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益始秦与其著《山海经》之说申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蒲向明 安奇贤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秦人获封早在舜、禹时代的伯益时期。至姒启建立夏朝,以伯益为族长的部落已经在东部具有费、嬴、秦等封地。伯益是嬴秦的先祖和缔造者,是"大同世界"禅让制的最后一个坚守者,这已为史料和考古发现所证实,过去习惯上认为早秦开... 秦人获封早在舜、禹时代的伯益时期。至姒启建立夏朝,以伯益为族长的部落已经在东部具有费、嬴、秦等封地。伯益是嬴秦的先祖和缔造者,是"大同世界"禅让制的最后一个坚守者,这已为史料和考古发现所证实,过去习惯上认为早秦开始于非子的观点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伯益著《山海经》的说法从汉至唐鲜有怀疑,但自宋以来异说时见,近现代学人持否定态度者不乏其例。检视文献资料并考古发现,伯益并非今见《山海经》全本的著作者,他仅撰著了《山海经》的《山经》(《五藏山经》),即今本《山海经》中最远古、厚重的部分,其著作方式是口述和刻符、图画或多面的结合,当然不排除伯益所记内容在后来流传过程中羼入《海经》和《大荒经》的可能,由此可以冰释千百年来学者的种种存疑。早秦的文学活动也即从伯益著《山海经》(《山经》)开始,这就比此前学界认为发轫于非子时期大大跨前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益 始秦 《山经》 《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子息马始秦主因的文献与文学考察——以睡简《日书·马禖篇》为中心
2
作者 蒲向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8-41,66,共5页
非子邑秦是秦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早秦研究中占有显要地位。非子邑秦的主因是非子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秦",并续嬴氏祀,开始了"秦嬴"时代。但早期秦人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睡简《日书·马禖... 非子邑秦是秦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早秦研究中占有显要地位。非子邑秦的主因是非子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秦",并续嬴氏祀,开始了"秦嬴"时代。但早期秦人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睡简《日书·马禖篇》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早期秦人的养马观念及经验累积,实际是以西汉水——渭河牛头河流域一个特殊的区域为地缘背景,展示了早秦独有的畜牧才干。从《马禖篇》可以探究非子封于秦亭的必然因素,从而以另一个视角发现秦人由弱渐强、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并盛演一时的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子 息马 始秦 《马禖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二世直道行迹与望夷宫“祠泾”故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子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赵高、李斯、胡亥策划沙丘政变,将棺载在辒凉车中,经直道返回咸阳。随后胡亥即帝位。这是秦二世胡亥经行直道的明确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由李斯、冯去疾等随从往...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赵高、李斯、胡亥策划沙丘政变,将棺载在辒凉车中,经直道返回咸阳。随后胡亥即帝位。这是秦二世胡亥经行直道的明确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由李斯、冯去疾等随从往东方巡行。"遂至辽东而还""还至咸阳",很可能再次行经直道。致使望夷宫之变发生的"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及"斋于望夷宫,欲祠泾"事,或许也与直道交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道 二世 巡行 交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思秦之速亡
4
作者 陈侃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秦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体制赢得了统一战争的速胜。速胜一方面带来了全面铺开统治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又使秦对自身的制度和政治优势深信不疑,坚持用强化旧体制的方式应对新形势。统一后,随着疆域面积成倍增长,行政成本上升,官吏缺乏导致... 秦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体制赢得了统一战争的速胜。速胜一方面带来了全面铺开统治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又使秦对自身的制度和政治优势深信不疑,坚持用强化旧体制的方式应对新形势。统一后,随着疆域面积成倍增长,行政成本上升,官吏缺乏导致吏治恶化,并在六国故地造成事实上的征服性统治;秦制的超强动员能力转而用于消耗性的事业,结果民力虚耗,反抗情绪激烈。秦始皇在速胜中获得的超凡魅力权威无法转移给继承人,加剧了秦二世的合法性危机,最终触发反秦战争,导致秦朝速亡。由速胜而速亡,证明了秦统治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制中国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of armor strips excavated from Emperor Qin Shi Huang's mausoleum,China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灵敏 潘春旭 马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95-399,共5页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rmor strips excavated from the Emperor Qin Shi Huang's mausoleum were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It was found ...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rmor strips excavated from the Emperor Qin Shi Huang's mausoleum were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the armor strips were made of pure copper.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α-Cu recrystal grain and copper sulphide(Cu2S) inclusions in the armor strips,th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smelting pure copper,casting a lamellar plate,forming the cast ingots into sheets through repeated cold forging combined with annealing heat treatment,and finally cutting the sheets into filaments.Furthermore,through the deformation of copper sulphide(Cu2S) inclusions in the strips,the work rate during forging was evaluated and calculated to be close to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 Shi Huang's mausoleum armor strips copper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cold forging annea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