜 女性生殖器官 子宫肌瘤除术 保留子宫 发病率 生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古丽娜尔.胡马尔 杨颖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患者中,根据患者在接受剖宫产同时有无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单纯剖宫产组(9例)和剖宫产合并肌瘤挖除组(67例)。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又根据子宫肌瘤的直径大小分为≥... 目的探讨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患者中,根据患者在接受剖宫产同时有无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单纯剖宫产组(9例)和剖宫产合并肌瘤挖除组(67例)。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又根据子宫肌瘤的直径大小分为≥5 cm组(20例)和<5 cm组(47例)。考察单纯剖宫产组、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及其不同直径大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的不同。结果所有病患顺利分娩,新生儿情况良好。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单纯剖宫产组和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剖宫产组明显短于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在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中,肌瘤直径≥5 cm组和<5 cm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剖宫产组和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剖宫产并肌瘤挖除组中肌瘤≥5 cm和<5 cm的患者比较在术后出血、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径小于5 cm的妊娠期子宫肌瘤病患行剖宫产后肌瘤挖除术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都值得肯定,其实施有利于病患产后恢复健康,且降低了患者的再次手术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挖除术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