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奴隶阶级哲学初探——试论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哲学思想
1
作者 郑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2期49-55,共7页
奴隶阶级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这是肯定的。我们认为,既然“是奴隶们创造历史”,那么,奴隶阶级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特别是奴隶阶级反抗奴隶制的长期斗争实践。
关键词 奴隶阶级 奴隶 起义领袖 奴隶社会 奴隶起义 奴隶主贵族 创造历史 劳动人民 奴隶革命 政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不是法产生的主要原因
2
作者 陈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7-53,共7页
法学界大都认为,国家与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此,本文并无异议。但是,法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这种阶级矛盾具体说成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例如,现行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在谈到法的起源时... 法学界大都认为,国家与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此,本文并无异议。但是,法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这种阶级矛盾具体说成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例如,现行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在谈到法的起源时就作如下论述:“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由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在思想感情上对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分歧。这自然使过去那种反映全体氏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的习惯无法适用。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新兴的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有必要,通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新的行为规则,……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本文试图提出一点与流行观点不同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矛盾 奴隶主贵族 奴隶 行为规则 平民 社会关系 奴隶阶级 阶级对立 物质利益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奴隶阶级、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3
作者 江陵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7年第3期28-30,共3页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奴隶制社会里的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主义社会里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剥削者阶级的统治以打击,推动着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奴隶制社会里的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主义社会里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剥削者阶级的统治以打击,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社会革命时期,也即在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时期,被剥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阶级 奴隶制社会 被剥削 转变时期 体现者 压迫阶级 社会革命 统治基础 运动相 矛盾运动
原文传递
释“皂隶食职”并论奴隶制农奴制的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斯维至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6期62-69,共8页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奴隶阶级中,奴隶的职务有大小不同,其职务不同,也就表示等级,亲疏(与主人的远近关系)的不同。西双版纳傣族的奴隶制,基本上是家长奴隶制性质,奴隶中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职役也不同,因而有等级的差别,这恰好与商周“皂...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奴隶阶级中,奴隶的职务有大小不同,其职务不同,也就表示等级,亲疏(与主人的远近关系)的不同。西双版纳傣族的奴隶制,基本上是家长奴隶制性质,奴隶中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职役也不同,因而有等级的差别,这恰好与商周“皂隶食职”相似或相同。本文还认为,徭役制度是农奴制度的根源。如果田间耕作釆取奴隶劳动的形式,那就是奴隶制;如果采取份地形式,而为主人提供徭役赋税,那就是农奴制度。孟子所讲的井田制,显然已非原始的井田制,而已是包含着封建性的井田制。湖北云梦发现的秦简证明,商鞅最初并没有废除井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 井田制 农奴制度 西双版纳傣族 我国古代 奴隶社会 农村公社 奴隶阶级 家内奴隶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文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5
作者 翁其银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61-66,共6页
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下列问题: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思想材料和文化遗产?如何对待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如何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句话,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 我们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下列问题: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思想材料和文化遗产?如何对待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如何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句话,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阶级 继承性 遗产 生产关系 奴隶阶级 统治阶级 物质文明 文明时代 精神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奴隶制时期监狱的起源、形态及监管制度
6
作者 梁民立 张劲松 《河北法学》 1984年第5期40-43,共4页
考察我国奴隶制时期监狱的起源、形态及监管制度,对于研究我国历史上司法制度的沿革,认清监狱在国家政权机构中的地位和职能,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改造工作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更好地发挥我国劳动改造机关在改造罪犯、预防... 考察我国奴隶制时期监狱的起源、形态及监管制度,对于研究我国历史上司法制度的沿革,认清监狱在国家政权机构中的地位和职能,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改造工作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更好地发挥我国劳动改造机关在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试对我国奴隶制时期监狱的起源及其形态,作一概略介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狱 监管制度 奴隶 起源 奴隶阶级 奴隶阶级 夏台 夏代 殷商时代 囹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春秋的仆和庶人不是奴隶——兼评郭沫若同志的战国封建论
7
作者 黄武强 《广西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一仆在西周春秋不是奴隶,已为当时及先秦的文献所证实。《召伯虎簋》的西周金文说:“余老止公仆庸土田。”“庸”即“雇”。此话可以译为:“我的父亲止公雇仆耕种土田”。可见,仆在西周是佣工,西周已出现了雇农。《左传》说:“崔氏之乱... 一仆在西周春秋不是奴隶,已为当时及先秦的文献所证实。《召伯虎簋》的西周金文说:“余老止公仆庸土田。”“庸”即“雇”。此话可以译为:“我的父亲止公雇仆耕种土田”。可见,仆在西周是佣工,西周已出现了雇农。《左传》说:“崔氏之乱,申鲜虞来奔,仆赁于野,以丧庄公。”“赁”即“雇”。此话可以译为:“(齐国的)崔氏那次作乱,(齐国的)申鲜虞逃跑来,雇仆在野外,为(齐国的)庄公守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春秋 战国封建论 郭沫若 庶人 奴隶阶级 西周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生产工具 佣工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
8
作者 陈光中 陈梧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0期8-15,共8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顽固维扩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两千多年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一直把孔子思想奉为“圣道”,作为他们统治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进... 孔子是我国古代顽固维扩奴隶制度的反动思想家,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两千多年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一直把孔子思想奉为“圣道”,作为他们统治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进行反革命复辟,也狂热地吹捧孔子。他的那套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追溯渊源,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反动幽灵里找到它的根子。因此,我们要深入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就必须对孔子和孔子的反动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奴隶主贵族 奴隶阶级 论语 卫道士 奴隶制度 反革命 天命 新兴地主阶级 反动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奴婢的阶级地位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名中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34-41,共8页
两汉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官、私奴婢。这些奴婢是否就是奴隶,他们在汉代整个阶级结构和社会生产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关系着汉代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认真探讨的。一奴隶阶级的基本特征,按世界历史总的规律,“奴隶按法律规定... 两汉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官、私奴婢。这些奴婢是否就是奴隶,他们在汉代整个阶级结构和社会生产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关系着汉代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认真探讨的。一奴隶阶级的基本特征,按世界历史总的规律,“奴隶按法律规定却是一种物品,对他不仅可以随便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称犯罪。”所以,奴隶和牛马一样完全沒有人格,毫无人身权利,他们没有法律的保障,可以被其所有者随意买卖和处死。两汉官、私奴婢和奴隶相比,情况不同,其阶级地位显然已有了变化。首先,汉代法令禁止虐杀奴婢。在秦代,奴主杀奴已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奴隶 奴隶 社会生产 两汉 生产关系 奴隶阶级 主导地位 统治阶级 奴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专政的思想武器——評韓非关于暴力的理論
10
作者 刘念兹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5年第2期38-43,共6页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凭借革命暴力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这种思想为秦始皇战胜奴隶主复辟势力,创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帝国,...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凭借革命暴力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这种思想为秦始皇战胜奴隶主复辟势力,创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历史上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反动阶级和儒家无不恶毒攻击韩非等先秦法家的这种暴力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奴隶阶级专政 韩非子 法家思想 进步作用 先秦法家 封建国家 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 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孟的阶级属性不同吗?
11
作者 杨善群 《人文杂志》 1982年第4期66-70,共5页
关于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孟二人的阶级属性,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意见: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而孟子则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不一样”,应当把孔孟二人“各从其时代特征、思想实质区... 关于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孟二人的阶级属性,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意见: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而孟子则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不一样”,应当把孔孟二人“各从其时代特征、思想实质区别开来”。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阶级属性 孔孟 孔子 地主阶级 奴隶阶级 诸侯 奴隶 周室 滕文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撒征服高卢在罗马史上的作用——兼论奴隶制度发展的前提
12
作者 李润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场,从而保证了罗马奴隶制向其顶峰继续发展,为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深入地分析凯撒征服高卢的作用,不但是正确评价凯撒的历史地位所必需,而且,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认定征服战争对罗马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联系,进而对罗马奴隶制的兴衰规律有个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撒 罗马军队 公元前 罗马奴隶 奴隶阶级 奴隶制度 征服战争 高卢人 奴隶劳动 罗马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哲学思想阶级属性探微
13
作者 雨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老子和《老子》一书,究竟是哪个时代的人和著作,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哲学家和史学家的注意。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多有缺佚,所以早在西汉时,司马迁对老子的生平和《老子》一书产生的年代就抱有一些猜测。《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 老子和《老子》一书,究竟是哪个时代的人和著作,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哲学家和史学家的注意。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多有缺佚,所以早在西汉时,司马迁对老子的生平和《老子》一书产生的年代就抱有一些猜测。《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迺逐去。”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载,我们可以推断老子生活的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那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此际正值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败。但当代一些哲学史家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老子》也是战国时期问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哲学思想 阶级属性 奴隶阶级 哲学本体论 新兴地主阶级 哲学理论 自然本体论 求主 理想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五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4
作者 朱立民 《实事求是》 1985年第S1期70-74,共5页
目的要求了解国家的本质和作用。
关键词 阶级统治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 资产阶级国家 奴隶阶级专政 阶级利益 无产阶级国家 阶级社会 社会分裂 超越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奴隶们的革命造反精神——斥反动儒家对奴隶们的诬蔑
15
作者 牛致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16-22,共7页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所谓“下愚”与“上智”的对立,反映了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孔丘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栘”。“上智”,是指奴隶主阶级有他们所谓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人民 孔丘 奴隶阶级 下愚 奴隶制度 革命斗争 被统治阶级 中庸之道 上智 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柳下跖同孔丘的论战看奴隶的哲学思想
16
作者 冯义昆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3期64-68,共5页
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是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的。春秋末期,奴隶阶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柳下跖同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孔丘的论战,就是奴隶同奴隶主两个阶级、两条哲学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正面交锋。剖析这场大论战。
关键词 哲学思想 奴隶阶级 奴隶 阶级斗争 奴隶制度 朴素唯物论 孔丘 哲学路线 世界观 代言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是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教育家
17
作者 陈光中 陈梧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0期29-35,共7页
孔子究竟是那个阶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这历来是尊孔与反尊孔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运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 孔子究竟是那个阶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这历来是尊孔与反尊孔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运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同他的阶级立场、政治路线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我们就不难看出:孔子决不是什么“全民教育家”、“伟大教育家”,而是奴隶主贵族的反动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奴隶主贵族 动教育 论语 奴隶制度 奴隶阶级 教育法 全民教育 尊孔 天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教育思想的阶级实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本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2期32-36,共5页
两千多年来,一向被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万世师表”的孔老二,到底为哪个阶级办教育?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实质是什么?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孔子为挽回奴隶主阶... 两千多年来,一向被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万世师表”的孔老二,到底为哪个阶级办教育?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实质是什么?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孔子为挽回奴隶主阶级已失去的“天堂”而卖力至死。他的一生抓了两件书:一是抓政权,走南窜北,奔走钻营,积极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二是抓意识形态,聚徒讲学,办了一所私塾,为奴隶主阶级培养反动官僚,输送反革命人材;编书立说,创立儒家学派,以古非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阶级实质 奴隶 奴隶阶级专政 统治阶级 学而优则仕 反动 意识形态 相结合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丘为什么会变成封建地主阶级的“圣人”?
19
作者 施达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34-40,共7页
孔丘是我国春秋末年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一生奔走呼号,妄图复辟日益崩溃的奴隶制,把历史车轮拉向倒退。可是,叛徒、卖国贼林彪却竭力吹捧孔老二的反动思想,林彪的死党陈伯达甚至说什么孔丘是“封建统治思想的集大成者”,把... 孔丘是我国春秋末年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一生奔走呼号,妄图复辟日益崩溃的奴隶制,把历史车轮拉向倒退。可是,叛徒、卖国贼林彪却竭力吹捧孔老二的反动思想,林彪的死党陈伯达甚至说什么孔丘是“封建统治思想的集大成者”,把孔丘打扮成历史上先进的思想家。这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丘 地主阶级 董仲舒 圣人 汉书 奴隶阶级 反动思想 改铸 林彪 封建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贤者喜宴》(■)译注(十六) 被引量:7
20
作者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5-39,9,共16页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五)。在这部分译注中,主要是记载吐蕃属民奴隶起义。其次叙及达磨赞普王族经过起义的打击逃往吐蕃各地的情况。 如果说达磨赞普被刺是吐蕃王族失去王权的开端,那么这还仅是其王族内部的问题。但是云丹、约松两王子争...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五)。在这部分译注中,主要是记载吐蕃属民奴隶起义。其次叙及达磨赞普王族经过起义的打击逃往吐蕃各地的情况。 如果说达磨赞普被刺是吐蕃王族失去王权的开端,那么这还仅是其王族内部的问题。但是云丹、约松两王子争权割据,却是一统王朝的分裂之始,这是吐蕃史上前所未有的。继而招致的“伍约之战”(),它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第一,表明吐蕃王族矛盾不可调合,彻底分裂已不可逆转。这种矛盾是以王族争权为现象的奴隶主阶级间的矛盾,其矛盾和斗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这不象以前各别贵族靠施以诡计搞个宫廷政变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以二王子为招牌,各自背后有外戚、贵族出面,并拥有大量军队,各有一定的根据地,双方采取长期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形式,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二十余年的混战,从参战的王族来说,除去耗尽了其本身的力量之外一无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者喜宴 属民 赞普 云丹 约松 达磨 武装冲突 次叙 彭域 奴隶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