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紫色》中女性主体建构解读
1
作者 宋亮亮 《德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3-27,40,共6页
概念隐喻作为感知世界的认知机制是语篇组织构建的重要方式,助力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基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沃克《紫色》中女性主体建构,发现小说围绕“人生是战争”和“妇女主义是紫色”两个中心隐喻展开,从语篇底层促成小说整体... 概念隐喻作为感知世界的认知机制是语篇组织构建的重要方式,助力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基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沃克《紫色》中女性主体建构,发现小说围绕“人生是战争”和“妇女主义是紫色”两个中心隐喻展开,从语篇底层促成小说整体连贯。黑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迫于男性权威,麻木压抑自我,被动内化父权制文化,自我意识逐渐缺失。黑人女性立足黑人文化、姐妹情谊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共存,重构自身主体性。沃克致力于人类两性共同命运的探讨,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为两性之间和谐相处提供了合理的解救路径,对当下女性话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紫色》 女性主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体性与美国苗族社区性别关系变迁
2
作者 黄秀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 在当代美国社会,苗族女性群体已获得一定的社会权利与地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她们走出家庭与社区,参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努力争取两性的自由平等。在苗族社区内部,性别不平等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存在,女性在整体上仍处于一种弱势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新身份的获得、美国社会相对平等的性别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普及,激发了美国苗族女性的自身主体性,推动了美国苗族女性的整体性发展。美国苗族社区内的性别关系朝着更为平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女性主体 父系家族 性别关系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照护场域转变下的女性主体性与新困境——基于银川市月子中心的田野调查
3
作者 崔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随着产后照护实践理念和形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产后女性选择到月子中心寻求产后照护。一方面,在月子中心这一新型照护场域里,产妇在照护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选择的倾向。自身意愿和母婴利益被产妇纳入首要考虑范围。另... 随着产后照护实践理念和形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产后女性选择到月子中心寻求产后照护。一方面,在月子中心这一新型照护场域里,产妇在照护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选择的倾向。自身意愿和母婴利益被产妇纳入首要考虑范围。另一方面,在月子中心这一场域中,产妇也遭遇着“快乐做产康”“迷人的身体”“黄金修复期”等消费主义带来的新困境。面对产后身体焦虑和医学常识的缺乏,产妇个体易被消费主义话语裹挟,从而接受各种非必要产康治疗,以致陷入新的非自由的身体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照护 女性主体 身体自主 消费主义 新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庆龄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探寻及建构
4
作者 胡军良 卞敏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道路探索的先驱和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基于革命家独特的视角与智慧,以女性解放和自由为旨归,对女性“第二性”的地位进行质疑和批判,对女性主体意识予以探究与建构。宋庆龄在对不同时期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发... 宋庆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道路探索的先驱和女性解放运动的领袖,基于革命家独特的视角与智慧,以女性解放和自由为旨归,对女性“第二性”的地位进行质疑和批判,对女性主体意识予以探究与建构。宋庆龄在对不同时期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发展及特质的观照中,彰显出中国女性意识从压迫与束缚下的尚未启蒙阶段、反抗与突围的觉醒阶段到独立且自由的成熟阶段的嬗变,客观分析女性主体意识丧失之根源,探寻女性主体意识突围之可能,重构女性自我意识坚守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 女性主体意识 解放 探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上海交际花服饰文化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
5
作者 曹珺滢 刘元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交际花作为晚清上海时尚的代表性群体,在对我国服饰变革发挥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晚清以来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及画报、照片等为依据,在梳理晚清时代背景与此时上海的社会环境和时尚地位的基础上,综合... 交际花作为晚清上海时尚的代表性群体,在对我国服饰变革发挥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动了晚清以来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文章以大量历史文献及画报、照片等为依据,在梳理晚清时代背景与此时上海的社会环境和时尚地位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与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对晚清上海交际花服饰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进行解读。晚清时期上海作为全国时尚中心,交际花是此时上海时尚的代表群体,其衣着打扮给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交际花服饰文化的产生既是晚清上海租界内特殊政策与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又是这一群体在其身份、地位、职业等影响下满足个体需求的主动选择。晚清上海交际花在引领女性服饰变迁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打破了传统规范的束缚,对固有的女性身体观念、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等提出了质疑,其时尚的传播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在安全范围内探索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上海 交际花 服饰时尚 女性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匿名写作、漂泊体验与女性主体——论塞壬的散文书写
6
作者 何心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塞壬的散文记叙了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多样的生存体验,作为一名专攻散文的女作家,塞壬的散文创作以叙事见长,这使她与女性散文的抒情主流不同。匿名式写作既是塞壬主观追求的书写风格,也是一种与书写对象保持冷静距离的叙事立场。这种“在... 塞壬的散文记叙了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多样的生存体验,作为一名专攻散文的女作家,塞壬的散文创作以叙事见长,这使她与女性散文的抒情主流不同。匿名式写作既是塞壬主观追求的书写风格,也是一种与书写对象保持冷静距离的叙事立场。这种“在场又离场”的叙事立场使得塞壬的散文既具有现实感,又能以细腻而客观的视角观照现实中的普通人。同时,漂泊体验是塞壬散文中不断触及的主题,有别于其他书写漂泊生涯的作品所附带的苦难色彩和悲情论述,塞壬将漂泊体验视为城市化进程中女性敞开身心、适应环境、重塑自我的契机,进城务工给了中国女性主体发育成长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能摆脱思想束缚,重新评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完成身份的转换,形成新的女性主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壬 漂泊体验 女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
7
作者 和晨勋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与传统的宏大叙事题材电影不同,《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通过女性叙事视角,消解了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语境,展现了女性特有的“她力量”。影片在性别空间、女性身份以及影像符号上对女性主体构建,展现了对传统性别定式的突破,实现... 与传统的宏大叙事题材电影不同,《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通过女性叙事视角,消解了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语境,展现了女性特有的“她力量”。影片在性别空间、女性身份以及影像符号上对女性主体构建,展现了对传统性别定式的突破,实现了女性自我认同、自我解绑,促进了女性“她力量”话语体系表达的生成。影片以日常生活为基点,融入个人经历和抱负,不仅在春节档影片中脱颖而出,而且也为女性自我书写的电影叙事模式提供了新的表达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女性主体意识 《你好 李焕英》 《热辣滚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中的女性:论《美食祈祷恋爱》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8
作者 郑云鹤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美食祈祷恋爱》作为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吉尔伯特离婚后一年内先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的旅途故事,吉尔伯特旅行的过程不断反映出其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借助文本细读,吉尔伯特旅行过... 《美食祈祷恋爱》作为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吉尔伯特离婚后一年内先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的旅途故事,吉尔伯特旅行的过程不断反映出其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借助文本细读,吉尔伯特旅行过程中的所思所历,逐渐打破婚姻的枷锁,精神世界的解放,改变了自我的生存方式,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出自我主体身份。曾因为婚姻失败而感到迷茫的吉尔伯特,在旅行途中通过进食、冥想与恋爱不断取悦自己。基于自身体验,诉诸于旅行写作的她将自己独特的女性感受放在中心位置,获得了掌握情绪的方法,在不断愉悦自我的过程中重构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祈祷恋爱》 女性主体身份 女性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 被引量:12
9
作者 乔以钢 刘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7,共8页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国民 近代中国 女性主体身份 文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体地位嬗变与服饰文化转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虹 苏祝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4,共5页
任何历史阶段的女性主体地位与服饰文化状况有着深刻的内隐关系,女性主体地位重大的历史变化是女性服饰文化转型的根本缘由所在;阴盛阳衰的服饰性差发端于父系社会,是由于两性社会地位差别的出现,女性在父权制背景下被塑造的结果;随着... 任何历史阶段的女性主体地位与服饰文化状况有着深刻的内隐关系,女性主体地位重大的历史变化是女性服饰文化转型的根本缘由所在;阴盛阳衰的服饰性差发端于父系社会,是由于两性社会地位差别的出现,女性在父权制背景下被塑造的结果;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主体地位得到扬升,由被动转向主动的服饰意志得以强化,一批具有革命性的服装设计师应运而生,开启了确立女性自主意识为前提,以女性诉求为核心的女性服饰文化第2个轴心期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体地位 服饰文化 设计师 轴心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平 杨慧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146,共2页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从众心理突出,三是自信心不足。为此,一要以课程为依托,教育女大学生牢固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三要以典... 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从众心理突出,三是自信心不足。为此,一要以课程为依托,教育女大学生牢固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三要以典型为榜样,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女性主体意识 缺失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千阳》中女性主体的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喜波 葛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234,共3页
《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位女性主体-玛丽雅姆和莱拉在社会和家庭的重压下,逐渐缔结母女般的情意和怀抱希望,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笔者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主体三界说对她们的生活经历进行理论关照,阐明了她们从混沌的实在界,至虚幻的想象界... 《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位女性主体-玛丽雅姆和莱拉在社会和家庭的重压下,逐渐缔结母女般的情意和怀抱希望,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笔者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主体三界说对她们的生活经历进行理论关照,阐明了她们从混沌的实在界,至虚幻的想象界,最终到法律规定欲望的象征界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以及在她们主体性建构进程中他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烂千阳》 镜像理论 女性主体 主体三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中的女性主体参政困境及其破解路径论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玉琴 杨慧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41-44,86,共5页
当下村民自治中的农村女性主体政治参与不足表现为客观行为的被动性、主观认知的低效性和实际效用的有限性。究其原因有:传统"男性主位"文化的积淀,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的弱势带来的蝴蝶效应;长期对保护性政策的依赖所导致的... 当下村民自治中的农村女性主体政治参与不足表现为客观行为的被动性、主观认知的低效性和实际效用的有限性。究其原因有:传统"男性主位"文化的积淀,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的弱势带来的蝴蝶效应;长期对保护性政策的依赖所导致的参政驱动力和政治能力感的低下。为了确保女性农民政治主体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权利兑现,需要下列要素的综合效应:赋权妇女是前提;基层作为是保障;氛围营造是平台;备好技能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体 政治参与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与男权解构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韶丽 崔东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针对男性霸权压迫下女性沦为边缘地位的"他者"现状,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人文主义关照。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重新诠释突破了父权话语机制下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和歧视... 针对男性霸权压迫下女性沦为边缘地位的"他者"现状,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人文主义关照。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喜剧对女性群体的重新诠释突破了父权话语机制下对女性的传统定义和歧视。其书写的女性跃于文本中心主体位置,她们独立自主,质疑并挑战男权,彰显了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同时,强大的男性霸权又牢牢桎梏着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使女性难以真正走出父权的阴影,体现出莎翁对女性恶劣的生存困境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喜剧 女性主体意识 男性霸权 他者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女性主体性成长之路调研——以山西省蒲州镇寨子村妇女协会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龚志文 刘太刚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5,共6页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主体性的增强,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在"男工女耕"的背景下,乡村主体性的复兴就首先表现为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复兴。山西省蒲州镇寨子村妇女协会的实践表明,乡村女性可以在小范围内通过集体行动内生...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主体性的增强,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在"男工女耕"的背景下,乡村主体性的复兴就首先表现为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复兴。山西省蒲州镇寨子村妇女协会的实践表明,乡村女性可以在小范围内通过集体行动内生出一种巨大的提升力量,满足女性群体动员、组织平台建设、公共物品供给、规则秩序更新、公共精神培育等需求,推动乡村女性蜕变为主体性鲜明的新女性。其中,女性行动者是女性成长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妇女组织能够整合碎片化的女性个体并增强其话语能力,公共物品解决了女性群体集体行动的相互依存问题,规则秩序保证了女性主体性的稳定性成长,公共精神则是女性主体性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 女性主体 妇女协会 妇女解放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色笔记》女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体意识 被引量:28
16
作者 朱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战后女性主义里程碑式的小说,尽管作者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分析主人公安娜的情感等生存体验及其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危机,探讨这部作品中女性主体...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战后女性主义里程碑式的小说,尽管作者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分析主人公安娜的情感等生存体验及其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危机,探讨这部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安娜是一位有着很强独立意识的女作家,她选择的人生道路是其他女性没有经历过的。为了建构自己的主体身份,安娜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保持主动的姿态,她追求人格尊严,保持真正的自我,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莱辛塑造的安娜角色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女性,审视世界和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主体意识 客体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霞 张建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以周南女校(1905-1938)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万琼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23,共13页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作为教育救国思想与妇女解放思想相互激荡的产物,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铺设了平台,而接受或正在接受教育的女性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其演进的有生力量,两者构成良性互动。身处"最富朝气之省份"的湖南周南女校,集私...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作为教育救国思想与妇女解放思想相互激荡的产物,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铺设了平台,而接受或正在接受教育的女性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其演进的有生力量,两者构成良性互动。身处"最富朝气之省份"的湖南周南女校,集私立、女子、师范/中学多重属性于一身,所处环境、发展历程、办学宗旨、教育对象均独具特色,既可视之为近代女子教育思潮演变的缩影,亦可视为近代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特定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南女校 女子教育思潮 女性主体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女性主体性——评叶汉明教授的《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杰 李净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中,女性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将女性的主体性作为中心议题加以研讨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香港中文大学叶汉明教授所... 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中,女性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将女性的主体性作为中心议题加以研讨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香港中文大学叶汉明教授所著《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一书独领风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妇女史研究 中国妇女 香港中文大学 学术成果 中心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被引量:53
20
作者 赵小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60,共7页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 女性主体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