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渭文化圈与嬴秦的崛起 被引量:2
1
作者 祝中熹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4-79,共6页
以陇山为依托,以今天水市为中心,汉、渭二水上游支流邻侧分布的那片地域,不仅是大地湾文化及其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密布区,也是有关伏羲、女娲、黄帝神话历史传闻的流播区,无疑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缘起于东夷... 以陇山为依托,以今天水市为中心,汉、渭二水上游支流邻侧分布的那片地域,不仅是大地湾文化及其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密布区,也是有关伏羲、女娲、黄帝神话历史传闻的流播区,无疑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缘起于东夷集团的嬴秦,西迁后即活动在这片区域内,而其进一步开发,治理了这篇地域。所以完全可以说,汉渭文化圈育发了嬴秦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渭文化圈 嬴秦“西”邑 汧渭之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与商之东土
2
作者 孟世凯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94-98,1,共5页
嬴、商两族出自东夷以鸟为图腾之少昊氏,今山东莱芜是嬴氏族的发源地。嬴秦历史进程中与商的关系密切,嬴秦后裔多在商王朝做高官,助商统治近六百年。今山东是商王朝的东土,从目前所见甲骨文中有39个地名在东土,山东境内占多数,证明商东... 嬴、商两族出自东夷以鸟为图腾之少昊氏,今山东莱芜是嬴氏族的发源地。嬴秦历史进程中与商的关系密切,嬴秦后裔多在商王朝做高官,助商统治近六百年。今山东是商王朝的东土,从目前所见甲骨文中有39个地名在东土,山东境内占多数,证明商东土范围主要地域在山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甲骨文 东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说嬴秦的崛起
3
作者 祝中熹 《丝绸之路》 2013年第6期73-78,共6页
随着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发现,以及其后汉渭文化圈田野考古的开展,学界掀起了探讨早期秦史、秦文化的热潮,把相关课题的学术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与此相应,社会各界对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嬴秦活动所涉汉渭文化圈内的地方文... 随着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的发现,以及其后汉渭文化圈田野考古的开展,学界掀起了探讨早期秦史、秦文化的热潮,把相关课题的学术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与此相应,社会各界对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嬴秦活动所涉汉渭文化圈内的地方文化事业也蓬勃兴起。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背景,使对这一文化领域感兴趣的人们对嬴秦崛起的历史有一概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崛起 文化 汉渭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汉文 《求索》 1981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本文认为,秦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以赢(马的前身)为图腾、生活在齐鲁之间的东方部族。柏翳(即伯益)是该部族受领封地后第一个祖先。他是“少昊(东夷)之后”,而不是“颛项(华夏)之苗裔”。后来赢姓子孙分衍为许多国氏,分布于... 本文认为,秦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以赢(马的前身)为图腾、生活在齐鲁之间的东方部族。柏翳(即伯益)是该部族受领封地后第一个祖先。他是“少昊(东夷)之后”,而不是“颛项(华夏)之苗裔”。后来赢姓子孙分衍为许多国氏,分布于江淮一带,秦氏是诸国之一。由于政治上的兴亡变易,到殷末周初,赢秦人被迫向西迁徙,与西戎杂处,逐步发展成为赢姓秦国。这与过去一般史籍所述:赢秦人从来是陕甘一带的土著部族,是不相同的。 本文为作者所著《秦史稿》的一章,原文约23,000字,本刊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益 飞廉 姓氏 嬴秦 氏族 故城 部落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族图腾是鸟不是马 被引量:4
5
作者 龚维英 《求索》 1982年第3期102-102,共1页
近读何汉文同志《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载《求索》1981年第4期),受益匪浅;但认为文中说嬴姓属马图腾族,似尚嫌证据不足。 何文根据主要是《说文》及段氏(玉裁)注。《说文》释“嬴”云:“嬴,少昊之姓,从女,羸省声。”段氏注... 近读何汉文同志《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载《求索》1981年第4期),受益匪浅;但认为文中说嬴姓属马图腾族,似尚嫌证据不足。 何文根据主要是《说文》及段氏(玉裁)注。《说文》释“嬴”云:“嬴,少昊之姓,从女,羸省声。”段氏注云:“盖为羸之古字,驴、(骡)皆可畜于家,谓之畜,宜也。”这个解释也许是错的。嬴或,依其古写,乃一飞翔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图腾 嬴秦 玄鸟 少昊 本纪 史记 省声 骆明 伯益 鸟图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嬴秦的上计与考课制度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洪 张永春 《绥化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7-49,共3页
官吏选拔任用固然重要,但如何对其进行管理也不容忽视,这在战国时之秦国直到后来的秦朝都做的比较好。赢秦除了制定监察官制度不断对各级官吏进行监察外,还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上计与考课制度,即官吏考核制度。目的是识别官吏任职后是否称... 官吏选拔任用固然重要,但如何对其进行管理也不容忽视,这在战国时之秦国直到后来的秦朝都做的比较好。赢秦除了制定监察官制度不断对各级官吏进行监察外,还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上计与考课制度,即官吏考核制度。目的是识别官吏任职后是否称职,从而对之采取迁降赏罚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的考课 上计制度 云梦 金布律 官吏考核制度 都官 嬴秦 内史 考课制度 上级经济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族源简考
7
作者 栾云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2-113,共2页
有关秦族源的探讨,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东来说和西来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主张东来说,主要通过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秦的西迁和秦之得名四个方面简要论证嬴秦民族来源于东方。首先,秦人卵生神话传说属于东夷民族鸟图腾崇拜范围,而且秦... 有关秦族源的探讨,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东来说和西来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主张东来说,主要通过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秦的西迁和秦之得名四个方面简要论证嬴秦民族来源于东方。首先,秦人卵生神话传说属于东夷民族鸟图腾崇拜范围,而且秦人所祀少昊神和句芒神属于东夷民族,进一步说明了秦来自东方,从秦人西迁的过程看也可证明秦来自东方,并非西方,再者西方秦地之得名盖因东方原有秦地。以此得出结论——秦的族源为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族源 东方 西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源流考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9-53,48,共6页
嬴秦属东夷族,而非来自西方戎族。其祖少昊非黄帝族属,而为与黄帝同时代之东方氏族部落首领。周灭商后,东部嬴秦诸小国虽遭镇压,但仍具实力。商时迁至西北戍边的秦人,则沦为周之奴隶,后因牧马有功,受封建立泰国。东方嬴秦诸小国互不统属... 嬴秦属东夷族,而非来自西方戎族。其祖少昊非黄帝族属,而为与黄帝同时代之东方氏族部落首领。周灭商后,东部嬴秦诸小国虽遭镇压,但仍具实力。商时迁至西北戍边的秦人,则沦为周之奴隶,后因牧马有功,受封建立泰国。东方嬴秦诸小国互不统属,力量分散,春秋时,渐为齐、鲁、楚、吴等大国所灭。而西方秦国,战胜了戎族,与周室联姻,经封建化改革,国势日昌,渐东扩,战国时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东夷族与华夏族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氏族部落 东夷 春秋时期 封建化 受封 蒲姑 皋狼 诸侯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西迁历史探微
9
作者 雍际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在关于嬴秦西迁问题的讨论中,现有研究争论颇大,仅西迁次数就有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等不同的看法;至于西迁的路线和目的地,除了大家公认最终落脚天水地区之外,对此前西迁的各次路线与地点看法亦各不相同。依据文献和民俗资料,结合近... 在关于嬴秦西迁问题的讨论中,现有研究争论颇大,仅西迁次数就有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等不同的看法;至于西迁的路线和目的地,除了大家公认最终落脚天水地区之外,对此前西迁的各次路线与地点看法亦各不相同。依据文献和民俗资料,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新材料,立足先秦史的长时段和大视野进行整体考察,发现嬴秦的西迁先后共有五次,分别发生于帝尧时期、夏初、夏末商初、商末周初和周公东征时。嬴秦如此漫长而多次的西迁活动,既是与其发展和部族命运、生存空间相交织的复杂过程,又是与夏商周政权演变、周秦关系等多因素互动的结果,对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走向和民族演变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西迁 东夷 西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嬴秦与战争
10
作者 孟祥才 《孙子研究》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起源于今之山东莱芜的嬴秦一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它的成长、发展、崛起、壮大,最后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在不断改革创新和酷烈频繁的战争中创造辉煌和走向死灭。它三千年上下跌宕起伏、激越悲壮的历史所留下的经验... 起源于今之山东莱芜的嬴秦一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它的成长、发展、崛起、壮大,最后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在不断改革创新和酷烈频繁的战争中创造辉煌和走向死灭。它三千年上下跌宕起伏、激越悲壮的历史所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具有启迪后世的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战争 改革创新 成功失败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秦发祥地 嬴秦创霸区 华夏九州之凤翔
11
《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西府"三绝"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作为"...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西府"三绝"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自古就是南通巴蜀、西达甘新的"旱码头",宝中铁路、宝平高速纵贯南北,"四高两铁一机场、十纵十横一环线"立体式交通骨架加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宝中铁路 民间工艺美术 立体式 西凤酒 加冕 嬴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学与嬴秦文化
12
作者 刘宗元 《孙子研究》 2021年第2期38-41,共4页
战争文化是嬴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记载的嬴秦战争就达122次之多。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秦穆公及其以前的嬴秦战争必然成为孙武研究、创立孙子兵学的重要资鉴。我们今天弘扬孙子兵学,既要在军事领域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战争中的... 战争文化是嬴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记载的嬴秦战争就达122次之多。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秦穆公及其以前的嬴秦战争必然成为孙武研究、创立孙子兵学的重要资鉴。我们今天弘扬孙子兵学,既要在军事领域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为打赢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服务;又要拓宽领域,使孙子智慧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兵学 嬴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人殉——兼谈嬴秦先人西迁之地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7,共8页
在先秦墓葬制度中,人殉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殉现象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墓葬中,不仅屡有发现,而且殉人数量众多。本文对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墓地遗址里的秦公及夫人墓之殉人状况,以及嬴秦先人的起源和西迁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堡子山墓... 在先秦墓葬制度中,人殉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殉现象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墓葬中,不仅屡有发现,而且殉人数量众多。本文对于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墓地遗址里的秦公及夫人墓之殉人状况,以及嬴秦先人的起源和西迁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堡子山墓地遗址所揭示出的重人殉之风应是嬴秦先人原有的一种文化特色,其人殉特征体现了殷商文化的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人殉 嬴秦先人
原文传递
从“学古”到“非古”——嬴秦文化政策变化对石刻文本书写及士人心态之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少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6,214,共14页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之名正式出现且地位不断上升,儒家被排斥出秦王朝的文化领导地位。秦朝初期的“学古师今”一变而为“非古师今”,秦王朝文化环境就此恶化,石刻文本的书写内容与士人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动摇了嬴秦的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整齐百家 外法内儒 学古 师今
原文传递
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5,共7页
不同文化的随葬车马不但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文化内涵之差异。随葬车马也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的标志,反映着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出土... 不同文化的随葬车马不但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文化内涵之差异。随葬车马也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年代的标志,反映着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之内涵。通过比较,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该时期以洛阳王畿地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为代表的周人贵族墓随葬车马坑有很大的差异,揭示出其文化因素颇不相同。而与此相反,莒国贵族墓的随葬车马坑与嬴秦贵族墓以及殷商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暗示出莒文化与秦文化及殷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反映出嬴秦文化与当时以莒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春秋时期莒国作为东夷古国,其贵族墓与嬴秦贵族墓在随葬车马坑上的高度相似性不仅揭示出其文化因素上的密切关联,并且还暗示出两者在族属方面的共同因素,这恰好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历史文献里关于秦之先人被西迁、莒与秦皆为嬴姓、同属东夷的记载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传世历史文献与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记载相契合、与考古发掘资料相印证的多重证据,昭示着嬴秦源自东方,秦文化中有明显的东夷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莒国贵族墓 嬴秦贵族墓 随葬车马坑 东夷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嬴秦西迁三说平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云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1,共11页
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秦人本是东方民族,只是后来才西迁到陇右。关于秦人在何时从何地西迁的问题,学术界主要有商代晚期自关中西迁、西周早期自山东西迁、西周中期自山西西迁三种说法。本文结合文献、文字及考古资料,评述了三说的得失,... 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秦人本是东方民族,只是后来才西迁到陇右。关于秦人在何时从何地西迁的问题,学术界主要有商代晚期自关中西迁、西周早期自山东西迁、西周中期自山西西迁三种说法。本文结合文献、文字及考古资料,评述了三说的得失,认为山西说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西迁 三说 山西说
原文传递
嬴秦始祖考
17
作者 雍际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文献所载和传统观点认为秦人始祖是女脩及其子大业,实则两人绝非母子。根据传说内容和女脩、大业活动时代分析,女脩作为嬴秦最早的女性始祖出自少昊氏颛顼部族,女脩实为少昊四叔中的修,其生活时代约与少昊、黄帝时代相当。大业生子大费... 文献所载和传统观点认为秦人始祖是女脩及其子大业,实则两人绝非母子。根据传说内容和女脩、大业活动时代分析,女脩作为嬴秦最早的女性始祖出自少昊氏颛顼部族,女脩实为少昊四叔中的修,其生活时代约与少昊、黄帝时代相当。大业生子大费,他们都曾辅佐尧、舜,又主少昊之神,则嬴秦父系亦为少昊族。所以,少昊五鸟氏中的玄鸟颛顼族和伯赵少昊氏族,可能就是上古相互世代通婚的对偶部族,两个部族共同孕育了秦人先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始祖 女脩 大业 颛顼族 少昊族
原文传递
秦人先祖伯益事迹考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雍际春 王宏谋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伯益本名大费,为嬴姓之祖,其名号与本部族玄鸟崇拜有关。伯益历事尧、舜、禹三朝,事迹主要在舜、禹两朝。其事迹主要有佐禹平治水土,担任朕虞执掌山林川泽,佐禹平三苗之乱,长于占岁、凿井和造箭,提倡德治法度、主张勤政爱民等五个方面... 伯益本名大费,为嬴姓之祖,其名号与本部族玄鸟崇拜有关。伯益历事尧、舜、禹三朝,事迹主要在舜、禹两朝。其事迹主要有佐禹平治水土,担任朕虞执掌山林川泽,佐禹平三苗之乱,长于占岁、凿井和造箭,提倡德治法度、主张勤政爱民等五个方面。伯益因功勋卓著而成为大禹选定的继承人,但后被大禹之子夏启所杀。伯益曾获三个封地:"费"为伯益固有居地,"嬴"乃伯益获姓受封之地,"秦"为最后所封之地。嬴秦先祖历史由伯益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益 姓之祖 平治水土 封地 嬴秦先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文化分期及特征初探
19
作者 黄克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75-80,共6页
秦文化的分期以前大多集中在秦文化考古学分期,有两分期、三分期、四分期等。文章从文化概念入手,以秦文化各阶段的特征、功用、民族心理和秦文化纵向发展形态将其发展阶段分成:嬴秦族文化、嬴秦西垂文化、雍秦文化和秦大一统文化四个... 秦文化的分期以前大多集中在秦文化考古学分期,有两分期、三分期、四分期等。文章从文化概念入手,以秦文化各阶段的特征、功用、民族心理和秦文化纵向发展形态将其发展阶段分成:嬴秦族文化、嬴秦西垂文化、雍秦文化和秦大一统文化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凸显了嬴秦族体意识的觉醒、秦国国家概念和华夏族意识的觉醒、秦新旧文化重构整合后的典型秦文化和秦大一统文化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反映出秦文化由族体文化、地域文化、秦国家文化向多民族秦大一统华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嬴秦族文化 嬴秦西垂文化 文化 大一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秦”——西周国名考之一 被引量:4
20
作者 雒江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9-35,共7页
秦始皇统一列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国家,是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关中地区曾是嬴秦创业图强的根据地,所以后代称作“秦”,自然包含有纪念意义。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也曾一度把中国人叫“秦人”,把中国叫“支那”,“支那”即... 秦始皇统一列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国家,是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关中地区曾是嬴秦创业图强的根据地,所以后代称作“秦”,自然包含有纪念意义。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也曾一度把中国人叫“秦人”,把中国叫“支那”,“支那”即“秦”音之变,也足见嬴秦立国称雄,在历史上影响是深远的。这都是常识,无用多说。现在要说的是,“秦”字的本义是什么?秦人为什么要用“秦”字称国名?因为探讨说明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嬴秦王国是怎样由一个弱小的游牧部落而崛起的立国历史的。 先说“秦”字的本义是什么。《说文·禾部》中说:“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籀文秦。”段玉裁注:“此字不以舂禾会意为本义,以地名为本义者,通人所传如是也。”按许慎此释正如段氏所说,虽然也引了“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封国 宜禾 周孝王 西方国家 关中地区 一曰 段氏 诸侯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